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劳动就业制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残疾人劳动就业,残疾人就业,残疾人权利,残疾人权益,劳动就业权,就业促进法,竞业限制,就业者,就业歧视,法定标准
劳动就业制度论文文献综述
李贤华,郭金生[1](2019)在《域外残疾人劳动就业法律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残疾人,是指遭受身体机能或者精神上的损伤,限制了一项或多项的主要生命活动的特殊群体。残疾人依法享有平等劳动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各国在健全残疾人劳动就业法律制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立法规制残疾人就业和其他相关权益保障的立法始于20(本文来源于《人民法院报》期刊2019-05-10)
涂永前[2](2019)在《传统劳动就业观念及相关制度对我国稳促就业的影响——兼议“国发〔2018〕39号”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诸多重大会议和文件中一再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可见就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极端重要性。2018年11月16日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发〔2018〕39号"),该文件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针对当前经济发展与就业局面,就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的就业工作进行了战略部署并提出了应对之策,是今后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就业领域的具体纲领性文件,意义重大。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传统劳动就业中一些陈旧观念及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尽完善的制度供给和配套,导致就业领域存在一些观念和制度的瓶颈,通过追根溯源及实例分析,革新劳动观念、逐步推进配套制度改革是我国扩大就业的不二法门。(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家》期刊2019年02期)
张雅淇[3](2018)在《劳动就业法律制度存在的不足和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就业是每一位公民的基本权利,然而,在我国劳动关系建立的过程中,出现对残疾人、妇女等就业歧视问题,又有对于农民工权益的侵犯,这些劳动就业法律的不足都对我国发展进行着制约。因此,我国在劳动就业法律制度上需要再一步完善。在维护农民工权益、就业平等上做出相应改良,以保证每一名劳动者都具有社会认同感、自我认同感。(本文来源于《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期刊2018年01期)
郭锦辉[4](2017)在《人口发展正发生转折性变化 优化劳动就业制度须提速》一文中研究指出“全面两孩”政策标志着我国人口发展正步入二孩时代。一年来,政策实施效果如何?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一直在参与“全面两孩”政策的测算、评估和监测。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专访时表示,调整完善生育政策正在影响着每个家庭,我国人口发(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时报》期刊2017-01-10)
[5](2016)在《开展调研学习 加强制度建设——福建省劳动就业服务局赴甘肃、山东等地学习取经》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做好福建省失业预警应急制度建设工作,5月9日至13日,福建省劳动就业服务局副局长黄立群带领局信息统计科、失业保险科一行四人前往甘肃兰州和山东济南、威海进行实地学习取经。甘肃省和山东省作为全国失业预警建设试点省,制度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已完成省、市失业预(本文来源于《就业与保障》期刊2016年06期)
秦有娟[6](2016)在《劳动就业保护制度对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度可以从资本积累、技术创新、甚至人口数量的变化等方面影响资本效率、劳动生产率以及交易成本等因素,因而对一国比较优势具有长期的根本影响,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要素禀赋。学者从多个角度研究了制度对比较优势的影响,包括:产权制度、金融制度、劳动市场制度等等。2013年7月,《劳动合同法》重新修订实施,引起了较大的争议。很多学者认为其限制了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也导致了企业用工成本的增加。于是对劳动力市场制度的研究也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点。目前,关于劳动力市场制度研究主要分为劳动用工制度、劳动就业保护制度、劳动市场的灵活性等等。本文选取了劳动就业保护制度这一研究领域。那么根据以往学者认为制度可以影响比较优势的观点,劳动就业保护制度是否会对某一产业的比较优势造成影响呢?这些都有待研究。关于劳动就业保护制度的分类讨论,主要分为不同经济环境下的劳动就业保护制度和不同产业的劳动就业保护制度。本文选取了不同产业的劳动就业保护制度这一研究领域。对于产业的选择,我们知道制造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一度成为一国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对于我国而言,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但是近年来,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价格上涨等原因,我国制造业的传统的比较优势正在慢慢消失。而且,制造业内部各行业的比较优势也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近年来的比较优势逐渐下滑,而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制造业的比较优势逐渐上升,那么劳动就业保护程度的不同是否会对其比较优势造成不同的影响呢?本文在理论部分介绍了劳动劳动就业保护制度对比较优势的双重影响,包括正向作用和负向作用。根据制造业行业细分标准,将制造业分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并借鉴学术界衡量劳动就业保护制度的指标,实证检验了劳动就业保护与制造业不同类别产业的比较优势的关系。通过实证研究发现:(1)劳动就业保护制度对这叁个产业的比较优势都具有正向作用。(2)对于劳动密集型行业来说,其正向作用不是很大,模型显着性效果明显,所以对该行业来说,劳动就业保护水平的提高可能会降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这可能与近年来我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比较优势的下滑有一定联系。(3)对于技术密集型行业以及资本密集型行业,劳动就业保护制度的实施对其比较优势的正向作用较为明显,劳动就业保护制度质量的上升将会引起该行业比较优势的上升。最后本文根据前文的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6-05-30)
宋士云[7](2015)在《中国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启动的历史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1979—1991年是中国启动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化进程的一个特殊重要时期。这一时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中国开始了改革传统劳动体制的弊端,建设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就业制度的艰苦探索和实践。主要表现在:改革统包统配就业制度,实行"叁结合"就业方针,广开就业门路;结合国营企业改革,推行劳动合同制,搞活固定工制度;创办劳动服务公司,建立和培育劳务市场,促进劳动力的社会调节;打破城乡劳动力分割的局面,农村劳动力开始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流动。中国劳动就业制度改革的启动遵循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整体步骤与逻辑,紧紧围绕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增强企业活力来进行,有一个由增量到存量的渐进深化过程。(本文来源于《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5期)
赵龙[8](2015)在《我国残疾人劳动就业法律制度的缺陷及完善》一文中研究指出劳动就业权是一项基本人权,与健全人一样,具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应当享有平等的劳动就业权。由于受社会歧视、残疾人自身缺乏强烈就业愿望、残疾人自身残疾障碍、受教育水平等主客观原因及法律制度不完善的制度原因影响,残疾人在劳动就业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促进残疾人就业,加强法律制度保障是关键。但我国残疾人劳动就业法律制度还存在不少缺陷,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以提升残疾人的就业能力为出发点,促进残疾人就业,使其获得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本文来源于《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陈勇,宋玉军[9](2015)在《我国劳动就业制度的基础理论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的劳动就业制度具有不同的内容规定;计划就业和市场就业是两种不同的就业制度,在我国不同历史时期都实践过这两种就业制度。比较分析两种制度对于推动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绥化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杨明骏[10](2014)在《残疾人劳动就业权的法律保护制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规定,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残疾人的劳动就业权,即残疾人在劳动就业过程中依法享有的权利,包括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获得劳动报酬和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接受相关社会保险以及特别的扶持、优惠和保护的权利。残疾人实现劳动就业,是其融入社会生活,实现自身人生价值的前提和基础。但是,由于残疾人在生理上或者精神上的障碍,使他们在劳动就业领域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残疾人的就业状况虽然得到了不断改善与进步,但残疾人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10年末,尚有800多万达到劳动年龄,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未能实现就业,在失业率方面,残疾人的失业率也远高于普通人。造成残疾人就业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总体而言,主要包括残疾人自身存在的因素、社会因素与法律因素叁大方面。首先,残疾人的个人因素主要是由残疾人自身存在的缺陷等原因所导致的。残疾人的残疾类别、残疾程度、居住区域等都会对残疾人的就业产生影响。此外,他们往往存在工作能力较差、工作效率较低等问题,提高了用人单位的用工成本;其次,社会因素主要包括社会歧视与排斥、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等用人单位未能起到示范作用等方面;最后,法律因素主要是法律与政策存在的缺陷,主要的缺陷是某些规定不合理。另外,还存在相关规定过于笼统或者陈旧、强制力不足的问题。这些问题具体体现在残疾人的评定标准、集中就业、按比例就业、个体就业等多个方面。法律上的缺陷是导致社会因素产生的极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同时不利于残疾人个人的身心康复。因此,法律因素是导致残疾人劳动就业权得不到有效保护的关键因素。因此,应当针对问题的成因,探索解决的途径。在研究和借鉴国外解决相关问题的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于我国的实际,健全与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第一,在残疾人评定标准和程序方面,应当对我国残疾人的等级评定的内容和标准进行修订,使之更为合理,同时应当对残疾人的评定程序进行规范。第二,在集中就业方面,应当加大对相关企业的扶持力度,在资金、人才、技术、税收等领域给予其更多的优惠与支持。第叁,在按比例就业方面,主要包括改革比例的计算方式,规范残保金的征收和使用等。第四,在个体就业方面,主要是加大对相关人员的优惠,提高其参保比例等。第五,在残疾人的职业培训、法律援助等方面,也应当进行相应的健全和完善,从而为残疾人劳动就业权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4-03-01)
劳动就业制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诸多重大会议和文件中一再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可见就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极端重要性。2018年11月16日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国发〔2018〕39号"),该文件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针对当前经济发展与就业局面,就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的就业工作进行了战略部署并提出了应对之策,是今后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就业领域的具体纲领性文件,意义重大。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传统劳动就业中一些陈旧观念及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尽完善的制度供给和配套,导致就业领域存在一些观念和制度的瓶颈,通过追根溯源及实例分析,革新劳动观念、逐步推进配套制度改革是我国扩大就业的不二法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劳动就业制度论文参考文献
[1].李贤华,郭金生.域外残疾人劳动就业法律制度[N].人民法院报.2019
[2].涂永前.传统劳动就业观念及相关制度对我国稳促就业的影响——兼议“国发〔2018〕39号”文[J].社会科学家.2019
[3].张雅淇.劳动就业法律制度存在的不足和对策[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8
[4].郭锦辉.人口发展正发生转折性变化优化劳动就业制度须提速[N].中国经济时报.2017
[5]..开展调研学习加强制度建设——福建省劳动就业服务局赴甘肃、山东等地学习取经[J].就业与保障.2016
[6].秦有娟.劳动就业保护制度对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的影响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6
[7].宋士云.中国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启动的历史考察[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8].赵龙.我国残疾人劳动就业法律制度的缺陷及完善[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9].陈勇,宋玉军.我国劳动就业制度的基础理论探究[J].绥化学院学报.2015
[10].杨明骏.残疾人劳动就业权的法律保护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
标签:残疾人劳动就业; 残疾人就业; 残疾人权利; 残疾人权益; 劳动就业权; 就业促进法; 竞业限制; 就业者; 就业歧视; 法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