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感染论文-周静,周德方,杜旭升,成子强

激活感染论文-周静,周德方,杜旭升,成子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激活感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禽白血病病毒,肾上腺素

激活感染论文文献综述

周静,周德方,杜旭升,成子强[1](2019)在《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感染激活双肾上腺素样激酶-1促进DF-1细胞的增殖》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subgroup J (ALV-J)于1988年在英国首次从肉鸡中分离得到,属于反转录病毒科甲型反转录病毒属,主要引起包括血管瘤、髓细胞瘤、成红细胞瘤、肉瘤和肾瘤等肿瘤,死亡率通常为1%-5%,高峰期可达到50%,给我国的养禽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双肾上腺素样激酶-1(doublecortin-like kinase 1,DCLK1)是近些年研究发现的众多肿瘤标志物中的一种,目前研究发现,DCLK1在许多癌症中呈现过表达,包括结肠癌,胰腺癌,肝癌和食管癌等,并且在肿瘤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到一定(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二十五次学术交流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十四次学术研讨会、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实验病理学专业委员会第四次学术研讨会、中国兽医病理学家第四次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07-27)

张娜[2](2019)在《酶激活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在细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菌感染导致全球疾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全球有将近四分之一的死亡是由于细菌感染引发的疾病导致的。然而近年来,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甚至滥用)而导致出现的耐药性细菌甚至超级细菌,使得曾被有效遏制的传染病重新蔓延。细菌感染诊断是抑制抗生素滥用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但是细菌感染诊断并没有在临床医学中作为最主要的检测手段,这是由于目前对细菌感染的检测灵敏度低,并且传统的检测方法很难区分细菌性炎症和无菌炎症,所以开发高效的技术手段对细菌感染做出诊断是非常迫切的。分子影像技术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已成为重要的疾病检测、诊断手段之一。开发性能优良、价格便宜且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医学分子探针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酶激活型荧光探针,它是通过存在生物体中的酶对荧光探针产生催化作用,从而能够快速的产生荧光,此类探针背景噪音低,成像信噪比高,为监测生物体内反应的过程提供了通用的平台。Cyanine(Cy)系列染料具有摩尔消光系数大、吸收波长范围宽的等优点,使通过荧光显微镜来鉴定酶激活型探针来诊断细菌感染成为可能。但我们发现常规使用的Cy5染料难以穿透细菌细胞膜。因此,研发能够穿透细菌细胞膜的Cy系列酶激活型荧光分子探针,对实现细菌感染的诊断具有重大意义。为了增加探针分子对细菌细胞膜的渗透性,我们提出了在探针分子中引入亲脂性基团,使其增强探针分子的透膜性的策略。实现了硝基还原酶激活型Cy系列探针在细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我们设计、合成了 Cy5系列荧光探针,并对其光学性质和生物学应用进行了检测,用于鉴定细菌硝基还原酶(NTR)。我们分别将硝基亲脂性基团引入Cy5的R1和R2位置,并合成了 5个荧光探针,其中probe 3和probe 5在被硝基还原酶催化还原后产生快速的10倍荧光响应。此外,这两个探针可穿透革兰氏阴性菌以及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菌细胞膜。这两个探针在37℃和pH=7.4时展现了最佳的酶激活效果,并表现出对硝基还原酶良好的选择特异性。并且在与细菌孵育时,探针对细菌中的硝基还原酶具有时间依赖性,最终我们成功地将probe 3和probe 5应用于多种细菌的活细胞成像研究中。(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商业大学》期刊2019-06-30)

陈薇[3](2019)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不同胃粘膜病变中ASH2L表达与NF-kB信号通路激活关系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ASH2L及NF-κB信号通路激活相关蛋白分子P65和IκBα在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不同胃黏膜病变中ASH2L表达与NF-κB信号通路激活的关系。方法1组织标本收集和分组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大理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胃粘膜组织及存档蜡块,所有标本均需查阅病史确保入选标本的患者在4周内未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或质子泵抑制剂;患者无心肺功能不全,无慢性肝病、肝硬化、无慢性肾病等疾病,无其它肿瘤病史。标本制成石蜡切片,经HE染色,根据病理诊断确定胃粘膜组织病理改变类型(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和胃癌)。同时通过查阅病史,根据~(14)C呼气试验确定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pylori,Hp)感染情况。标本HE染色后,经病理诊断将标本分为Hp感染阳性和Hp感染阴性的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组。2 ASH2L及NF-κB信号通路激活相关蛋白的检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Elivision Super法)检测ASH2L、P65和IκBα在Hp感染阳性及感染阴性的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3统计学分析免疫组化结果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的四格表确切概率法,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1收集到Hp感染阳性及阴性的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和胃癌组织各15例。2 ASH2L的检测结果(1)Hp感染阳性组中,ASH2L在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逐渐增加,其阳性率依次为6.7%、40.0%、53.3%、93.3%、100.0%。该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浅表性胃炎与萎缩性胃炎组织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萎缩性胃炎与肠上皮化生组织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肠上皮化生与异型增生组织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异型增生与胃癌组织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Hp感染阴性组中,ASH2L在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逐渐增加,其阳性率依次为13.3%、53.3%、80.0%、100.0%、100.0%。该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浅表性胃炎与萎缩性胃炎组织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萎缩性胃炎与肠上皮化生组织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肠上皮化生与异型增生组织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异型增生与胃癌组织中比较其阳性表达率一致。(3)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各阶段病理改变中,ASH2L在Hp感染阳性与感染阴性组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除胃粘膜上皮细胞外,组织中的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均可见ASH2L的表达。3 P65的检测结果(1)Hp感染阳性组中,P65在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逐渐增加,其阳性率依次为13.3%、40.0%、60.0%、100.0%、100.0%。该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浅表性胃炎与萎缩性胃炎组织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萎缩性胃炎与肠上皮化生组织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肠上皮化生与异型增生组织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异型增生与胃癌组织中比较其阳性表达率一致。(2)Hp感染阴性组中,P65在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逐渐增加,其阳性率依次为6.7%、53.3%、46.7%、93.3%、100.0%。该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浅表性胃炎与萎缩性胃炎组织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萎缩性胃炎与肠上皮化生组织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肠上皮化生与异型增生组织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异型增生与胃癌组织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各阶段病理改变中,P65在Hp感染阳性与感染阴性组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除胃粘膜上皮细胞外,组织中的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均可见P65的表达。4 IκBα的检测结果(1)Hp感染阳性组中,IκBα在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逐渐增加,其阳性率依次为0、33.3%、40.0%、46.7%、46.7%。该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浅表性胃炎与萎缩性胃炎组织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萎缩性胃炎与肠上皮化生组织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肠上皮化生与异型增生组织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异型增生与胃癌组织中比较其阳性表达率一致。(2)Hp感染阴性组中,IκBα在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逐渐增加,其阳性率依次为0、26.7%、40.0%、53.3%、60.0%。该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浅表性胃炎与萎缩性胃炎组织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萎缩性胃炎与肠上皮化生组织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肠上皮化生与异型增生组织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异型增生与胃癌组织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各阶段病理改变中,IκBα在Hp感染阳性与感染阴性组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除胃粘膜上皮细胞外,组织中的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均可见IκBα的表达。5 ASH2L与P65、IκBα相关性(1)在Hp感染阳性与Hp感染阴性组,从浅表性胃炎到胃癌各阶段病理改变中ASH2L阳性表达率和P65阳性表达率存在正相关关系。(2)在Hp感染阳性与Hp感染阴性组,从浅表性胃炎到胃癌各阶段病理改变中ASH2L阳性表达率和IκBα阳性表达率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1)Hp感染阳性与Hp感染阴性组,在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各个阶段病理改变中,NF-κB信号通路均被激活。(2)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各个阶段病理改变中,ASH2L、P65、IκBα在Hp感染阳性组与感染阴性组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研究发现,ASH2L阳性表达率和P65阳性表达率存在正相关关系,ASH2L阳性表达率和IκBα阳性表达率存在正相关关系,表明ASH2L与NF-κB信号通路激活存在一定的联系。(4)胃癌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NF-κB信号通路在多因素的作用下被激活,Hp感染并非胃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基于胃癌发生的多因素背景下的组织学的水平的研究,尚难以区分Hp感染和未感染的组织中ASH2L与NF-κB信号通路激活的差异。(本文来源于《大理大学》期刊2019-06-17)

张俊美,王帅,张创业,吴京伟[4](2019)在《粪菌移植治疗重度溃疡性结肠炎合并EBV感染再激活案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治疗重度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合并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再激活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北京市肛肠医院1例重度UC合并EBV感染再激活患者为研究对象。鉴于目前EBV感染尚缺乏疗效肯定的抗病毒药物,此患者症状较重,考虑行常规抗病毒治疗疗效可能不佳,遂在入院第1 d完成结肠途径经内镜肠道植管术(Transendoscopic enteral tubing,TET),并在第1、3 d经结肠TET途径行FMT治疗。结果 FMT治疗后患者症状逐渐好转,两周后复查EBV-DNA <500 copies/mL,出院后随访4月患者无病情反复。结论 FMT治疗重度UC合并EBV感染再激活能减轻患者症状,可作为UC合并EBV感染患者的辅助治疗方法,但仍需进一步大规模多中心研究证实。(本文来源于《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姜芳芳[5](2019)在《转录激活因子ATF2对伪狂犬病毒感染PK-15细胞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是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中的重要成员。伪狂犬病是PRV引发的猪的重要传染病之一,对养猪行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伪狂犬病已被农业部列为优先防治的16种动物疫病之一。因此研究PRV复制、与宿主之间互作等过程对寻找治疗α-疱疹病毒的药物靶点、研制新型疫苗是十分必要的。本课题以伪狂犬病毒(PRV)为材料,系统地研究猪肾上皮细胞(PK-15)在PRV感染后的信号通路转导过程。应用iTRAQ联用LC-MS/MS技术获取宿主蛋白质磷酸化水平的全局动态并基于生物信息学全面分析PRV感染对PK-15蛋白质磷酸化的影响。应用siRNA敲低atf2等基因表达、抑制剂阻断MAPK Pathway(ERK、JNK、p38通路)信号传导、慢病毒gRNA表达系统及Cas9表达细胞系构建atf2基因缺失细胞系、超表达atf2完整型及69/71苏氨酸磷酸化位点突变型表达质粒等实验方法,研究atf2基因及MAPK Pathway对PRV复制的影响。期望从宿主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入手,对PRV在PK-15中的增殖机制进行深入研究。该研究可以对寻找PRV增殖依赖的宿主基因、发掘治疗α-疱疹病毒潜在药物的靶点、研制新型疫苗提供一些重要指导意义。关于本课题涉及到的具体工作内容及研究结果如下:1.PK-15细胞iTRAQ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分析以MOI=10的PRV感染PK-15细胞,2.5 h.p.i.提取细胞的总蛋白,应用iTRAQ定量技术检测宿主细胞蛋白质磷酸化情况,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鉴定到的结果。显着性差异分析显示,共鉴定到磷酸化肽段5723个,蛋白质2180个,按照Ratio>+/-1.2且P value<0.05筛选标准共筛选到差异蛋白810个,磷酸化水平上调1.2倍率的磷酸化肽段有678个,磷酸化水平下调0.83倍率的磷酸化肽段有603个。差异蛋白质KEGG Pathway富集分析显示:MAPK Pathway是显着性差异蛋白较多且富集程度最高的信号通路。2.组学数据的验证及atf2基因的初步筛选通过检测ATF2(pT~(69)/pT~(71))及RSK2(pS~(378))蛋白质磷酸化水平对组学数据进行了验证。Western blotting结果与组学数据一致,说明组学数据的可靠性。进一步通过siRNA干扰及空斑形成单位测定(PFU)实验,检测MAPK Pathway中有差异磷酸化表达的sos、max、nfκb、rsk2、atf2基因对于PRV增殖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PRV滴度为10~(7.15) PFU/mL,atf2基因下调表达时,PRV滴度为10~(6.55) PFU/mL,下调10~0.6.6 PFU/mL;rsk2基因下调表达时,PRV滴度为10~(6.35) PFU/mL,下调10~(0.8) PFU/mL;结果显示atf2、rsk2基因下调表达时,对于PRV增殖有一定程度地抑制作用。3.抑制剂阻断MAPK Pathway信号传递对于PRV复制的影响为了进一步确定在MAPK Pathway中rsk2和atf2所涉及到的ERK和JNK、p38信号通路是否参与PRV增殖过程,研究中分别使用针对ERK和JNK、p38信号通路的特异性抑制剂U0126、SP600125、SB202190抑制或阻断对应通路中的信号传递。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抑制剂的阻断效果,结果显示:U0126可抑制ERK Pathway信号传递,对于RSK2蛋白磷酸化水平有明显下调作用;SP600125通过抑制JNK Pathway信号转导起到下调ATF2磷酸化水平的作用;SB202190无法通过阻断p38信号转导下调ATF2磷酸化水平;因此可知PRV对于atf2基因的激活作用主要依赖于JNK Pathway。使用紫外灭活病毒(UV-PRV)及活病毒(WT-PRV)激活ERK和JNK、p38信号通路,Western blotting实验显示用UV-PRV刺激不能引起其下游基因rsk2及atf2磷酸化水平增加,该结果表明ERK、JNK和p38信号通路的激活不依赖于PRV的结构蛋白。病毒滴度测定结果显示,对照组PRV滴度为10~(7.67) PFU/mL,SP600125处理组PRV滴度为10~(7.61) PFU/mL;显示PRV在PK-15上的复制依赖于JNK Pathway信号转导途径。通过抑制剂SP600125抑制JNK Pathway信号传递在下调atf2磷酸化水平的同时会抑制PRV在PK-15上的复制。4.敲除atf2基因对PRV在PK-15细胞中复制的影响基于Cas9表达系统,通过慢病毒转导方法成功构建atf2基因敲除的Cas9PK-15细胞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验证atf2基因敲除对于PRV增殖的影响。通过对不同感染时间点进行病毒滴度测定,结果显示:12 h.p.i.时,在亲本细胞株Cas9 PK-15上PRV滴度为10~(8.45) PFU/mL;ATF2-/-1基因敲除细胞系上,PRV滴度为10~(7.68) PFU/mL,下调10~(0.77) PFU/mL;ATF2-/-4细胞系,PRV滴度为10~(7.69)PFU/mL,下调10~(0.76) PFU/mL。结果表明atf2基因不表达时,PRV在PK-15细胞上的增殖受到显着抑制。5.超表达atf2/atf2(T69A,T71A)基因对PRV在PK-15细胞中复制的影响为更明确PRV增殖是受ATF2蛋白质表达水平还是其磷酸化激活作用影响,研究中运用分子克隆及点突变实验技术构建pcDNA3.1-FLAG-EGFP、pcDNA3.1-FLAG-ATF2、pcDNA3.1-FLAG-mATF2(T69A,T71A)叁种质粒。通过转染,对比同时上调ATF2蛋白水平及磷酸化水平和只上调ATF2蛋白水平对PRV复制的影响。病毒滴度测定结果显示:对照pcDNA3.1-FLAG-EGFP组PRV滴度为10~(5.59) PFU/mL,pcDNA3.1-FLAG-ATF2组PRV滴度为10~(5.68) PFU/mL,pcDNA3.1-FLAG-mATF2(T69A、T71A)组PRV滴度为10~(5.57) PFU/mL。结果表明PRV的增殖依赖于ATF2蛋白的磷酸化激活作用,ATF2磷酸化水平上调时可以促进PRV的增殖。(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刘聪[6](2019)在《马NLRP3激活系统的建立及其在EIAV感染调控炎症反应研究中的初步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慢病毒家族中基因组结构最为简单的病毒,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弱毒疫苗的研制成功可为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在内的其他慢病毒的致病与免疫保护机制研究提供重要参考。EIAV强毒感染马后临床上以贫血及多脏器的炎性坏死为特征。而疫苗株免疫马后并不引起器官的炎性损伤,安全有效。这些现象一方面表明,EIAV强毒株可以诱导炎症的过度激活;另一方面也表明EIAV强弱毒株在诱导及调控炎症方面具有差异性。炎症小体的激活是炎症发生的核心。初期研究发现,EIAV强毒感染机体后能更有效地诱导炎症小体NLRP3 mRNA的上调表达,同时强毒株感染后其下游的效应分子IL-18和IL-1β也较弱毒株有明显的优势表达。但对于EIAV病毒感染后是否激活NLRP3炎症小体以及激活的调控机制尚不清楚,马源的NLRP3激活及检测系统也尚未建立。因此,本研究旨在建立马源NLRP3激活筛选系统,并应用此系统开展EIAV感染后对NLRP3的激活及调控机制的研究。为此,本研究从病毒感染马组织中提取RNA,并以此为模板,扩增获得了马源NLRP3、IL-1β和caspase-1的序列,并构建了相应的表达载体,纯化重组蛋白,将其作为免疫原分别免疫鼠和兔,成功制备并纯化了马源NLRP3单抗、IL-1β和caspase-1的多抗。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这些抗体均能特异性识别293T细胞转染后相应蛋白(NLRP3、IL-1β和caspase-1)的外源性表达。同时,也可检测马源细胞中相应蛋白的内源性表达,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另外,利用分泌型荧光素酶Gluc报告质粒和马NLRP3炎症小体复合中的相应质粒,成功构建了马NLRP3炎症小体的体外激活报告系统。在此基础上,初步对EIAV感染后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情况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EIAV强毒感染12 h后,上清中和细胞内的IL-1β和caspase-1的蛋白水平明显增加,且NLRP3在胞浆内的聚集增多。同时,NLRP3炎症小体复合物的关键蛋白ASC也形成了ASC斑点聚集的特异性激活特征。上述结果说明,EIAV强毒感染后能有效地激活NLRP3炎症小体。随后,利用建立的NLRP3激活筛选系统,发现了Env蛋白可以有效地激活NLRP3,Co-IP及PLA实验结果也证实了Env蛋白可以和NLRP3结合。但Env蛋白是如何调控NLRP3激活的机制仍需后续研究。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制备了马源NLRP3单抗、马源IL-1β和caspase-1多抗。成功构建了基于Gluc报告质粒的马源NLRP3炎症小体体外激活系统,并筛选到可以与NLRP3作用的EIAV病毒蛋白。本研究结果为研究马相关病毒激活炎症反应提供了有效的生物学工具,并为进一步研究EIAV激活和调控NLRP3炎症小体的机制奠定了重要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9-06-01)

王巍,谢正德[7](2019)在《病毒感染激活和抑制炎症小体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促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8(IL-18)主要由巨噬细胞和树突细胞产生,是宿主针对各种侵入病原体产生先天免疫应答的重要介质。这些促炎细胞因子从病毒感染的细胞中分泌,被称为炎症小体的多蛋白复合物严格调控。根据炎症小体识别蛋白的种类,炎症小体主要分为两类,即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NOD-like receptors,NLRs)和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样受体(Absent in melanoma 2,AIM2)炎症小体。与其他宿主防御机制不同,炎症小体活化后,会诱导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18的成熟及分泌。适量的促炎细胞因子有利于控制病理性感染,但如果过量,则会对机体造成一定免疫损伤。本文主要对近几年有关病毒感染对炎症小体的激活和抑制机制进行了综述,总结分析了炎症小体在参与天然免疫反应及病毒感染致病过程中具有的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病毒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陈荣凤[8](2019)在《HIV-1感染长期不进展者全转录组测序分析以及关键天然免疫通路激活水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及目的HIV-1感染长期不进展者(Long term non-progressors,LTNPs)是能天然控制HIV、维持宿主良好免疫的一类特殊人群,其机制与病毒、宿主遗传特征、免疫应答等多种因素有关,但天然免疫激活水平与长期不进展的关系尚未明确。本研究基于全转录组测序展示HIV-1感染长期不进展者和典型进展者的mRNA和非编码RNA表达谱,通过功能富集分析和ceRNA调控网络分析,从全转录水平分析mRNA和编码RNA在HIV-1感染长期不进展中的作用,并基于测序结果,在人群水平深入探讨关键天然免疫信号通路的激活水平与HIV-1感染长期不进展的关系。方法1.转录组测序及差异表达分析:选取3例HIV-1感染长期不进展者和3例典型进展者,采集静脉血,分离PBMC并提取总RNA,构建cDNA文库并进行高通量测序。经过数据过滤和注释,获得mRNA、lncRNA、small RNA和circRNA的表达量并进行差异表达分析。2.功能富集分析:对差异表达的mRNA进行PPI互作网络分析、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对差异表达lncRNA、small RNA和circRNA进行靶基因预测,对靶基因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3.ceRNA网络构建:根据靶基因预测结果,对具有靶向关系的差异lncRNA、miRNA、mRNA进行共表达分析,表达量呈负相关的miRNA-mRNA对、miRNA-lncRNA对,经过超几何分布检验筛选lncRNA-miRNAmRNA互作关系,构建lncRNA-miRNA-mRNA互作网络。以同样的方法构建circRNA-miRNA-mRNA互作网络。4.NOD样受体信号通路激活水平检测:招募HIV-1感染长期不进展者(LTNPs组)、典型进展者(TPs组)、抗病毒治疗患者(ART组)和健康对照者(HC组),采集静脉血,分离PBMC。使用PCR检测NOD样受体信号通路中NLRP3、IL-1β和caspase-1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人群caspase-1即细胞焦亡发生水平,ELISA检测血浆中caspase-1、IL-1β含量。5.胞内DNA识别信号通路激活水平检测:PCR检测NOD样受体信号通路cGAS、IFI16等因子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IFI16、STING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差异表达mRNA及其功能:与典型进展者相比,长期不进展者中差异表达的mRNA有543个,其中上调的mRNA 205个,下调338个。GO富集显示差异表达mRNA主要富集在胞内过程、细胞组分、催化活性等二级GO条目。KEGG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mRNA主要富集在胞内DNA识别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和TNF信号通路等天然免疫相关信号通路。2.差异表达lncRNA及功能:共发现1297个差异表达lncRNA,长期不进展者中上调的lncRNA 1108个,下调的lncRNA 189个,其中负调控宿主抗病毒应答的lncRNA-NRAV在LTNP组表达下调。3.差异表达small RNA、circRNA及其功能:两组间差异表达的small RNA有45个,已有功能报道的miRNA有8个。两组间差异表达的circRNA155个,均为本次研究新预测的circRNA,其中circRNA 090的来源基因为NLRP3。4.lncRNA-miRNA-mRNA互作网络包含14个miRNA、16个lncRNA和64个mRNA构成的100对互作关系,circRNA-miRNA-mRNA包含17个miRNA、34个circRNA和71个mRNA构成的142对互作关系。T细胞专向分化相关的转录因子TCF7均处于以上两个互作网络中。5.NOD样受体信号通路激活水平:LTNPs组、TPs组、ART组和HC组四组人群NOD信号通路中NLRP3的mRNA表达量分别为4.14±3.76、1.90±1.57、2.60±2.73、1.33±1.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202,P=0.030),LTNPs组表达量高于TPs组(t=2.542,P=0.015)。在NLRP3诱导的细胞焦亡发生水平方面,四组人群外周血PBMC发生焦亡的水平均较低,caspase-1阳性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29,P=0.672)。同样,血浆的caspase-1含量也未在各组发现统计学差异(F=0.852,P=0.475)。在通路下游炎症因子方面,四组人群IL-1β的mRNA表达量和蛋白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胞内DNA识别信号通路激活水平:四组人群胞内DNA识别信号通路中,模式识别受体cGAS和IFI16的mRNA表达水平在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LTNPs组均低于TPs组(P<0.01);通路关键中间因子STING和TBK1的mRNA表达水平呈现同样的趋势,LTNPs组均低于低于TPs组(P=0.024);进一步在蛋白水平发现,LTNPs组和TPs组IFI16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9±0.08、0.54±0.19,LTNPs组低于TP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08,P=0.044);而STING在LTNPs组和TPs组的蛋白相对表达也存在显着差异(t=3.015,P=0.039),平均值分别为1.85±0.73、3.37±0.47,LTNP组低于TP组。结论1.HIV感染长期不进展人群和典型进展人群的mRNA、lncRNA、miRNA和circRNA表达谱存在较大的差异,富集到多条天然免疫通路可能与HIV长期不进展相关,而非编码RNA可能通过ceRNA机制调控天然免疫通路中关键因子mRNA的表达。2.在HIV感染长期不进展者人群中,未发现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的激活,但胞内DNA识别信号通路的cGAS/IFI16-STING的激活水平明显被抑制,这可能是该人群的疾病不进展的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徐晓伟,魏建超,刘珂,邵东华,李蓓蓓[9](2019)在《不同激活状态的巨噬细胞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感染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不同激活状态的巨噬细胞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感染的影响,并明确NO的产生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利用细胞因子将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诱导成不同激活状态的巨噬细细胞,通过TCID_(50)、免疫荧光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比较JEV强毒株NJ2008在不同激活状态的巨噬细胞上的感染情况,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了调控NO产生的关键分子(iNOS和Agr1)的变化。结果显示,相对于PBS处理组,M1型巨噬细胞显着地抑制JEV的感染并伴随明显增加的iNOS/Arg1比值;而M2型巨噬细胞虽伴随有显着降低的iNOS/Arg1比值,但JEV在M2型巨噬细胞上的感染与PBS组差异无显着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NO的上调表达在M1型巨噬细胞抑制JEV感染中起着主导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巨噬细胞在JEV感染中作用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裴志超[10](2019)在《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K族(HERV-K)在我国HIV感染者中的分布、表达及激活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内源性逆转录病毒(Human Endogenous Retrovirus,HERV)是几百万年前感染人并整合到细胞基因组中、以孟德尔方式遗传至今的逆转录病毒的残余物,有98,000个片段和元件,约占人基因组的8%。HERV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对于受精、胚胎着床和发育、基因转录等发挥重要的作用。HERV的表达也与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如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精神性疾病、神经性疾病、慢性炎症、病毒感染等均与HERV的异常激活有关。目前,对HERV的认知还在起步阶段。本文针对人最常见的外源性逆转录病毒,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bodeficiency Virus,HIV-1)的复制和整合与HERV有无相互作用、HIV-1的调控蛋白Tat是否可能激活HERV、我国HIV感染者中有哪些类型的HERV整合等科学问题,开展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K族(HERV-K)在我国HIV感染者中的分布、表达及激活因素研究。第一部分我国3个主要民族HIV感染者基因组中HERV-K113和K115基因分布研究HERV-K是整合最晚的一类HERV,HERV-K113和HERV-K115存在于部分个体的基因组中,具有全长HERV基因。目前仅有少数研究报道了关于它们在全球各国的分布,缺乏其在我国HIV感染者基因组分布的数据。目的:分析HERV-K113、HERV-K115基因在我国不同民族HIV感染者基因组中的分布,为进一步研究其与HIV感染和复制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收集我国广西、云南、四川和河南等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的血液样本,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HERV-K113和HERV-K115的整合前位点的上下游片段,根据电泳的扩增片段带型判断样本基因组中HERV-K113/K115基因插入状况。采用卡方检验和Fisher Exact Test等统计学方法分析HERV-K113/K115基因在不同民族、地区的HIV感染者中的分布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共收集我国汉、彝、壮族3个民族共504份HIV感染者血液样本(汉族238例,彝族175例,壮族91例),检出151例HERV-K113插入和24例HERV-K115插入,均为杂合子插入,HERV-K113和HERV-K115的插入率分别为30.0%和4.8%;不同民族HERV-K113的插入率分别是39.6%(壮族)、30.3%(汉族)、24.6%(彝族);HERV-K115的插入率分别是7.7%(壮族)、5.0%(汉族)、2.9%(彝族)。HERV-K113的插入率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有差异(p<0.05)。结论:首次获得HERV-K113和K115基因在我国不同民族HIV感染者基因组中频率分布的数据。第二部分不同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中HERV-K RNA转录水平研究HERV-K是具有最完整病毒基因结构并且最活跃的HERV,能够产生有生物活性的逆转录病毒样颗粒。在HIV感染者血浆和PBMC中均发现HERV-K碎片。尽管在HIV感染者血浆中检测到HERV-K转录,但尚不清楚HERV-K RNA水平是否与HIV复制相关。目的:观察HERV-K RNA转录与HIV载量是否相关、HBV感染是否能够上调HERV-K RNA的转录以及HERV-K RNA转录在不同人群间有无差别。方法:收集未治疗的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后的HIV感染者、HBV感染者以及健康人的血液样本,提取纯化并鉴定PBMC总RNA有无基因组的污染,采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PBMC标本中的HERV-K RNA表达量,并检测HIV感染者血浆的HIV载量。采用方差检验和person相关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分析HERV-K RNA转录与HIV载量是否相关、HERV-K RNA转录在不同人群间有无差别。结果:共收集68例研究对象的PBMC样本,排除提取纯化总RNA时发生基因组污染的7例,将61例纳入研究。除一例健康人的PBMC样本没有检测到HERV-K RNA外,其余PBMC样本均检出HERV-K RNA。未治疗的HIV感染者(16例)PBMC中HERV-K RNA水平显着高于接受治疗的HIV感染者、HBV感染者和健康人(p<0.05);接受治疗的HIV感染者(8例)、HBV感染者(21例)以及健康人(15例)的PBMC中的HERV-K RNA无显着差别。未治疗的HIV感染者血浆HIV-1载量与PBMC中HERV-K RNA水平无相关性(r=0.119,p=0.660>0.05)。结论:未治疗的HIV感染者中HERV-K RNA水平显着升高,但HIV-1载量与PBMC中HERV-K RNA水平无相关性。接受治疗的HIV感染者与HBV感染者和健康人的HERV-K RNA水平无显着差别。第叁部分HIV-1Tat稳定表达细胞株构建及其激活HERV的研究反式转录激活因子(Trans-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Tat)蛋白是HIV编码的一种调节蛋白,与HERV LTR结合并调节HERVs及其下游基因的转录。但是,Tat蛋白能与哪些HERV LTR结合、影响哪些基因的转录以及这些基因有什么功能,尚不明确。目的:构建稳定表达Tat蛋白的单克隆细胞株,阐明Tat蛋白能激活哪些HERV转录以及被激活的基因具有哪些功能,为进一步研究HIV与HERV相互作用机制提供平台。方法:(1)构建稳定表达Tat蛋白的单克隆细胞株:采用半巢式PCR扩增HIV-1 B亚型和CRF01_AE亚型tat基因的两个外显子片段,无缝克隆法连接至p CDNA3.1(+)中。将构建的Tat表达载体和空载体转染入TZM-bl细胞,在含有G418细胞培养液培养两周。将筛选出来的细胞有限稀释至96孔细胞培养板,筛选出稳定表达Tat蛋白的单克隆细胞株。提取并纯化细胞株的DNA和总RNA,通过PCR扩增tat基因,通过RT-q PCR扩增tat m RNA以确定所选单克隆细胞中的tat整合并转录。(2)表达Tat蛋白细胞株的转录组测序和分析:对每个单克隆细胞株设3个生物学重复,提取细胞总RNA,构建c DNA文库,高通量测序,评估下机后的原始序列,将质量合格的序列比对到Ensembl数据库。采用RSe QC软件计算基因的表达量,使用DESeq2软件确定同一个基因在两个不同样本之间是否存在差异表达,并将差异表达基因比对到功能数据库进行注释。将差异表达基因比对到HERVd数据库,找到Tat调节的HERV基因,比较两种亚型Tat激活的HERV基因,还对部分感兴趣的测序结果进行了生物学验证。结果:两个HIV-1亚型的Tat蛋白均得到一株生长良好、细胞发光值为对照细胞的100倍以上的单克隆细胞株,并验证了稳定表达Tat蛋白的单克隆细胞株有tat基因的整合和转录。每个进行RNA测序的细胞样本均获得6.5G以上的数据,Q30均在90%以上,B亚型Tat蛋白调节54个HERV基因转录,其中30个上调、24个下调,大部分为LTR,仅8个有中间开放阅读框。CRF01_AE亚型调节58个HERV基因转录,其中38个上调、20个下调,大部分为LTR,仅8个有中间开放阅读框。B亚型与CRF01_AE亚型Tat均调节的有13个HERV。Tat蛋白与细胞生长和凋亡、细胞通讯、免疫性疾病、癌症、信号转导、感染性疾病、染色体结构、转录、细胞迁移、细胞应激反应等功能相关。转录组测序结果提示Tat与细胞生长相关,通过细胞增殖实验证明Tat蛋白表达不能促进TZM-bl细胞的生长。结论:成功构建了稳定表达HIV-1B和CRF01_AE亚型的Tat蛋白细胞株,鉴定了Tat蛋白调节的HERV基因,大部分为LTR。Tat调节的基因主要与细胞生长和凋亡、信号转导、转录、细胞迁移、细胞应激反应等功能相关。(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8)

激活感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细菌感染导致全球疾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全球有将近四分之一的死亡是由于细菌感染引发的疾病导致的。然而近年来,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甚至滥用)而导致出现的耐药性细菌甚至超级细菌,使得曾被有效遏制的传染病重新蔓延。细菌感染诊断是抑制抗生素滥用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但是细菌感染诊断并没有在临床医学中作为最主要的检测手段,这是由于目前对细菌感染的检测灵敏度低,并且传统的检测方法很难区分细菌性炎症和无菌炎症,所以开发高效的技术手段对细菌感染做出诊断是非常迫切的。分子影像技术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已成为重要的疾病检测、诊断手段之一。开发性能优良、价格便宜且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医学分子探针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酶激活型荧光探针,它是通过存在生物体中的酶对荧光探针产生催化作用,从而能够快速的产生荧光,此类探针背景噪音低,成像信噪比高,为监测生物体内反应的过程提供了通用的平台。Cyanine(Cy)系列染料具有摩尔消光系数大、吸收波长范围宽的等优点,使通过荧光显微镜来鉴定酶激活型探针来诊断细菌感染成为可能。但我们发现常规使用的Cy5染料难以穿透细菌细胞膜。因此,研发能够穿透细菌细胞膜的Cy系列酶激活型荧光分子探针,对实现细菌感染的诊断具有重大意义。为了增加探针分子对细菌细胞膜的渗透性,我们提出了在探针分子中引入亲脂性基团,使其增强探针分子的透膜性的策略。实现了硝基还原酶激活型Cy系列探针在细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我们设计、合成了 Cy5系列荧光探针,并对其光学性质和生物学应用进行了检测,用于鉴定细菌硝基还原酶(NTR)。我们分别将硝基亲脂性基团引入Cy5的R1和R2位置,并合成了 5个荧光探针,其中probe 3和probe 5在被硝基还原酶催化还原后产生快速的10倍荧光响应。此外,这两个探针可穿透革兰氏阴性菌以及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菌细胞膜。这两个探针在37℃和pH=7.4时展现了最佳的酶激活效果,并表现出对硝基还原酶良好的选择特异性。并且在与细菌孵育时,探针对细菌中的硝基还原酶具有时间依赖性,最终我们成功地将probe 3和probe 5应用于多种细菌的活细胞成像研究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激活感染论文参考文献

[1].周静,周德方,杜旭升,成子强.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感染激活双肾上腺素样激酶-1促进DF-1细胞的增殖[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二十五次学术交流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十四次学术研讨会、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实验病理学专业委员会第四次学术研讨会、中国兽医病理学家第四次研讨会论文集.2019

[2].张娜.酶激活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在细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9

[3].陈薇.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不同胃粘膜病变中ASH2L表达与NF-kB信号通路激活关系的初步研究[D].大理大学.2019

[4].张俊美,王帅,张创业,吴京伟.粪菌移植治疗重度溃疡性结肠炎合并EBV感染再激活案例分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9

[5].姜芳芳.转录激活因子ATF2对伪狂犬病毒感染PK-15细胞的作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9

[6].刘聪.马NLRP3激活系统的建立及其在EIAV感染调控炎症反应研究中的初步应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

[7].王巍,谢正德.病毒感染激活和抑制炎症小体的研究进展[J].病毒学报.2019

[8].陈荣凤.HIV-1感染长期不进展者全转录组测序分析以及关键天然免疫通路激活水平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9

[9].徐晓伟,魏建超,刘珂,邵东华,李蓓蓓.不同激活状态的巨噬细胞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感染的影响[J].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19

[10].裴志超.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K族(HERV-K)在我国HIV感染者中的分布、表达及激活因素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9

标签:;  ;  

激活感染论文-周静,周德方,杜旭升,成子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