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疾病论文-赖莉,彭方毅,苏松,方程,张孟瑜

脾脏疾病论文-赖莉,彭方毅,苏松,方程,张孟瑜

导读:本文包含了脾脏疾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脾切除术,机器人手术,腹腔镜检查,Meta分析(主题)

脾脏疾病论文文献综述

赖莉,彭方毅,苏松,方程,张孟瑜[1](2019)在《机器人与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非创伤性脾脏疾病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机器人脾切除术和腹腔镜脾切除术对非创伤性脾脏疾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库,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择比较机器人脾切除术与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非创伤性脾脏疾病的所有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间截止到2019年3月。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学评价后,采用Cochrane library提供的软件RevMan 5. 0进行分析。对研究中的连续性变量及二分类变量分别采用均数差(MD)及率差(RD)为效应指标,计算其合并值及95%可信区间(95%CI)。结果经筛选后共纳入7篇研究,包括374例患者,其中机器人脾切除组160例,腹腔镜脾切除组21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腹腔镜脾切除术相比,机器人脾切除术的术中失血量(MD=-127. 14,95%CI:-199. 87~-54. 42,P <0. 001)、中转开腹率(RD=-0. 06; 95%CI:-0. 11~-0. 01,P=0. 02]及术后并发症(RD=-0. 10,95%CI:-0. 20~-0. 01,P=0. 04]均显着降低。然而在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 05)。结论基于目前的证据,在非创伤性脾脏疾病手术中,机器人脾切除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部分优于腹腔镜,未来还需要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来予以验证。(本文来源于《临床肝胆病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陈健群,周秀梅,王甄[2](2019)在《CT灌注成像在脾脏疾病诊断中的意义与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CT灌注成像在脾脏疾病诊断中的意义与价值。方法选取73例脾脏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36例非脾脏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将观察组患者分为A组(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大患者35例)、B组(脾脏结节或肿块患者38例);再将B组患者分为B1组(脾脏淋巴瘤患者17例)、B2组(白血病脾浸润患者11例)、B3组(脾脏转移瘤患者10例)。比较A组与对照组的灌注量参数,对B组各亚组患者分别应用CT平扫及灌注成像进行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式对不同脾脏肿瘤检出率。结果 A组患者门脉灌注量和脾脏灌注量分别为(63.22±6.13)、(1.52±0.13)ml/(min·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3±0.15)、(0.91±0.09)ml/(min·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1、B2、B3组CT灌注成像对不同脾脏肿瘤检出率分别为76.47%、72.73%、80.00%,均明显高于CT平扫的41.18%、27.27%、3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CT灌注成像技术能够了解患者器官、组织的血供情况,且创伤小,能评价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对脾脏疾病诊断价值较高,值得广泛应用与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9年19期)

李志斌,肖冬生,宋伟[3](2018)在《一级脾蒂离断法与二级脾蒂离断法脾切除治疗脾脏疾病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系统评价一级脾蒂离断法(PSPD)与二级脾蒂离断法(SSPD)脾切除治疗脾脏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CBM、VIP及WanFang Data,收集2015年8月以前发表的关于PSPD与SSPD脾切除治疗脾脏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临床对照试验(CCT),提取相关数据后,采用RevM 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15篇,共1 279例患者。其中,3篇为RCT,12篇为CCT。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PSPD组相比,SSPD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OR=0.14,95%CI:0.09~0.20,P<0.05),胰漏发生率明显降低(OR=0.10,95%CI:0.04~0.25,P<0.05),脾热发生率明显降低(OR=0.32,95%CI:0.20~0.49,P<0.05),门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降低(OR=0.23,95%CI:0.09~0.63,P<0.05),住院费用也明显减少(SMD=-1.96,95%CI:-3.42~-0.49,P<0.05),但在病死率、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SSPD在胰漏、脾热、门静脉血栓及住院费用方面明显优于PSPD。(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8年14期)

孙立辉,陈健群,陈宝霞,郝金钢[4](2016)在《CT灌注成像对脾脏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对脾脏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脾脏疾病患者20例,将其作为A组,其中,脾脏淋巴瘤患者有7例,作为A1组,白血病脾浸润患者有8例,作为A2组,脾脏转移瘤患者有5例,作为A3组.同时选取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作为B组.结果 B组经CT扫描均正常,A组患者经CT扫描脾脏实质出现各种病变.A组患者脾脏灌注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T平扫相比,CT灌注成像检出率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各患者TIP、MTT与B组相比均明显升高,BF、PEI、BV均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创伤较小,对脾脏疾病诊断价值较高,是临床较为理想的检测方法,可以进行应用推广.(本文来源于《昆明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黄崇明[5](2015)在《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和常规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脾脏疾病的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腔镜脾切除术(LS)已大量应用于脾脏疾病的治疗,我们运用meta分析来比较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HALS)和常规腹腔镜脾切除术(CLS)治疗脾脏疾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搜集2000年-2014年8月比较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HALS)和常规腹腔镜脾切除术(CLS)治疗脾脏疾病的相关文献,按照文中所述纳入标准收集后进行比较,运用RevMan 5.0统计学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11篇文章和624例患者纳入研究(250例行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374例行常规腹腔镜脾切除术)。研究发现手助腹腔镜脾切除组(HALS)和常规腹腔镜脾切除组(CLS)在术前患者BMI、术中输血例数、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进食时间和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相比于常规腹腔镜脾切除组(CLS),手助腹腔镜脾切除组(HALS)具有更大的脾脏直径、更重的脾脏重量、更多的恶性病例数、更短的手术时间、更少的术中出血量及中转开腹例数,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HALS)和常规腹腔镜脾切除术(CLS)都是治疗脾脏疾病的有效和安全的方案;对于巨脾和恶变患者,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HALS)更具有优势。该研究仍需要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本文来源于《四川医科大学》期刊2015-04-01)

姚连华,岑坚慈,郑桂婵[6](2015)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脾脏疾病诊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脾脏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8月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大患者16例设为A组;脾脏结节或肿块患者19例为B组,其中脾脏淋巴瘤6例为B1组,白血病脾浸润患者5例为B2组,脾脏转移瘤8例为B3组;同时选择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比较正常脾脏组织和脾脏疾病的血流灌注特点,分析CT灌注成像的检出率,并比较各组脾脏肿块患者的血流灌注参数。结果 A组门脉和脾脏灌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T灌注成像检出率明显高于CT平扫(P<0.05)。脾脏肿块患者TIP、MTT明显高于对照组,BF、PEI、BV明显低于对照组,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脾脏疾病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工程》期刊2015年01期)

汪正伟,牛坚,魏鑫,王飞通,周兵[7](2013)在《腹腔镜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非创伤性脾脏疾病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治疗非创伤性脾脏疾病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6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48例因非创伤性脾相关疾病行单纯性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行LS(LS组),25例行开腹脾切除术(open splenectomy,OS)(OS组),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评价其手术疗效。结果:LS组中1例因术中出血中转开腹,余均顺利完成手术。LS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显着优于OS组(P<0.05),手术时间稍长于OS组。LS组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术中切除副脾3例;OS组发生并发症9例,术中切除副脾4例。术后随访5~48个月,平均(22.0±10.4)个月,均无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LS治疗非创伤性脾脏疾病安全、有效,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患者创伤小、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腹腔镜外科杂志》期刊2013年12期)

郭荣荣,薛改琴[8](2013)在《肋下横切超声检查对诊断脾脏疾病的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声对脾脏占位性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1]。常规脾脏检查采用右侧卧位或仰卧位,探头位于被检查者的左侧腋中线或腋前线,肋间或肋下,探头下部偏右侧并略向上斜切,脾脏结构清晰显示。一般忽略了左侧锁骨中线肋下横切检查脾脏。本研究对比了肋间斜切与肋下横切相结合的超声检查对观察脾脏及周围组织病变的意义。报告如下。(本文来源于《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期刊2013年11期)

巴音其其克,那仁巴特[9](2013)在《可作为动物疾病诊断依据的动物肝、脾脏的病理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1肝脏的检查先检查肝脏的形态、大小、重量、色彩,被膜的性状,有无出血点、寄生虫结节和坏死灶等,检查肝实质硬度和色泽,肝脏结缔组织增生时,则质变坚硬,刀切困难,切面显现结缔组织纹理,表面高低不平,或呈颗粒状。检查动、静脉、胆管和肝门淋巴结的性状,然后贯穿左叶和右叶作切面,必要时作补充切(本文来源于《养殖技术顾问》期刊2013年09期)

苗景玉[10](2013)在《联合用药配合手术治疗脾脏疾病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联合用药结合手术治疗肝硬化伴有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4例肝硬化伴有脾功能亢进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联合用药结合手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症状及并发症缓解率为83.33%;对照组症状及并发症缓解率为64.29%,两组缓解情况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治疗2周后,通过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白蛋白等指标,观察组同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两组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用药结合手术治疗肝硬化伴有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单纯使用药物治疗,建议肝硬化的患者要及早进行手术治疗,提高疾病治愈率。(本文来源于《时珍国医国药》期刊2013年08期)

脾脏疾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究CT灌注成像在脾脏疾病诊断中的意义与价值。方法选取73例脾脏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36例非脾脏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将观察组患者分为A组(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大患者35例)、B组(脾脏结节或肿块患者38例);再将B组患者分为B1组(脾脏淋巴瘤患者17例)、B2组(白血病脾浸润患者11例)、B3组(脾脏转移瘤患者10例)。比较A组与对照组的灌注量参数,对B组各亚组患者分别应用CT平扫及灌注成像进行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式对不同脾脏肿瘤检出率。结果 A组患者门脉灌注量和脾脏灌注量分别为(63.22±6.13)、(1.52±0.13)ml/(min·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3±0.15)、(0.91±0.09)ml/(min·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1、B2、B3组CT灌注成像对不同脾脏肿瘤检出率分别为76.47%、72.73%、80.00%,均明显高于CT平扫的41.18%、27.27%、3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CT灌注成像技术能够了解患者器官、组织的血供情况,且创伤小,能评价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对脾脏疾病诊断价值较高,值得广泛应用与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脾脏疾病论文参考文献

[1].赖莉,彭方毅,苏松,方程,张孟瑜.机器人与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非创伤性脾脏疾病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

[2].陈健群,周秀梅,王甄.CT灌注成像在脾脏疾病诊断中的意义与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9

[3].李志斌,肖冬生,宋伟.一级脾蒂离断法与二级脾蒂离断法脾切除治疗脾脏疾病的Meta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

[4].孙立辉,陈健群,陈宝霞,郝金钢.CT灌注成像对脾脏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6

[5].黄崇明.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和常规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脾脏疾病的meta分析[D].四川医科大学.2015

[6].姚连华,岑坚慈,郑桂婵.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脾脏疾病诊断的应用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5

[7].汪正伟,牛坚,魏鑫,王飞通,周兵.腹腔镜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非创伤性脾脏疾病的疗效分析[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3

[8].郭荣荣,薛改琴.肋下横切超声检查对诊断脾脏疾病的意义[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13

[9].巴音其其克,那仁巴特.可作为动物疾病诊断依据的动物肝、脾脏的病理变化[J].养殖技术顾问.2013

[10].苗景玉.联合用药配合手术治疗脾脏疾病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3

标签:;  ;  ;  ;  

脾脏疾病论文-赖莉,彭方毅,苏松,方程,张孟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