烯基硅烷论文-丁冰,周煜华,杨静

烯基硅烷论文-丁冰,周煜华,杨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烯基硅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玻纤,电线电缆,覆铜板,MS密封胶

烯基硅烷论文文献综述

丁冰,周煜华,杨静[1](2019)在《乙烯基硅烷应用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乙烯基硅烷含不饱和双键,多用于热塑性塑料、橡胶以及烯烃聚合物的改性,在橡胶、塑料、涂料、胶黏剂、密封胶、金属表面处理等领域均有应用,特别在玻纤浸润、电线电缆料护套绝缘层、覆铜板阻燃剂处理、MS胶性能优化以及改善硅橡胶与金属、聚酯、玻璃的粘接等行业具有显着效果。(本文来源于《江西化工》期刊2019年01期)

祝保林,周胜波,杨强[2](2018)在《SiC改性氰酸酯树脂/叁甲氧基乙烯基硅烷材料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叁甲氧基乙烯基硅烷偶联剂(A–171)对SiC粉体进行表面改性,制备了氰酸酯(CE)/SiC复合材料。研究了SiC含量对复合材料的静态力学性能、电绝缘性能、导热性能和摩擦性能的影响,以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材料的断面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适量SiC粉体的引入能有效改善CE复合材料的静态力学性能、耐磨性和导热性能,且复合材料仍保持良好电绝缘性能。当SiC粉体含量为8%时,复合材料冲击强度为15.81kJ/m~2,比纯CE提高了89.6%;当SiC粉体含量为6%时,复合材料弯曲强度为136.68MPa,比纯CE提高了67.6%;当SiC的质量分数在8%时,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达到1.28 W/(m·K),增大4.6倍;复合体系的介电常数随SiC的质量分数增大而增大,但SiC粉体含量在10%以内时,复合材料仍能保持良好的电绝缘性能。当SiC的质量分数在8%时,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为0.26,比纯CE降低43.5%;当SiC的质量分数在7%时,复合材料的磨损率为1.21×10–6mm3/(N·m),比纯CE耐磨性提高了77.5%。从综合性能考虑,当复合体系中经A–171表面处理后的SiC粉体含量在8%时,复合材料性能最佳。(本文来源于《工程塑料应用》期刊2018年10期)

裴莹,苟继贤,李佳奇,黄斌[3](2016)在《乙烯基硅烷偶联剂改性白炭黑》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乙烯基硅烷偶联剂为改性剂,选择合适的温度水解后,对沉淀白炭黑表面进行改性。探讨了改性剂用量、温度、时间等因素对改性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得出最优化条件为:用乙烯基叁乙氧基作改性剂时,每10.00 g白炭黑改性剂用量为4.00 g,时间30 min,温度70℃,在此条件下改性产物活化度可达到95%以上。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可知,乙烯基硅烷偶联剂水解后与白炭黑表面发生了化学键合。(本文来源于《云南化工》期刊2016年02期)

潘科学,赖学军,李红强,陈中华,曾幸荣[4](2016)在《含环氧基和乙烯基硅烷低聚物的合成及其对加成型有机硅灌封胶的增粘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叁羟甲基丙烷单烯丙基醚与3-环氧丙氧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的缩聚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含环氧基和乙烯基的硅烷低聚物(PTGM),采用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化学结构进行表征。将PTGM用作加成型有机硅灌封胶的粘合促进剂,研究了PTGM对有机硅灌封胶粘合性能、物理性能和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PTGM可显着提高加成型有机硅灌封胶的粘合强度,当PTGM用量为2份时,有机硅灌封胶的综合性能较佳,其粘合剪切强度为1.06MPa,比未加粘合促进剂时提高了212%。(本文来源于《“科迈杯”第12届全国橡胶助剂生产和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6-04-22)

荆蓉,温演庆,俞凌云,朱谱新[5](2015)在《乙烯基硅烷偶联剂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氧化-还原引发自由基聚合反应,实现了乙烯基叁乙氧基硅烷改性水性聚氨酯共聚反应。应用红外光谱测试(FTIR-ATR)表征了共聚产物,根据差示扫描量热测试(DSC)、热失重分析(TG)、X-射线衍射分析(XRD)测试分析了改性前后水性聚氨酯的热性能、结晶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偶联剂单体加入量为水性聚氨酯质量的2%时,体系交联度可达到12%,明显改善了水性聚氨酯疏水性,其耐水性提高了54%,耐丙酮性提高21%,断裂强度提高23 MPa。(本文来源于《皮革科学与工程》期刊2015年05期)

田雅娟,石光,王云,陈洋洋,吴横[6](2015)在《乙烯基硅烷接枝聚丙烯对聚丙烯/黄麻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熔融挤出的方法制备了乙烯基硅烷(VS)接枝聚丙烯(PP-g-VS),用接枝改性后的聚丙烯(PP-g-VS)作为基体,与黄麻纤维经过挤出注射成型制备了聚丙烯/黄麻纤维复合材料(PP-g-VS/F)。利用红外光谱仪对接枝物进行了表征,并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吸水性和耐热性进行了测试,最后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复合材料的拉伸断面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VS成功地接枝到了PP上;经改性后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耐水性和耐热性都得到提高;改性后的PP-g-VS与黄麻纤维之间的界面相容性得到了明显改善。(本文来源于《塑料工业》期刊2015年02期)

周帅,辛忠,赵世成[7](2013)在《乙烯基硅烷/苯乙烯接枝聚丙烯的结晶和力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乙烯基硅烷(VS)和苯乙烯(St)双单体接枝聚丙烯(PP-g-VS/St)的结晶性能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长支链的引入使PP-g-VS/St的结晶峰值温度和熔融峰值温度相对于线形等规聚丙烯(iPP)分别提高了10、2℃,且球晶得到了细化;PP-g-VS/St在10℃/min的降温速率下结晶产生的晶型为α晶型与少量γ晶型的混合物;在注塑条件下结晶产生的晶型为α晶型与β晶型的混合物;利用莫志深法研究PP-g-VS/St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过程发现,在结晶的早期和后期,长支链的支化点对PP-g-VS/St的结晶分别起到了加速成核和阻碍生长两种相反的作用;相对于iPP,PP-g-VS/St的拉伸强度、弯曲模量和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29%、40%和453%。(本文来源于《中国塑料》期刊2013年03期)

金旭,甘华华,胡宗超,段芳勇,王彩红[8](2013)在《乙烯基硅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了经乙烯基叁乙氧基硅烷(VTES)改性,具有核壳结构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腈(AN)复合耐水硅丙乳液,研究了VTES用量对乳液及乳液胶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乳胶膜吸水率受有机硅VTES的影响很小;随着VTES用量增大,乳胶膜力学性能及其保持率都升高;当VTES用量为5%时,乳液及乳液胶膜的综合性能最好。(本文来源于《胶体与聚合物》期刊2013年01期)

欧阳昆冰,梁云,席振峰[9](2012)在《钯催化乙烯基硅烷的分子内Mizoroki-Heck反应构筑硅杂环》一文中研究指出同族元素硅与碳之间有一些很重要的差别(例如共价半径和电负性)。当分子中的一个碳原子被硅原子取代之后,化合物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可能会有显着的变化。例如常被用作有机光电材料的硅杂环戊二烯(也称噻咯)比环戊二烯有更好的光电性质。此外,碳硅互换的策略也已被成功地应用在香料和药物的设计与合成中。因此,发展新的硅杂环的合成方法已经成为有机合成领域里一个很重要的方向。烯基硅烷是(本文来源于《第十七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期刊2012-10-19)

欧阳昆冰,梁云,席振峰[10](2012)在《钯催化乙烯基硅烷的分子内Mizoroki-Heck反应构筑硅杂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来源于《第十七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1)》期刊2012-10-19)

烯基硅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叁甲氧基乙烯基硅烷偶联剂(A–171)对SiC粉体进行表面改性,制备了氰酸酯(CE)/SiC复合材料。研究了SiC含量对复合材料的静态力学性能、电绝缘性能、导热性能和摩擦性能的影响,以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材料的断面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适量SiC粉体的引入能有效改善CE复合材料的静态力学性能、耐磨性和导热性能,且复合材料仍保持良好电绝缘性能。当SiC粉体含量为8%时,复合材料冲击强度为15.81kJ/m~2,比纯CE提高了89.6%;当SiC粉体含量为6%时,复合材料弯曲强度为136.68MPa,比纯CE提高了67.6%;当SiC的质量分数在8%时,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达到1.28 W/(m·K),增大4.6倍;复合体系的介电常数随SiC的质量分数增大而增大,但SiC粉体含量在10%以内时,复合材料仍能保持良好的电绝缘性能。当SiC的质量分数在8%时,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为0.26,比纯CE降低43.5%;当SiC的质量分数在7%时,复合材料的磨损率为1.21×10–6mm3/(N·m),比纯CE耐磨性提高了77.5%。从综合性能考虑,当复合体系中经A–171表面处理后的SiC粉体含量在8%时,复合材料性能最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烯基硅烷论文参考文献

[1].丁冰,周煜华,杨静.乙烯基硅烷应用概述[J].江西化工.2019

[2].祝保林,周胜波,杨强.SiC改性氰酸酯树脂/叁甲氧基乙烯基硅烷材料的制备[J].工程塑料应用.2018

[3].裴莹,苟继贤,李佳奇,黄斌.乙烯基硅烷偶联剂改性白炭黑[J].云南化工.2016

[4].潘科学,赖学军,李红强,陈中华,曾幸荣.含环氧基和乙烯基硅烷低聚物的合成及其对加成型有机硅灌封胶的增粘作用[C].“科迈杯”第12届全国橡胶助剂生产和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

[5].荆蓉,温演庆,俞凌云,朱谱新.乙烯基硅烷偶联剂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制备及性能[J].皮革科学与工程.2015

[6].田雅娟,石光,王云,陈洋洋,吴横.乙烯基硅烷接枝聚丙烯对聚丙烯/黄麻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J].塑料工业.2015

[7].周帅,辛忠,赵世成.乙烯基硅烷/苯乙烯接枝聚丙烯的结晶和力学性能[J].中国塑料.2013

[8].金旭,甘华华,胡宗超,段芳勇,王彩红.乙烯基硅烷改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胶体与聚合物.2013

[9].欧阳昆冰,梁云,席振峰.钯催化乙烯基硅烷的分子内Mizoroki-Heck反应构筑硅杂环[C].第十七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2012

[10].欧阳昆冰,梁云,席振峰.钯催化乙烯基硅烷的分子内Mizoroki-Heck反应构筑硅杂环[C].第十七届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1).2012

标签:;  ;  ;  ;  

烯基硅烷论文-丁冰,周煜华,杨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