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铝硅论文-汪玉亭,魏来,赵成雯,马欣怡,董卿宇

聚铝硅论文-汪玉亭,魏来,赵成雯,马欣怡,董卿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聚铝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四氧化叁铁,除浊,混凝,硅铝比

聚铝硅论文文献综述

汪玉亭,魏来,赵成雯,马欣怡,董卿宇[1](2018)在《聚铝硅与四氧化叁铁强化混凝除浊除锌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共聚复合聚铝硅絮凝剂和四氧化叁铁,通过模拟锌污染原水的烧杯混凝实验,研究了复合聚铝硅的硅铝比、四氧化叁铁和高岭土的添加对除浊除锌性能及余铝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氯化铝(AC),以Alb为主的中度聚合铝(MA)除浊性能差,但除锌效果好;聚铝硅(MAS)除浊除锌性能均优于AC,提高硅铝比利于除浊但不利于除锌。反之,四氧化叁铁可增强MAS的除锌性能而略降低除浊性能,同时显着降低余铝,但不能降低高硅铝比MAS的混凝余铝。四氧化叁铁-MAS联用(FMAS)有协同作用,除锌率高达95%,添加高岭土进一步增强其除锌率,并能保障除浊效果。当FMAS的铁铝比为18,硅铝比为0.05~0.1,并投加高岭土时,除锌率和除浊率均可达99%以上。(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李耀,郭康康,朱亚平,王帆,齐会民[2](2016)在《聚铝硅氮烷的合成及陶瓷产物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异丙醇铝改性支化结构聚硅氮烷合成了两种铝含量的聚铝硅氮烷(PASZ),采用FTIR、~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ASZ前驱体结构中含有Si-N、A1-N等化学键,DSC表明前驱体在引发剂DCP的存在下可在较低温度下进行固化,TGA表明在N2中1000℃下PASZ11和PASZ41热解残留率分别为65.9%和69.5%。用XRD和SEM研究了SiAlCN陶瓷产物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温度和铝含量越高,SiAlCN转化陶瓷越容易形成多铝红柱石晶体,在1200℃空气中氧化了5h后,SiAlCN41陶瓷表面形成了较为致密的氧化层,厚度约为5μm左右。(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一届全国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玻璃钢/复合材料》2016增刊)》期刊2016-09-22)

李松,张跃[3](2011)在《合成温度对聚铝硅氮烷的结构和陶瓷化过程的影响(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聚甲基乙烯基硅氮烷与异丙醇铝在90、100和120℃下反应分别合成出Si/Al物质的量的比为3的聚铝硅氮烷。利用红外(FTIR)和核磁(NMR)对前驱体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Al-N键的红外振动强度(1 450 cm-1)和核磁铝谱中的AlON2(8ppm)及AlO2N(-1 ppm)基团的强度随合成温度的增加而增加。反应温度越高,形成的Al-N键就越多。这个脱氢耦合合成过程可能是一个叁级反应过程,而在最高温120℃下所合成的聚铝硅氮烷的结构最复杂。前驱体的裂解过程通过耦合热重/差热分析(TG/DTA)、FTIR和气相色谱(GC)进行研究。合成温度对陶瓷化过程和陶瓷产率并没有明显的影响。根据DTA曲线可知,475℃发生进一步的交联。另外,GC数据表明裂解时所释放的气体为低分子量硅氮烷、CH4、C2H4、H2和NH3。根据XRD和SEM可知,1200℃裂解后产物为均匀的非晶相。(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贾丽娟[4](2008)在《聚铁硅、聚铝硅絮凝剂的制备及形态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采用一种新方法—离子交换法制备聚合硅酸,并以此为原料制备了聚铁硅、聚铝硅絮凝剂;通过对生活污水和造纸废水的絮凝处理,探讨了絮凝剂碱化度、Si/Fe体积比(Al/Si摩尔比)、pH值及加药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进而得到了PFSC和PASS絮凝剂的最佳制备条件;通过对系列絮凝剂的形态分布和Zeta电位电性特征进行测定,探讨了絮凝剂的絮凝机理。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制备方法相比,该方法所制得的聚铁硅、聚铝硅絮凝剂的稳定性大大提高;碱化度、Si/Fe体积比(Al/Si摩尔比)是影响絮凝剂性能的主要因素,实验得到聚铁硅和聚铝硅的最佳制备条件为B=0.75、Si/Fe=1:40和B=0.75、Al/Si=4.0;形态分布测定得出该絮凝剂高效絮凝的机理为絮凝剂中存在大量高聚合态物质Feb(Alb),Feb(Alb)含量越高,絮凝效果越好,从而从理论上对废水处理实验结果进行了阐释,Zeta电位的测定结果证实了这一机理。(本文来源于《华北电力大学(河北)》期刊2008-12-19)

许佩瑶,贾丽娟,王伟[5](2008)在《聚铝硅絮凝剂的制备及形态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复合法制备了具有不同碱化度、不同铝硅摩尔比的一系列聚合硅酸硫酸铝(PASS),并对不同pH值的印染废水进行了处理。用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研究了PASS的形态分布,分析了各因素对PASS形态分布的影响,最终得出了聚铝硅絮凝剂的最佳制备条件。(本文来源于《山西化工》期刊2008年04期)

赵奎霞,潘东升,刘俊良,韩建宏[6](2008)在《新型聚铝硅絮凝剂用于微污染原水的直接过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TEOS为硅源制备了新型聚铝硅絮凝剂(TEOS-PAC),并将其应用于处理微污染原水的直接过滤工艺,研究了滤前水中絮体的粒径分布以及絮凝时间、投药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分析了滤床各层的截污情况,并与硫酸铝、聚合氯化铝、聚硅酸铝等絮凝剂作了比较。结果表明:TEOS-PAC具有形成絮体快、絮体小且密实、投药量少、过滤周期长、所需床层浅、处理效果好等优点,是采用直接过滤工艺处理该类原水的适宜絮凝剂。(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08年15期)

苏彩燕,周勤[7](2007)在《高浓度聚铝硅的制备及其混凝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稳定高浓度偏铝酸钠,与硅酸钠、硫酸铝等合成得到3个系列共15个澄清稳定的高浓度聚铝硅(HPASS)产品,pH为3.15~3.63,密度为1.20~1.28g/mL,盐基度为65.90%~72.93%,Al2O3质量分数可达8.21%~10.84%。而Handy公司已工业化的产品PASS-100,Al2O3质量分数为10.1%,盐基度约为50%;国内Al2O3质量分数最高的PASS产品只能达到8%左右,盐基度为40%~60%。HPASS与PAC和聚铝铁(PAFC)的混凝性能对比实验发现,HPASS在投加质量浓度为7mg/L(以Al2O3计)时,浊度去除率可达90%以上;当达到各自的最佳投加量时,HPASS处理后出水的浊度均<1NTU,最低可达0.5NTU,而PAC和PAFC分别为1.3、1.1NTU。(本文来源于《工业水处理》期刊2007年08期)

宋永会,栾兆坤[8](1997)在《新型聚铝硅复合絮凝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初步制备了两种新型聚铝硅复合絮凝剂:聚铝硅(含活化硅酸聚合铝,PACSi)和聚硅铝(聚硅酸硫酸铝,PSiAS).研究对比了PACSi,PSiAS与PAC的絮凝性能,考察了硅酸聚合程度,硅、铝含量对其絮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硅酸聚合程度或硅、铝含量的增加均有利于增强絮凝性能,且随[Si]/[Al]比值的提高,其絮凝性能也明显增强。在铝含量相同情况下,聚铝硅和聚硅铝的絮凝性能均优于聚合氯化铝。(本文来源于《环境化学》期刊1997年06期)

聚铝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用异丙醇铝改性支化结构聚硅氮烷合成了两种铝含量的聚铝硅氮烷(PASZ),采用FTIR、~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ASZ前驱体结构中含有Si-N、A1-N等化学键,DSC表明前驱体在引发剂DCP的存在下可在较低温度下进行固化,TGA表明在N2中1000℃下PASZ11和PASZ41热解残留率分别为65.9%和69.5%。用XRD和SEM研究了SiAlCN陶瓷产物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温度和铝含量越高,SiAlCN转化陶瓷越容易形成多铝红柱石晶体,在1200℃空气中氧化了5h后,SiAlCN41陶瓷表面形成了较为致密的氧化层,厚度约为5μm左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聚铝硅论文参考文献

[1].汪玉亭,魏来,赵成雯,马欣怡,董卿宇.聚铝硅与四氧化叁铁强化混凝除浊除锌性能[J].环境工程学报.2018

[2].李耀,郭康康,朱亚平,王帆,齐会民.聚铝硅氮烷的合成及陶瓷产物性能的研究[C].第二十一届全国玻璃钢/复合材料学术年会论文集(《玻璃钢/复合材料》2016增刊).2016

[3].李松,张跃.合成温度对聚铝硅氮烷的结构和陶瓷化过程的影响(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11

[4].贾丽娟.聚铁硅、聚铝硅絮凝剂的制备及形态分布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8

[5].许佩瑶,贾丽娟,王伟.聚铝硅絮凝剂的制备及形态分布研究[J].山西化工.2008

[6].赵奎霞,潘东升,刘俊良,韩建宏.新型聚铝硅絮凝剂用于微污染原水的直接过滤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2008

[7].苏彩燕,周勤.高浓度聚铝硅的制备及其混凝性能[J].工业水处理.2007

[8].宋永会,栾兆坤.新型聚铝硅复合絮凝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环境化学.1997

标签:;  ;  ;  ;  

聚铝硅论文-汪玉亭,魏来,赵成雯,马欣怡,董卿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