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古诗教学陈美华

浅谈小学古诗教学陈美华

——◎陈美华/广西北流市新丰镇大罗垌小学——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古诗的学习提出的具体要求是:第一学段诵读浅显易懂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第三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兴趣诵读想象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古诗的学习提出的具体要求是:第一学段诵读浅显易懂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第三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提出的要求呢?

一、用“美”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

古诗本身就是一种最精炼、最美的语言,如柳宗元的《江雪》这样写道:“千山鸟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人把自己的情趣,人生意义倾注于所描写的雪景之中了。短短四句话所描写的现实的雪景,经过诗人的心灵再创造,赋予了自然以再生的灵魂,从中透露出人的理想,人生态度和审美情趣。如诗中“孤”、“独”二字,既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又跟“绝”、“灭”的情景形成强烈对比,更显得雪野空旷、寒冷和凄清。在教学中,我用优美的语音把诗意表达出来,尽量在语言上给学生以美感。又如,在教学《宿新市徐公店》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问:“《咏柳》和《游园不值》都是写什么时候的景物?”(春天)随着学生响亮的回答我又说:“对,是写春天的景物。春天,是花的季节,是绿的季节,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历代诗人写了不少赞美春天的诗句。《咏柳》通过写象“碧玉”如“丝带”的柳叶赞美了春风。《游园不值》通过写一枝出墙的红杏,赞美春天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现在我们要学的《宿新市徐公店》则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赞美春天。这首诗看起来很平淡,认真学习之后就会发现它是一首构思精巧,较好地表现儿童情趣的好诗。”同学们听得非常认真,很快“浸”入到古诗之中,这样我运用优美的语言,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二、反复诵读,读中悟情

诗歌的特点是富于节奏美、韵律美和意境美,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以诵读为本,要求学生在理解基本词义、句义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反复吟咏,体会古诗的韵律、意境。引导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诵读,如:范读、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配乐读、背诵等,从形式各异的阅读中领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中的意境,激发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为了使学生充分体会诗中的意境,我常让学生模仿古人摇头晃脑诵读古诗,或模仿诗歌当中的人物的动作,使学生仿佛亲临其境,感悟诗意。在教学《小儿垂钓》时,我让学生配上小儿垂钓的动作、表情等来诵读,使学生融入诗境,诗歌所表现出的孩子的天真可爱跃然其中。

三、学会想象,体会感情

每首古诗都着力表现一种意境。因此,在理解了诗的大意后,还必须引导学生深入挖掘,细细品味,发挥想象力,深入诗的情境,使诗中描写的景象在头脑中浮现出来,这样,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就会对诗意理解得更深刻,对感情体会得更深入,同时又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发展空间思维力,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创设条件让学生去想象、去领悟古诗中的意境美。可以让学生配乐朗读、画一画、演一演,也可以让学生根据古诗去想象,丰富相关情节等。如《枫桥夜泊》一诗,诗人张继描绘了一幅“秋江夜泊图”。诗人触景生情,通过对江边景物的描写,表现孤寂忧愁的情怀。在教学这首古诗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答得出“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学生把诗人所描绘的意境想象出来。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首先配上一段蕴含淡淡忧思的轻音乐,让学生从“月落霜天”“江枫渔火”中想象出事物的形象和色彩:一轮明月慢慢西沉,月色渐渐暗淡,一眨眼,月亮不见了,天地间顿时暗了下来,这时候,诗人感觉到天地间布满了寒霜,到处透着一股清冷刺骨的寒意,看到的只是渔船上的点点灯火,或明或暗,照着江边早已失去了光彩的枫树。通过想象,学生的头脑中便会展现出一幅清冷凄凉的画面。接下来,再从“乌啼”“钟声”去想象当时的声响:这清冷凄凉的境地里,只有乌鸦哇哇的叫声和半夜里寒山寺敲钟的声音。在学生进入意境、意犹未尽的时候,相机让学生把想象到的画面画下来,进一步感受诗人的感情。这样,学生通过想象这幅“月落霜天”“江枫渔火”“乌啼”“钟声”的“秋江夜泊图”,就会如见其景,如闻其声,就能很容易地体会到诗人那种孤寂忧愁的情怀。

四、领略古诗的意境美

意境是创作者的审美体验、情感与经过提炼,加工后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所以,在古诗学习中,教师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去领悟古诗的意境美。例如骆宾王的《鹅》,语言形象,文字浅显易懂,如果仅从语言文字的角度看,让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读懂这首诗并不难,但如果要他们真正领略诗中的意境,却并不容易。在引导学生赏析时可结合多媒体手段,再现生活场景。从鹅的姿态、鸣声,尤其是色彩等方面对学生的感觉器官进行刺激以产生良好的效果。“白毛”“绿水”“红掌”“清波”“曲项”“鸣叫”构成了一幅美妙的画卷,教学时要使鹅那种怡然、清闲、优雅的姿态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幅幅感人的画面。再如柳宗元的《江雪》,可采用诗配画的表现形式进行赏析。“千山”“万径”“飞鸟”“人踪”是何等壮阔的背景,“孤舟”“独钓”置于这样的背景下,作者的心境又如何呢?他真的是在垂钓吗?在这大自然的怀抱中,作者真正思索些什么呢?如果教师能把学生引入这样的层面,那种赏析就更上了一个台阶。

当然赏析意境的要求不要太高,但如能经常引起学生的想象,领略诗中的意境,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和想象能力是会不断提高的。

总之,指导学生学习古诗,不能忽视了对古诗的赏析。如果教师能恰如其分地指导小学生赏析古诗,就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之潜移默化地接受美的教育,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兴趣和敏感力,更能提高我们对古诗教学的效率。

标签:;  ;  ;  

浅谈小学古诗教学陈美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