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核铂壳纳米粒子论文-钱志娟,施美荣,郑蓉,彭池方

金核铂壳纳米粒子论文-钱志娟,施美荣,郑蓉,彭池方

导读:本文包含了金核铂壳纳米粒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铅离子,纳米模拟酶,比色检测

金核铂壳纳米粒子论文文献综述

钱志娟,施美荣,郑蓉,彭池方[1](2019)在《基于金核铂壳纳米粒子的铅离子比色检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Na_2S_2O_3和金核铂壳纳米粒子(Au@Pt NPs)建立一种简单、快速的Pb~(2+)的比色检测方法。Au@Pt NPs具有类过氧化物酶活性,能够催化过氧化氢(H2O2)和四甲基联苯胺(TMB)的显色反应,生成蓝色的氧化态TMB且在650 nm处有紫外可见光吸收峰。实验发现,在Na_2S_2O_3存在的情况下将Pb~(2+)加入到Au@Pt NPs溶液中,Au@Pt NPs的类过氧化物酶活性被抑制。通过透射电镜(TEM)和电子自旋共振波谱(EPR)分析了其传感机制,结果表明,在Au@Pt NPs表面上吸附S2O23-和沉积Pb~(2+),使得Au@Pt NPs团聚,并且降低了Au@Pt NPs表面吸附羟基自由基的能力。基于上述原理,建立了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Pb~(2+)的比色检测方法,其线性范围为50 nmol/L~2μmol/L,检出限为5. 0 nmol/L。此外,该检测方法也被应用于自来水中Pb~(2+)的检测,并获得满意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分析试验室》期刊2019年04期)

唐宏武[2](2014)在《近红外光镊技术结合脂质体膜相变用于硅-金核壳纳米粒子热效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测定近红外光镊捕获的单个硅-金核壳纳米粒子对荧光标记的脂质体膜加热产生的相变,建立了一种对纳米粒子的激光热效应的叁维稳态测定方法。考察了介质温度和激光功率等因素对纳米粒子热效应的影响,并对硅-金核壳纳米粒子和纳米金的光热转换效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硅-金核壳纳米粒子的光热转换效率最高,其表面温度和光镊激光功率呈正相关(激光功率为0.6 W时,其表面温度达200℃以上)。最后对这类核壳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热效应的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本文建立的方法和获得的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硅-金核壳纳米材料的热效应,并展示了这类材料在癌症光热治疗等方面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分析科学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汪维维,裘宇,张少鹏,李嘉伟,卢小泉[3](2014)在《聚乙烯亚胺功能化碳纳米管负载铂@金核壳纳米粒子的过氧化氢传感器》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以聚乙烯亚胺(PEI)功能化的多壁碳纳米管(MWNTs)作为生长基质,电沉积金纳米粒子(AuNPs)作为晶种,采用种子介导生长法在玻碳电极(GCE)上生长铂纳米粒子(PtNPs),以此制备了一种新型的过氧化氢(H2O2)传感器。利用电化学方法和冷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对此修饰电极(Pt@Au/PEIMWNTs/GCE)进行了表征。示差脉冲实验表明,该电极对H2O2有优异的电催化效果,在9.2×10!8~2.1×10!3mol/L范围内H2O2的浓度与电流响应呈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0.9994,检出限3.1×10!8mol/L(S/N=3)。(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14年06期)

曾厅厅[4](2014)在《金核/铂壳纳米粒子的光化学合成及电催化活性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金核/铂壳纳米粒子,例如Au核@Pd壳、Au核@Ag壳、Au核@Pt壳等,因其独特的光学、电学及催化性能已引起科学界的广泛重视。在燃料电池电极材料研究中,为降低材料成本、提高Pt利用率,部分学者对Au核@Pt壳纳米粒子的电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发现其作为甲醇燃料电池的阳极、阴极材料有较高的电催化反应活性。目前,就双金属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就有多元醇法、水热法、胶体粒子晶种法、溶胶-凝胶法、置换(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4年14期)

董颖男,董守安,沈亚峰,李珊珊,唐春[5](2014)在《在柠檬酸盐溶液体系中金核@铂壳纳米粒子的光化学合成(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含有不同Au:Pt摩尔比的双金属离子和单一Pt(Ⅳ)离子的柠檬酸盐溶液体系中,分别利用光化学共还原和Au晶种生长法合成了Au核@Pt壳纳米粒子。借助于透射电子显微镜的表征,研究了在2种制备方法中复合纳米粒子的尺寸变化规律;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复合纳米粒子的表面化学态和它们的结构,证实形成的Au@Pt纳米粒子为核-壳结构。(本文来源于《贵金属》期刊2014年01期)

董颖男,董守安,唐春,杨喜昆[6](2013)在《金核/铂壳纳米粒子的光化学合成及电催化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含不同摩尔比的Au(Ⅲ)和Pt(Ⅳ)离子的PEG(聚乙二醇)-丙酮溶液中,采用光化学共还原法合成了一组Au@Pt复合纳米粒子,并以炭黑分别对其负载制成Au@Pt/C催化剂。借助于UV-Vis、TEM和HR-TEM的表征,证实复合纳米粒子为球形的核/壳结构;分别以XPS、EDS和电化学方法分析了复合粒子的化学状态、结构特点和Au@Pt/C催化剂的催化性质。结果表明,不同Au:Pt摩尔比的Au@Pt/C催化剂对甲醇氧化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其中Au:Pt=1:1时形成的Au@Pt/C催化剂电催化活性最高,约为商品Pt/C催化剂的4倍。简要讨论了核/壳结构产生高催化活性的主要原因。(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3年04期)

张浩然,满石清,徐萌,朱新海[7](2010)在《金核壳纳米粒子的控制合成及其生物复合(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一系列Au/SiO2核壳纳米粒子,并详细研究了Au纳米壳层的生长过程。发现在金纳米壳层形成的过程中存在着2个竞争反应。利用这一发现,可将金纳米壳层的吸收峰从524nm连续调谐至980nm处。恩度是一种临床抗癌药物,我们首次将其生物复合于吸收峰位于808nm的Au/SiO2壳层表面,得到Au/SiO2-Endo,通过FTIR测试证明该生物复合成功。将恩度特殊的饿杀肿瘤特性以及对肿瘤具有特异识别能力,与Au/SiO2纳米壳层结构的光学可调谐特性以及良好的光热转换能力复合于一体,我们期望得到一种治疗肿瘤效果更强的新型药物。(本文来源于《无机化学学报》期刊2010年10期)

黄玉萍[8](2008)在《银金核壳纳米粒子的制备、表征及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纳米科学技术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对纳米材料的制备、性质、应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核-壳型纳米粒子作为一种有序的复合结构,带来了许多单一纳米材料无法得到的性能,具有许多新用途。随着构成核芯和壳层纳米材料的品种和类型的不同,得到的目标性质也不同,应用领域也不同。本项研究建立了一种合成纳米银及Ag/Au核壳纳米水溶胶的新方法。首次采用没食子酸为还原剂,以加入微量氯金酸生成的纳米金为催化剂,简便、快速地合成了性质稳定、单分散性好、平均粒径约为18 nm的亮黄色纳米银,并以这些纳米银为晶种,再加入没食子酸和氯金酸,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银金摩尔比的Ag/Au核壳纳米粒子。并分别讨论了制备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确定了用没食子酸制备纳米银水溶胶的最优条件。用本方法制备的Ag/Au核壳纳米粒子作探针,通过共振光散射法定量检测人血清白蛋白(HSA)。Ag/Au核壳纳米粒子与人血清白蛋白通过静电吸引作用结合,形成超分子,使共振光散射强度急剧增强。在适当的浓度范围内,散射强度与人血清白蛋白的浓度成正比,测得了一元线性方程,线性范围为0.01-0.35 mg/L。将该方法与考马斯亮蓝G-250法进行对比,测定人血清中的总蛋白含量。用本方法制备的Ag/Au核壳纳米粒子与由巯基修饰的单链DNA通过Au-S共价键偶联,制备了由DNA单链修饰的Ag/Au核壳纳米粒子探针。将两种完全互补序列的DNA修饰的Ag/Au核壳纳米粒子探针杂交,使纳米粒子发生了凝聚,通过比色分析,检测DNA的序列。人免疫球蛋白(人IgG)通过表面张力吸附于Ag/Au核壳纳米粒子表面,形成Ag/Au核壳纳米粒子-人IgG探针,用免疫分析法定性检测山羊抗人IgG。当血清中含有山羊抗人IgG时,由于抗原抗体的特异反应,形成了由Ag/Au核壳纳米粒子携带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使探针的最大吸收波长发生红移,从而实现抗原或抗体的快速定性检测。(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08-01-15)

施建珍,方靖淮,沐仁旺,李雅丽[9](2006)在《金核银壳纳米粒子薄膜的制备及SERS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柠檬酸化学还原法制备金溶胶,通过自组装技术在石英片表面制备金纳米粒子薄膜,在银增强剂混合溶液中反应获得金核银壳纳米粒子薄膜.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制备的金核银壳纳米粒子薄膜的光谱特性和表面形貌,并以结晶紫为探针分子测量了金核银壳纳米粒子薄膜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结果表明,金纳米粒子薄膜的分布、银增强剂反应时间的长短对金核银壳纳米粒子薄膜的形成均有重要影响.制备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条件获得一定粒径的、具有良好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活性的金核银壳纳米粒子薄膜.(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06年02期)

曹林有,刁鹏,刘忠范[10](2002)在《电化学沉积法制备金(核)-铜(壳)纳米粒子阵列》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组装在有机分子自组装膜/金基底电极上的Au纳米粒子阵列为电化学沉积模板,制备了金(核)-铜(壳)纳米粒子阵列.选用巯基十一胺(AUDT)和巯基癸烷(DT)混合自组装膜作为基底电极与Au纳米粒子的耦联层,可以在一定的电位下实现金属Cu在Au纳米粒子上的选择性沉积.将沉积电位控制在-0.03V(vsSCE)时,沉积初期(t≤15s,沉积粒子粒径≤20nm)金(核)-铜(壳)粒子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和近似球形,而且粒径实验值同计算值非常吻合.(本文来源于《物理化学学报》期刊2002年12期)

金核铂壳纳米粒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测定近红外光镊捕获的单个硅-金核壳纳米粒子对荧光标记的脂质体膜加热产生的相变,建立了一种对纳米粒子的激光热效应的叁维稳态测定方法。考察了介质温度和激光功率等因素对纳米粒子热效应的影响,并对硅-金核壳纳米粒子和纳米金的光热转换效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硅-金核壳纳米粒子的光热转换效率最高,其表面温度和光镊激光功率呈正相关(激光功率为0.6 W时,其表面温度达200℃以上)。最后对这类核壳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热效应的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本文建立的方法和获得的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硅-金核壳纳米材料的热效应,并展示了这类材料在癌症光热治疗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金核铂壳纳米粒子论文参考文献

[1].钱志娟,施美荣,郑蓉,彭池方.基于金核铂壳纳米粒子的铅离子比色检测方法[J].分析试验室.2019

[2].唐宏武.近红外光镊技术结合脂质体膜相变用于硅-金核壳纳米粒子热效应的研究[J].分析科学学报.2014

[3].汪维维,裘宇,张少鹏,李嘉伟,卢小泉.聚乙烯亚胺功能化碳纳米管负载铂@金核壳纳米粒子的过氧化氢传感器[J].分析化学.2014

[4].曾厅厅.金核/铂壳纳米粒子的光化学合成及电催化活性探讨[J].化工管理.2014

[5].董颖男,董守安,沈亚峰,李珊珊,唐春.在柠檬酸盐溶液体系中金核@铂壳纳米粒子的光化学合成(英文)[J].贵金属.2014

[6].董颖男,董守安,唐春,杨喜昆.金核/铂壳纳米粒子的光化学合成及电催化活性[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3

[7].张浩然,满石清,徐萌,朱新海.金核壳纳米粒子的控制合成及其生物复合(英文)[J].无机化学学报.2010

[8].黄玉萍.银金核壳纳米粒子的制备、表征及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D].东北大学.2008

[9].施建珍,方靖淮,沐仁旺,李雅丽.金核银壳纳米粒子薄膜的制备及SERS活性研究[J].物理化学学报.2006

[10].曹林有,刁鹏,刘忠范.电化学沉积法制备金(核)-铜(壳)纳米粒子阵列[J].物理化学学报.2002

标签:;  ;  ;  

金核铂壳纳米粒子论文-钱志娟,施美荣,郑蓉,彭池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