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中期帕金森病论文-吕少华,郑春叶,赖嘉华,毛振辉

早中期帕金森病论文-吕少华,郑春叶,赖嘉华,毛振辉

导读:本文包含了早中期帕金森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帕金森病,早中期,僵直少动型,养血濡筋法

早中期帕金森病论文文献综述

吕少华,郑春叶,赖嘉华,毛振辉[1](2019)在《养血濡筋法治疗早中期僵直少动型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养血濡筋法治疗早中期僵直少动型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早中期帕金森专科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美多巴治疗,观察组在美多巴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养血濡筋法组方中药辨证分期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统一帕金森病生命质量和运动功能评分(UPDRS3. 0版本)、Hoehn-Yahr帕金森病分级构成变化、帕金森病生命质量调查(PDQ-39),并对2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进行评估判定比较,收集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并比较。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UPDRS日常活动功能评分和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oehn-Yahr帕金森病分级严重程度无明显降低,对照组分级严重程度升高,对照组病情严重程度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PDQ-39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日常活动、运动功能、生命质量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中医养血濡筋法辅助西药治疗早中期僵直少动型帕金森患者可明显提升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运动功能,稳定患者帕金森严重程度,提升患者生命质量,综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且并未增加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本文来源于《世界中医药》期刊2019年08期)

罗春雷,李爱民,张勇,曾纪超[2](2019)在《滋肾定颤汤治疗早中期帕金森病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滋肾定颤汤治疗早中期帕金森病的疗效。方法 72例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多巴丝肼片治疗组及中医辨证治疗组,各36例。多巴丝肼片治疗组单独给予多巴丝肼片治疗,中医辨证治疗组在多巴丝肼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滋肾定颤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UPDRS量表的精神行为及情绪、运动功能、日常活动、并发症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中医辨证治疗组精神行为及情绪、运动功能、日常活动、并发症评分分别为(2.2±0.6)、(14.3±2.3)、(10.0±2.9)、(2.0±0.8)分,均低于多巴丝肼片治疗组的(2.9±1.0)、(16.7±2.8)、(12.4±2.2)、(2.5±1.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辨证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6%(29/36),显着高于多巴丝肼片治疗组的58.3%(21/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肾定颤汤治疗早中期帕金森病的疗效显着,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9年11期)

刘彩云,马艳茹,文永霞,龚瑞,周红[3](2018)在《帕金森病早中期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帕金森病早中期患者应用中西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纳入50例早期伴有震颤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分为针灸组28例、常规治疗组22例。针灸组在常规西医基础治疗上予以针灸治疗;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总疗程为5周。结果常规治疗组及针灸组患者的总震颤评分在治疗前、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针灸组患者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总震颤评分显着降低(P <0. 05)。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Ⅱ总分在常规治疗组及针灸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针灸组患者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UPDRSⅡ评分显着降低(P <0. 05)。结论针灸联合西医治疗对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有改善作用。(本文来源于《宁夏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王娟娟,旷咏梅,叶小聪[4](2018)在《平衡功能康复训练对早中期帕金森患者跌倒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平衡功能康复训练对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跌倒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8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予常规治疗、护理及预防跌倒安全宣教,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平衡功能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出院患者住院期间、出院3个月及6个月后跌倒发生率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结果两组住院期间的跌倒发生率、Barthel指数评分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6个月试验组的跌倒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中期帕金森患者实施平衡功能康复训练,可显着减少患者跌倒,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乡村医药》期刊2018年20期)

赵贝贝,崔晓峰,占大权,黄汝成,孔杰[5](2017)在《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早中期僵直少动型帕金森病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加味芍药甘草汤对早中期僵直少动型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为帕金森病的临床治疗寻求一种安全、有效、便捷的方法。方法:60例早中期僵直少动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美多巴片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2周。采用帕金森病综合评分表(UPDRS3.0版)观察治疗第8周、第12周患者精神、行为、情绪(UPDRS-I)、日常生活活动(UPDRS-II)、运动功能(UPDRS-III)、运动并发症(UPDRS-IV)的评分以及治疗后的综合疗效。结果:治疗第12周,两组患者治疗后UPDRS积分与治疗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早中期僵直少动型帕金森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本文来源于《内蒙古中医药》期刊2017年Z2期)

袁望舒,刘颖,王含[6](2017)在《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跌倒风险及步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跌倒风险和步态,以为其康复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共30例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和15例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价平衡功能,起立-行走计时测验(TUGT)、站起测验(CRT)和走直线步态测验(TGT)评价跌倒风险,步态分析系统分析步态。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帕金森病组患者BBS评分减少(P=0.001)、TUGT时间(P=0.003)和CRT时间(P=0.002)延长、TGT正确步数减少(P=0.041),以及10米步行试验之步长缩短(P=0.020)、步速减慢(P=0.038)、足尖着地比例增加(P=0.000)、摆动相左侧和右侧踝背屈角度减小(P=0.005,0.006)。结论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下降、跌倒风险和步态异常风险增加,应早期予康复治疗。(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17年05期)

赵丽,曹茂红[7](2016)在《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中期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帕金森病(PD)患者伴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69例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A组给予盐酸司来吉兰治疗,B组给予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C组给予黛力新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抑郁及改善情况。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的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A组和B组的治疗有效率均明显高于C组,HAMD评分明显优于C组(P<0.05);B组的不良反应率最低。结论: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中期PD患者抑郁是有效且安全的。(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期刊2016年34期)

董新刚,贾奎[8](2016)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早中期帕金森病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熄风震颤方药联合吡贝地尔治疗早中期帕金森病的webster总评分、相关因子评分以及中医证候的变化。方法:将帕金森患者80例随机数字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吡贝地尔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熄风震颤方药联合吡贝地尔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77.5%,对照组有效率52.5%。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经过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改善率为100.0%,对照组改善率为2.5%,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组webster评分提示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无改善(P>0.05),至第8周、第12周时与治疗前比较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webster评分治疗后4周与治疗前比较无改善(P>0.05),治疗后8周与治疗后4周比较有改善,但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12周与治疗后8周比较Webster总评分下降有显着差异(P<0.01)。中医证候分析提示治疗组治疗后4周、8周、12周的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在治疗4周、8周、12周后的中医证候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略有增加。结论:熄风震颤方药联合吡贝地尔治疗早中期帕金森病疗效明显,有较为明显的增效减毒作用,同时对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临床症状改善以及生活能力提高效果理想。(本文来源于《中医学报》期刊2016年08期)

徐巍[9](2016)在《补肾复方联合美多芭治疗早中期帕金森病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补肾复方联合美多芭治疗早中期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7例用美多芭治疗,观察组37例用补肾复方联合美多芭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UPDRS评分、中医证候量化分级表评分及认知功能评分,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UPDRS评分、中医证候量化分级表评分均显着降低(P均<0.05),认知功能评分显着增加(P均<0.05);且观察组UPDRS评分、中医证候量化分级表评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均<0.05),认知功能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复方联合美多芭是治疗早中期帕金森病的有效方法,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并改善认知功能。(本文来源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6年06期)

陈梦云,刘毅[10](2015)在《止颤颗粒对气血两虚型早中期帕金森病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神经内科中典型的运动障碍性疾病,长久以来,临床皆注重PD患者的运动治疗,近年来临床上逐渐重视PD非运动症状如抑郁、睡眠障碍、认知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发现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改善PD患者非运动症状正是中医药治疗的长项。止颤颗粒联合常规西药在前期临床试验中治疗气血两虚型、肝肾不足型的帕金森病疗效满意,能(本文来源于《第十一次中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5-09-11)

早中期帕金森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滋肾定颤汤治疗早中期帕金森病的疗效。方法 72例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多巴丝肼片治疗组及中医辨证治疗组,各36例。多巴丝肼片治疗组单独给予多巴丝肼片治疗,中医辨证治疗组在多巴丝肼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滋肾定颤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UPDRS量表的精神行为及情绪、运动功能、日常活动、并发症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中医辨证治疗组精神行为及情绪、运动功能、日常活动、并发症评分分别为(2.2±0.6)、(14.3±2.3)、(10.0±2.9)、(2.0±0.8)分,均低于多巴丝肼片治疗组的(2.9±1.0)、(16.7±2.8)、(12.4±2.2)、(2.5±1.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辨证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6%(29/36),显着高于多巴丝肼片治疗组的58.3%(21/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肾定颤汤治疗早中期帕金森病的疗效显着,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早中期帕金森病论文参考文献

[1].吕少华,郑春叶,赖嘉华,毛振辉.养血濡筋法治疗早中期僵直少动型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9

[2].罗春雷,李爱民,张勇,曾纪超.滋肾定颤汤治疗早中期帕金森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

[3].刘彩云,马艳茹,文永霞,龚瑞,周红.帕金森病早中期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2018

[4].王娟娟,旷咏梅,叶小聪.平衡功能康复训练对早中期帕金森患者跌倒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乡村医药.2018

[5].赵贝贝,崔晓峰,占大权,黄汝成,孔杰.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早中期僵直少动型帕金森病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7

[6].袁望舒,刘颖,王含.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功能、跌倒风险及步态分析[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7

[7].赵丽,曹茂红.氢溴酸西酞普兰治疗中期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症的临床疗效[J].中国社区医师.2016

[8].董新刚,贾奎.中西医结合治疗早中期帕金森病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6

[9].徐巍.补肾复方联合美多芭治疗早中期帕金森病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

[10].陈梦云,刘毅.止颤颗粒对气血两虚型早中期帕金森病生活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C].第十一次中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5

标签:;  ;  ;  ;  

早中期帕金森病论文-吕少华,郑春叶,赖嘉华,毛振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