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燃气轮机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燃气轮机,底循环,联合循环,关键参数
燃气轮机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黄超群,王波,张士杰,赵丽凤,肖云汉[1](2019)在《F/G/H级重型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底循环热力性能简明估算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叁压再热朗肯底循环热力性能数学模型,运用GTW2018手册中的燃气轮机透平排气参数和功率数据,计算了多种型号的F级、H级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底循环热力性能,讨论现代重型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底循环中主蒸汽压力/温度、节点温差、接近点温差、汽轮机效率等关键参数的选择及其发展。其中H级燃气轮机底循环关键参数的选取更为先进,使得底循环■效率较F级提高1.27~1.70个百分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基于燃气轮机透平排气参数的底循环输出功率、余热锅炉各级蒸汽流量及其排烟温度的简明估算模型,可为现代重型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的初步工程分析与工程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21期)
白云山,田鑫,刘志敏[2](2019)在《燃气轮机进气过滤系统滤网更换周期优化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拦截空气中污染颗粒的屏障,进气系统对燃气轮机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意义重大。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进气压损逐渐升高,从经济性方面对进气过滤系统的更换周期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探讨了多级过滤系统更换成本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及计算方法,以单位发电量的滤网更换成本最小化为目标,提出了多级进气过滤系统更换周期的优化模型。对某燃气轮机进气系统的粗滤和精滤更换周期进行优化,单位发电量的滤网更换成本比优化前减少了1. 2%。此外还探讨了天然气价格和滤网初始成本对多级过滤系统最佳更换周期及单位发电量滤网更换成本的影响,可为多级进气过滤系统更换周期的决策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华电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韩璐[3](2019)在《某大型舰用燃气轮机支撑结构冲击动力学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军用舰艇设备系统的抗冲击性能决定了舰艇的战斗力和生命力,对一场海战的胜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各国为提高舰载设备的抗冲击性能,均对关键的设备进行冲击试验。对于体积较小、重量较轻的设备多采用冲击机进行试验,大中型的设备则利用浮动冲击平台进行试验。大中型设备在研制之初,均会提及设备的相对薄弱部件,而多次进行整体设备试验来考核单个部件必定会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本文即是在此背景下,结合实际工程需求,以某大型舰用燃气轮机的薄弱部件——支撑结构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冲击响应等效的燃气轮机支撑结构的部件试验方法,为大中型舰艇设备关键部件抗冲击试验提供了新的趋势及方法。本文结合舰船设备抗冲击方法的研究现状,详细分析了目前国内外舰用燃气轮机抗冲击性能的研究方式及进展。根据实际工程需求,采用局部分析法对某大型舰用燃气轮机的叁组支撑结构进行分析,最终选取承受更为恶劣环境的后支撑结构作为研究对象,考虑部件冲击试验的可行性,需建立后支撑结构的相似试验模型。首先以相似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原模型与相似试验模型之间的基本相似量,并根据相似准则推导出冲击载荷作用下,原模型与相似试验模型的冲击响应的相似变换关系;然后通过对后支撑结构的边界条件和冲击环境的分析,建立了后支撑结构的缩比试验模型,并利用有限元软件验证了原模型与缩比试验模型的固有特性关系,同时利用振动试验校验了缩比试验模型的模态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其次将燃气轮机整机海上考核试验中后支撑结构的冲击响应与缩比相似模型数值模拟响应结果进行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缩比试验模型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原后支撑结构的冲击响应情况;最后开展了后支撑结构缩比试验模型的冲击试验,同时完成了原模型数值模拟结果、缩比试验模型试验结果以及数值模拟结果叁者之间冲击响应等效性的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缩比试验模型能预测出原模型的冲击响应特性。通过缩比试验模型的破坏性冲击试验得到了后支撑结构的薄弱部位,对该种支撑结构的抗冲击性能的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见。(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4)
李雨轩,王强,胡海洋[4](2019)在《舰用燃气轮机排气系统远程红外成像多尺度多线组宽带k分布模型数值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的宽带k分布模型不适合温度和参与性组分比例剧烈变化的气体的辐射特性计算的问题,建立了多尺度多线组宽带k分布模型(MSMGWB),并针对舰用燃气轮机排气系统远程辐射特性计算面临的高温燃气与环境空气热力学参数,对MSMGWB模型的光谱吸收系数分组进行了优化。一系列一维气体辐射传输算例的计算结果表明:当高温燃气与低温空气的温度和水蒸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摩尔比差别巨大时,多尺度多线组宽带k分布模型对3~5μm波段气体辐射传输特性的预测精度远高于原始宽带k分布模型和窄带模型,并且与灰体固壁保持了很好的兼容性。最后,对不同相对风速下舰用燃气轮机引射排气系统的流场、固体温度场及其近、远距离红外成像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气体重力和燃气中的一氧化碳对其3~5μm波段红外成像的影响不能忽略。(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9年07期)
应雨龙,李靖超,庞景隆,余特,刘扬[5](2019)在《基于热力模型的燃气轮机气路故障预测诊断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避免失修和过修,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用性,降低燃气轮机机组运维成本,用户宜采用预知维修策略。气路诊断是一种对正在演变或即将发生的恶化情况发布早期预警信息的有效技术。经过多年发展,气路诊断已经取得了许多基于燃气轮机(准)稳态的诊断算法理论成果,但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现今燃气轮机越来越需在电网支持模式下更灵活地运行(包括频繁变工况及瞬态加减载)。在此操作条件下,其使用寿命会比在基本负荷(准)稳态运行时消耗更快,因此,迫切需要考虑瞬态变工况下气路故障诊断与预测的新理论新方法。针对瞬态变工况下气路故障预测诊断的基础问题,提出了瞬态变工况下燃气轮机自适应气路故障预测诊断方法研究路线,包括研究可变几何部件及瞬态变工况运行模式的自适应动态热力建模方法;利用机组可测气路参数,研究基于部件特性线形状内在非线性自适应的气路诊断方法,实时诊断得到各主要部件健康参数;最后提出一种融合各主要部件健康参数的多维度时序预测方法,为实现复杂强非线性热力系统故障诊断与预测提出新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白云山,田鑫,石永锋,郝建刚[6](2018)在《燃气轮机进气系统全寿命周期成本计算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进气系统作为拦截空气中污染物颗粒的屏障,对保障燃气轮机的正常运行意义重大,但因选型中变量较多,通常难以根据机组的运行特点和外部环境选择合适的进气系统。从全寿命周期成本的角度,探讨了进气系统选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计算模型。通过对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进气系统全寿命周期内成本的计算,分析了系统的初始成本、运维成本、燃机性能退化成本对总成本中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气系统总成本中,燃机性能退化成本占比90. 44%,初始成本仅占0. 62%,因此,在进气系统选型及改造中,应从全寿命周期成本的角度对系统经济性进行评估,全寿命周期成本的计算模型对燃气轮机进气系统的选型及成本计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汽轮机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艾建君,侯力,傅笑珊,毛晓芳[7](2018)在《不同湍流模型下燃气轮机进气系统流场的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标准k-ε湍流模型、RNG k-ε湍流模型分别对燃气轮机进气系统进行流场分析。对比了三种湍流模型下进气系统总体和各种平面(包括入口和出口)上的云图和压损变化曲线。模拟结果表明:叁种湍流模型均反应出进气系统的最大压损出现在弯头,标准k-ε湍流模型和RNG k-ε湍流模型极为相似,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出现局部旋流和局部压力升高等现象;标准k-ε湍流模型和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的压损变化曲线很相似,但是随着进气量的增加与实测压损变化曲线的差异越来越明显,RNG k-ε湍流模型变化曲线与实测变化曲线十分接近,因此,RNG k-ε湍流模型的模拟结果可以反映出流体的实际分布。(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8年07期)
朱嵘嘉,尹菲,吴帆[8](2017)在《基于模型参考模糊自适应规则的燃气轮机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模糊基函数,将燃气轮机复杂的非线性控制问题转换为对参考模型中模糊基函数参数的辨识问题,通过在线调节模糊估计权系数,实现对燃气轮机状态参数的实时逼近。基于Lyapunov理论证明,提出的模型参考模糊自适应算法可使系统达到全局收敛和稳定。试验仿真表明,该控制算法对燃气轮机转速控制取得较好控制效果,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燃气轮机技术》期刊2017年04期)
孙文嘉[9](2017)在《RB211-24G型燃气轮机性能计算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燃驱压缩机组作为输气管道上的关键设备,其可靠、高效稳定运行直接影响输气管道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研究基于热力参数的燃气轮机性能计算模型,并对机组进行性能分析将有助于准确判断机组的运行状况,合理地安排维护与检修工作。基于以上情况,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输气管道压气站现场的RB211-24G型燃气轮机的可测参数,建立了RB211-24G型燃机性能计算模型。模型可获得压气机效率、燃气初温、涡轮效率、机组输出功率及热效率等性能参数。(2)基于建立的性能计算模型,使用MATLAB软件编写了RB211-24G型燃气轮机的性能计算程序。结合中国石油管道廊坊压缩机组维检修中心试车台燃机数据获得压气机效率、涡轮效率及低压压气机进气量等核心性能参数。对比计算程序与GateCycle软件中构建的RB211-24G型燃机模型获得的相应性能参数,验证模型的可用性。(3)利用RB211-24G型燃气轮机性能计算程序,基于试车数据对燃机的主要部件(高、低压压气机;燃烧室;高、低压涡轮)进行性能分析。基于压气站现场数据分别对大气温度、大气压力、大气湿度及负载对燃机机组性能的影响做出了详细分析,分析结果可为燃气轮机的性能分析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期刊2017-05-01)
王承斌[10](2017)在《燃气轮机热电协调优化模型及经济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天然气可用量并不丰富,燃气轮机发电成本居高不下,在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要求下,较高的生产成本是制约联合循环电厂的重要因素。国内燃气轮机电站实际运行生产过程中,天然气发电上网电价不高,燃气发电效益差,在低负荷状态下甚至出现发电成本倒挂的状况。因此,如何探索及评价机组最经济的运行方式决定了燃气发电企业的盈利能力。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系统相比传统蒸汽循环更为复杂,其性能指标、运行规律及能效分布特性更具有自身特点,对其进行机理建模的难度大、周期长、成本高。同时,由于国内主要燃气-蒸汽联合循环设备引进自国外设备厂家,存在技术保密的问题,缺乏非设计工况下联合循环机组的供热性能参数,热力计算过程需要的燃机与汽机的结构参数亦无法得到,因而需要通过更为简便合理的方式进行联合循环协调产出建模。本文以浙江某燃气轮机联合循环电厂采用的叁菱480 MW级M701F4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为研究对象,首先直接建立与该燃机相配套的余热锅炉的热力计算模型,然后通过数学方法对厂家提供的理论数据进行反向拟合,间接地构建了联合循环热电协调产出的关系模型。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构建了联合循环的经济性分析模型,从联合循环经济性平衡点的角度切入,多方面分析市场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时的联合循环热电联产企业生产营收状况。基于拟合所得的计算模型对联合循环机组进行多维度的经济性平衡点分析,这一研究思路及所得计算结果为寻找最优的联合循环运行策略提供了理论指导,为联合循环热电联产企业提高自身收益指明了发力方向。(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7-01-01)
燃气轮机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拦截空气中污染颗粒的屏障,进气系统对燃气轮机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意义重大。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进气压损逐渐升高,从经济性方面对进气过滤系统的更换周期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探讨了多级过滤系统更换成本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及计算方法,以单位发电量的滤网更换成本最小化为目标,提出了多级进气过滤系统更换周期的优化模型。对某燃气轮机进气系统的粗滤和精滤更换周期进行优化,单位发电量的滤网更换成本比优化前减少了1. 2%。此外还探讨了天然气价格和滤网初始成本对多级过滤系统最佳更换周期及单位发电量滤网更换成本的影响,可为多级进气过滤系统更换周期的决策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燃气轮机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黄超群,王波,张士杰,赵丽凤,肖云汉.F/G/H级重型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底循环热力性能简明估算模型[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9
[2].白云山,田鑫,刘志敏.燃气轮机进气过滤系统滤网更换周期优化模型研究[J].华电技术.2019
[3].韩璐.某大型舰用燃气轮机支撑结构冲击动力学模型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9
[4].李雨轩,王强,胡海洋.舰用燃气轮机排气系统远程红外成像多尺度多线组宽带k分布模型数值仿真研究[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9
[5].应雨龙,李靖超,庞景隆,余特,刘扬.基于热力模型的燃气轮机气路故障预测诊断研究综述[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9
[6].白云山,田鑫,石永锋,郝建刚.燃气轮机进气系统全寿命周期成本计算模型研究[J].汽轮机技术.2018
[7].艾建君,侯力,傅笑珊,毛晓芳.不同湍流模型下燃气轮机进气系统流场的模拟[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8
[8].朱嵘嘉,尹菲,吴帆.基于模型参考模糊自适应规则的燃气轮机控制研究[J].燃气轮机技术.2017
[9].孙文嘉.RB211-24G型燃气轮机性能计算模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
[10].王承斌.燃气轮机热电协调优化模型及经济性分析[D].浙江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