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北京丫髻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丫髻山,碧霞元君,娘娘,四大门
北京丫髻山论文文献综述
徐天基[1](2014)在《明清时期北京丫髻山的进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晚明以降,丫髻山逐渐成为北京地区娘娘崇拜的一个朝圣中心。自清康乾年间,它在北京市民的宗教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最终被纳入"五顶二山"的宇宙观和进香回路之中。清嘉庆年间至咸丰年间,丫髻山香火逐渐式微。直至清同治年间,伴随着京东各县地方势力之崛起,丫髻山的香火再度繁盛,并被逐渐纳入四大门的信仰框架之中。一部丫髻山的进香史,便是明清两代京畿地区社会变迁的缩影。笔者认为,仅将朝顶进香视作民俗宗教的研究领域并不足以展现中国宗教史的丰富内涵,它构成了帝制晚期中国人公共生活的一种重要形式,代表着社会各阶层共同享有的宗教现象。(本文来源于《北京社会科学》期刊2014年10期)
[2](2013)在《老照片见证北京平谷丫髻山今昔》一文中研究指出丫髻山位于北京平谷县境内西北隅的群山之中,因山的最高处有两个自然突起的岩峰,远望犹如古代女孩子头上梳的两个发髻,故名丫髻山。清康熙、乾隆皇帝也曾多次浏览丫髻山。据《平谷县志》记载,丫髻山庙会为京东最大庙会(本文来源于《北京档案》期刊2013年07期)
赵君利[3](2010)在《北京丫髻山碧霞元君祠遗址抢险加固工程开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日前,北京丫髻山碧霞元君祠遗址抢险加固工程正式开工。 丫髻山碧霞元君祠遗址位于北京市平谷区刘家店镇丫髻山上。2003年8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将丫髻山文物修缮工程列入了北京市“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投资900多万元修缮了碧霞元君祠等主要建筑,(本文来源于《中国建设报》期刊2010-08-23)
张中华[4](2009)在《北京丫髻山碧霞元君祠遗址发掘简报》一文中研究指出2007年7月6日~10月4日,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北京市平谷区丫髻山碧霞元君祠遗址的部分建筑基础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了4组建筑基础。根据这些建筑基础的位置和形制,初步判断它们分别为碧霞元君殿的东配殿、斋房、道士或香客住房。根据清理出的房址与炕的形制以及出土物,这些遗迹时代不早于清道光年间。(本文来源于《文物春秋》期刊2009年01期)
王新蕊[5](2008)在《王权、地方社会与民间信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试图通过考察明至民国时期北京丫髻山的碧霞元君信仰,论述国家政治、地方社会与民间信仰的互动过程,探讨地方社会文化变迁的内在机制。碧霞元君是华北地区最重要的民间神祇之一。元明之际,官方的推崇、民间宗教的迅速发展,为北京丫髻山碧霞元君信仰的兴起创造了有利条件。明代,丫髻山开始出现了祭祀碧霞元君的“天仙祠”。入清以后,随着丫髻山成为清王室祭祀地和官方信仰中心,丫髻山的宫观规模,由一个单间庙宇,逐渐发展到一座庞大的建筑群,变成了一个复杂的神灵体系。随着宫观的建立和影响的不断扩大,不同社会阶层先后与碧霞元君信仰取得了种种联系,碧霞元君信仰的文化内涵呈现出丰富而多元的格局。从明代到清中期,丫髻山的碧霞元君信仰经历了一个不断扩大和繁荣的过程。随着丫髻山成为皇家信仰的中心,许多官绅纷纷加入到丫髻山碧霞元君信仰的体系中来。晚清至民国时期,丫髻山碧霞元君信仰再次发生了历史性变化,逐渐从皇家祭祀中心,演变为民间祭祀场所。为数众多的普通民众的创造,为丫髻山的碧霞元君信仰注入了新的活力。清代以来,在国家政治与地方社会共同作用下,丫髻山进香逐渐成为一种权力的象征。在此过程中,出现了围绕祭祀中心而形成的众多不同类型的香会组织。这些由不同阶层构成的香会组织,从康熙时期的以女性和贵族为主,过渡到乾隆时期的以贵族、士绅和民众为主。至晚清以后,丫髻山香会组织的构成更为多元化。这些不同地域和阶层构成的香会组织在进香过程中,纷纷借助种种途径,以求确立自身在丫髻山信仰体系中的地位,从而达到对丫髻山的权力资源的控制。明至民国时期丫髻山碧霞元君信仰的演变,集中体现为神庙系统的扩大、社会文化内涵的多元,以及地方社会权力的竞争。这些演变趋势,是王权、地方社会与民间信仰叁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反映了地方社会文化变迁的内在机制。(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08-05-01)
王新蕊[6](2006)在《元明以来北京丫髻山道观文化的历史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五大宗教中,道教是惟一发源于中国,由中国人创立的宗教,被许多人称为“本土宗教”,鲁迅曾经说过“中国之根坻全在道教”,道教不仅与官方的信仰有着密切关系,而且在民间也有着其它宗教无法比拟的巨大影响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北京地区道教宫观众多,大小不一,建置各异。较为着名的有“五顶两山”,即东顶、西顶、南顶、北顶、中顶,丫髻山和妙峰山。其中丫髻山自元明成为官方祭祀中心以来,逐渐成为北京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在民间仍有广泛影响。通过对元明以来丫髻山地区道观文化的历史考察,探讨其与官方、民间之间的互动关系,可以揭示这一地方文化传统形成的历史原因和内在机制。(本文来源于《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06年03期)
北京丫髻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丫髻山位于北京平谷县境内西北隅的群山之中,因山的最高处有两个自然突起的岩峰,远望犹如古代女孩子头上梳的两个发髻,故名丫髻山。清康熙、乾隆皇帝也曾多次浏览丫髻山。据《平谷县志》记载,丫髻山庙会为京东最大庙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北京丫髻山论文参考文献
[1].徐天基.明清时期北京丫髻山的进香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14
[2]..老照片见证北京平谷丫髻山今昔[J].北京档案.2013
[3].赵君利.北京丫髻山碧霞元君祠遗址抢险加固工程开工[N].中国建设报.2010
[4].张中华.北京丫髻山碧霞元君祠遗址发掘简报[J].文物春秋.2009
[5].王新蕊.王权、地方社会与民间信仰[D].江西师范大学.2008
[6].王新蕊.元明以来北京丫髻山道观文化的历史考察[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