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语构建论文-钱慧

中介语构建论文-钱慧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介语构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类属空间,中介语系统,整合网络,抽象概念

中介语构建论文文献综述

钱慧[1](2018)在《类属空间对英语中介语构建的影响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类属空间是具有高度抽象性、结构性和动态性的心智空间,是概念整合网络形成通达的桥梁。当前中介语研究仍以语言文字本身为主,忽略了学习者认知机制的发展特征。该文从类属空间的本质着手,探析学习主体整合汉英两个心智空间的认知机制,并为中介语语料的实证分析提供可行策略。(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8年20期)

况铭[2](2015)在《人文地理知识对中介语体系构建作用研究——以日语翻译教学中学生的偏差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介语理论认为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习得者会产生属于自己的一套中介语系统,该系统受到母语的影响,也会随着学习的深入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本文认为不只是习得者的母语语言会对中介语系统产生影响,习得者所处的人文地理比如民族文化和地理环境的差异也会导致中介语系统构建过程中的偏差。为了避免因为民族文化和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中介语系统的不良影响,应当在外语翻译教学过程中同时进行相关国家人文地理的讲授,杜绝不良中介语系统的产生。(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期刊2015年12期)

于瑞瑞[3](2014)在《中介语理论对英语教师专业素质构建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中介语理论作为二语习得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是研究语言学习者语言的有效途径,也成为国内外教学研究者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Selinker(1972)提出的“中介语(过渡语)假设”,Corder(1967,1971)的“过渡能力”和“特异方言”及Nemser(1971)采用的“近似系统”,构成了早期的中介语理论。叁位研究者虽然选用了不同的术语来描述同一语言现象,但他们关于中介语的理论假设有一点是共同的,即:把学习者的语言系统看作是一种不同于其母语和目的语的独立的、不断发展的语言系统,或称中介语连续体。根据中介语理论,中介语作为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具有可渗透性、动态性及系统性叁大特性;学习者从母语出发到完全到达目的语水平(即:中介语连续体的终点)前存在着一系列过渡性的语言水平,学习一门第二语言的过程也是从充满了错误到逐渐减少错误并接近目的语的一个动态过程。这一概念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积极的视角来看待学生外语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错误:中介语作为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它不应该被认为是不完善的,而是一个逐渐向目的语接近的、灵活的语言连续体。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每个教师都面临着专业发展的问题,教师专业素质发展伴随着教师职业生涯的始终。在影响教学质量的诸因素中,教师专业素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必须首先提高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目前,对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的研究有很多,表述也不尽相同。本文采用英语教师专业素质主要由教师“语言知识能力”和“语言教学素质”两大部分构成。由于英语学习在学生整个求学阶段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研究如何运用语言习得的相关理论提高英语教师专业素质以促进教学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立足二语习得中的中介语理论,建立在“贵州省高层次人才科研条件特助经费项目(TZJF-2009年28号):西部外语教师专业素质构建调查研究及对策——以贵州为案例”的相关调查研究数据基础上,结合贵州省在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国培计划)等方面的实践,分析了英语教师中最短缺却又对教学有着重大影响的专业素质因素。通过对影响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因素的多维分析研究,结合中介语理论,探讨了中介语理论对英语教师专业素质构建的以下启示:1.宽容、正确看待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语言错误;2.对学生的语言产出做出积极、客观的评价,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并给予合理的反馈;3.区别对待学生学习中偏误与失误,采用不同的纠错反馈策略;4.合理掌控学生对中介语的使用,避免中介语僵化现象的产生;5.创设环境,合理调用情感过滤因素,降低学生学习的焦虑感。终上所述,当英语教师具备有关中介语理论等语言习得方面的素质时,就可以客观地正视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语言表现,并正确看待中介语这一相对于目的语并不完善但却合理存在的语言,进而完善其专业素质的构建,开展更有效的英语教学。本文最后笔者强调了中介语理论研究对英语教师专业素质构建的积极意义及本论文研究的不足与局限性。(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大学》期刊2014-05-20)

方霞,于瑞瑞[4](2014)在《英语教师专业素质构建的启示——从“中介语”的视界》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从二语习得中的中介语理论视角出发,在国内外已有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建构进行阐述,以"贵州"为案例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英语教师中最短缺却又对教学有重大影响的专业素质(语言教学素质)因素。进一步探讨中介语理论对提升英语教师教学素养的一些启示,以期完善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构建,从而开展更有效的教学。(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4年03期)

温伟力[5](2012)在《目标语和母语对中介语认知系统构建的影响与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二语学习是学习者创造中介语、发展中介语、不断修正语言错误的过程。然而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目标语和母语之间的差异对学习者中介语认知系统的构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与作用。概念整合理论是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鉴于该理论在中介语研究方面具有的明显优越性,运用概念整合理论的空间网络模式对中介语认知系统的构成进行研究则会取得更大的突破。(本文来源于《南阳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周双,景体渭[6](2011)在《中介语构建中的英语语音学习负迁移现象及教学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语音时,由于受到母语的影响或缺乏系统语音训练,经常会遇到英语语音学习上的困难,从而导致听力、口语出现问题。本文通过对中介语构建下的英语语音学习负迁移现象的分析,对其教学策略做实用性探讨,以期达到提高学生听力、口语能力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郝康[7](2011)在《由语法偏误分析引发的逆向中介语模型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语言操作层面,母语语法规则在外国汉语学习者的语言系统中根深蒂固;在语言宏观层面,语言之间存在意义上的一致性,因此,母语习惯对目的语学习的影响不可避免。学习者常见的语言错误,在很大程度上产生于母语对目的语影响的过度泛化,特别是在学习者的母语与目的语差异较大时,母语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更为明显。这种负迁移会在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表现出来,最终导致教学效果的弱化。对于汉语学习者而言,汉语语法的掌握和运用是学习语言的重要目标。外国语言学习者学习目的语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不断产生并修正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中介语的过程,也就是中介语自身不断得到积累并靠近目的语的过程。如果可以从对语法偏误本身的研究出发,经过分类总结,逆向地、提前地给出中介语的“最终正确形式”,即运用汉语的语法形式归纳出具有较高正确性的中介语语法模型,运用英语作为媒介表达出来,并对这种模型给予合理验证以证明其有效,最终应用到教学上,这无疑会对汉语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学过程产生积极的影响。从二十世纪90年代开始,对外国汉语学习者的语音、汉字、词语、语法和语篇等方面的偏误分析层出不穷,偏误分析成为研究中介语和第二语言习得的一个突破口。其中,语法偏误分析的研究成果也颇为丰硕。对语法偏误分析进行系统深入地研究,可以使教师更好地分析偏误,解释偏误,进而纠正偏误,也能促进学生对汉语语法的学习,使外国汉语学习者减少偏误,更快更好地造出合乎汉语语法的句子。因而,本研究以迁移理论、中介语理论、偏误分析理论为支持,以预防和纠正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语法过程中出现的偏误为导向,具体以美国留学生为例,对其汉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大量语法偏误进行分析,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细化问题的分类,对偏误做系统归属和统计分析,从反方向归纳出可指导学习实践的中介语语法模型,并在教学实践当中对研究成果的合理性加以动态验证,同时在二语习得、偏误分析领域提出新的研究视角与研究结论,以便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环节,改变对外汉语领域内中介语研究的不足,缩小二语习得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介语形成及偏误分析理论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对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的汉语语法学习及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切实的指导案例。(本文来源于《西安外国语大学》期刊2011-06-30)

曾宣[8](2009)在《试论中介语构建中的负迁移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迁移是中介语构建中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从语音、词汇、句法、语用几个层面,论述了中介语构建过程中母语对外语学习的负迁移,并提出了克服中介语构建中负迁移的途径,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本文来源于《南方论刊》期刊2009年09期)

任庆梅[9](2007)在《构建外语环境下的中介语发展认知心理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分析中介语发展所涉及的认知心理学发生因素,结合我国目前外语教学环境的特点,尝试建立外语环境下的中介语发展认知心理模式,目的是寻求一个既在理论上站得住脚、又在实践上行得通的位置,为我国目前外语课堂环境下中介语发展研究提出一个新视角,也为我国外语教学提供一个具有较高解释力的框架,从而为改善外语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任何语言教师都具有支配其教学活动的关于语言学习的一套理论原则,这种理论或许并不明晰,即教师并未意识到这些原则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支配作用。事实上,正是依靠这些明晰的或隐含的理论,教师进行课堂决策的选择(如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组织等)来驾驭语言教学过程。本文试图通过对中介语发展过程所涉及的认知心理学因素的研究探讨,帮助外语教师将自身关于中介语发展的内在理论加以外显化,因为充实而前沿的理论知识在外语教师持续性专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国内外语言教学研究者的广泛认可和支持(如,Furlong et al 1996; Lightbown 2000; 2003; Wilkin 1999; Mitchell 2000; Lawes 2003; Kramsch 2003;戴炜栋2001a)。缺乏理论知识会削弱外语教师的动机、责任、专业地位以及个人专业意识,教师持续性专业发展必须依靠充实的理论知识从而使教师获得学术独立性(intellectual independence)。当然,本文虽然强调丰富而扎实的理论知识在外语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但决不主张理论可以脱离实践,因为“只有将这些理论一一付诸于教学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它们对教学语境的意义”(Lightbown 2003:10)。本论文共由九个章节组成。第一章从理论角度对中介语概念、构成中介语系统的外显知识、内隐知识分类等若干重要问题加以梳理,为以后的论述做好充分铺垫。同时,还阐述了本项研究的目的、方法,并对论文的整体构架进行大致说明。第二章综合回顾有关国内外中介语认知心理研究的理论和观点,尤其是我国在该领域内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并且在此基础上采用理论整合的方法,通过对文献的综述和归纳,概括出这些理论所共同涉及的影响中介语发展的若干重要方面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指出,文献综述概括出的因素之间的关系作为本论文的基本理论框架。语言输入和教师与学习者以及学习者之间的互动活动是中介语发展必不可少的前提。因而,第叁章着重从输入和互动的角度探讨环境因素对中介语发展的影响,主要涉及语言输入的作用、语言输入的有效处理、FT的动态性特征、否定反馈对语言输入处理的影响、学习者注意“信息沟”、显度与非显度、输入的真实性等问题。当语言学习完全以意义为中心时,即使接收有意义的语言输入多年并参与互动交流活动,学习者对于某些语言特征的掌握最终仍不能够达到本族语者的语言水平。学习者的内部因素,尤其是对语言形式的注意程度和对语言形式的意识持续时间,都会对中介语的发展产生影响。在语言信息处理过程中,如果学习者对语言形式的注意程度提高,则有助于发展其对语言知识的归纳能力,更有利于目的语系统的构建。基于这样一种观点,第四章着重探讨在外语课堂环境下“聚焦于形”式教学对中介语发展的促进作用。然而,中介语发展趋势并非是单向性的,因此学习者也不可能按照某种线形序列掌握语法大纲中的语言项目。教师可以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强调输入中的新项目、规则或规律,使之更简化或细化。第五章聚焦于语法教学,通过对语法教学的概念介绍、元语言意识与学习策略的关系、外显式教学与内隐式教学以及母语的作用等问题的探讨,得出结论认为,鉴于中介语发展的非线性特征,教师应当引导学习者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任务的完成,鼓励其通过对语言例证的思考,得出关于目的语系统如何起作用的结论,以此来提高学习者对要掌握的语言特征的意识。当学习者反复注意到某个语言项目时,他们就会产生对该语言项目的觉知,并且有意识地构建新的假设来接纳所注意到的信息与他们目前的中介语水平之间的差异。第六章认为,学习者借助于更多的语言输入以及在输出中使用新的语言项目而得到的反馈来检验自身形成的新假设,这些逐渐发展的中介语规则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不断得以重新组织,学习者对这些规则的运用更加有效。在这个过程中,假设验证、认知比较、注意到中介语系统与目的语系统之间的差异以及中介语系统自身的不足,皆被视为引起重构发生的“催化剂”。学习者能够得到输出目的语的机会并接受反馈对于促进中介语系统的发展极为重要,学习者可以借此了解他们要输出的目的语形式与自身目前中介语系统的局限性之间的差距。对于外语环境下的学习者来说,这些输出机会必须借助于学习任务来得以实现。第七章关于学习任务的讨论主要涉及在吸收和借鉴二语习得理论的基础上设计和执行学习任务。当然,关于任务特征和设计原则的讨论必须考虑在内。但是,即便是设计良好的任务在执行过程中也会有不同的形式,因而本章还包括在外语环境下学习任务的实施。借助于以上各个章节所探讨的内容,第八章尝试构建外语环境下的中介语发展认知心理模式,并提出该模式对外语教学实践的新要求,如输入和互动中的篇章与任务的真实性、利用语料库丰富语言事实、采用OE和IE设计具有“聚焦于形”特点的学习任务、利用更多的技术支持创造最佳学习环境、促进学习迁移、培养语言意识、对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要求等等。最后一章是对全文主要观点和结论的总结,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分别提出该模式对外语教学的指导意义以及本项研究的局限性,并指出本课题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不可否认,研究影响中介语发展过程必然要涉及多个变量。而本文并无意于对其中所有的变量加以探讨,而是力图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探讨涉及中介语发展的重要观点和因素,构建基于我国外语教学环境特点的中介语发展认知心理模式,目的是帮助外语教师丰富自身理论素养并且增加教学技巧,不是简单的授之以鱼(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而是授之以渔(教学方法所基于的本质和原理),从而赋予外语教师以批判性思维,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使教学目的和过程与不断更新的教育理念达到统一,这正是本文的主旨所在。倘若本文能够帮助广大外语教师结合所处的具体教学环境对自身已有的理论知识加以重构,即便只是微小的程度,那么笔者认为在本研究过程中的一切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事实上,关于外语课堂环境下的中介语发展模式所涉及的各类认知心理因素研究仍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直到得出科学的结论。从理论角度看,随着应用语言学、认知心理语言学和二语习得研究等领域的不断发展,各种理论和观点层出不穷,关于外语课堂环境下的中介语发展认知心理模式的争论在将来的研究中仍是一个热点。从教学实践角度看,对于在语言课堂中如何从认知心理学角度促进学习者中介语发展这样一个复杂的问题,鉴于教育环境的复杂性,如教学大纲、教材的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动机的不同、学习者的语言水平、教师的理论素养、学校以及学习者的要求不同等等,不可能有一个简单的解决办法。然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笔者相信关于中介语发展的认知心理模式会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有解释力和指导意义,而从这些不断涌现的理论和原则中,教师一定能够发现有助于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做出决策的依据。(本文来源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期刊2007-05-01)

赵海洪,谌伦清[10](2006)在《试论中介语构建中的负迁移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迁移是中介语构建中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从语音、词汇、句法、语用层面,论述了中介语构建过程中母语对外语学习的负迁移,并提出了克服中介语构建中负迁移的途径,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期刊2006年07期)

中介语构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中介语理论认为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习得者会产生属于自己的一套中介语系统,该系统受到母语的影响,也会随着学习的深入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本文认为不只是习得者的母语语言会对中介语系统产生影响,习得者所处的人文地理比如民族文化和地理环境的差异也会导致中介语系统构建过程中的偏差。为了避免因为民族文化和地理环境的差异对中介语系统的不良影响,应当在外语翻译教学过程中同时进行相关国家人文地理的讲授,杜绝不良中介语系统的产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介语构建论文参考文献

[1].钱慧.类属空间对英语中介语构建的影响机制研究[J].海外英语.2018

[2].况铭.人文地理知识对中介语体系构建作用研究——以日语翻译教学中学生的偏差为例[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5

[3].于瑞瑞.中介语理论对英语教师专业素质构建的启示[D].贵州师范大学.2014

[4].方霞,于瑞瑞.英语教师专业素质构建的启示——从“中介语”的视界[J].海外英语.2014

[5].温伟力.目标语和母语对中介语认知系统构建的影响与作用[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2

[6].周双,景体渭.中介语构建中的英语语音学习负迁移现象及教学策略[J].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

[7].郝康.由语法偏误分析引发的逆向中介语模型的构建[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

[8].曾宣.试论中介语构建中的负迁移因素[J].南方论刊.2009

[9].任庆梅.构建外语环境下的中介语发展认知心理模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

[10].赵海洪,谌伦清.试论中介语构建中的负迁移因素[J].科技信息.2006

标签:;  ;  ;  ;  

中介语构建论文-钱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