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男男性接触者和艾滋病(论文文献综述)
潘庆礼[1](2020)在《2015-2019年贵阳市MSM人群及其HIV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2015-2019年贵阳市男男性行为者(MSM)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及高危行为特征,为针对性地预防控制MSM的HIV感染提供依据。方法:以2015-2019年每年4-6月份在贵阳市参加艾滋病哨点监测的MSM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问卷数据信息来源于艾滋病专题调查信息管理系统,包括艾滋病知识知晓、是否吸毒、近六月性行为等信息,用c2检验和趋势c2检验分析其HIV感染状况以及HIV传播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以Logistic回归分析无套性行为及HIV感染影响因素。结果:2015-2019年,共有1263名MSM,平均年龄(28.11±7.06)岁(18~63岁);其中有86.8%(1096/1263)的MSM在本地居住2年以上,年龄<45岁的青壮年占比96.7%(1221/1263),87.3%(1102/1263)为未婚者,汉族占比79.8%(1008/1263),77.1%(974/1263)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研究对象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c2=18.713,P=0.001;c2趋势=11.172,P=0.001),总体为98.2%(1240/126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接受同伴教育、近一年做过HIV检测、知晓艾滋病知识是无套性行为的保护因素。最近一年接受过同伴教育者为62.9%(795/1263)总体呈上升趋势(c2=101.936,P<0.001;c2趋势=38.035,P<0.001)。最近六个月,92.2%(1165/1263)发生同性性行为,近4年来呈逐年上升趋势(c2=42.744,P<0.001;c2趋势=39.26,P<0.001);发生过同性性行为的1165名MSM中,分别有23.2%(57/246)、21.9%(46/210)、26.8%(59/220)、21.8%(50/229)、77.7%(202/260)最近一周发生过同性性行为,发生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c2=261.221,P<0.001;c2趋势=136.270,P<0.001),发生同性商业性行为的比例近年来呈上升趋势(c2=49.996,P<0.001;c2趋势=37.65,P<0.001),总体为2.6%(33/1263);发生同性性行为的MSM中,从不使用安全套的MSM占6.3%(73/1165),有时使用安全套者占38.2%(445/1165),每次都使用安全套者占55.5%(647/1165)。2015-2019年,共有275名MSM感染HIV,平均年龄(28.11±7.71)岁(18~59岁),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8.5%(271/275),接受过同伴教育者为61.1%(168/275),总体上升趋势(c2=35.158,P<0.001;c2趋势=25.251,P<0.001);最近六个月发生同性性行为的感染者所占比例近4年来逐年上升(c2=8.126,P=0.043;c2趋势=6.067,P=0.014),总体为92.7%(255/275),有42.7%(109/255)的坚持使用安全套;5年平均HIV感染检出率21.8%(275/1263),近3年来呈逐年下降趋势(c2=7.148,P=0.028;c2趋势=6.492,P=0.011),梅毒检出率7.8%(98/1263),18.2%(50/275)的HIV感染者合并感染梅毒;近一年性传播疾病(STDs)患病率为3.8%(48/1263);有73.1%(201/275)的HIV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率有逐年上升趋势(c2=20.109,P<0.001;c2趋势=15.960,P<0.001),97.0%(195/201)的抗病毒治疗者病毒得到抑制。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外省户籍、近一年做过HIV检测是感染HIV的保护因素,近六月同性无套肛交、感染梅毒是感染HIV的危险因素。结论:贵阳市MSM艾滋病知识知晓不全面且呈下降趋势,知识与行为分离现象存在。艾滋病干预项目仅接受同伴教育比例呈上升趋势,其余干预项目接受比例均持续下降。同性性行为活跃,异性性行为存在,商业性行为逐年增加。通过非互联网方式寻找性伴的MSM逐年增多。HIV感染检出率及STDs患病率较高,HIV合并梅毒感染较多。HIV感染者性行为更活跃,无套肛交性行为常见,存在二代传播风险。HIV抗病毒治疗率及病毒抑制率达标,疾病预防控制部门与MSM社区小组合作开展防艾工作有明显成效。
张林[2](2020)在《具有同妻婚姻关系的艾滋病男男性接触人群焦虑、抑郁及压力的流行病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a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所致的传染性疾病。截止2019年10月,全国报告现存活HIV/AIDS患者958,278例,报告死亡307,288例。2019年1~10月新报告HIV/AIDS患者共130,553例[1]。通过男男同性性行为感染艾滋病的人数不断增加,性传播途径已成为我国近年来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2019年1~10月新报告感染者中,异性性传播占73.7%,男男同性性行为传播占23.0%[2]。男男性接触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是指与男性有(过)性关系的男性[3,4]。MSM包括四种群体:男同性恋者,即主要或只对男性有性爱倾向和行为的男性;男双性恋者,即对男性和女性都持续有性爱倾向的男性;男变性欲者,即对本身的性别认同不确定或认为自己应该是女性的男性;与男性有性关系的男异性恋者,当以上四种群体与男性发生了性爱关系,则统称为MSM[3,4]。艾滋病男男性接触群体具有HIV感染者和同性恋的双重身份。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这一群体还背负着为家庭延续后代的任务,由此形成男男性接触人群和同妻群体并存的现象。同妻是指有MSM关系的男性的异性妻子[5]。由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比较特殊,研究人员常常会较多关注同妻群体的艾滋病感染情况和其心理情绪状态,但目前还没有研究将同妻关系作为一个影响因素去观察其对艾滋病男男性接触群体的影响。因此,本研究在“治疗等于预防”[6]的理念指导下,将量性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以探索树立男男性接触人群正确伦理观的方法,帮助MSM相对正确地处理这种独特的家庭关系,从治疗、护理等方面提高艾滋病男男性接触人群的生活质量、改善其境遇、降低HIV传播率、间接提高其服药依从性,为临床多学科诊疗提供依据和参考是本研究的意义所在。研究目的:1.掌握长三角地区具有同妻关系的艾滋病MSM人群压力、焦虑、抑郁的现况和主要影响因素。2.探讨治疗时长及同妻关系与以上因素的相关性,为艾滋病临床诊疗及个案管理提供指导。研究方法:研究经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2017-S016-02),使用质性研究和量性研究相结合方法。1.定性研究2017年5月~9月,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HIV Voluntary Counseling&Testing,VCT)门诊按照研究对象纳入和排除标准连续选样,对纳入的艾滋病MSM已婚者进行半结构访谈,使用Colaizzi现象学的分析方法分析资料。样本量以研究对象的资料重复出现,且在分析时不再有新的主题出现(资料饱和)为标准。2.定量研究2018年1月~8月,于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浙江省杭州市西溪医院、江苏省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按照研究对象纳入和排除标准对VCT门诊具有同妻关系的艾滋病MSM人群进行连续选样,使用感知压力测量表(Perceived Stress Scale,PSS-10)、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具有同妻关系的艾滋病MSM人群婚姻、家庭关系自评问卷,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方法,调查艾滋病MSM人群的压力、焦虑、抑郁与治疗时长及同妻关系的相关性。运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t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结果:定性研究结果:通过对10名具有同妻关系的艾滋病MSM患者进行质性访谈,共归纳出个6主题:(1)明显存在感染疾病的自我歧视与压力;(2)担心妻子被传播疾病而产生焦虑;(3)同妻婚姻关系为治疗带来压力和希望;(4)希望能积极治疗并生育健康后代;(5)不知道如何与妻子相处带来抑郁;(6)对治疗预后的不确定感。定量研究结果:1.共有290例具有同妻婚姻关系的艾滋病男男性接触者参与本研究,有效问卷267份,有效应答率为92.07%。由267例艾滋病MSM的人口学资料可见,在已婚艾滋病男男性接触人群中年龄15~44岁占43.82%,汉族占80.52%,中学学历占52.43%、全职状态占58.8%、月收入4000元人民币及以上占67.04%;妻子不知道丈夫是MSM占61.42%;治疗时长超过6个月者占89.14%;妻子不知道丈夫感染HIV者占44.94%。2.具有同妻婚姻关系的艾滋病MSM人群压力、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发生率较高,其中162例(68.07%)MSM存在压力,133例(57.58%)MSM患者出现焦虑状况,185例(92.50%)MSM患者出现抑郁状况,其中71例(35.50%)出现重度抑郁,明显高于国内常模(3%)。3.经过单因素分析得出抑郁得分的可能影响因素有:艾滋病治疗时长<6个月和6个月以上组间抑郁得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68,P<0.05);与妻子关系是否融洽两组之间抑郁得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7,P<0.05)。4.经Spearman相关分析得出,压力得分与妻子对丈夫/配偶的HIV知晓情况之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0(P<0.05);焦虑得分与妻子受教育程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54(P<0.05);抑郁得分与MSM的最高学历、妻子受教育程度等指标之间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5(P<0.05)和-0.49(P<0.05)。5.多因素线性回归结果表明:MSM的最高学历及治疗时长、妻子受教育程度、妻子知道丈夫是MSM是焦虑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MSM的治疗时长、妻子受教育程度是抑郁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民族、月收入、妻子对同性恋和感染HIV的知晓情况、安全套使用情况、担心会将艾滋病传播给妻子、在艾滋病治疗中妻子的照顾行为、服药或者来就诊是否担心被妻子发现、性行为的频次以及压力是压力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研究结论:1.艾滋病MSM人群遭受着不被接受的性取向和艾滋病毒感染的双重压力。2.同妻婚姻关系和生育问题给该人群带来压力、焦虑和抑郁等心理情绪,对治疗产生影响,并与家庭关系是否融洽、治疗是否有效等因素有关。
陈继军[3](2014)在《兰州市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流行病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兰州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的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为艾滋病疫情估计和预测提供相关信息,为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6-2013年对兰州市MSM人群进行匿名问卷调查,采用在娱乐场所抽取方便样本和分类滚雪球抽样两种方法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血清学、行为学和艾滋病相关知识与态度及HIV抗体、梅毒等检测。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调查2090人,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30.23±8.83,以未婚(66.08%)、大专及以上文化(43.25%)、商业服务人员(26.94%)、本市(76.65%)、汉族(92.20%)为主;2006~2013年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呈上升趋势,有统计差异(x2=346.293,P<0.05);发生首次性行为的平均年龄19.73±3.84岁;近六个月85.36%(1805/2090)与男性发生过肛交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占43.55%(786/1805);检出HIV抗体阳性93例,阳性率为4.45%;检出梅毒阳性264例,阳性率为10.98%;梅毒阳性组中HIV感染率明显高于梅毒阴性组(x2=30.352,P<005);>30岁组HIV感染率最高(x2=19.427,P<0.05),未婚组HIV感染率最高(x2=27.329,P<0.05),汉族HIV感染率高(x2=6.941,P<0.05),初中文化程度组HIV感染率最高(x2=43.246,P<0.05),商业/饮服务人员HIV感染率最高(x2=21.112,P<0.05),双性恋组HIV感染率最高(x2=13.068,P<0.05),艾滋病知识不知晓组HIV感染率高(x2=18.08],P<0.05);首次性伴为男性的HIV感染率高(x2=6.998,P<0.05);首次同性性行为>35岁组的HIV感染率高(x2=22.714,P<0.05);近6月有同性性行为者HIV感染率高(x2=19.934,P<0.05);近6月同性性伴数越多HIV感染率越高(x2=40.598,P<0.05);年龄越大感染HIV的风险越高,20-30岁组感染HIV的风险是<20岁组的3.012倍(95%CI1.438~7.121.),>30岁组感染HIV的风险是<20岁组的3.598倍05%CI1.576~7.734),文化程度越高感染感染HIV的风险越低,高中或中专文化组感染HIV的风险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组的0.512倍(95%CI0.324~0.948),大专及以上文化组感染HIV的风险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组的0.303倍(95%CI0.149~0.595);性取向双性恋感染HIV的风险是同性恋的2.158倍(95%CI1.346~3.257);首次同性性行为>35岁组感染HIV的风险是<18岁组的2.687倍(95%CI1.253~6.113);近6月有同性性行为者感染HIV的风险是无同性性行为者的2.135倍(95%CI1.115~3.782);近6月有2个及以上同性性伴者感染HIV的风险是单一性伴者的3.890倍(95%CI1.995-7.256);艾滋病知识知晓是感染HIV的保护因素,艾滋病知识知晓者感染HIV的风险是不知晓者的0.581倍(95%CI0.373~0.846)。结论:兰州市MSM人群HIV的感染率达到较高水平,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MSM人群成为HIV传播的桥梁人群,促使HIV在异性性伴及其相关网络性伴中传播;MSM人群的年龄、婚姻、文化程度、性取向、艾滋病知识水平、首次同性性行为年龄、多性伴、同性无保护性行为和梅毒的感染等是影响HIV的感染主要因素。要做好本地区的MSM人群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既要从该人群本身的特点入手,也要充分考虑影响HIV感染的影响因素,通过全面、综合、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有效遏制艾滋病在该人群中继续流行和在本地区蔓延。
邱英鹏,刘爱忠,冯铁建[4](2013)在《中国大陆MSM人群HIV/梅毒感染状况性行为特征和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2005-2011年中国大陆男男性行为人群(MSM)的艾滋病病毒(HIV)和梅毒感染状况、性行为特征、艾滋病知识知晓的总体及随时间和地区分布的情况。方法通过相应检索策略查找2005年至2011年期间针对该人群的HIV/梅毒感染率、性行为特征和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调查文献,对其进行数据提取并建立数据库后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82篇文献入选。2005-2011年,中国大陆MSM人群合并HIV感染率为4.4%[95%可信区间(CI):3.8%~5.0%],合并梅毒感染率11.1%(95%CI:9.7%~12.4%)。在各地区中,西南地区合并HIV感染率(12.1%)和合并梅毒感染率(10.6%)较高。近6个月性行为特征呈高肛交发生率(81.7%),高多性伴发生率(59.7%)和低肛交坚持使用安全套率(37.9%)。但是,该人群有较高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87.9%)。结论就现有发表文献而言,2006-2010年中国大陆MSM人群HIV和梅毒感染率较高,特别是在西南地区。该人群虽有较高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但是高危性行为仍普遍发生,亟需针对该高危人群将艾滋病防控与梅毒防控有机结合,并采取有效的综合干预措施。
张宁[5](2012)在《参与与行动:西北多民族聚居大城市中社会组织防治艾滋病的田野调查 ——以兰州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当前中国政府确定了“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艾工作机制。工作机制对社会力量参与艾病防治给予了充分肯定并留下了“想象空间”,而社会组织是社会力量中参与防艾的重要组成部分,担当了不可或缺的社会角色并取得了显着成效。论文通过对西北多民族聚居大城市——兰州市的三个不同类型社会组织在防治艾病的行动进行了民族学观察,通过民族志式研究的基础上讨论各类型社会组织如何运用组织文化资本参与防治艾滋病,并从中观察到三个社会组织的相关行动以建构在各自组织结构中开展防艾活动,从而达到艾病的宣传预防、行为干预、关怀救助等组织功能目标。论文首先在学术史述评中,对国内外学界关于艾滋病的人类学民族学研究现状进行了细致梳理和回顾;其次,论文对我国和甘肃省社会组织参与防艾问题进行了论述;在第四章到第六章中对一个宗教组织——西湖清真大寺、和两个草根民间组织——兰州市男男性接触者工作组和兰州市感染者/患者关爱组织参与防艾行动进行民族学的研究;最后运用民族学理论讨论三类社会组织参与艾病防治行动的学科解读并对社会组织参与防艾提出了相关建议。
徐静[6](2011)在《重庆市男男性接触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学调查及干预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背景男男性行为者(Ma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间无保护性行为已经成为全球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MSM人群已经成为中国艾滋病传播的重点人群。国内哨点监测的数据表明MSM中HIV感染率已经超过了1.3%。中国一些城市对MSM人群的专题调查结果显示,MSM人群HIV感染率呈上升的的趋势,感染率在2-10.4%。MSM中多性伴、安全套使用率低和无保护性肛交等高危因素将促进艾滋病在MSM中的流行。重庆市MSM人群规模较大,场所较多,社会宽容度较大,MSM人群相对较活跃,既往的调查发现重庆市MSM人群的HIV感染率较高,高于其它省MSM人群的HIV感染率,重庆市从2006年在第五轮全球基金艾滋病的支持下开展了大量的干预工作,了解该人群在干预后的HIV感染率及影响因素,评估干预效果,为调整针对MSM人群的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2.目的通过多次横断面调查了解重庆市MSM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行为特征,探讨影响艾滋病在MSM中传播和流行的因素,掌握重庆市MSM人群HIV的现患率及影响因素,评估干预前后效果,为调整MSM人群干预策略,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建议。3.方法本研究分2009-2010两年开展,针对户籍所在地在主城八区或在主城八区居住超过6个月者的18周岁及以上的MSM人群开展2次横断面调查,通过分类滚雪球抽样方法的方式招募调查对象。调查现场设在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艾所门诊,方便面对面开展调查,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工作人员对目标人群开展筛选、咨询、知情同意、血清学检查及问卷调查。问卷涉及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性行为情况、安全套使用情况、接受干预服务情况及效果评估、吸毒及自报性病诊疗情况等方面。现场采集血样3-5ml检测HIV和梅毒,HIV检测初筛采用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确认采用蛋白印迹试验(West blot,WB)。梅毒抗体检测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简称RPR),初筛阳性的用TPPA进行确认。调查问卷采用Epidata3.0进行双录入,经过比对核查后采用SPSS12.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干预前后的效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鉴别HIV与梅毒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4.结果2009年与2010年分别调查了600人与436人,平均年龄分别是(26.9±8.1)岁与(26.6±6.3)岁,以20-29岁年龄组为主,分别占56.3%与71.6%;婚姻状况均以未婚为主,分别占82.7%与90.1%;文化程度以大专及以上为主,分别占55.8%与68.8%;职业分别均以学生为主,其次是服务业从业人员与公司职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2009年与2010年分别为89.8%与92.4%。获取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网络,分别占70.7%与78.2%,其次是是朋友与电视;在MSM人群艾滋病相关的歧视相对较低,如果你朋友感染了艾滋病,分别有60.5%与62.4%的人选择会继续和他/她交往。2009年与2010年参加调查的MSM人群自我认同性取向均以同性恋为主,分别占69.0%与75.5%,寻找性伴的主要场所是网络,分别占61.5%与70.6%。发生首次性行为的性伴均以男性为主,分别占71.8%与77.8%。与男性发生首次性行为的年龄均是20岁(中位数),第一次与男性发生性行为时均以双方自愿为主,分别占80.5%与84.6%。最近六个月发生性行为的性伴数2009年与2010年均是2个(中位数),最近六个月有肛交史的比例2009年与2010年分别是91.2%与93.3%,最近六个月与男性发生肛交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占34.7%与41.5%,最近一次与男性发生肛交时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65.8%与69.8%。参加调查的MSM2009年与2010年分别有84.7%与87.2%的人在最近六个月有与同性发生口交性行为,最近六个月与同性发生口交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2009年与2010年分别为13.5%与12.2%,最近一次与男性发生插入性口交时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24.3%与23.7%。2009年与2010年分别有4.8%与5.0%的人有群体性性行为史。在最近六个月2009年与2010年均只有8个人有通过付钱的方式得到同性提供的性服务,最近六个月,2009年与2010年分别有18人与5人有卖性行为。在最近六个月,2009年与2010年分别有14.2%与7.3%的MSM与女性有性行为史,最近一次与女性发生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47.1%与37.5%,最近六个月与女性发生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是32.9%与21.9%。在最近6个月发生插入性性行为的性伴中,2009年与2010年均有16个性伴是HIV感染者,但有超过50%以上的人均不知道性伴的感染状况。如果对方HIV感染状况不知,在发生性行为前分别有47.0%与61.2%的人讨论过艾滋病检测的问题,分别有63.5%与71.6%的人讨论过安全套使用的问题。在2009年与2010年参加调查的MSM人群中,分别有10人与3人有吸毒史,其中2009年有1人有静脉注射吸毒史,但从未共用过针具。自我报告最近一年出现过性病相关症状的比例2009年与2010年分别为16.3%与10.1%。2009年与2010年分别有36.7%与80.3%的人做过艾滋病检测。过去一年接受干预服务的比例由2009年的74.7%上升至2010年的89.7%。在MSM人群中艾滋病性病知识咨询、心理咨询服务是MSM人群选择最重要的服务,分别达到77.3%与79.4%; 56.7%与64.7%。HIV感染率由2009年的19.2%下降至2010年的9.4%,梅毒感染率由2009年的11.8下降至2010年的5.5%,梅毒与HIV混合感染率由2009年的5.2%下降至2010年的2.1%。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3.1,95%CI:1.6-6.0)、最近六个月发生肛交的性伴数(OR=4.0,95%CI:1.3-12.4)与梅毒感染(OR=10.9,95%CI:2.0-58.8)是HIV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而HIV感染(OR=5.3,95%CI:1.2-23.2)是梅毒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5.结论1.重庆市MSM人群HIV与梅毒感染率高,并呈上升的趋势,艾滋病防治形势严峻。2.重庆市MSM人群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初显成效,MSM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接受干预服务的比例、过去一年接受艾滋病检测的比例、最近六个月与同性发生肛交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均呈上升的趋势,自我报告性病感染的比例下降。3. MSM人群安全套使用率仍较低,多性伴、较高的与女性发生无保护性的性行为、自我评估HIV感染风险意识低、主动咨询检测的比例不高等因素都将影响HIV在该人群中的传播,并且通过其异性性伴将艾滋病扩散至普通人群。4.重庆市开展了大量的针对MSM人群的艾滋病防治工作,但扩大艾滋病咨询检测服务覆盖面,提高其主动检测的意识,提供检测后咨询服务与阳性干预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之一。
迟富利,杨景元,曲琳,苏俐,涛波[7](2011)在《男男性接触人群的特征及其艾滋病防治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对艾滋病的研究,发现男男性接触者已成为我国艾滋病流行的三大核心人群之一。由于该人群受到社会传统文化的影响,使其具有特殊性,为该人群的防治工作带来了巨大困难。本文通过对男男性接触者人群流行病学特征、艾滋病流行趋势进行概述,充分了解男男性接触者的分布情况、性行为特征、艾滋病流行情况以及干预情况。希望能为今后男男性接触者的研究和干预工作提供参考,以控制该人群疫情的发展。
沈晓沛[8](2011)在《中国西南地区男男性行为人群“感染状态配对”现况调查》文中研究指明背景近年来,我国男性同性性行为所引起的艾滋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人数和比例快速上升,男性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中艾滋病呈暴发趋势。由于MSM中普遍存在知行分离、安全套使用率低、高危性行为频繁等现象,防控难度较大。“感染状态配对”(sero-sorting)是国外针对MSM实施开展的一种“减低危害”措施,鼓励MSM选择与自己感染状态相同的人发生无保护性行为,以控制HIV二代传播,降低新发感染率。目的了解“感染状态配对”行为理念在我国西南地区MSM中是否已经自发出现,分析影响MSM选择“感染状态配对”的因素,探讨在MSM中推广“感染状态配对”行为理念的的可行性和方式方法。方法本研究选择中国西南地区MSM人数较多、HIV感染率较高的成都、重庆、贵阳、昆明四个城市作为研究现场,对HIV阴性MSM、阳性MSM和当地MSM草根组织工作人员开展问卷调查和个人深入访谈,分析了解“感染状态配对”行为理念的相关信息。结果参与调查的436名MSM在寻找同性性伴时56.0%会主动告知对方自己的感染状态,74.3%会主动询问对方的感染状态,77.1%会特意选择与自己感染状态相同的性伴,即主动“感染状态配对”,43.1%认为该方法具有可行性,接受度较高。参与调查的41名HIV阳性MSM中有73.2%主动“感染状态配对”,41.5%在知道对方是HIV阳性时继续发展而在知道对方是HIV阴性时拒绝发生性行为,有34.1%的HIV阳性MSM的固定同性性伴也是HIV阳性。影响选择“感染状态配对”的因素有职业、与同性性伴从认识到发生性行为的时间、寻找同性性伴时是否主动告知对方自己的感染状态和询问对方的感染状态。在控制其他因素后,是否主动告知自己的感染状态是选择“感染状态配对”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感染状态配对”行为理念在我国西南地区MSM中已经自发出现,接受度良好。表现形式以HIV阳性MSM在当地MSM草根组织建立的感染者网络交流群里寻找同性性伴为主,推广时应以HIV阳性MSM为重点人群进行宣传,与当地MSM草根组织加强合作,在MSM网站、聊天室宣传“感染状态配对”行为理念,建设HIV阳性MSM网络交流场所,为“感染状态配对”提供场所人员条件。同时,疾控部门应大力提供VCT、感染者关怀、宣传材料设计开发等支持。
薛珲[9](2011)在《重庆市主城区不同场所男男性接触人群艾滋病干预的工作内容及实际支出成本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重庆市主城区不同场所MSM人群行为干预工作的主要内容,并对MSM人群干预工作的经费花费情况和实际支出成本进行分析,为有效开展MSM人群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重庆市主城区2006-2009年的MSM人群干预相关情况进行研究。利用定量研究方法通过收集历年病例报告、哨点监测、专项调查、经费使用分配问卷等数据,分析重庆市MSM人群干预工作取得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重庆市MSM人群干预经费的来源和使用情况。利用作业成本法对不同场所MSM人群干预工作的实际支出成本进行分析。通过定性访谈分析了解目前不同场所MSM人群干预工作的具体内容和经费使用与分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用Excel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重庆市MSM人群在寻找性伴时,通过网络、酒吧和浴池途径的比例分别为65%、18%和7%,因此重庆市针对MSM人群主要开展了网络类干预、酒吧类干预和浴池类干预三种不同场所和渠道的干预工作。网络类干预主要工作内容是宣传性病艾滋病相关的知识信息、服务转介和招募目标对象等,酒吧类干预主要工作内容是宣传介绍相关艾滋病的知识信息和发放安全套及润滑剂等,浴池类干预主要的工作内容是减少浴池中MSM人员间高危性行为的发生、发放安全套和润滑剂以及宣传艾滋病的相关知识等。2006-2009年重庆市主城区用于MSM人群干预工作的经费为444.8万元,其中中盖项目支持经费最多,占48.1%。MSM人群干预工作的支出成本分为直接支出和间接支出,其中直接支出领域主要包括MSM人群聚集场所的现场外展干预和通过网络渠道开展MSM人群干预,占总支出的50.6%,间接支出领域主要包括创造支持性环境、能力建设、和督导评估,占总支出的49.4%。重庆市主城区网络类干预每干预1人次的实际花费成本从2006年的68.7元降到2009年的40.9元,每检出1例HIV阳性MSM的实际花费成本从2006年的51887.5元降到2009年的14052.5元;酒吧类干预每干预1人次的实际花费成本从2006年的67.3元降到2009年的30.2元,每检出1例HIV阳性MSM的实际花费成本从2006年的36787.3元降到2009年的4672.1元;浴池类干预每干预1人次的实际花费成本从2006年的67.9元降到2009年的17.5元,每检出1例HIV阳性MSM的实际花费成本从2006年的4393.3元降到2009年的1155.6元。结论:重庆市主城区主要采取了网络类干预、酒吧类干预和浴池类干预三种不同场所和渠道的干预对MSM人群进行高危行为干预,且根据各自场所的实际情况包括了不同的工作内容和方式。MSM人群干预工作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投入和国际合作项目经费支持。不同场所的干预工作直接支出所占比重因工作所包含内容不同而不同。三类场所干预MSM每人次的成本、通过开展干预活动促使MSM人群接受HIV检测的成本和每检出1例HIV阳性MSM的成本均有下降趋势。
臧春鹏[10](2011)在《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传播流行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估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对中国艾滋病流行趋势的影响。探讨扩大抗病毒治疗覆盖面和采取高危行为干预措施之后,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疫情趋势的影响。为制定有效的防控艾滋病策略提供理论上的依据。方法:利用传染病动力学方法建立艾滋病动力学模型,从我国免费艾滋病治疗的运行情况提取治疗相关参数,通过文献研究获取其他参数。模拟了目前标准(CD4<350/ul)开展抗病毒治疗、全部HIV感染者和病人都接受治疗、未开展抗病毒治疗三个队列,分析艾滋病人在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的传播能力(基本再生数)与生存时间上的变化趋势,评估在我国对艾滋病人开展的大规模抗病毒治疗对于艾滋病疫情的影响。利用建立的艾滋病动力学模型预测抗病毒治疗开展后的艾滋病疫情长期趋势,并比较不同高危行为人群在不同治疗覆盖面及不同干预强度下的艾滋病流行趋势。结果:通过艾滋病动力学模型的模拟,得到以目前标准开展抗病毒治疗之后,在短期内,接受治疗病人的基本再生数低于未接受治疗的基本再生数;而从长期趋势看,接受治疗的异性性接触、男男性接触和吸毒人群的基本再生数分别在22年、28年和32年超过未治疗的基本再生数。如果不采取干预措施,预测艾滋病仍然会在不同高危人群中持续传播扩散,采取干预措施后疫情的上升势头会减缓甚至下降。全部治疗病人的基本再生数和疫情趋势预测上都是上升最缓的,可以认为全部治疗能够有效的控制和减缓艾滋病的传播扩散。结论:单独使用抗病毒治疗在短期内可以减少艾滋病新发感染,但从长期效果看,必须与干预手段相结合,才能有效的控制艾滋病的传播。全部治疗从理论上可以有效控制和减缓艾滋病的扩散。
二、男男性接触者和艾滋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男男性接触者和艾滋病(论文提纲范文)
(1)2015-2019年贵阳市MSM人群及其HIV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创新与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A |
问卷信息 综述 |
MSM人群HIV流行状况、影响因素及HIV/AIDS防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具有同妻婚姻关系的艾滋病男男性接触人群焦虑、抑郁及压力的流行病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具有同妻关系的艾滋病男男性接触人群焦虑、抑郁及压力的质性研究 |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四、小结 |
第二部分 具有同妻关系的艾滋病男男性接触人群焦虑、抑郁及压力的量性研究 |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
二、结果 |
三、讨论 |
四、小结 |
第三部分 具有同妻关系的艾滋病男男性接触人群强化管理和家庭干预的对策建议 |
一、研究结果讨论 |
二、临床治疗角度的对策建议 |
三、家庭干预角度的对策建议 |
四、社会组织角度的对策建议 |
总结 |
一、研究结果 |
二、研究创新点 |
三、存在不足 |
四、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
五、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感知压力测量表 |
附录2 抑郁自评量表 |
附录3 焦虑自评量表 |
附录4 具有同妻关系的艾滋病 MSM 人群婚姻、家庭关系自评问卷 |
综述 具有同妻关系的艾滋病男男性接触人群焦虑、抑郁、压力及其同妻关系的研究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 |
致谢 |
(3)兰州市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流行病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
前言 1.1 |
研究背景 1.2 |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
研究目的 1.4 |
技术路线 第二章 |
材料与方法 2.1 |
研究对象 2.2 |
调查内容 2.3 |
研究方法 2.4 |
质量控制 2.5 |
统计方法 第三章 |
结果与分析 3.1 |
结果 3.2 |
讨论 第四章 |
结论与建议 4.1 |
结论 4.2 |
建议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
(4)中国大陆MSM人群HIV/梅毒感染状况性行为特征和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方法 |
1.3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同质性检验 |
2.2 HIV感染率和梅毒感染率 |
2.2 性行为特征及艾滋病知识知晓率 |
2.3 发表偏倚 |
3 讨论 |
(5)参与与行动:西北多民族聚居大城市中社会组织防治艾滋病的田野调查 ——以兰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论 |
1.1 问题的提出、研究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思路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思路 |
1.2.3 重点和难点 |
1.2.4 基本观点和创新之处 |
1.3 田野点介绍及相关说明 |
1.3.1 田野点及调查对象介绍 |
1.3.2 相关概念说明 |
1.3.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理论准备、分析框架 |
1.4.1 研究的理论准备 |
1.4.2 论文分析框架的构建 |
第二章 学术史回顾 |
2.1 国外学界关于艾病防治的研究回顾 |
2.2 国内学界关于艾病防治的研究回顾 |
2.3 对相关研究现状的述评 |
第三章 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的防治 |
3.1 全球及中国艾滋病流行总体趋势及防治挑战 |
3.2 社会组织参与防治的特点与现状 |
3.3 甘肃省艾滋病流行概况 |
3.4 甘肃省社会组织参与防控艾滋病情况与分析 |
第四章 宗教组织——清真寺参与宣传预防行动的个案研究 |
4.1 宗教组织在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
4.2 宗教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行动概述 |
4.3 清真寺参与宣传预防艾滋病行动个案 |
4.4 对清真寺参与防艾行动的结构功能分析 |
4.5 清真寺的社会资本作用分析 |
第五章 MSM组织参与行为干预行动的个案研究 |
5.1 艾滋病与男男性接触者 |
5.2 MSM组织与艾滋病防治 |
5.3 “牵手”工作组行为干预的行动个案 |
5.4 对MSM组织参与防艾行动的结构功能分析 |
5.5 MSM组织的社会资本作用分析 |
第六章 PLWHA关爱组织参与关怀救助行动的个案研究 |
6.1 艾滋病患者(PLWHA)与艾滋病 |
6.2 PLWHA关爱组织与艾滋病防治 |
6.3 感染者同盟-诚爱家园关怀救助行动个案 |
6.4 对PLWHA关爱组织参与防艾行动的结构功能分析 |
6.5 PLWHA关爱组织的社会资本作用分析 |
第七章 余论 |
7.1 研究的基本结论 |
7.2 民族学视角下社会组织参与防艾行动的思考 |
7.3 对当前社会组织参与防艾行动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重庆市男男性接触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学调查及干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语一览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 材料和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与建议 全文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
男男性接触人群与艾滋病防治 参考文献 在读公共卫生硕士期间撰写和发表的论文 附件1:重庆市同志健康调查知情同意书 附件2:男男性接触人群健康调查筛查表 附件3:重庆市同志健康调查表 附件5:健康调查登记表样 附件6:HIV快速筛查记录表 附件7:调查血样采集及实验室检测 附件8:性病实验室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 |
(7)男男性接触人群的特征及其艾滋病防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男男性接触者 (MSM) 定义 |
2 MSM中HIV/AIDS现患率的状况 |
3 人群特征 |
3.1 年龄分布 |
3.2 文化程度与经济收入 |
3.3 婚姻状况 |
3.4 聚集场所 |
4 影响因素 |
4.1 主要高危性行为 |
4.1.1 发生同性肛交和口交性行为 |
4.1.2 同性性伙伴及安全套的使用 |
4.2 社会因素 |
5 干预情况 |
5.1 MSM人群基数的估计 |
5.2 感染率调查与行为监测 |
5.3 行为干预与效果评价 |
5.3.1 MSM人群的接触 |
5.3.2 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
5.3.3 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推广使用安全套 |
5.3.4 促进MSM主动寻求HIV检测 |
6 面临困难及解决方案 |
(8)中国西南地区男男性行为人群“感染状态配对”现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和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个人简历 |
(9)重庆市主城区不同场所男男性接触人群艾滋病干预的工作内容及实际支出成本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研究背景 |
研究目的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研究结果 |
第一部分 重庆市MSM人群艾滋病流行情况及不同场所的艾滋病干预工作内容 |
一、重庆市MSM人群艾滋病流行情况 |
二、重庆市针对MSM人群艾滋病防治工作机制 |
三、重庆市不同场所MSM人群干预工作的主要内容 |
第二部分 重庆市MSM人群干预工作经费的花费及具体使用情况 |
一、重庆市MSM人群干预工作的经费总量及来源分析 |
二、重庆市MSM人群干预工作经费的使用情况分析 |
第三部分 重庆市MSM人群干预工作的效果分析 |
一、重庆市MSM人群干预工作的工作过程分析 |
二、重庆市MSM人群干预工作的效果分析 |
第四部分 重庆市不同场所MSM人群干预工作的实际支出成本分析 |
一、确定作业,建立重庆市MSM人群干预工作的作业模型 |
二、归集干预工作全成本,确定干预工作资源成本库 |
三、资源成本的分配 |
四、间接支出的分摊 |
五、作业成本的分配 |
六、利用单位作业成本计算不同场所干预工作所需经费 |
七、重庆市MSM人群干预工作的成本效果分析 |
讨论 |
一、作业成本法的讨论及数据的可靠性 |
二、重庆市不同场所MSM人群干预工作的内容及效果 |
三、重庆市MSM人群干预工作经费的筹集与使用 |
四、重庆市不同场所MSM人群干预工作的实际支出成本及成本效果分析 |
结论 |
建议 |
创新与不足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重庆市背景资料收集提纲 |
附录2 重庆市MSM人群干预工作人员访谈提纲 |
附录3 重庆市MSM干预成本及干预效果问卷 |
附录4 重庆市MSM人群干预财务人员访谈提纲 |
附录5 重庆市MSM人群干预效果问卷 |
附录6 发表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
(10)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传播流行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及相关定义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内容 |
四、材料与方法 |
1. 艾滋病动力学模型建模思路及基本假设 |
2. 带有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动力学模型 |
3. 参数的选取 |
五、研究结果 |
1. 基本再生数及流行趋势 |
2. 采取高危行为干预与抗病毒治疗相结合的基本再生数及流行趋势 |
3. 与其他模型的比较和结合 |
六、讨论 |
七、研究的创新点 |
八、研究的不足 |
九、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男男性接触者和艾滋病(论文参考文献)
- [1]2015-2019年贵阳市MSM人群及其HIV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分析[D]. 潘庆礼. 贵州医科大学, 2020(04)
- [2]具有同妻婚姻关系的艾滋病男男性接触人群焦虑、抑郁及压力的流行病学研究[D]. 张林.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
- [3]兰州市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流行病学研究[D]. 陈继军. 兰州大学, 2014(11)
- [4]中国大陆MSM人群HIV/梅毒感染状况性行为特征和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的Meta分析[J]. 邱英鹏,刘爱忠,冯铁建.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13(03)
- [5]参与与行动:西北多民族聚居大城市中社会组织防治艾滋病的田野调查 ——以兰州市为例[D]. 张宁. 兰州大学, 2012(04)
- [6]重庆市男男性接触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学调查及干预效果研究[D]. 徐静. 第三军医大学, 2011(07)
- [7]男男性接触人群的特征及其艾滋病防治研究进展[J]. 迟富利,杨景元,曲琳,苏俐,涛波.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1(06)
- [8]中国西南地区男男性行为人群“感染状态配对”现况调查[D]. 沈晓沛.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1(04)
- [9]重庆市主城区不同场所男男性接触人群艾滋病干预的工作内容及实际支出成本研究[D]. 薛珲.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1(12)
- [10]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传播流行的影响[D]. 臧春鹏.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