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重金属形态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环境评价,重金属,土壤,形态
重金属形态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杨善谋,黄博[1](2019)在《基于空间分析的土壤重金属形态污染评价比较——以铜陵金属集矿区土壤Cd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针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的多种方法各自具有的特点和应用性以及某些局限性。为研究弥补这些评价方法的不足,综合应用了4种不同的评价方法,从空间分析的角度揭示其污染规律。(本文来源于《农业技术与装备》期刊2019年08期)
罗乐,王金霞,周皓[2](2019)在《锰渣中重金属形态分布及浸出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电解锰企业的锰渣为研究对象,采用优化的连续化学提取法(SCE)分析了锰渣中As、Cd、Cr、Cu、Pb、Zn的形态分布情况,以改进的TCLP法研究重金属浸出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除铅以外,锰渣中5种重金属水溶态、弱酸态和还原态总和均在60%以上,在适宜的条件下容易浸出,尤其在酸性环境下浸出率随酸性的增强逐渐升高;在pH=2.88的醋酸中浸出48h,液固比大于80,浸出温度保持45~50℃时,重金属的浸出率较大;振荡方式对重金属浸出率的影响因重金属性质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冶炼部分)》期刊2019年06期)
余璨[3](2019)在《BCR多级连续提取法在拉萨河流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形态分析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沉积物作为水体重金属最主要的“汇”,其成分和结构相对稳定,不易发生变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水环境的污染状况。而重金属在沉积物中的赋存形态直接影响其在环境中的化学行为和潜在生物毒性,所以重金属在河流沉积物中不同赋存形态的分布特征研究,可用于探讨其迁移规律。本文基于BCR多级连续提取法,对西藏拉萨河流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不同形态进行提取,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测定了(包括Al、As、Ag、Ba、Be、Bi、Cu、Cr、Co、Cd、Fe、Ga、Hg、Li、Mn、Mo、Ni、Pb、Rb、Sn、Sr、Sb、Tl、Ti、U、V、W、Zn和Zr)共计29种金属元素在不同形态中的赋存规律。重点对潜在迁移能力较高的Al、As、Ba、Cu、Cr、Fe、Mn、Pb、Ti和Zn共计10种元素的形态组成、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潜在迁移能力开展了研究。同时开展了流域水体理化参数与这些元素不同形态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在整个研究流域表层沉积物中Al、As、Ba、Cr、Fe、Mn、Pb、Ti和Zn九种元素主要以残渣态为主导形态赋存,唯独Cu元素基本以非残渣态存在。其中Cu、Pb、Zn、Mn、As元素具有较高的潜在迁移能力。受不同水期的影响,这些元素酸可提取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的变化趋势均为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而残渣态变化趋势则为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在流域内受人为扰动较明显的采样点上,这些元素主要以酸可提取态和可还原态形式赋存。(2)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非残渣态与水体浊度的相关性最为显着,而残渣态与八项水体理化参数的相关性不显着。从总体来看,拉萨河流域表层沉积物中除Cu元素以外,其他被测元素的迁移能力较小。(本文来源于《西藏大学》期刊2019-05-20)
孙群,高娟[4](2019)在《污灌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及化学治理研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人口户数量的不断上涨,以及工业行业的深入发展,固体废物倾倒量大幅提升,进而导致土壤污染越来越严重。本文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对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重金属形态及生物有效性进行总结,并从腐殖酸对Cd在黄土上吸附特性影响、表面活性剂强化EDTA络合洗脱污灌土壤中的重金属、皂角苷络合洗污脱污灌土灌中重金属的研究叁方面,论述了污灌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及化学治理研究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标准化》期刊2019年08期)
李默挺,陶红,孙燕,王怡心,李飞鹏[5](2019)在《改进的BCR连续提取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水泥基底泥固化材料中重金属形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测定水泥基河道底泥固化材料中4种重金属元素(Pb、Cu、Cr、Zn)的形态,作如下试验:将普通硅酸盐水泥与河道底泥按质量比2∶8进行混合,并注装于模具中干燥成型后,于湿度>95%,温度为(20±0.5)℃条件下的养护箱内分别湿式养护3,7,14,28,45,60d,制得一系列固化材料样品。作为分析用样品,须将固化块样破碎至通过75μm孔径的网筛并充分混匀。测定上述样品中重金属元素总量时,取此经破碎的样品0.100g,用硝酸3 mL,过氧化氢1 mL和氢氟酸1mL进行微波消解。所得消解液于150℃加热蒸发赶酸,冷却后加水溶解并定容为50.0mL。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此溶液中4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另取0.800g样品,按改进的BCR连续提取法先后分离出上述4种重金属元素的4种结合形态,依次为酸可提取态(F1)、可还原态(F2)、可氧化态(F3)和残渣态(F4)。分离所得4种形态的样品溶液用ICP-MS分别测定其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在ICP-MS分析中,用Sc、Ge、In和Bi作为内标,以校正响应信号的变化和消除仪器的漂移及基体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所用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根据改进的BCR连续提取法分离后,ICP-MS的分析结果得到了固化过程中4种重金属元素迁移性变化的特征和规律。(本文来源于《理化检验(化学分册)》期刊2019年04期)
杨新明,庄涛,韩磊,刘高风[6](2019)在《小清河污灌区农田土壤重金属形态分析及风险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小清河污灌区农田为研究区域,采集31个表层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重金属(Cd、Cr、Cu、Zn、Ni、As和Pb)含量,采用改进的BCR顺序提取法对土壤重金属的形态进行分析,并基于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风险编码法(RAC)对土壤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小清河污灌区土壤中Cd、Cr、Cu、Zn、Ni、As、Pb平均含量分别是0.37、51.61、32.62、68.49、34.12、40.77、32.26 mg·kg~(-1).土壤中Cr、Zn、Ni、As以残渣态占绝对优势,Cu以残渣态和可氧化态为主,Pb则以可还原态为主,而Cd表现出了形态多样的分布特征;重金属生物活性大小排序为:Cd> Pb> Cu> Zn> As> Ni> Cr;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的评价结果表明,Cd处于中度-很强风险水平,As处于轻微-中度风险水平,其他重金属为轻微风险水平.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值在51.23—199.33,处于轻微-中等风险水平,Cd、As是土壤重金属的主要风险源,其对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的贡献率分别为57%、31%;RAC评价结果表明,土壤Cd处于中度-高风险水平,Zn处于低-中度风险水平,其他重金属为低风险水平.(本文来源于《环境化学》期刊2019年03期)
罗松英,邢雯淋,梁绮霞,邓子艺,刘显兰[7](2019)在《湛江湾红树林湿地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形态特征、生态风险评价及来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加快,湛江湾重金属污染物入海量逐年增加,沿岸红树林湿地承受着愈来愈大的环境压力。为了解湛江湾红树林表层(0-15 cm)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对湾内沉积物中8种重金属元素(As、Cd、Cr、Cu、Hg、Ni、Pb、Zn)的质量分数、赋存形态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研究。采用改进BCR提取法分析重金属形态特征,运用基于总质量分数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基于形态学的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法与风险评估编码法进行风险评价,并结合多元统计方法对重金属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1)沉积物中除Cr、Pb外,其余6种重金属的质量分数平均值均超过雷州半岛土壤环境背景值;8种重金属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变异系数在37.24%-108.19%之间。(2)As、Hg以残渣态为主要赋存形态,Cd、Zn以酸提取态为主要赋存形态,Cu、Ni、Pb以可还原态为主要赋存形态,Cr、Ni以可氧化态为主要赋存形态。(3)8种重金属元素非残渣态所占比例排序依次为Cd>Cu>Ni>Zn>Pb>Cr>As>Hg,其中Cd、Cu、Ni、Zn、Pb、Cr的非残渣态所占比例均超过70%,说明重金属元素具有极强的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再次释放风险较大;非残渣态质量分数高值区出现在NHD和GHCL站位,说明这两个区域红树林沉积物重金属活性较高,重金属污染问题应引起重视。(4)湛江湾红树林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RI均值为273.076,为中等潜在生态风险;而总体RSP值为5.79,表现为重度污染。从空间分布看,各站位重金属元素为中度至重度污染;其中NHD站位重金属污染程度最高,RSP值为11.97,与非残渣态空间分布特征一致。(5)多元统计结果表明,湾内红树林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来源主要与生活排污、养殖排污和工业排污有关,其次为自然风化产物的输入。(本文来源于《生态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周言凤,苏庆平[8](2018)在《土壤重金属形态分析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总结了土壤重金属形态分析研究方法;阐述了重金属各形态在土壤中的结合状况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分析了重金属各形态与迁移转化规律、生物有效性的关系;探讨性地提出了形态分析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并展望了形态分析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8年22期)
刘盼盼,贾莲,吕琳琳,代芳芳,陈旭[9](2018)在《鞍山某铁矿区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及生物有效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鞍山某铁矿区周边土壤中5种重金属(Cd、Pb、Cu、Zn和Ni)的全量和形态分布,采用风险评价编码(RAC)法及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RSP)法对元素生物有效性和环境风险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土壤中Cd和Ni全量超出了国家二级标准,Pb、Cu和Zn未超限,但在土壤中富集明显;各重金属生物有效态占比的大小顺序为Cd> Pb> Ni> Zn> Cu,Cd元素生物活性最高且毒性最强; 5种重金属的RAC值大小依次为Cd(40. 62%)> Pb(21. 60%)> Ni(16. 31%)> Cu(12. 16%)> Zn(9. 74%),RSP值大小依次为:Cd(1. 31)> Pb(1. 06)> Zn(0. 94)> Ni(0. 71)> Cu(0. 39)。结合总量、生物有效性及形态学评价,该矿区土壤重金属Cd是生物活性最强、环境风险最高的元素,其次是Pb; Ni的生物有效性较低,但其全量已超标,因此应对该区Cd、Pb和Ni给予特别关注。(本文来源于《矿产保护与利用》期刊2018年06期)
陈明[10](2018)在《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形态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建立用模拟酸雨浸泡大气颗粒物样品与不浸泡的大气颗粒物样品进行对比实验分析,由实验可知,当浸泡液的pH值变小时,TSP中可交换态下的重金属含量增加,表明酸雨会将TSP中的重金属转化为对环境危害更严重的金属形态,因此在加大空气中颗粒物污染的同时,还要控制大气中的酸性气体的污染。(本文来源于《环境与发展》期刊2018年09期)
重金属形态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某电解锰企业的锰渣为研究对象,采用优化的连续化学提取法(SCE)分析了锰渣中As、Cd、Cr、Cu、Pb、Zn的形态分布情况,以改进的TCLP法研究重金属浸出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除铅以外,锰渣中5种重金属水溶态、弱酸态和还原态总和均在60%以上,在适宜的条件下容易浸出,尤其在酸性环境下浸出率随酸性的增强逐渐升高;在pH=2.88的醋酸中浸出48h,液固比大于80,浸出温度保持45~50℃时,重金属的浸出率较大;振荡方式对重金属浸出率的影响因重金属性质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重金属形态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杨善谋,黄博.基于空间分析的土壤重金属形态污染评价比较——以铜陵金属集矿区土壤Cd为例[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9
[2].罗乐,王金霞,周皓.锰渣中重金属形态分布及浸出特性分析[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19
[3].余璨.BCR多级连续提取法在拉萨河流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形态分析研究中的应用[D].西藏大学.2019
[4].孙群,高娟.污灌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及化学治理研究分析[J].中国标准化.2019
[5].李默挺,陶红,孙燕,王怡心,李飞鹏.改进的BCR连续提取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水泥基底泥固化材料中重金属形态[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9
[6].杨新明,庄涛,韩磊,刘高风.小清河污灌区农田土壤重金属形态分析及风险评价[J].环境化学.2019
[7].罗松英,邢雯淋,梁绮霞,邓子艺,刘显兰.湛江湾红树林湿地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形态特征、生态风险评价及来源分析[J].生态环境学报.2019
[8].周言凤,苏庆平.土壤重金属形态分析研究综述[J].广东化工.2018
[9].刘盼盼,贾莲,吕琳琳,代芳芳,陈旭.鞍山某铁矿区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及生物有效性分析[J].矿产保护与利用.2018
[10].陈明.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形态特征分析[J].环境与发展.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