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存在性师生关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支持性,师生关系,构建策略
存在性师生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田睿方[1](2019)在《支持性师生关系构建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师生关系是教育领域中最基础同时也是最复杂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人格发展及教师的心理状态及工作态度。前苏联着名教育家赞可夫认为:“就教育工作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如何”。师生关系不仅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加强与深入,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凸显出种种师生关系问题,如“师不亲生,生不敬师”等,因此,良性师生关系的建构成为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而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社会关系,相互支持则是健康且良性社会关系的集中体现,基于此,研究提出了支持性师生关系的理念,并阐释了其相应的内涵、特征及作用,并在对现状调查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构建策略。具体如下。首先,支持性师生关系是指在学校教育背景下,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良性互动,以促进学生现有状况的改善,从而达到提升教育教学成效目的的社会关系。支持性师生关系具有教育性、平等性、多样性、开放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师生的交往、包容、互助、对话等方面;起到了有效的信息传递、活化教育气氛、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以及教师职业效能的作用。其次,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对40位教师与510位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总结出了目前师生关系的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师生间目的的功利性、方式的单向性、时空的封闭性及情感的冷漠性等。最后,基于支持性师生关系,结合现状分析,提出构建支持性师生关系的相关策略,即一是主体能动策略,主要是要求教师和学生通过改变个体内在状态来改善和提升师生关系;二是相互支持策略,即教师和学生通过改变交往范式来改善师生关系;叁是背景支持策略,即对社会作为背景要素提出要求,通过社会改变提升和改善师生关系。(本文来源于《喀什大学》期刊2019-05-01)
吴玉剑,刘燕[2](2019)在《论自媒体时代高职院校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的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高职院校师生关系具有"师生""师徒"双重属性。自媒体时代,高职院校的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表现为:教师权威身份的弱化;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师生交往的扭曲及异化。在此背景下,需重构高职院校的师生关系:教师职业角色从"供给本位"转向"需求本位";师生交往方式从"自说自话"转为"平等对话";学生发展观从"片面发展"走向"全面发展",从而形成平等交往的主体间性师生关系。(本文来源于《职教通讯》期刊2019年07期)
马文成[3](2019)在《高中历史教学创建“合作探究性师生关系”的制约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合作探究性的师生关系"的创建十分必要,但却受到初中历史基础知识、教师资源配备、学生家庭信息技术应用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制约。高中历史教学中要以能力立意、树立问题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克服这些制约因素,创建"合作探究性的师生关系",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果,培养高中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走向一条健康发展之路,实现"教学相长"。(本文来源于《家庭生活指南》期刊2019年03期)
王淑萍[4](2018)在《以“他者性”师生关系理论指导教学资源库建设刍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师生关系是高等教育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随着终身学习、碎片化学习、泛在学习、网络学习等各种学习形态和学习载体的出现,传统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学习者体验的特点更为突出,"他者性"师生关系理论应当受到关注。教学资源库是信息化社会下进行知识管理和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及形态,是研究信息化社会中师生关系的有效视角,因此,以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为切入点对"他者性"师生关系理论进行解读,以"他者性"师生关系理论为指导建设教学资源库。(本文来源于《职业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06期)
孙肖[5](2018)在《主体间性师生关系:学校德育困境的出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师生关系在学校德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主客体二元对立思想所带来的师生关系的紧张必然造成德育的低效甚至无效,因此,通过师生之间平等性对话、理解性交往和共情性合作,建构主体间性的师生关系是学校德育功能得以彰显、德育效果得以最大化、德育困境得以转向的现实路径。(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8年23期)
门娟[6](2016)在《试论对话性师生关系建构对外语教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语言课堂教学中的传统教学法和对话教学法的实验性对比,旨在探讨对话理论背景下如何建构师生关系和这种师生关系对外语教学的影响。教学实践中,学生和教师如何在学和教的位置上取得平衡,师生关系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什么,以及对话教学法为主的课堂上需要注意什么、会产生什么影响等都是本文要探讨的话题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6年28期)
苏平[7](2016)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主体间性理论深化了我们对高职英语教学过程的认识,开辟了师生关系研究的新视角。由传统的授受型师生关系转向情感交融、民主平等、交往互动的主体间性师生关系是高职英语教育教学成功的必要保证。英语教师应转变角色定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关注师生的情感因素,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优化教学方法,搭建互动交流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6年25期)
甘群[8](2016)在《农村小学关怀性师生关系的建构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师生关系本身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但在农村小学师生关系存在知识教学关系的控制、对生命关怀漠视的现实问题,使得师生关系异化,丧失了教育意义。回应教育改革对人文关怀的诉求,基于内尔·诺丁斯的关怀教育理论,研究试图构建关怀性师生关系,培育师生间的关怀认知、情感与能力,改善并优化农村小学师生关系,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促进教师提升职业的幸福感,最终实现师生和谐共生的发展。研究通过问卷法、访谈法对潜江市叁个镇农村小学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了解农村小学师生关系的现状。调查数据显示:农村小学师生相对疏远,关系较淡漠。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师生间认同感存在偏差,心理距离较远;二是教师过于强调学习成绩,忽视对学生的生命关怀;叁是教师与学生交流匮乏,双方主动沟通意识薄弱;四是校内外师生互动的实践活动单调贫乏。农村小学师生关系缺乏关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教师自身因素的阻碍,一方面是农村小学教师沿袭传统消极观念,缺乏关怀意识,另一方面教师缺乏关怀方法与能力,无力实现关怀。其次是学校监管的缺位,关怀实践不足。最后是教育评价体系“单一性”的束缚,阻碍关怀的落实。此外还包括来自家庭教育方面的不利因素。针对农村小学师生关系关怀缺失的原因,结合关怀理论探索关怀性师生关系的建构策略。首先是农村小学教师关怀素养提升的策略,一方面教师转变观念,树立关怀意识;另一方面教师发展专业,提升关怀能力。其次是农村小学构建关怀的生态场,具体包括落实以生为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营造校园关怀氛围。最后是教育主管部门在农村小学大力倡导人文关怀,主要通过宣扬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建立人性化的教育评价体系。此外,还应发挥家庭、非政府组织、社会大众的富余力量关怀农村小学,促进农村小学构筑关怀性师生关系。(本文来源于《西华师范大学》期刊2016-04-01)
黄倩颖[9](2015)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主体间性师生关系建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师生关系作为学校教育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着教学过程的始终,历来备受广大教育工作者与研究者关注。他们从不同的视角对师生关系进行了大量实际、有效的探讨,为推动和谐师生关系建设作出了贡献。然而在实际的课堂中,师生关系仍存在不少问题,如师生关系冷漠,师生冲突频发,等等。一旦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教学效果势必受到影响。作为高中唯一一门外语学科,英语以词汇量大、语法体系复杂为主要特征,因而增加了阅读与写作的深度与难度,相比其他学科而言有着更多、更复杂的问题。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做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笔者试图以主体间性这一全新的理论为研究视角,为构建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新型师生关系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构建当代高中英语教学中主体间性师生关系进行探究:第一部分,绪论。说明本课题的选题缘由、研究思路与方法、相关概念界定,通过对所找文献的分析找出本课题的理论基础,阐明本课题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以期对改善当代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现状、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有所帮助。第二部分,高中英语教学中师生关系现状调查与分析。笔者在对现有师生关系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实习所在学校高叁两个教学班级的学生以及高叁英语组所有教师发放问卷,并对部分师生进行访谈。通过对问卷调查以及访谈内容进行整理与分析,总结出高中英语教学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得出研究结论。第叁部分,高中英语教学中构建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的必要性,从高中英语教学的内在需要、时代发展的要求、构建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的现实意义叁方面论述其必要性。第四部分,高中英语教学中主体间性师生关系构建,论述了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的构建原则,从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教育目的以及教学内容四个方面提出构建策略。第五部分,结束语。该部分对文章作一小结,包括对本研究的总结、反思以及展望。(本文来源于《四川外国语大学》期刊2015-04-01)
杨政丽[10](2014)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合作性师生关系的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本文首先分析了合作性师生关系的内容,其次就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构建合作性师生关系展开了论述。(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4年47期)
存在性师生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职院校师生关系具有"师生""师徒"双重属性。自媒体时代,高职院校的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表现为:教师权威身份的弱化;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师生交往的扭曲及异化。在此背景下,需重构高职院校的师生关系:教师职业角色从"供给本位"转向"需求本位";师生交往方式从"自说自话"转为"平等对话";学生发展观从"片面发展"走向"全面发展",从而形成平等交往的主体间性师生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存在性师生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1].田睿方.支持性师生关系构建策略研究[D].喀什大学.2019
[2].吴玉剑,刘燕.论自媒体时代高职院校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的建构[J].职教通讯.2019
[3].马文成.高中历史教学创建“合作探究性师生关系”的制约因素[J].家庭生活指南.2019
[4].王淑萍.以“他者性”师生关系理论指导教学资源库建设刍议[J].职业教育研究.2018
[5].孙肖.主体间性师生关系:学校德育困境的出路[J].教育现代化.2018
[6].门娟.试论对话性师生关系建构对外语教学的影响[J].文教资料.2016
[7].苏平.高职英语教学中主体间性师生关系的构建[J].才智.2016
[8].甘群.农村小学关怀性师生关系的建构策略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6
[9].黄倩颖.高中英语教学中主体间性师生关系建构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5
[10].杨政丽.高中历史教学中合作性师生关系的建构[J].考试周刊.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