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孙原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邵齐焘,孙原湘,清代中叶,骈文
孙原湘论文文献综述
廖希雅,柏莹,张文茜[1](2015)在《昭文双杰——清代中叶诗文名家邵齐焘与孙原湘骈文探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承接明代诗文复古运动的发展,至清中期,江南骈文拓步更进,呈现出了全面繁荣的态势,苏州府的创作成就可谓名列前茅。本文从生平入手,结合《玉芝堂文集》与《天真阁集》收录的骈文作品及其体现的思想感情,探讨邵齐焘与孙原湘外秀内刚、翛闲澹远的艺术风格与骈散交融、叙议抒情皆优的艺术成就。(本文来源于《时代文学(下半月)》期刊2015年03期)
王培军[2](2014)在《论孙原湘诗》一文中研究指出孙原湘的《天真阁诗》,在清代的乾嘉诗坛,是具有代表性的一家。其诗属性灵诗派,内容丰富,诗艺精湛,极有特色。具体言之,其诗对仗工整,功力甚深;谋篇布局,则善于发端,多佳语;又妙于比喻,富想象力,时见创新之句;而尤长于下"转语",讲究"活法",与禅宗的精神有相通之处。从心理上说,孙原湘喜亲近闺媛,多作艳体诗,同时又喜论名理,受击壤体影响,存在着一定矛盾。(本文来源于《文学遗产》期刊2014年05期)
张星星[3](2013)在《孙原湘、席佩兰夫妇诗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研究中,长期以来存在着一种“一边倒”的现象:研究者重点关注男性文人对女性创作主体及其创作过程的影响,忽视了女性文人的能动作用。女性文人对男性创作主体及其创作过程施加的影响,同样值得我们深入探讨。清朝中叶,常熟文人夫妇孙原湘、席佩兰以闺房为学舍,互为诗友、伴侣,唱和往来,为一时佳偶。二人之间以尊重、平等、心灵契合为基础,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文人伴侣模式。人生历程中,孙席夫妇携手与共,相伴至白首,达半个世纪之久;诗歌创作上,二人同为袁枚弟子,是性灵派后期的重要人物,于诗论和实践上不断探索。本文从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研究的母题出发,突破传统研究中重点关注男性加之女性的影响,反观女性之于男性,尤其是作为“才子妇”的闺阁诗人对男性文人的影响。选取清中叶常熟孙原湘、席佩兰夫妇个案,从二人文集及事略出发,考察生平交游,重点关注二人成婚后诗歌创作上的双向影响,力图展现男女性创作主体从事创作时互相影响的轨迹,并分析二人成就及高下,从此特例,一窥清中叶闺阁诗侣特殊的生活创作面貌,以期牵出由此开始的一条新型文人伴侣关系线索,以便观照清代中叶以还,政治制度、文化结构转型过渡前后出现的越来越多的这种文侣模式。(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3-05-01)
杨晓秀[4](2012)在《孙原湘文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孙原湘是性灵派后期的重要成员,被誉为“乾隆后叁家”之一。法式善的《叁君咏》将其与性灵派后期的成员舒位和王昙并称为“叁君”,由此可见孙原湘在当时的文坛上有一定的影响。然而,历来学界对孙原湘的研究甚少,不足以说明孙原湘对清代文学史所作出的贡献。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孙原湘的诗歌、词作、散文为研究对象,对其文学创作作出具体的论述,从而显露其人、其创作在清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文章主要由绪论、五个章节和结语组成。绪论主要对文章的选题意义和孙原湘研究情况进行了说明。第一章对孙原湘的生活历程进行探讨。孙原湘的家世、生平、交游、婚姻都对其文学创作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因此文章分别从这些方面进行探究,以期寻找它们对孙原湘其人、其创作可能造成的影响。第二章论述孙原湘诗歌的内容。文章将孙原湘的诗歌以省试为界限,分为前期诗歌与后期诗歌。前期诗歌多是对名山大川壮观的描写,表现得信心十足、斗志昂扬;后期诗歌则转向对科举的所思所感,对身边家人、朋友的关心,对日常小景的描述,对人生的思考,表现得柔和、细腻,体现出性灵特质。第叁章论述孙原湘词作的内容。文章分别对其写景咏物词、季节词、情感词、题画词、集句词进行分析。写景咏物词渗透词人的感情,表现其对景物独有的审美能力与内心表现出来的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季节词描摹四季的岁时节气,用细腻的笔触表达对四季的态度与感受;情感词包括爱情词、亲情词、友情词,皆写得感情丰富、情绪饱满;题画词描述画面活灵活现、生动传神,出画之外则阐述画理,感慨人生;集句词真正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第四章论述孙原湘诗词的艺术特色。孙原湘诗词在总体上秉承性灵派所主张的“真”的风格特征,但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论文从选材平凡、意象流动、情调风趣、多用白描、豪迈俊逸与清新秀丽并存五个方面具体进行分析。第五章论述孙原湘散文的创作。文章分别对其说理散文、人物传记散文、写景散文、抒情散文进行分析。说理散文论述透彻、论辩周密;人物传记散文夹叙夹议,刻画人物惟妙惟肖;写景散文笔法细腻,且蕴含丰富的哲理;抒情散文真情流露,自然感人。结语从社会环境和孙原湘自身创作方面论述了孙原湘的文学成就未能被学界重视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2-06-06)
董孟[5](2012)在《孙原湘交游与性灵派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由孙原湘的交游切入,研究了孙原湘与性灵派领袖和4位重要成员的文学交往,把握其交游的时间、缘由、具体情况和意义,以具体的个案研究,深入讨论性灵派传播、发展、壮大的历史轨迹。全文共分叁章。第一章为孙原湘和袁枚的交游。探究了孙原湘在乾隆五十一年(1786)省试时未能见到袁枚的来龙去脉,并重新考定了两人首次见面是在此之前、地点为南京,并非乾隆五十叁年(1788)于常熟昭文;阐明了孙原湘拜访袁枚是受吴蔚光的举荐,但恰逢袁枚外出,吴蔚光《寄随园先生书》可证此点,并且孙原湘到访随园除了慕名受教还有借其扬名的功利目的。讨论了吴蔚光在孙原湘与袁枚交往和拜师过程中的引荐作用,认为袁枚到访常熟昭文是缘于吴蔚光,但并非直接受邀来访,同时推测吴蔚光“荐士六人”可能为孙原湘、陈声和、吴卓信、胡鸣谦、王家相、鲍倓。探究了孙原湘对恩师袁枚的态度,虽袁枚生前死后文人对他评价褒贬不一,但孙原湘对其始终推崇如一,而不像有些曾依附过他的文人倒戈相向;孙原湘推崇袁枚也并非完全出于尊敬,跟性灵诗歌主张相似也有密切联系。还探究了袁枚对孙原湘的态度——其诗文集中提及极少,两人仅仅为普通意义上的师从关系,通过文献实证得出袁枚并不重视孙原湘的结论,原因如下:两人地域和活动范围不同、袁枚更倾向于结交权贵而非布衣、孙原湘并非袁枚亲授弟子、袁枚并不重视孙原湘的性灵诗论、袁枚晚年更倾向于接收女弟子,两人年龄差距很大也可能导致志趣不同。第二章为孙原湘和赵翼、张问陶的交游,分两节论之。第一节分析了孙原湘和赵翼年辈的差别,两人在功名、性灵阵营和当时诗坛都地位悬殊,赵翼与袁枚的关系也更为密切,孙原湘和赵翼在此番背景下展开交往。通过实证得出了两人虽交往唱和不多、在诗歌上却达成沟通和默契的结论,孙原湘《祭旧诗》将赵翼排在第叁也是发自内心的推服。论证了两人的论诗作品实际推动了“求奇”、“求工”、“功力”等诗歌理论的发展,此外又分别以各自的诗歌创作和诗论推动了性灵派的发展,如孙原湘的“忠孝为本”、“百炼方成绕指柔”等诗歌观念,赵翼论性灵重视“中正”又不废“新奇”、“学养”诗歌观念以及明显的史学观念等。第二节阐述了孙原湘和张问陶在年纪相仿、地位不同背景下的交往,两人一北一南,地域几无交集。考定了两人交往缘于法式善的纽带作用,与性灵派无关,法式善还是孙原湘与京师供职文人交往唱和的联接人物,吴蔚光对此也有定影响。同时认为孙原湘和张问陶虽同倡性灵、同为阵营后期重要成员,却因时间和空间差距未能交契、各自为战,并未就性灵诗论有过沟通和交流。最后讨论了两人虽然晚年在苏州一带有短暂的相处机会,但他们的共鸣来自对仕途的洞明而并非性灵诗观,因此两人在与袁枚的关系、诗歌主张和成就、活动范围和诗友交往上是分别用自身创作和诗论推动性灵派发展的。第叁章为孙原湘、舒位、王昙“叁君”的交流。第一节论述了“叁君”名号来源于法式善《叁君咏》,并考定认为孙原湘结识法式善缘于吴蔚光的举荐,吴蔚光《题孙子潇诗卷送其会试北行》和法式善《有客二章寄怀吴竹桥蔚光》可有力证明此点,吴蔚光和法式善有同年之谊、相交甚笃;同时考定认为舒位拜访法式善也是为了得到推举,舒位《寄法梧门庶子》一信述及此意。同时论证了“叁君”称号的由来是法式善对叁人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性灵派无关,法式善主张“性情”但并不认同袁枚的“性灵”。第二节考定了“叁君”结识的过程中王昙起了纽带作用,他与其他两人早已相熟,叁人结识并非缘于法式善的奖掖,但法式善对于他们加深交往有促进作用。梳理了叁人在京师会试期间、南下途中和次年吴门的多轮唱和,认为“叁君”交情至此达到顶峰。同时阐明了孙原湘与王昙、舒位在中年后因地域原因相聚不多,但交情不减,有书信或实际往来为证。第叁节论证了“叁君”性灵派的归属问题,通过与性灵阵营关系、诗歌主张和艺术特色叁方面的对比分析认为孙原湘完全属于性灵派,舒位部分创作和理论属于性灵派,王昙不属于此列。探讨了孙原湘和舒位交往是否推动性灵发展,结论是两人并无宗派意识,唱和及提倡性灵也跟性灵派无关,而是各以创作和理论推动之,孙原湘尚附属于性灵派,舒位则几乎完全游离于性灵阵营成员之外。余论部分第一节论证认为孙原湘开始学诗是缘于夫人席佩兰,席佩兰家学渊源起到很大作用;孙原湘虽也出于书香门第,但幼儿时却是侧重学经应考的。探究了孙原湘主张“忠孝”和“性情”是缘于其父孙镐的训导,同时认为席佩兰有意识的创作性灵也缘于孙镐对孙原湘的训导之言。第二节阐明了孙原湘和席佩兰在感情、诗歌唱和及诗歌共鸣上都堪称模范伉俪,生活也相扶相持,由此探讨了孙原湘的艳体诗因何而来。文章认为孙原湘诗中情人形象只是他的臆想形象,出于宦游时期内心的孤独,并非确有其人。此外阐释了孙原湘此类诗歌符合其性灵诗论的范畴,并且是其性灵创作的一种体现。第叁节梳理了席佩兰与男性诗人的交往情况,其中与袁枚、吴蔚光、陈文述的交往尤为密切。探讨了作为封建道德约束下的女诗人,席佩兰这些交往的合理性——多为题赠唱和,并无同席交流等越矩行为。通过实证发掘了席佩兰拜师袁枚后活动范围由小变大、交游人士由内到外、论诗作品由无到有的变化,认为席佩兰通过诗论系统地提倡性灵,与拜师袁枚关系莫大。追溯了孙原湘在席佩兰与男性诗人交往中的纽带作用:促成席佩兰与袁枚的师徒之谊,引荐席佩兰与吴蔚光、陈文述等人交往唱和,席佩兰的男性诗友大都为孙原湘好友;论证认为孙原湘对这些交往唱和是持肯定态度的,这并不影响他与席佩兰的感情,反而促进了性灵诗的发展传播。另外揭示了席佩兰作为性灵派最有代表性的女弟子,以她为个案进行研究,也是对性灵派传播、壮大轨迹的补充。第四节阐述了孙原湘的交游对性灵派的传播作用,他在性灵派之外的交游也推动了性灵诗论的发展,可留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2-05-01)
程美华[6](2011)在《孙原湘:性灵派的殿军》一文中研究指出性灵派为乾嘉诗坛影响较为广泛而深远的一大诗派,其后期主要代表有孙原湘、王昙、舒位、张问陶等。比较之下,孙原湘就诗论而言,虽无正式的论诗形式,内在精神却比张、舒等与性灵派主将袁枚更接近,更具性灵派风尚;就创作而言,也许内容、境界上或有不及舒、张者,而表现手法上却往往能以巧思、神韵胜人一筹,更能体现"性灵"二字;就与袁枚的交往而言,相对于其他叁人也更为亲近,因此,堪称性灵派的殿军。(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5期)
程美华[7](2011)在《乾嘉之际诗风的异动——以孙原湘与袁枚关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乾嘉之际,诗风异动,无论诗坛主创还是诗风都与清前中期不同。时代与文人士子的人生走向促成了乾嘉之际诗风的异动,而诗风的异动又反过来影响了文人士子的人生选择和整个时代的风尚。孙原湘选择了以袁枚为首的性灵派,并且虽以师事之又始终保持自己的主张,不仅与袁枚及以其为首的性灵派在当时的影响力有关,更是乾嘉之际诗风异动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4期)
程美华[8](2010)在《自分情无似我深,深情除是我知音——论孙原湘艳体诗》一文中研究指出艳体诗在我国源远流长,却一直被视为末流。艳体诗自有其价值所在,如"五四"时期,艳体诗就成为启蒙运动和妇女运动的推动力;而孙原湘的艳体诗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分子。孙原湘艳体诗在内容上虽不外乎描写美人装束、刻画美人容貌、抒发两情相恋、感慨相思阻隔等等,而与李商隐、王彦泓等善写艳体诗者相比,孙原湘的艳体诗具有自己独特的风貌,体现了他独特的审美追求与情感体会。孙原湘艳体诗最终归结于一个"情"字,这是其重情重真的诗歌理念较为鲜明的体现。(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3期)
程美华[9](2009)在《试析孙原湘与邵雍的渊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孙原湘的诗作,探讨邵雍对他的影响,认为孙原湘论诗主性灵,主张无性情不可以言诗,而邵雍是一个道学家,两人似乎很难联系起来,然而,孙原湘却是邵雍的异代知音。孙原湘尤钟情于邵诗中的哲理与风韵;而其对邵雍的追随、偏爱与学习又是全方位的——从诗论、诗歌创作到具体的创作过程、意象选择、哲理阐发。(本文来源于《沈阳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程美华[10](2006)在《孙原湘性情诗论述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孙原湘性情诗论主要包括2个方面:主张诗歌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追求真我的展现,这与袁枚较为相通;其性情论又不脱儒家伦理道德之囿,这一点与蒋士铨更为接近。孙原湘之实际创作与其理论主张是基本相吻合的,只是其理论上虽处于袁枚与蒋士铨之间,实际创作则偏向于袁枚一方。其诗展现更多的是诗人一己之情, 多有性灵之风。在伦理道德内容上,其诗所表现出的并没有诗论所强调的那么重,而是较为开通。(本文来源于《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6年02期)
孙原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孙原湘的《天真阁诗》,在清代的乾嘉诗坛,是具有代表性的一家。其诗属性灵诗派,内容丰富,诗艺精湛,极有特色。具体言之,其诗对仗工整,功力甚深;谋篇布局,则善于发端,多佳语;又妙于比喻,富想象力,时见创新之句;而尤长于下"转语",讲究"活法",与禅宗的精神有相通之处。从心理上说,孙原湘喜亲近闺媛,多作艳体诗,同时又喜论名理,受击壤体影响,存在着一定矛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孙原湘论文参考文献
[1].廖希雅,柏莹,张文茜.昭文双杰——清代中叶诗文名家邵齐焘与孙原湘骈文探论[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5
[2].王培军.论孙原湘诗[J].文学遗产.2014
[3].张星星.孙原湘、席佩兰夫妇诗歌研究[D].苏州大学.2013
[4].杨晓秀.孙原湘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5].董孟.孙原湘交游与性灵派发展研究[D].扬州大学.2012
[6].程美华.孙原湘:性灵派的殿军[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7].程美华.乾嘉之际诗风的异动——以孙原湘与袁枚关系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8].程美华.自分情无似我深,深情除是我知音——论孙原湘艳体诗[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9].程美华.试析孙原湘与邵雍的渊源[J].沈阳大学学报.2009
[10].程美华.孙原湘性情诗论述略[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