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家滩文化论文-储佳倩

凌家滩文化论文-储佳倩

导读:本文包含了凌家滩文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凌家滩文化,文旅产品,设计创新,开发路径

凌家滩文化论文文献综述

储佳倩[1](2018)在《凌家滩文化在马鞍山市文化旅游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旅游产品不仅彰显了一个城市的物质形象,也是一个城市旅游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从经济角度来看,产品是衡量一个城市旅游业发展与绩效的非常重要的指标。凌家滩遗址作为拥有深厚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以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遗址,随着社会各界的不断关注,国内诸多学者从不同视角针对凌家滩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但大多集中在考古学和历史学上。通过对大量现有研究成果的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关于凌家滩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停留在考古、文化内涵等相关层面,缺乏关于凌家滩文化的传承发展和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本文基于这方面研究缺乏的现状,介绍了马鞍山市旅游资源发展概况和未来规划,对凌家滩文化进行了解析,通过调研问卷后分析存在的问题等,探究出一套以政府为导向,各个院校为辅,融合文创产业、创新设计文化旅游产品、打造品牌化系列化的开发路径,同时对凌家滩遗址出土的代表性文物进行设计元素和设计语意形态的研究,从而打造出具有本地文化特色的品牌化文化旅游产品,最后对课题进行了总结及展望,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来源于《安徽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8)

杨效雷[2](2016)在《凌家滩文化与《周易》》一文中研究指出《周易》文化源远流长,《周易》定型后,许多考古文化遗存固然多见《周易》文化的影响;《周易》定型前,许多考古文化遗存亦多见《周易》文化的渊源。凌家滩祭坛反映了《周易》天人观,凌家滩墓葬反映了《周易》尚中观,凌家滩玉版、玉龟反映了《周易》卜筮文化和八卦的起源,玉鹰、玉蝉等则反映了《周易》阴阳观和洛书十五之数的渊源。(本文来源于《周易文化研究》期刊2016年00期)

金荣权[3](2016)在《论凌家滩文化与东夷文化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凌家滩文化的主体源于东夷部族的大汶口文化,凌家滩文化中的太阳崇拜、鸟崇拜是东夷文化中最为突出和根深蒂固的文化现象;凌家滩人的龟灵崇拜是对大汶口文化中龟灵崇拜的继承与发展;凌家滩遗址中某些器物直接脱胎于大汶口文化。凌家滩文化在形成过程中,以大汶口文化为主体,吸纳皖中地区古老的土着文化,同时融合了周边的史前文化,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类型。从凌家滩文化来看,至迟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东夷族群便已较大规模地迁徙,其中南移至凌家滩的一支成为皖中地区东夷的主要族群。(本文来源于《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刘松林,颜张奕[4](2016)在《凌家滩文化陶器制作工艺、流程及时代背景试析——以韦岗遗址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韦岗遗址出土陶器的质地、纹饰、制胎工艺、器形及生产流程等方面的分析,初步了解了凌家滩文化制陶工艺及生产流程,发现其与玉石工艺相比,较为逊色,但地域特色仍较鲜明,是凌家滩文化特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与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受周边文化错综复杂的影响,特别是崧泽文化的影响较为强烈,表现出一定的崧泽化趋势。(本文来源于《巢湖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刘松林,王同革[5](2015)在《试从韦岗遗址的发掘成果来看凌家滩文化特质》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下半年,安徽省文物考古所配合凌家滩考古遗址公园公路建设,对韦岗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结果表明该遗址是一处凌家滩文化小型聚落,其所表征的文化特质是凌家滩文化特质的组成部分,具体表现在遗迹、遗物及地理条件等方面,反映出凌家滩文化特质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同时又显现出更多的崧泽文化因素,属于以环太湖为中心的崧泽文化圈。(本文来源于《巢湖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刘松林[6](2015)在《小议凌家滩文化实用与随葬陶器的异同》一文中研究指出凌家滩文化遗址前五次发掘多集中于墓葬区,出土了大量的随葬品,以玉石器为大宗,陶器相对较少。2013至2014年,发掘地点主要集中于生活区,其中有韦岗遗址、凌家滩遗址壕沟及石头圩居住址,出土了较多的陶器。笔者就墓葬区及生活区出土的陶器的胎质、火候、做工等方(本文来源于《中国文物报》期刊2015-05-22)

郑宏[7](2014)在《从近期考古发掘成果看凌家滩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位于安徽省含山县境内的凌家滩遗址,距今5300~5800年,面积约160万平方米,为一处规模较大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聚落遗址。自1985年发现至2007年,已先后进行了5次发掘,不仅发现了大量诸如玉龟版、玉鹰、玉龙、玉人、玉钻、大玉猪及龙凤璜、多齿璜、大玉璧(本文来源于《中国文物报》期刊2014-09-12)

张宏明,钟向群[8](2013)在《关于凌家滩文化肖生玉的历史成就》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肖生玉是我国玉雕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创作体裁门类,更是我国玉雕艺术及其历史文明与民族文化的特色所在。早在新石器时代,当社会发展与人类的社会生活、宗教信仰以及审美意识发展到需要用玉石材料来反映当时的生活环境、大自然的飞禽走兽与动物、人物的(本文来源于《收藏家》期刊2013年04期)

丁雪崎[9](2013)在《凌家滩文化玉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凌家滩文化玉器出土数量、器类、功用、材质、工艺技术等方面为线索,尤其是对重要器形的研究,进而说明凌家滩文化玉器在中国史前社会时期的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3年06期)

王贤俊,田斌峰,汪乔[10](2012)在《安徽含山举办中国凌家滩文化论坛》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12月2日上午,中国凌家滩文化论坛在安徽含山县隆重开幕,凌家滩遗址作为“长江流域(皖江)中华文明起源研究基地”同时揭牌。本次论坛由中国考古学会、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先秦史学会、安徽省文化厅和马鞍山市人民政府主办,含山县人民政府、安徽省文物局、马鞍山(本文来源于《中国文物报》期刊2012-12-05)

凌家滩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周易》文化源远流长,《周易》定型后,许多考古文化遗存固然多见《周易》文化的影响;《周易》定型前,许多考古文化遗存亦多见《周易》文化的渊源。凌家滩祭坛反映了《周易》天人观,凌家滩墓葬反映了《周易》尚中观,凌家滩玉版、玉龟反映了《周易》卜筮文化和八卦的起源,玉鹰、玉蝉等则反映了《周易》阴阳观和洛书十五之数的渊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凌家滩文化论文参考文献

[1].储佳倩.凌家滩文化在马鞍山市文化旅游产品设计中的应用[D].安徽工业大学.2018

[2].杨效雷.凌家滩文化与《周易》[J].周易文化研究.2016

[3].金荣权.论凌家滩文化与东夷文化的关系[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4].刘松林,颜张奕.凌家滩文化陶器制作工艺、流程及时代背景试析——以韦岗遗址为例[J].巢湖学院学报.2016

[5].刘松林,王同革.试从韦岗遗址的发掘成果来看凌家滩文化特质[J].巢湖学院学报.2015

[6].刘松林.小议凌家滩文化实用与随葬陶器的异同[N].中国文物报.2015

[7].郑宏.从近期考古发掘成果看凌家滩文化[N].中国文物报.2014

[8].张宏明,钟向群.关于凌家滩文化肖生玉的历史成就[J].收藏家.2013

[9].丁雪崎.凌家滩文化玉器研究[J].才智.2013

[10].王贤俊,田斌峰,汪乔.安徽含山举办中国凌家滩文化论坛[N].中国文物报.2012

标签:;  ;  ;  ;  

凌家滩文化论文-储佳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