优选级配论文-刘新飞,陈守开,刘秋常,何启东,郑永杰

优选级配论文-刘新飞,陈守开,刘秋常,何启东,郑永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优选级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灰色关联分析法,级配优选,抗压强度

优选级配论文文献综述

刘新飞,陈守开,刘秋常,何启东,郑永杰[1](2018)在《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再生透水混凝土级配优选》一文中研究指出再生骨料级配优选涉及因素较多,难以通过实测数据进行多指标之间性能优劣评比。依据9.5~19.0 mm和4.75~9.50 mm粒径再生骨料以0∶1、1∶1、1∶2、2∶1、2∶3、3∶2配比下的实测数据,选取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劈拉强度、孔隙率、渗透系数、耐磨性能5项参数作为评价指标,以熵值法确定指标客观权重,利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进行数学优选模型构建,最终通过灰色关联度对结果进行优选。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在1∶2配比时,抗压强度为7.92 MPa,渗透系数为3.53 mm/s,灰色关联度最大为0.74,故1∶2配比效果最好。因此,灰色关联分析可以对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级配实测数据进行多指标之间性能优劣评比,也可以针对不同评价特点应用于其他优选问题。(本文来源于《人民黄河》期刊2018年09期)

陈卫烈,谢严君,刘涛,孟达[2](2017)在《基于振实法优选矿料级配的沥青混凝土配比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金峰水库沥青混凝土心墙配合比矿料级配的优选设计,提出了一种通过振实法确定矿料级配的新方法。首先研究不同级配矿料的振实密度,选取最大振实密度作为最优级配,在此基础上按传统方法进行沥青用量优选,然后进行配合比设计。对优选出的配合比进行静叁轴、小梁弯曲性能验证,其强度指标和变形参数满足要求。结果表明:利用振实法优选矿料级配可使沥青混凝土心墙配合比设计过程得到简化。(本文来源于《人民长江》期刊2017年09期)

李文龙[3](2017)在《充填矸石粒径级配优选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天然煤矸石颗粒级配存在明显缺陷为出发点,通过对不同粒径级配的矸石进行压缩试验得出:矸石粒径越小,矸石散体越容易被压实,呈现出完整弹性体结构的过程越短;在相同的压力条件下,粒径范围较小的理论级配矸石压实效果最好;在实际矸石充填时,充填矸石的粒径并非越小越好,采用粗、细粒径的矸石进行合理搭配,充填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资源信息与工程》期刊2017年02期)

陈永兴[4](2012)在《基于离散单元法的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级配优选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排水性沥青路面主要由大量单一粒径碎石按照骨架嵌挤原理形成的石对石(Stone-on-Stone)接触的开级配沥青混合料组成,具有良好的排水性、抗滑性和降低噪音的功能,极大的提高了行车安全性,尤其是雨天行驶的抗滑安全性。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更加注重行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及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因此,排水性沥青路面适合多雨地区高等级路面上应用,在我国有很大的推广前景。考虑到排水沥青混合料中矿料组成比例,粗集料品质特性会对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的性能产生重要影响,且影响程度远大于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因此,排水性沥青混合料对粗集料的要求超过密级配的沥青混凝土。但目前排水性沥青混合料对集料的技术要求只是参考密级配的沥青混凝土或者SMA的指标而提出的。为此,应用二维颗粒流程序PFC2D构建级配矿料数值试验,对沥青路面表面层两种结构PA-13和AC-13的级配矿料进行数值试验,对比分析两种结构级配矿料的细观接触状态,进而提出了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粗集料压碎值标准建议值。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的粗细集料组成比例决定了其必然会形成骨架空隙结构,而稳定的骨架结构又是保证排水性沥青路面具有良好耐久性的关键因素。本研究提出叁种矿料级配,目的是通过基本固定4.75mm筛孔集料的通过率(20%),通过改变9.5mm筛孔通过率来考察其对矿料骨架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对选定的叁种有代表性的级配矿料进行级配矿料数值试验,主要从荷载作用下级配矿料的细观接触力角度出发,对细观接触力的分布状态和细观接触力大小两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后,提出了优选级配,并通过相关室内试验进行验证。本文主要从细观力学角度出发,研究了排水性沥青路面矿质混合料在荷载作用下的细观接触力状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粗集料压碎值标准建议值和优选的矿质混合料级配,对进一步提高排水性沥青路面耐久性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长沙理工大学》期刊2012-03-01)

邹友泉,司徒丽新[5](2011)在《基于路用性能的沥青混合料级配优选》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发展,目前国内已建的高速公路已进入大、中修期,沥青路面的再生利用正在受到关注。因此,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度理论,以路用性能为主要指标,将传统沥青混合料及泡沫沥青混合料进行对比分析及方案优选,对今后沥青混合料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本文来源于《交通建设与管理》期刊2011年04期)

张腾,王珏[6](2010)在《基于路用性能的沥青混合料级配优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国内既有高速公路多已进入大、中修期,沥青路面的再生利用正在受到普遍关注。以路用性能为主要指标,采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将传统沥青混合料及泡沫沥青混合料进行对比分析及方案优选,对沥青混合料设计具有借鉴价值。(本文来源于《路基工程》期刊2010年06期)

刘建勋,李波[7](2010)在《基于模糊正交法的水泥稳定碎石集料级配优选》一文中研究指出集料级配是影响水泥稳定碎石路用性能的重要因素。为了优选出强度高、抗裂性好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集料级配,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经验级配范围内16种集料级配的水泥稳定碎石试件分别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和干缩等物理力学试验,并运用模糊正交的理论和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评判。结果表明:粒径大于13.2 mm粗集料和2.36 mm细集料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混合料骨架密实型结构形成,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综合路用性能影响最大;靠近经验级配范围下限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和最大干缩应变等路用性能较好。(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7期)

周照明,高洪祥,金春玉[8](2010)在《气井水泥环微间隙封堵材料粒径分形级配优选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然气在微间隙中的气窜流动特征比较复杂,一旦发生环空气窜,就会造成生产损失,甚至影响施工安全。针对目前封堵材料粒径选择方法的不足,国内外公司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国内油田在此方面的研究还未成熟,气体上窜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引入分形理论,建立微间隙封堵的物理模型,结合激光粒度测试得到的材料粒径分布状况及分形维数的合理筛选(D=2.556mm),假定在小于1.68mm、(1.68—56.8)mm、大于56.8μm叁个粒径范围内分别填充微硅、水泥和漂珠,设计出水泥、微硅和漂珠的质量配比为100∶22.068∶12.973。并对封堵体系进行试验测定,结果表明该堵剂有良好的固结强度、造壁性和封堵效果。从而为微间隙封堵工艺提供技术指导,减少气窜事故的发生。(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0年08期)

成功[9](2009)在《表面层沥青混合料级配优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经历了20年的快速发展,走过了发达国家通常要几十年才能够走过的历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长久以来,表面层沥青混合料的级配类型和公称最大粒径的选择都是按照经验,表面层级配包括AC型、AK型、SAC型等,如何按照具体实际选择级配,是工程界普遍关心的问题。分形理论在路面级配设计中的应用是近年来兴起的新方向,究竟分形理论中分维数D与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指标的关系如何,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分为以下两部分:第一,不同级配类型的表面层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比较研究,分析路用性能之间的差异,通过灰色关联理论优选级配。第二,通过分析不同级配类型的级配参数与路用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得出分维数D_1=2.30,CA=0.40附近时单层车辙动稳定度较高,分维数D_1=2.20,CA=0.40附近时复合式车辙动稳定度较高,动稳定度下降比较小;分维数D_1>2.40,CA>0.52时极限弯拉应变较大;冻融劈裂试验强度比(TSR)与级配参数之间没有很好的相关性。本文以路用性能为评价指标,对表面层沥青混合料进行了系统比较研究,是对级配类型选择的一种深入;初步分析了路用性能与级配参数之间的关系,对分形级配理论的应用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09-05-20)

张宇,孙鸿伟[10](2008)在《密级配沥青混合料沥青膜厚度优选》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Bailey,Superpave和马歇尔叁种方法设计级配,选用六种沥青含量进行了车辙试验,研究了沥青膜厚与车辙动稳定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基于高温性能的密级配沥青混合料沥青膜厚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08年28期)

优选级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结合金峰水库沥青混凝土心墙配合比矿料级配的优选设计,提出了一种通过振实法确定矿料级配的新方法。首先研究不同级配矿料的振实密度,选取最大振实密度作为最优级配,在此基础上按传统方法进行沥青用量优选,然后进行配合比设计。对优选出的配合比进行静叁轴、小梁弯曲性能验证,其强度指标和变形参数满足要求。结果表明:利用振实法优选矿料级配可使沥青混凝土心墙配合比设计过程得到简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优选级配论文参考文献

[1].刘新飞,陈守开,刘秋常,何启东,郑永杰.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再生透水混凝土级配优选[J].人民黄河.2018

[2].陈卫烈,谢严君,刘涛,孟达.基于振实法优选矿料级配的沥青混凝土配比设计[J].人民长江.2017

[3].李文龙.充填矸石粒径级配优选试验研究[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7

[4].陈永兴.基于离散单元法的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级配优选方法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

[5].邹友泉,司徒丽新.基于路用性能的沥青混合料级配优选[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1

[6].张腾,王珏.基于路用性能的沥青混合料级配优选[J].路基工程.2010

[7].刘建勋,李波.基于模糊正交法的水泥稳定碎石集料级配优选[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

[8].周照明,高洪祥,金春玉.气井水泥环微间隙封堵材料粒径分形级配优选方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

[9].成功.表面层沥青混合料级配优选研究[D].长安大学.2009

[10].张宇,孙鸿伟.密级配沥青混合料沥青膜厚度优选[J].山西建筑.2008

标签:;  ;  ;  ;  

优选级配论文-刘新飞,陈守开,刘秋常,何启东,郑永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