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女性老年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女性中老年人,核心力量,太极拳,跌倒风险
女性老年人论文文献综述
高瑞生,王亚慧,刘善云[1](2019)在《核心力量和太极拳锻炼改善女性中老年人跌倒风险效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1999年,我国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4年底,老年人口已超过2.12亿,且正以每年3%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也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跌倒是高龄老年人首位死因。如何改善老年人跌倒现状和实施有效干预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运动干预是老年人跌倒综合防治方案中重要的干预措施之一,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但相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较滞后。本研究通过实施核心力量和太极拳锻炼两种运动方式,观察比较两种运动方式对中老年人跌倒风险效果的改善作用,为降低女性中老年人跌倒发生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选取天津市社区55-65岁女性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通过Tetrax跌倒风险测试系统进行测试,从中选取存在中度跌倒风险的女性中老年人24名,将受试者随机分成两组:核心力量组(12人)进行核心力量锻炼,太极拳组(12人)进行太极拳锻炼。锻炼前两组受试者在年龄、身高、体重、锻炼年限、跌到风险指数等基本情况方面均无显着性差异。根据两组受试者身体状况和锻炼基础,分别制定适宜的运动处方。核心力量组主要采用以自身体重为负荷的静态和动态支撑练习、不稳定状态下的支撑练习以及利用多种器械进行的组合练习,太极拳组主要练习杨氏太极拳简化24式。每次锻炼约1小时,靶心率控制在90-120次/分钟,每周3次,持续12周。采用Inbody520人体成分分析仪对两组受试者锻炼前后身体成分进行测试;采用美国产多项功能性测试圆盘对两组受试者锻炼前后测试平衡能力.研究结果:1.锻炼前后受试者身体成分指标变化核心力量组受试者锻炼前、后躯干肌肉量分别为18.33±2.08kg,18.67±2.23kg(P<0.05)左下肢肌肉量分别为6.03±0.44kg、6.39±0.44kg(P<0.05)右下肢肌肉量分别为5.98±0.44kg、6.39±0.44kg(P<0.05),体脂肪百分数32.15±5.91%、30.08±5.31(P<0.05)和体脂肪20.65±7.19kg、18.51±6.25kg(P<0.05),核心力量组锻炼前后躯干肌肉量和双下肢肌肉量显着增加,体脂肪和体质百分数显着减少;太极拳组受试者锻炼前、后躯干肌肉量分别16.82±1.42kg、17.22±1.62kg(P<0.05),左下肢肌肉量分别为5.89±0.54kg、6.20±0.50kg(P<0.05),右下肢肌肉量分别为5.88±0.55kg、6.15±0.50kg(P<0.05)体脂肪17.53±4.07kg、17.34±3.39kg(P>0.05)体脂百分数31.59±3.96%、31.05±3.27%(P>0.05)。太极拳组锻炼前后躯干肌肉量和双下肢肌肉量显着增加,体脂肪和体质百分数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受试者身体成分各指标锻炼前、后组间均无显着性差异。2、锻炼前后受试者八点星形偏移(SEBT)指标变化核心力量组锻炼前、后SEBT测试右腿支撑时,左腿在八个方向上分别为76.9±3.83cm、80.6±5.74cm;79.7±3.23cm、79.7±5.25cm;81.2±7.42cm、84.4±4.22cm;81.4±7.56cm、86.0±4.71cm;78.4±5.99cm、85.1±4.86cm;75.0±8.01cm、83.2±7.25cm;74.7±7.09cm、77.6±7.59cm;72.8±3.74cm、73.7±6.20cm;左腿支撑时,右腿在八个方向上分别为78.6±6.90cm、81.9±6.52cm;80.5±5.76cm、83.7±5.27cm;82.3±4.34cm、85.0±4.14cm;80.8±7.02cm、84.9±6.82cm;77.8±6.71cm、84.0±5.20cm;76.7±7.07cm、86.5±9.71cm;72.8±9.24cm、82.0±10.71cm;74.2±8.19cm、78.2±3.76cm。核心力量组在右腿支撑左腿在45°时增加不明显外(P>0.05),其余角度全部有非常显着的增加(P<0.01)。太极拳力量组锻炼前、后SEBT测试右腿支撑时,左腿在八个方向上分别为80.6±4.20cm、81.8±3.99cm;80.8±2.62cm、83.7±2.95cm;81.6±4.70cm、83.5±4.14cm;84.0±3.20cm、85.9±1.97cm;80.9±5.82cm、82.6±5.54cm;78.6±8.29cm、80.5±6.55cm;77.9±6.52cm、79.3±5.96cm;74.1±4.98cm、75.5±4.12cm。左腿支撑时,右腿在八个方向上分别为81.8±5.98cm、83.9±5.02cm;82.2±5.01cm、84.0±4.02cm;83.9±2.81cm、85.6±2.27cm;83.3±3.56cm,84.7±2.54cm;78.4±7.60cm、80.2±6.66cm;80.2±5.33cm、83.6±5.13cm;75.9±7.21cm、79.7±4.74cm;77.8±6.39cm,79.8±5.31cm;太极拳组左、右腿在八个方向都有显着性提高(P<0.05)。右腿支撑左腿在45°时,太极拳组锻炼后增长的程度要高与核心力量组,其余角度时,核心力量组要高于太极拳组。研究结论:1.12周核心力量锻炼可以促进女性中老年人躯干肌肉量和下肢肌肉量的增长,增强下肢肌肉力量,增强静态平衡能力和动态平衡能力,对于女性中老年人降低跌倒风险具有显着干预效果。2.两种锻炼方式在改善女性中老年人的身体成分、身体素质和静态平衡能力方面无显着性差异。但在改善动态平衡能力和降低跌倒风险的干预效果上,核心力量锻炼效果要优于太极拳锻炼。(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孟凡莉[2](2019)在《太极拳运动改善骨量减少女性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实验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随着人口寿命的增加、人口出生率的降低,我国老龄人口不断增加,老年健康问题日益严峻。近些年来跌倒成为我国65岁以上老人伤害、死亡的首要原因,比脑血管疾病更加影响生活质量,特别是摔倒后的一些后遗症。在了解随着年龄增长骨量减少成为必然、跌倒是伤害我国老年人的重要原因之一、女性老年人发生跌倒的概率相对更大的基础上,设计以太极拳运动为主的平衡干预项目,并检测通过为期六个月的太极拳练习后骨量减少女性老年人姿势摆动强度、整体稳定性、重量分布百分比、体重分布系数等变化情况,评估受试者平衡能力是否得到改善。研究方法:实验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多级整群抽样随机抽取北京市海淀区的四个社区(罗庄东里社区、罗庄西里社区、蓟门里小区、红民村社区、)作为研究现场。选取年龄在60-75岁骨量减少的女性老年常住居民,首先经询问无任何精神疾病、能够进行太极拳运动,然后通过调查咨询选取在生活方式、运动背景等方面无较大差别,且无太极拳运动经历的老年人,筛选样本量,保证受试者的同质性。最后对选取对象分别运用Achilles Insight超声骨密度仪进行脚踝部位的骨密度测试以及Tetrax平衡测试,选取由AchillesInsight超声骨密度仪测试出的T值在-1至-2.5之间的对象60人,并将选取的6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为30人。第二阶段:实验组进行为期6个月,练习频率为每周叁次、每次一个小时的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练习,对照组生活习惯不做改变,6个月后再次进行Tetrax平衡测试,并对实验前后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第一,实验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低频段、中低频段、中高频段、高频段的姿势摆动强度有所减小,但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跌到风险指数明显降低,跌倒风险得到显着降低(P<0.01);实验组左、右侧脚跟与脚趾的同步性(AB、CD)、双足脚跟和脚趾的同步性(AC、BD)、两脚对角线的同步性(AD、BC)与对照组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左侧脚跟与脚趾的同步性(AB)、双足脚跟的同步性(AC)较对照组处于正常范围,且总体稳定性具有显着性提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体重分布系数(WDI)减小,体重分布差异降低(P<0.01),在双足A、B、C、D四点上的重量分布百分比与对照组无显着变化(P>0.05)。第二,与实验前相比,实验后对照组数据显示受试者在低频段、中低频段、中高频段以及高频段的姿势摆动强度、跌倒风险、总体稳定性、双足的同步性、双足前后四点的重量分布百分比、体重分布系数均无显着性变化(P>0.05)。第叁,与实验前相比,实验组实验后在低频段、中低频段、中高频段、高频段姿势摆动强度均有所减小,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跌倒风险得到显着降低(P<0.01);实验后左侧脚跟与脚趾的同步性(AB)、两脚脚跟的同步性(AC)回到正常范围,对角线的同步性(AD)、两脚脚掌的同步性(BD)均较实验前好,但差异不显着(P>0.05)。实验后右侧脚跟与脚趾的同步性(CD)、对角线的同步性(BC)较实验前得到明显改善,总体稳定性得到好转(P<0.05);与实验前相比,实验后受试者体重分配改善差异显着(P<0.05),力台B、D体重百分比会略大于力台A、B,受试者的体重分布会略多放在脚掌上,且四个力台的百分比更为接近25%,但差异不显着。研究结论与不足:1)长时间有规律的太极拳练习能够对骨量减少女性老年人的视觉、外周前庭器官、体觉功能以及中枢神经机能产生影响,提高其在不同频段下的姿势控制能力,降低跌倒风险,间接促进平衡能力的提升。2)长期的太极拳练习可以通过增加腿部肌肉力量,锻炼身体整体协调性,进而能够改善整体的同步性与稳定性。3)太极拳运动能够促进重量分布百分比趋于平均,降低体重分布差异,间接改善平衡能力。不足:第一,文章中参考的文献主要是中文文献和英文文献,而且主要来源于中国知网和图书馆所含括的书籍,因此那些非中文以及非英文的文献资料并没有参考、纳入。第二,本研究的实验对象主要是来自北京海淀区的某些社区,涵盖面比较小;同时样本量相对而言也比较小,缺乏较大的普遍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实验结果的针对性。第叁,本研究使用的Tetrax平衡测试仪器较为复杂,指标与指标之间的关系涉及数学函数,本人还不能够透彻的理解,因此可能会无法对更深层的实验结果进行挖掘。(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兰宗会,陈雅婷[3](2019)在《城市丧偶女性老年人生存现状及照料对策研究——以杭州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中国的老龄化这个话题一直是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其中丧偶老人的问题尤为突出。本文对杭州市丧偶女性老年人生存现状和照料进行研究,通过调查发现杭州市丧偶老年人在社区照料方面存在政策宣传、服务质量、参与度等方面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据此提出加大宣传针对性和宣传力度、加强监管和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等一系列对策,推动杭州市丧偶女性老人社区照料的完善。(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9年27期)
杜承润[4](2019)在《肌肉电刺激训练对女性老年人膝关节活动度和肌力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膝关节在行走以及维持体姿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一旦出现损伤或者功能障碍,会影响到损伤者的运动表现、工作和生活。从整体论角度出发,膝关节退行性病变问题不仅仅是影响身体的特定部位,对于整个下肢甚至全身身体姿势都会产生不良影响,由此会对老年人身体活动和健康状态产生不利影响。若能及时发现问题所在,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膝关节退行性疾病的发生,以有效的方法进行矫正,就可以保证老年人健康生活,消除心理障碍,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目的:探讨实验干预手段对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的影响,并从姿势控制视角观测膝关节功能变化对于下肢静态身体姿势的影响结果,从而为膝关节退行性病变的预防和治疗以及下肢静态身体姿势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手段。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所选老年人群的膝关节进行研究,分组开展8周的等组前测、后测干预实验,干预手段采用肌肉电刺激训练法和泡沫轴滚动。使用便携式肌力与关节活动度测试计对膝关节屈、伸时最大等长收缩肌力以及关节活动度进行测试;选用PA 200LE身体姿势评估系统测量人体静止站立时的足底压力百分比数据;利用VAS量表对膝关节疼痛程度进行评定。以上述数据为基础进行统计学分析,随后对实验干预后的数据变化进行分析、讨论。结果:1、肌肉电刺激训练组内数据分析发现老年人膝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增加,膝关节疼痛减轻,足底压力百分比发生变化,各指标数据变化统计学差异非常显着;与泡沫轴组和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发现上述指标呈现统计学差异。2、泡沫轴组在老年人膝关节活动度、VAS量表和足底压力百分比方面其数据变化统计学差异显着,而在肌肉力量指标方面其数据虽有变化,但是未呈现统计学差异。3、膝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增加以及疼痛减轻,可引起足底压力百分比数据变化,肌肉电刺激训练干预效果明显优于泡沫轴滚动。结论:1、在膝关节活动度增加幅度方面肌肉电刺激训练效果比泡沫轴滚动明显。2、肌肉电刺激训练在增加膝关节肌肉力量和减轻疼痛方面均具有明显的效果;泡沫轴滚动在增加肌肉力量方面效果并不明显,对疼痛减轻有一定的作用。3、膝关节正常功能充分发挥可以使下肢静态身体姿势控制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本文来源于《首都体育学院》期刊2019-05-01)
孟凡莉[5](2019)在《太极拳运动对骨量减少女性老年人平衡能力改善效果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随着人口寿命的增加、人口出生率的降低,我国老龄人口不断增加,老年健康问题日益严峻。近些年来跌倒成为我国65岁以上老人伤害、死亡的首要原因,比脑血管疾病更加影响生活质量,特别是摔倒后的一些后遗症。在了解随着年龄增长骨量减少成为必然、跌倒是伤害我国老年人的重要原因之一、女性老年人发生跌倒的概率相对更大的基础上,设计以太极拳运动为主的平衡干预研究,检测其对骨量减少女性老年人姿势摆动强度、整体稳定性、同步性、重量分布等的影响情况,评估受试者平衡能力是否得到改善。方法:实验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多级整群抽样随机抽取北京市海淀区的四个社区(罗庄东里社区、罗庄西里社区、蓟门里小区、红民村社区)作为研究现场,选取年龄在60-75岁骨量减少的女性老年常住居民,首先经询问无任何精神疾病、能够进行太极拳运动,然后通过调查咨询选取在生活方式、运动背景等方面无较大差别,且无太极拳运动经历的老年人,筛选样本量,保证受试者的同质性。最后对选取对象分别运用Achilles Insight超声骨密度仪进行脚踝部位的骨密度测试以及Tetrax平衡测试,选取由Achilles Insight超声骨密度仪测试出的T值在-1至-2.5之间的对象60人,并将选取的6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为30人。第二阶段:实验组进行为期6个月的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练习,对照组生活习惯不做改变,6个月后再次进行Tetrax平衡测试,并对实验前后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结果:第一,实验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低频段、中低频段、中高频段、高频段的姿势摆动强度有所减小,但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跌到风险指数明显降低,跌倒风险得到显着降低(p<0.01);实验组左、右侧脚跟与脚趾的同步性(AB、CD)、双足脚跟和脚趾的同步性(AC、BD)、两脚对角线的同步性(AD、BC)与对照组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左侧脚跟与脚趾的同步性(AB)、双足脚跟的同步性(AC)较对照组处于正常范围,且总体稳定性具有显着性提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体重分布系数(WDI)减小,体重分布差异降低(p<0.01),在双足A、B、C、D四点上的重量分布百分比与对照组无显着变化(p>0.05)。第二,与实验前相比,实验后对照组数据显示受试者在低频段、中低频段、中高频段以及高频段的姿势摆动强度、跌倒风险、总体稳定性、双足的同步性、双足前后四点的重量分布百分比、体重分布系数均无显着性变化(p>0.05)。第叁,与实验前相比,实验组实验后在低频段、中低频段、中高频段、高频段姿势摆动强度均有所减小,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跌倒风险得到显着降低(p<0.01);实验后左侧脚跟与脚趾的同步性(AB)、两脚脚跟的同步性(AC)回到正常范围,对角线的同步性(AD)、两脚脚掌的同步性(BD)均较实验前好,但差异不显着(p>0.05)。实验后右侧脚跟与脚趾的同步性(CD)、对角线的同步性(BC)较实验前得到明显改善,总体稳定性得到好转(p<0.05);与实验前相比,实验后受试者体重分配改善差异显着(p<0.05),力台B、D体重百分比会略大于力台A、B,受试者的体重分布会略多放在脚掌上,且四个力台的百分比更为接近25%,但差异不显着(p>0.05)。结论:1.长时间有规律的太极拳练习能够对骨量减少女性老年人的视觉、外周前庭器官、体觉功能以及中枢神经机能产生影响,提高其在不同频段下的姿势控制能力,降低跌倒风险,间接促进平衡能力的提升。2.太极拳运动每一个动作、或是动作与动作之间都非常强调肢体的相互配合,长期的太极拳练习可以增强身体各部分之间的协调配合能力,锻炼身体整体协调性,进而能够改善整体的同步性与稳定性。3.太极拳运动是一项特别注重重心转换的缓慢运动,在运动过程中重心虚实明显,长时间的太极拳练习能够促进重量分布百分比趋于平均,降低体重分布差异,增强对重心的感知与控制能力,间接改善平衡能力。(本文来源于《首都体育学院》期刊2019-05-01)
杨子燚,梅剑,陈爽,潘宜康,袁小英[6](2019)在《太极拳和广场舞锻炼对女性老年人工作记忆的影响:一项ERP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二十四式杨氏太极拳和广场舞锻炼对老年人工作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招募16名健康女性老年人为太极拳试验组,19名健康女性老年人为广场舞试验组,17名健康女性老年人为对照组。太极拳和广场舞干预周期为6个月,每次75 min,每周不少于5次,对照组进行日常活动。在试验开始前后,测试所有被试数字N-back任务并同时记录脑电ERPs,对比不同被试在工作记忆任务中的事件相关电位与记忆能力的差异。结果:6个月的干预后,太极拳组2-back任务正确率、反应时显着提高,广场舞组1-back任务反应时与2-back任务正确率、反应时显着提高,对照组的N-back任务正确率、反应时差异不显着,太极拳组1-back任务正确率高于对照组,广场舞组1-back任务反应时短于对照组与太极拳组,太极拳组与广场舞组2-back任务正确率高于对照组,广场舞组2-back任务反应时短于对照组;6个月的干预前后比较,对照组2-back任务中的Cz、Pz电极P3波幅增加;太极拳组1-back任务中Fz、Cz电极N2波幅增加,1-back任务中Cz电极P3潜伏期减少,2-back任务中,Cz电极N2波幅增加,Pz电极的P3波幅增加;广场舞组1-back任务中,Fz电极的P3波幅增加,Cz电极的P3波幅增加,N2波幅减小,Pz电极P3波幅增加,2-back任务中Fz、Cz电极N2波幅减小,Cz、Pz电极P3波幅增加。结论:太极拳与广场舞锻炼可以改善老年女性的工作记忆能力。在工作记忆的早期匹配、判断过程中,加速刺激的处理,并可在中期分配更多的注意资源,对大脑功能有可塑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天津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吕子晔,赵冰[7](2019)在《人口流动对我国农村女性老年人家庭养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城乡发展不平衡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农村老龄化程度更深、速度更快,尤其是农村女性老年人人数众多、年龄偏大,家庭养老形势非常严峻。由于人口流动造成居住空间、家庭结构的改变,传统家庭相处模式改变,农村女性老年人在经济和生活照料方面得到的支持很少,又由于空间距离的隔离,也得不到精神上的慰藉。面对现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乡城之间的人口流动是不可避免的,国家和社会应大力提倡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在以家庭养老为主要养老方式的前提下发展更多形式的养老模式,为社会弱势群体-农村女性老年群体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9年07期)
周鲁星[8](2019)在《广场舞和核心力量练习对女性中老年人跌倒风险干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999年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截止到2018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约2.4亿,占总人口的17.3%。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各项身体指标也随之下降,导致老年人跌倒事件经常发生。跌倒给老年人带来极大的痛苦,也给家庭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如何降低老年人跌倒风险成为21世纪的研究热点。本研究采用广场舞练习和核心力量结合广场舞练习两种方式,根据中老年女性的生理特点制定了两套运动处方,并进行为期12周的干预实验,探讨两种干预方式对中老年女性跌倒风险的干预效果,为降低中老年女性跌倒发生率提供实验与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天津市南开区长虹公园为测试地点,向参加广场舞练习的中老年女性随机发放调查问卷,通过调查问卷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在进行第一次测试之前运用Tetrax跌倒风险测试系统对受试者进行跌倒风险指数测试,经筛选从中选取年龄范围55-65岁、参加广场舞练习年限为2年左右、每周锻炼4次以上的女性中老年人24人。受试者无运动禁忌症、无跌倒史但存在中度跌倒风险(跌倒指数在36-58分之间)。将受试者随机分成广场舞组和核心力量结合广场舞组(以下简称核心力量结合组),每组12人。结合受试者体质状况和锻炼基础,研究制定适宜中老年女性锻炼的运动处方,并进行为期12周的运动干预实验(每次1小时,每周6次)。广场舞组主要进行广场舞练习,从国家体育总局推广的12套广场舞中选取了节奏较为欢快的8套,作为广场舞组的运动干预方式。核心力量结合组采用广场舞练习和核心力量结合的练习方式(每周一、叁、五练习核心力量;每周二、四、六练习广场舞),核心力量练习主要采用克服自身重力的垫上练习。锻炼期间不改变运动强度和运动形式,受试者不再参加其他体育运动。12周干预前后测定各项相关指标,分析广场舞和核心力量结合广场舞练习对女性中老年人跌倒风险的干预效果。结果:1.锻炼前后受试者身体成分指标的变化与锻炼前比较,单一广场舞练习和核心力量结合广场舞练习对改善中老年女性的身体成分都有显着性效果。锻炼后核心力量结合组受试者BMI由24.33±1.84下降23.63±1.75(P<0.01),体脂百分比由37.03±3.72下降到34.53±3.43(P<0.01),瘦体重由37.91±3.50上升到38.31±3.75(P<0.05);广场舞组受试者BMI由24.48±2.24下降到23.98±2.23(P<0.05),体脂百分比由37.22±2.56下降到36.07±2.78(P<0.05)。2.锻炼前后受试者躯干肌肉力量的变化躯干肌肉力量是核心肌肉力量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很好地评价核心肌肉力量。与锻炼前比较,锻炼后核心力量结合组受试者躯干屈肌力、躯干伸肌力和躯干侧屈肌力(左、右)都发生显着性增长,躯干屈肌力由23.59±4.86kg上升到30.41±6.33kg(P<0.05)、躯干伸肌力由26.68±6.43kg上升到34.91±8.78kg(P<0.01)、躯干侧屈肌力(左)21.05±3.70kg上升到26.59±5.22kg(P<0.05)和躯干侧屈肌力(右)22.95±4.40kg上升到28.91±6.48kg(P<0.01);广场舞组受试者锻炼前后核心肌肉力量没有显着性变化。结果表明,核心力量练习能够显着增加中老年女性的核心肌肉力量。3.锻炼前后受试者平衡能力的变化与锻炼前比较,锻炼后核心力量结合组反映动态平衡能力的协调性和稳定性(前后方向)均有显着性变化,动态协调得分由76.45±8.12分上升到84.55±5.28分(P<0.01);动态稳定性得分由72.45±10.56分上升到82.27±10.42分(P<0.05)。广场舞组受试者锻炼前后动态平衡能力相关指标无显着性变化。4.锻炼前后受试者跌倒指数的变化与锻炼前比较,锻炼后核心力量结合组受试者跌倒指数出现显着下降,由37.91±15.34分下降到26.00±10.75分(P<0.01),进入了“低跌倒风险”范围,说明核心力量练习有利于降低跌倒风险。广场舞组受试者锻炼前后跌倒指数无显着变化。5.锻炼前后受试者步态空间参数的变化与锻炼前比较,锻炼后核心力量结合组受试者步速和步幅有显着性提高,步行周期有显着性下降,步速由1.10±0.12m/s提高到1.17±0.11m/s(P<0.05),步幅由1.21±0.05m提高到1.25±0.06m(P<0.05),步行周期由1.12±0.09s降低到1.05±0.12s(P<0.05),说明核心力量结合组受试者步行能力有所提高,可以有效防止跌倒。广场舞组受试者锻炼前后步态空间指数无显着变化。结论:1.12周广场舞锻炼可以显着降低女性中老年人的体脂含量,对降低跌倒风险无显着效果。2.12周核心力量结合广场舞练习能够显着改善女性中老年人的身体成分、增强核心肌肉力量,并显着提高动态平衡能力以及步态稳定性和协调性,有效地降低跌倒风险。3.核心力量结合广场舞锻炼比单一进行广场舞练习对改善中老年人跌倒风险效果更为显着,中老年女性应该在广场舞运动的基础上增加核心肌肉力量练习,稳定步态,降低跌倒风险。(本文来源于《天津体育学院》期刊2019-04-01)
游永豪,张阳,王广磊,肖如意[9](2019)在《女性老年人“踝关节策略”动态平衡能力测试的信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基于动态姿势图,检验女性老年人"踝关节策略"动态平衡能力测试的信度。方法:采用Balance-check动态平衡能力测试仪对28名社区女性老年人进行3次踝关节策略动态平衡能力测试,通过差异相关法、Cronbach’s alpha系数和方差分析法计算3次测试结果的信度。结果:(1)3次测量的动态平衡指标的差异性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相关法、Cronbach’s alpha系数和方差分析法计算平衡等级的信度分别为0.896、0.962、0.961;(2)3种方法计算结果的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997,3种方法计算结果的两两积差相关系数分别为0.986、0.989、0.999。结论:(1)基于动态姿势图测试法,女性老年人"踝关节策略"动态平衡能力测试的信度很高,不受"练习效应"影响。(2)差异相关法、Cronbach’s alpha系数、方差分析法计算信度的相关性非常高,均适合评估女性老年人"踝关节策略"动态平衡能力测试的信度。差异相关法计算结果相对偏小,Cronbach’s alpha系数和方差分析法计算结果偏大且基本一致。(本文来源于《中国运动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朴美兰,金花善[10](2019)在《跨地域流动视阈下朝鲜族女性老年人照料服务需求及困境》一文中研究指出"孝"文化是中国朝鲜族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但是全球化以来长期承担无偿家庭照顾劳动的朝鲜族女性老年人面临着极为严峻的照料服务困境。朝鲜族女性丧偶率高,寿命延长,慢性病缠身等现实使得她们更需要照料服务。然而,人口流动常态化、低生育率的少子化使照料服务人力资源匮乏;朝鲜族特有的语言、饮食习惯又使得她们难以入住各类养老院机构;上述种种现状使得朝鲜族老年女性处于照料服务缺失的困境状态。由于文化、性别分工、人口流动等因素,造成朝鲜族女性老年人在养老的照料服务方面既不同于朝鲜族男性老年人,也不同于汉族女性老年人,难以获得亲密的情感照顾服务、日常生活照料服务以及医疗照顾服务。在经济利益日益成为人们追求的第一目标的前提下,应强化年轻一代对朝鲜族老年女性的责任意识和关怀伦理意识,弘扬朝鲜族传统的孝道理念,促进朝鲜族社会的良性循环。(本文来源于《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女性老年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目的:随着人口寿命的增加、人口出生率的降低,我国老龄人口不断增加,老年健康问题日益严峻。近些年来跌倒成为我国65岁以上老人伤害、死亡的首要原因,比脑血管疾病更加影响生活质量,特别是摔倒后的一些后遗症。在了解随着年龄增长骨量减少成为必然、跌倒是伤害我国老年人的重要原因之一、女性老年人发生跌倒的概率相对更大的基础上,设计以太极拳运动为主的平衡干预项目,并检测通过为期六个月的太极拳练习后骨量减少女性老年人姿势摆动强度、整体稳定性、重量分布百分比、体重分布系数等变化情况,评估受试者平衡能力是否得到改善。研究方法:实验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多级整群抽样随机抽取北京市海淀区的四个社区(罗庄东里社区、罗庄西里社区、蓟门里小区、红民村社区、)作为研究现场。选取年龄在60-75岁骨量减少的女性老年常住居民,首先经询问无任何精神疾病、能够进行太极拳运动,然后通过调查咨询选取在生活方式、运动背景等方面无较大差别,且无太极拳运动经历的老年人,筛选样本量,保证受试者的同质性。最后对选取对象分别运用Achilles Insight超声骨密度仪进行脚踝部位的骨密度测试以及Tetrax平衡测试,选取由AchillesInsight超声骨密度仪测试出的T值在-1至-2.5之间的对象60人,并将选取的6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为30人。第二阶段:实验组进行为期6个月,练习频率为每周叁次、每次一个小时的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练习,对照组生活习惯不做改变,6个月后再次进行Tetrax平衡测试,并对实验前后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第一,实验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低频段、中低频段、中高频段、高频段的姿势摆动强度有所减小,但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跌到风险指数明显降低,跌倒风险得到显着降低(P<0.01);实验组左、右侧脚跟与脚趾的同步性(AB、CD)、双足脚跟和脚趾的同步性(AC、BD)、两脚对角线的同步性(AD、BC)与对照组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左侧脚跟与脚趾的同步性(AB)、双足脚跟的同步性(AC)较对照组处于正常范围,且总体稳定性具有显着性提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体重分布系数(WDI)减小,体重分布差异降低(P<0.01),在双足A、B、C、D四点上的重量分布百分比与对照组无显着变化(P>0.05)。第二,与实验前相比,实验后对照组数据显示受试者在低频段、中低频段、中高频段以及高频段的姿势摆动强度、跌倒风险、总体稳定性、双足的同步性、双足前后四点的重量分布百分比、体重分布系数均无显着性变化(P>0.05)。第叁,与实验前相比,实验组实验后在低频段、中低频段、中高频段、高频段姿势摆动强度均有所减小,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跌倒风险得到显着降低(P<0.01);实验后左侧脚跟与脚趾的同步性(AB)、两脚脚跟的同步性(AC)回到正常范围,对角线的同步性(AD)、两脚脚掌的同步性(BD)均较实验前好,但差异不显着(P>0.05)。实验后右侧脚跟与脚趾的同步性(CD)、对角线的同步性(BC)较实验前得到明显改善,总体稳定性得到好转(P<0.05);与实验前相比,实验后受试者体重分配改善差异显着(P<0.05),力台B、D体重百分比会略大于力台A、B,受试者的体重分布会略多放在脚掌上,且四个力台的百分比更为接近25%,但差异不显着。研究结论与不足:1)长时间有规律的太极拳练习能够对骨量减少女性老年人的视觉、外周前庭器官、体觉功能以及中枢神经机能产生影响,提高其在不同频段下的姿势控制能力,降低跌倒风险,间接促进平衡能力的提升。2)长期的太极拳练习可以通过增加腿部肌肉力量,锻炼身体整体协调性,进而能够改善整体的同步性与稳定性。3)太极拳运动能够促进重量分布百分比趋于平均,降低体重分布差异,间接改善平衡能力。不足:第一,文章中参考的文献主要是中文文献和英文文献,而且主要来源于中国知网和图书馆所含括的书籍,因此那些非中文以及非英文的文献资料并没有参考、纳入。第二,本研究的实验对象主要是来自北京海淀区的某些社区,涵盖面比较小;同时样本量相对而言也比较小,缺乏较大的普遍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实验结果的针对性。第叁,本研究使用的Tetrax平衡测试仪器较为复杂,指标与指标之间的关系涉及数学函数,本人还不能够透彻的理解,因此可能会无法对更深层的实验结果进行挖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女性老年人论文参考文献
[1].高瑞生,王亚慧,刘善云.核心力量和太极拳锻炼改善女性中老年人跌倒风险效果的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2].孟凡莉.太极拳运动改善骨量减少女性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实验性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3].兰宗会,陈雅婷.城市丧偶女性老年人生存现状及照料对策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长江丛刊.2019
[4].杜承润.肌肉电刺激训练对女性老年人膝关节活动度和肌力影响的实验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9
[5].孟凡莉.太极拳运动对骨量减少女性老年人平衡能力改善效果的实验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9
[6].杨子燚,梅剑,陈爽,潘宜康,袁小英.太极拳和广场舞锻炼对女性老年人工作记忆的影响:一项ERP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9
[7].吕子晔,赵冰.人口流动对我国农村女性老年人家庭养老的影响[J].农家参谋.2019
[8].周鲁星.广场舞和核心力量练习对女性中老年人跌倒风险干预研究[D].天津体育学院.2019
[9].游永豪,张阳,王广磊,肖如意.女性老年人“踝关节策略”动态平衡能力测试的信度分析[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9
[10].朴美兰,金花善.跨地域流动视阈下朝鲜族女性老年人照料服务需求及困境[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