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马梅特论文-李一坤

大卫马梅特论文-李一坤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卫马梅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卫·,马梅特,《波士顿婚姻》,“马梅特语”,语言张力

大卫马梅特论文文献综述

李一坤[1](2019)在《大卫·马梅特喜剧《波士顿婚姻》的语言张力》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当代剧作家大卫·马梅特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享誉剧坛,被称为"语言剧作家"。其创作于1999年的《波士顿婚姻》是一部全女性角色作品,语言风格呈现多样化特征:雅俗词藻并存,具有风尚喜剧的特点;零整句式共用,暗示局势变化与人物行动力的强弱;两个语言层面,遵守禁忌规则,具有隐喻性。不同风格的语言相互交织、冲撞,形成了极大的艺术张力。(本文来源于《四川戏剧》期刊2019年02期)

李晓梦[2](2018)在《大卫·马梅特早期剧作中的“元戏剧”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卫·马梅特在早期剧作中主要是通过角色之间的对白,制造间离效果,或者通过"戏中戏"的场景设置,突出剧场角色表演的本质,从而体现"元戏剧"的主要特征。本文以大卫·马梅特的两部早期作品《鸭子变奏曲》和《舞台生涯》为例,在莱昂内尔·阿贝尔和查理德·霍恩比的"元戏剧"理论基础上,分析大卫·马梅特早期戏剧中"元戏剧"因素的运用及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艺苑》期刊2018年03期)

江珊[3](2018)在《英语传记文学中名词化结构的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践报告基于传记作者艾拉·纳德尔的《大卫·马梅特——剧场人生》第六章所着。这部传记分九章,从各个角度描述了着名剧作家大卫·马梅特的成长经历和个人事迹。人物传记文本属于信息传递型文本,其中描述性语句所占比例大,句子虽然简练但涵盖信息量大,出现了大量名词化结构,本文将结合案例进行翻译策略的分析。名词化是由词汇本身派生名词或底层小句转化为名词短语的过程。本次翻译实践的难点,一方面是如何在保留传记文体的风格上处理名词化结构,另一方面是如何处理不同类型的名词化结构。基于上述翻译问题,笔者将名词化结构分为词汇层与句法层两类进行论述,总结直译法,逆转译法,译为主谓结构,译为动宾结构,意译法,省略法和拆译法等翻译方法。目前,国内对名词化结构的论述有很多,但还未有专着论述其翻译方法。希望本篇实践报告能对名词化结构的翻译研究尽绵薄之力。(本文来源于《大连外国语大学》期刊2018-05-19)

周璐[4](2018)在《英语传记文学汉译中四字格的使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作品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一直以来都是语言文化爱好者和研究者的重要参考资料。《大卫·马梅特——剧场人生》是一部以第叁人称撰写的人物传记,真实地记录了大卫·马梅特的戏剧创作经历以及他的戏剧所引起的社会反响。笔者需要对文中涉及传记主人公戏剧创作的文字记述进行准确地翻译,以实现该文学作品的传播目的。笔者选取第八章作为翻译实践文本,并据此撰写翻译实践报告。通过对实践文本阅读、初译、查阅资料、校稿,笔者发现文本中一些词汇的翻译是影响译文质量的障碍。由于传记主人公——大卫·马梅特的戏剧作品语言犀利讽刺、个性鲜明,若译文到位,则妙趣横生,选词不当,译文则平淡乏味,对于该问题,笔者决定使用汉语中结构工整、音韵和谐的四字格结构,尽量使译文生动有趣。为此,笔者主要从原文中的简单词汇和短语这两方面着手,在保证语义传递无误的基础上合理的使用汉语四字格,呈现出相对精彩的译文。(本文来源于《大连外国语大学》期刊2018-05-18)

王羽青,陈爱敏[5](2017)在《商业竞争与适者生存——大卫·马梅特《拜金一族》的伦理批评》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卫·马梅特的戏剧《拜金一族》体现了作者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商界中伦理缺失的焦虑。剧中的推销员在利益驱使下为赢得竞争不择手段,这种做法表面上看是个体伦理的缺失,实质上却揭示了资本主义商业运作过程中权力的滥用与动物界"适者生存"法则在社会中的体现。本文从伦理批评视角出发,通过对剧中人物的分析,旨在揭示:协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人类既要适度竞争又要彼此肩负责任,同时要遵循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公平原则。(本文来源于《当代外国文学》期刊2017年04期)

王羽青[6](2017)在《大卫·马梅特戏剧作品中的异化现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着名剧作家大卫·马梅特①(David Mame,1947-)曾多次获得美国和英国戏剧界大奖,包括美国普利策奖、奥比奖、英国西城剧院奖等众多荣誉,是当代美国最高产也是最受欢迎的剧作家之一。马梅特戏剧作品的人物设置、语言特色及其社会关怀博得众多学者的好评。他自早期戏剧作品如《湖舟》、《鸭子变奏曲》、《芝加哥的性堕落》等面世后就开始受到学界关注,目前已有相当数量的研究成果。中国的马梅特研究虽起步较晚,但由于马梅特的戏剧成就和国内学者的热情,现已经逐渐成为美国戏剧研究的热点之一。国内对马梅特研究的视角主要有伦理学研究、女性主义批评、权利话语分析、文体学研究等,但基本都是以单篇论文呈现,未能展现马梅特戏剧的整体面貌。此外,囿于研究视角比较集中,国内的马梅特研究视野不够开阔。本论文对国内外马梅特研究现状进行比较系统的梳理后,尝试以西方心理分析领域的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埃里希·弗洛姆的异化理论分析马梅特的《美国野牛》、《拜金一族》等剧作,揭示剧中人物矛盾纠葛产生的深层原因。论文绪论部由四节构成。该部分包含对研究对象、研究现状、异化理论及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的介绍和梳理。由于马梅特的作品较多,可以切入研究的视角也纷繁复杂,必须对其作品及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合理分类,才能发现已有成果的局限并为自己的研究找到契合点。其次,绪论部分也对异化理论进行了梳理。多位哲人和学者从哲学的角度运用过异化概念,但定义各不相同,因此需要对论文中使用的异化理论予以界定。最后,论文归纳了撰写过程中使用的研究方法、论文的创新点及后期研究的方向。除绪论外,论文主体部分由叁章构成,分别研究商业活动、日常关系及情感活动中的异化现象。商品经济大潮对当今社会产生的冲击最强烈,影响也最明显;商业活动又是商品经济中最常见、最普遍的活动,因此论文主体部分首先讨论了商业活动中异化现象的表现及其影响。论文第一章题目是“《拜金一族》与《燃水引擎》中商业活动异化研究”。本章分别以马梅特的普利策戏剧奖获奖作品《拜金一族》及另外一部涉及商业犯罪的作品《燃水引擎》为研究目标,分析两部作品中的物欲崇拜异化对社会的正常运转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拜金一族》围绕推销员、主管威廉姆森的表现及公司老板的角色展开研究。论文通过分析上述角色的言行,发现推销员的卑劣行径源于异化,而推销员的异化则根源于公司的竞争制度和管理方式。《燃水引擎》将研究重点聚焦于商人劳伦斯·奥伯曼的言行,通过将其言语与实际行为进行对比,揭示这位道貌岸然的商人在物欲崇拜的驱使下如何与他人沆瀣一气追逐偏颇目标的。论文揭示了两部戏剧中商业活动缘何偏离正常轨道及商业活动中异化现象产生的原因,认为两部戏剧都涉及因商业活动导致的犯罪问题,其诱因表面上要归结为伦理缺失、道德失衡,然而背后的原因却是人的异化观念导致了物欲崇拜现象。本章第四节从语言技巧出发探讨马梅特如何通过人物语言表现商业活动领域的异化现象。人际关系是链接人与人关系的重要纽带,它决定着人际互动的展开方式并会从根本上影响社会的运转,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马梅特在戏剧作品也非常关注异化对人际关系带来的影响,因此论文在第二章研究了日常交往中的异化现象。本章研究异化如何影响日常交往,研究对象是马梅特的戏剧作品《美国野牛》与《奥利安娜》。正常社会氛围中诸如相互照顾、帮助、关心都是较为常见的人际互动方式,而“异化”会瓦解上述良性互动方式并导致社会中冷漠、仇恨等消极因素不断滋生蔓延。《美国野牛》中蒂奇说服店主更换合作伙伴、策划大部分作案细节、持续不断地中伤他人,推动着戏剧情节的发展,因此他的言行是研究的重点。论文运用社会表演学理论透视蒂奇言语与行为的矛盾之处,揭示他行为表现出的深刻的异化特征。《奥利安娜》中卡罗尔经历了由“请求者”到“霸凌者”的转变,她在要求没有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执意提出控告并意图毁掉教授拥有的一切。论文分析了卡罗尔在“弱势”及“强势”身份时迥然不同的表演,发掘其言行中异化特征。论文通过对两部戏剧的研究,剖析了异化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并揭示了人际关系异化形成的根源。本章的第四节从两部戏剧的情境入手,以具体文本为出发点,分析了马梅特如何巧妙地选择情境表现异化对日常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的。爱情是人类情感的升华,是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文学研究的重要方面。巧合的是,马梅特也有多部作品与爱情异化相关。因此,论文主体的第叁章研究感情生活中的异化现象。本章对《树林》与《波士顿婚姻》展开分析,通过剧中人物的言行透视异化对情感生活的巨大影响。《树林》在上演后引起多家媒体的追捧和评论,关注的焦点多集中于戏剧语言、情节等方面;《波士顿婚姻》引发的关注多集中在同性婚姻、爱情忠诚等方面。但在作者看来,这两部戏剧反映的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生产方式塑造的异化性格在爱情中的具体体现。《树林》中尼克对情人如丝的兴趣漠不关心,他在爱情中只会索取,却逃避应该承担的义务并仅仅追求即时的性欲。论文以表演学理论展现了“爱无能”在戏剧中如何体现及其产生的负面影响;《波士顿婚姻》中安娜以帮助同性恋人克莱尔的名义同已婚男性开始了新恋情。论文通过表演学理论分析其言行,阐明她这一做法的真正动机是满足虚荣心。此外,论文还就安娜身上所体现的金钱崇拜、不受挫原则等几个特征进行分析,指出安娜的行为是不切实际的。论文认为,异化改变了人的爱情观并损害了感情生活的基础。本章的最后一节阐述马梅特在戏剧中如何利用“陌生化”效果强化异化对爱情生活的负面影响。论文结论部分总结了主体部分的研究内容,认为商业活动、日常关系及情感生活中的异化现象在马梅特的戏剧中普遍存在,体现了马梅特对社会运行中异化、疏离现象的焦虑。论文借助相关戏剧理论分析了六部戏剧中形态各异的异化现象,指出了异化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具体方式,揭示了异化产生的根源以及马梅特是如何通过多种艺术手法表现异化现象的。由于异化会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阻碍社会良性发展和社会个体间的良性互动,因而社会所有成员都需要对此予以关注和重视。异化理论不仅可以解读出戏剧人物怪诞言行的深层原因,而且可以追根溯源挖掘这些现象产生的社会原因。从异化视角解读马梅特的戏剧作品所获得的研究成果也为如何构建和谐发展的社会提供了比较有益的思考。(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7-09-28)

段依[7](2016)在《论大卫·马梅特的犹太意识与其戏剧创作》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卫·马梅特是当代美国着名的犹太裔剧作家,创作至今,他获得了包括普利策奖、奥比奖、美国最佳戏剧奖等在内的多项重要奖项。马梅特的戏剧在主题的书写上继承了美国戏剧的传统,同时从犹太族裔的“他者”身份出发,持续的关注美国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关注“人”在当下时代的生存困惑。同时,马梅特还通过独具特色的语言和底层人物的视角来展现他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与探索。本文依托于叁部普遍认为反映商业或教育主题的剧作,来剖析马梅特的美国犹太族裔身份与其戏剧创作之间的关系,以犹太人对于文化、种族等方面的困惑与反思为背景,按照历时性的顺序来探索马梅特创作中犹太族裔身份由隐藏到逐渐显现的变化与发展的过程。本文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犹太人以及犹太性的定义问题,将犹太历史与马梅特的家族史做了简单的梳理,并以此为后文叁部剧作的分析提供背景和切入点。第二部分主要是以犹太时间观来剖析《美国野牛》中的意象,其次借助本雅明关于“时间观”的论述来分析这部剧作中蛰伏于犹太意识下的对于现代性的反思。第叁部分论述《拜金一族》这部剧作中以犹太经典《塔木德》中的商业规范为依托的犹太传统观念和美国现存观念的冲突与对抗;其次从戏剧语言入手,探寻依托其犹太族裔身份的马梅特是如何来展现犹太人美国梦的破灭以及对于自身文化认同的探寻的。第四部分主要思考与探索《奥利安娜》中“无家可归”的主题,并将其与犹太传统文化中对于“乌托邦”的追寻结合。其次从个体与社群乌托邦的建构关系入手剖析剧作中意象性元素与犹太历史的连结,并试图以此来探讨犹太元素与美国社会现状相融合并进行思考的创作方式。在结语部分,总结了马梅特的创作风格以及他在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叁个时期犹太性所经历的由蛰伏到苏醒,再到显现的这样一个过程。本文试图从马梅特的这叁部剧作中来探索作为移民美国的第叁代犹太人是如何通过文学作品来实现自己的社会思考和文化探索,并展示其在美国犹太文学中独特的一面的。(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6-05-15)

张慧[8](2015)在《新历史主义视阈下大卫·马梅特《拜金一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卫·马梅特(David Mamet 1947-)被认为是美国现代最着名,最优秀的剧作家与银幕剧作家之一。他一直致力于通过戏剧探讨现代美国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商业价值观对个人的影响。本文从新历史主义的相关理论出发,通过仔细阅读马梅特1984年获普利策戏剧奖作品《拜金一族》,深入剖析该剧中的不同个体,不同阶级之间的权力关系,以及社会历史环境间的“对话”性关系,以期为马梅特及其戏剧的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论文第一部分对马梅特的生平以及近年来国内外对马梅特作品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接着批判性地回顾了新历史主义理论的起源、发展和主要特点。第二部分主要从叁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结合新历史主义理论中环境对于边缘化群体形成的影响以及边缘化群体话语应当被关注的观点,分析了在以商业为中心的美国现代社会中,以房产推销员为典型代表的中下层阶级,在利益冲突和极端个人主义矛盾中逐渐沦为边缘化群体的事实。接着,用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分析了剧中人物之间的权力关系,并以此反观美国现代社会中,个人之间以及阶级之间的权力关系变化。最后,借用“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这一理论分析了历史对剧作的影响,剖析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政治、经济背景与剧作的关系。在以上讨论的基础上,论文最后得出结论:《拜金一族》是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的产物,它真实地再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中下层边缘群体的生存状态,揭示了权力关系无处不在的事实;该剧的问世对美国社会及戏剧的发展必将起到推动作用,同时也会使得观众与读者对美国社会、历史与人民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5-03-20)

徐砚锋[9](2014)在《暴力、主体和爱:大卫·马梅特戏剧中的伦理观》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世纪90年代起,曾被学者长期忽视的文学伦理学批评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中。大卫·马梅特(David Mamet,1947--)通过戏剧创作这一艺术形式,生动地刻画了当代美国社会复杂的道德现象,描写了不同阶层、职业、社会群体普遍存在的交流障碍和人物内心的伦理冲突。《十一月》、《奥利安娜》、《黄石的女招待》都是以世纪之交的美国社会的各个阶层为背景,探讨人与人间的相互关系,可谓是美国白人戏剧的经典代表作品。它们唤醒了人们对于伦理道德的思考,推动了戏剧与伦理的完美统一。本文选取的叁部作品都描绘了当代人际交往的困境与冲突,展现了对他者的责任的重要性。列维纳斯认为,伦理是一种与他者相遇而产生的责任,叁部作品反映出的人际交往中的伦理问题与列维纳斯的"他者的伦理学"在伦理观上十分契合,也是列维纳斯"他者的伦理学"可以解答的。本文以哲学家列维纳斯的伦理思想为主轴,分别从语言暴力,伦理主体和爱叁方面来分析人际交往的困境。其中,暴力与磨难有助于"对他者的责任"的形成;人际交往中"主人"与"人质"的关系体现了主体性的让位和对他者负有无限责任;爱的伦理是现代社会原始情感和责任缺失的背景下的一种回归。这叁方面相互关联,环环相扣,也是现代社会人际交往桎梏产生的原因。剧中的主人公们都意识到了对"他者"的责任,认识到了对他者的责任可以帮助人们重新平衡心态,建立往来,促进理解。在《十一月》这部剧中,总统先生由于言语暴力使自己的人际交往陷入了困境。通过分析剧中总统的暴力语言,论文探讨了语言、暴力与他者的责任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在《奥利安娜》中,论文通过分析由于伦理主体受到挑战,教授与学生在主人和人质两种身份间进行了转换,从而展示了自我与他者的伦理责任。在《黄石的女招待》中,剧作家创作了两种结局,这种寓言式的创作手法,更像是一种对伦理秩序的重建。通过分析主人公在剧中对待他者的两种态度,论文认为剧中主人公出于内心对爱的伦理追求和对他者负有的责任,殷情招待了腐败的议员,从而避免了人际矛盾,成功地恢复了自己的平静生活。借助于列维纳斯的他者伦理理论以及其他哲学家的观点,论文提出大卫·马梅特在其剧作中展现的对他者的责任是为了帮助人们平衡心态,建立往来,促进理解。作家在剧作中体现出的伦理观提醒着人们有必要重新审视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改变以往构建人际关系的方式。(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4-05-30)

蔡隽[10](2013)在《国外大卫·马梅特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卫·马梅特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活跃于美国剧坛最具影响力的剧作家之一。国外马梅特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伴随其创作日益兴盛,对国外马梅特研究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有利于推进中国马梅特研究的深化与发展。(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3年20期)

大卫马梅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卫·马梅特在早期剧作中主要是通过角色之间的对白,制造间离效果,或者通过"戏中戏"的场景设置,突出剧场角色表演的本质,从而体现"元戏剧"的主要特征。本文以大卫·马梅特的两部早期作品《鸭子变奏曲》和《舞台生涯》为例,在莱昂内尔·阿贝尔和查理德·霍恩比的"元戏剧"理论基础上,分析大卫·马梅特早期戏剧中"元戏剧"因素的运用及重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卫马梅特论文参考文献

[1].李一坤.大卫·马梅特喜剧《波士顿婚姻》的语言张力[J].四川戏剧.2019

[2].李晓梦.大卫·马梅特早期剧作中的“元戏剧”特征[J].艺苑.2018

[3].江珊.英语传记文学中名词化结构的翻译[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8

[4].周璐.英语传记文学汉译中四字格的使用[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8

[5].王羽青,陈爱敏.商业竞争与适者生存——大卫·马梅特《拜金一族》的伦理批评[J].当代外国文学.2017

[6].王羽青.大卫·马梅特戏剧作品中的异化现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

[7].段依.论大卫·马梅特的犹太意识与其戏剧创作[D].浙江师范大学.2016

[8].张慧.新历史主义视阈下大卫·马梅特《拜金一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9].徐砚锋.暴力、主体和爱:大卫·马梅特戏剧中的伦理观[D].南京大学.2014

[10].蔡隽.国外大卫·马梅特研究综述[J].文教资料.2013

标签:;  ;  ;  ;  ;  

大卫马梅特论文-李一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