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动态网络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复杂网络,对逼近模型,人口演化,阈值
动态网络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荆文君[1](2019)在《人口演化的动态网络传染病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染病不仅威胁着人类的身心健康,也严重地阻碍着社会的发展.研究传染病的发病机理、传播规律以及防控策略变得刻不容缓.传统的传染病模型假设人群是均匀混合的,但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不可能是均匀碰撞的,往往具有异质性.将个体看作节点,个体间的接触看作节点间的连边,则人群可以被抽象为网络.因此,利用复杂网络研究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规律更切合实际.基于复杂网络的传染病传播动力学研究至今已取得很大的进展,但大多数模型假设网络是静态的,没有将人口演化这个重要因素结合到模型中.事实上,个体的出生和迁入导致网络增长,死亡和迁出导致网络衰减.因此,人口演化可以改变网络结构,进而影响网络上传染病的传播.那么,网络的动态演化和传染病的传播是如何相互影响的?针对此类问题,本文建立了一系列具有人口演化的动态网络传染病动力学模型,研究节点的移入移出速率、新进入网络节点的度分布和连边机制、传染时间和恢复时间分布等因素对传染病传播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可丰富网络传染病动力学的建模方法与理论分析,为传染病的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文章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概括如下:(1)针对网络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大多维数较高的问题,建立了一类具有人口演化的SIR对逼近模型,并利用概率母函数和不同的矩封闭方法分别对模型降维.计算了低维模型的基本再生数.比较不同矩封闭方法对模型降维的合理性.最后,分析了节点的移入移出速率对模型基本再生数和染病节点密度的影响,以及新进入网络节点度分布对传染病传播的影响.(2)针对传染病传播过程中,新个体加入网络时倾向连接度大的个体且避免与染病个体接触的问题,建立了具有人口演化和自适应连边的SIS对逼近模型,并在两种不同的网络结构假设下对模型进行封闭,再利用对数正态矩封闭方法对模型进行降维.计算了低维模型的基本再生数.通过随机模拟和数值模拟的比较,验证了利用对数正态矩封闭方法对模型降维的合理性,比较了两种网络结构下模型的准确性.最后,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人口演化和新节点加入网络时的自适应行为对网络结构和传染病传播的影响.(3)为了研究人口演化、疾病传染时间分布及恢复时间分布对传染病传播的影响,建立了具有人口演化和染病年龄结构的SIR对逼近模型.计算模型的基本再生数,并证明了无病平衡点的全局渐近稳定性和正平衡点的存在唯一性.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当传染时间服从指数分布,恢复时间分别服从威布尔、伽玛或均匀分布时,不同的方差对传染病传播的影响,以及当恢复时间服从指数分布,传染时间分别服从威布尔、伽玛或均匀分布时,不同的方差对传染病传播的影响.此外,比较了当固定恢复时间的均值和方差时,不同类型的恢复时间分布对传染病传播的影响.最后,模拟分析了人口演化参数对传染病传播的影响.(4)现有的具有人口演化的网络传染病模型通常假设,新节点加入网络时随机或依度优先准则连接网络中已有的节点,忽略了个体的局域世界特征和网络的聚类特征.针对该问题,建立了一类具有人口演化的传染病传播模型.模型假设新进入网络的节点按照局域度优先的准则连接网络中m个节点,同时,当网络中一个节点与新节点建立连边,再以一定的概率p,随机选择该节点的一个邻居节点与新节点建立连边.通过模拟研究了不同的局域世界规模和“叁角形构成”概率对网络度分布、聚类系数、传染病传播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9-12-01)
郝元卿,刘凯杰,李子涵,李聪聪[2](2019)在《基于MCMF动态网络流算法适应性应急疏散模型的分析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通过对人群活动特征、复杂建筑结构等各项因素的分析讨论,建立适应性应急疏散模型,将多源多汇多路径问题转化为单源单汇最小费用最大流问题,并在传统静态模式的基础上将之改进为动态网络流问题。当出现某路径满流的情况时,通过不断寻找网络图中的增广路,动态地优化疏散路径,求得解决多层多出口室内建筑应急疏散问题的最短疏散时间和应急方案。(本文来源于《通讯世界》期刊2019年06期)
任飒[3](2019)在《基于指数随机图模型的动态网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由节点和边组成,节点表示个体或组织,边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关系数据的表达形式.网络分析方法把研究的问题抽象为网络,通过分析网络的特征变化和生成机制研究问题.指数随机图模型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处理此类问题的工具,其假设观测到的网络是由局部特征统计量决定的,模型形式灵活,用途广泛.现实生活中,网络的节点和边不是静止不变的,不断有新的节点和边的增加,旧的节点和边的消失,从而形成动态网络.动态网络广泛存在,研究动态网络的演化问题意义非常.基于此,本文提出动态网络的指数随机图模型,该模型对不同时刻网络参数进行同时估计,相邻网络的信息利用提高了估计的准确性.此外,我们使用迭代重赋权最小二乘法估计该模型,这使得包含很多节点的大规模网络问题也可以在较快时间内求解.实验表明,我们所提方法有助于发现网络变化趋势,比较不同时刻网络特征.贸易问题是宏观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用网络分析方法研究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关系.利用60个国家之间的2001-2016年出口金额数据,国内生产总值数据(GDP)和距离数据构建了包含16个时间点的动态贸易网络;基于网络的密度,节点入度和出度的绝对数值和相对数值以及节点度分布展开网络特征分析;建立动态指数随机图模型分析影响因子作用大小的变化趋势.结论表明:2001年-2016年国际贸易网络规模总体上是扩大的;美国和德国在进出口市场上长期占有主导地位,中国是贸易关系增长最快的国家,国际地位上升明显;单边贸易对双边贸易的促进作用在经济景气时更为显着,国内生产总值对出口的促进作用变化较进口更为明显,距离对贸易的抑制作用变化程度较小.(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6-01)
王莉莉,王航臣[4](2018)在《终端区受扰通行能力优化的动态网络流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诸如危险天气和军航活动下终端区通行能力降低的问题,对终端区受扰通行能力的优化问题进行研究。针对以往终端区在受扰情况下依靠空中交通管制员的个人经验缺乏量化决策模型导致在突发事件下压力过大、通行能力大幅下降的问题,首先,界定了终端区容量与通行能力的区别;其次,根据空中交通流运行特点,结合M/M/c排队理论建立了终端区航线的费用函数;再次,在费用函数的基础上,考虑了航线与跑道容量、管制员负荷和网络流量随时间动态变化的特点,建立了一个以航行费用最小为目标的单品种流数学模型;最后,针对终端区航线网络费用动态变化的特点,设计了一种阶段性分配流量的近似算法。最后在各种流量条件下对模型与算法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模型和算法能够有效分配流量,相比于人工分配流量能有效降低延误,且在算法运算效率上比起传统算法更具效率优势。(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期刊2018年08期)
贾月恬,王德光,钟妍[5](2018)在《电动汽车动态网络选址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体现建造充电站的发展和演变,在静态网络选址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中心地理论、成本与投资,并讨论充电站数量与电动车数量的关系,弥补模型空间与时间上的动态性,最后建立多目标规划模型。(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导刊》期刊2018年24期)
韩忠明,毛锐,郑晨烨,赵振东,段大高[6](2019)在《一种有效的动态网络节点影响力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节点影响力度量对社会网络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静态网络的影响力度量是目前研究的主要问题。实质上,社会网络属于动态网络。静态网络节点影响力度量模型虽然可以对动态网络不同时间点上的快照进行度量,但这种机制很难刻画动态网络节点影响力的变化过程。将动态网络建模为不同时间点网络的迭加快照,然后构建了动态网络边权重衰减和节点影响力衰减机制,基于该机制提出了动态网络节点影响力模型。该模型可应用于加权或无权动态网络节点影响力度量。为了客观地衡量所提模型的性能,在一个模拟网络和叁个真实网络上进行了不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不仅可以较好地刻画动态网络节点影响力的变化过程,还可以准确度量动态网络节点影响力。(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研究》期刊2019年07期)
郭雪梅,李沂蒙[7](2018)在《动态网络DEA模型的电子资源建构决策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实用性效率是电子资源是否适合高校各专业应用的关键因素。文章应用动态网络DEA,结合高校图书馆的特性,建立了电子资源实用性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动态网络DEA模型。运用网络DEA的方法,对天津医科大学图书馆所购买的6个外文电子资源在6个不同学科中的实用性效率进行评价,并对图书馆在今后电子资源构建及推广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农业图书情报学刊》期刊2018年01期)
郑玉雯,薛伟贤,王萌[8](2018)在《基于SBM动态网络模型的中国高新区效率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新区是高新科学技术在不同经济主体之间转移的重要载体,国家高新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基于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对中国国家级高新区的效率进行评价。研究采用基于SBM松弛变量的动态网络模型,在研究中将高新区跨期活动因素纳入到动态效率的测量,克服了以往研究中局限于生产活动的投入产出分析忽略组织内部的连接性的缺陷。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国家高新区的生产效率和研发效率由于部门之间的连接效率与转换效率较低使得高新区绩效总体处于较低水平,且地区差异明显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点;其次,生产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取决于技术效率的改进,同时研发部门效率取决于技术进步水平,此外,研究发现多数高新区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本文来源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期刊2018年01期)
范建平,张晓杰,吴美琴[9](2018)在《基于群决策的加权动态网络SBM-DEA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DEA模型在实际应用时主要存在叁个问题:一是如何体现评价者的主观态度;二是评价有限个决策单元的动态网络效率时如何提高模型的分辨力;叁是如何合理地确定子时期的权重。对此,提出了"过渡期"这一概念,首先在已有数据的基础上对过渡期的投入产出数据进行主观预测,接着提出指数衰减法来确定子时期的权重,然后构建了一个基于群决策的加权动态网络SBM-DEA模型,最后应用此模型评价了我国16家上市银行的相对效率。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不仅有效解决了现有问题,而且得到的评价结果更加客观。(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期刊2018年12期)
张莉[10](2017)在《基于离散模型的符号网络及动态网络社区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复杂网络社区检测是复杂性科学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的方向,在信息科学、生物学、数学以及社会学等邻域都有着重大贡献和持续影响.近年来,针对不同类型的复杂网络,人们提出了很多寻找社团结构的算法,也称为社区检测算法.基于复杂网络社区检测在当今社会运用的广泛性,本文以复杂网络中基于相似度的符号网络社区检测以及动态网络社区检测作为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如何根据符号网络的特点来定义一个合理的相似度模型,以及如何将动态网络的实时信息进行数量化,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具体如下:(1)基于离散模型的符号网络社区检测.本文首先考虑符号网络中存在正连接和负连接的特点,定义了新的节点相似度计算公式.将其加入到动力学演化模型中,使得符号网络中节点状态按照网络模型演化,理论证明该模型可以达到Lyapunov稳定.通过对真实网络以及人工合成网络进行仿真,并与已有算法对比,在时间和精度上优于已有算法.(2)基于离散模型的动态网络社区检测.本文针对动态网络随时间变化的特性,对不同时间步的网络邻接矩阵进行加权处理,既考虑上一时间步的网络结构,又考虑当前时间步的网络结构,得到新的邻接矩阵.通过时变的邻接矩阵并应用动力学网络模型来实现动态符号网络的社区检测.经实验仿真得出该算法不仅适用于小规模动态网络,还适用于节点数目较多且社区结构不均衡的大规模动态网络.(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工业大学》期刊2017-06-01)
动态网络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旨在通过对人群活动特征、复杂建筑结构等各项因素的分析讨论,建立适应性应急疏散模型,将多源多汇多路径问题转化为单源单汇最小费用最大流问题,并在传统静态模式的基础上将之改进为动态网络流问题。当出现某路径满流的情况时,通过不断寻找网络图中的增广路,动态地优化疏散路径,求得解决多层多出口室内建筑应急疏散问题的最短疏散时间和应急方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态网络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荆文君.人口演化的动态网络传染病模型研究[D].山西大学.2019
[2].郝元卿,刘凯杰,李子涵,李聪聪.基于MCMF动态网络流算法适应性应急疏散模型的分析与优化[J].通讯世界.2019
[3].任飒.基于指数随机图模型的动态网络分析[D].西北大学.2019
[4].王莉莉,王航臣.终端区受扰通行能力优化的动态网络流模型[J].系统工程.2018
[5].贾月恬,王德光,钟妍.电动汽车动态网络选址模型[J].经济研究导刊.2018
[6].韩忠明,毛锐,郑晨烨,赵振东,段大高.一种有效的动态网络节点影响力模型[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9
[7].郭雪梅,李沂蒙.动态网络DEA模型的电子资源建构决策实证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8
[8].郑玉雯,薛伟贤,王萌.基于SBM动态网络模型的中国高新区效率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8
[9].范建平,张晓杰,吴美琴.基于群决策的加权动态网络SBM-DEA模型[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8
[10].张莉.基于离散模型的符号网络及动态网络社区检测[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