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温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反应釜,理论分析,数值模拟,控温改造
温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杨华,刘敏,金凤云,孙策[1](2018)在《动态调温反应釜控温效果的理论分析与改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双层玻璃反应釜是通过夹套中注入的调温介质(水或导热油)对釜内物料在不同反应阶段所需的不同温度进行控制。以锆、硼溶胶-凝胶制备为例,在加入催化剂释放出大量热量后,反应釜夹套中导热油~([5])由于自身物性所限,冷却过程所需时间较长。该文分别对不同种类冷却介质与溶胶间的非稳态换热过程冷却效果进行理论分析与动态数值模拟,并根据分析和模拟的结果对不同冷却介质控温提出改造方案和实施方法,以期为双层玻璃反应釜控温改造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实验科学与技术》期刊2018年01期)
张锦文,邓华凤,李小林,邓伟,徐雨然[2](2015)在《杂交水稻亲本及其组合光温反应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水富县同一纬度不同海拔的2个试验点,对4个不育系和2个恢复系以及组配所得到的8个杂交水稻新组合,杂交水稻对照品种"II优838",通过人工控光进行光温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感光性弱、感光性弱、短日高温生育期长的品种有11份,感光性中等、感温性弱、短日高温生育期长的品种有2份,感光性弱、感温性中等、短日高温生育期长的品种有1份,感温性中等、感光性中等、短日高温生育期长的品种有1份。(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康军科,王可珍,景炜明[3](2014)在《不同大豆品种对光温反应特性的鉴定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生育期受品种遗传因素和环境条件的共同制约,是作物光温反应的综合体现,而光温因素是环境条件中两个最重要的因素。鉴定大豆品种对光温反应特性的表现,对大豆品种分类、生育期分组和调整大豆生产布局,实现我国大豆产业科学化与标准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陕西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12期)
武婷婷,吴存祥,毛婷婷,孙石,蒋炳军[4](2014)在《北方春大豆品种光温反应模型的建立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全国大豆品种生态试验3年34个地点的数据为基础,通过线性回归模型(1/y=a+b*T。y-播种到出苗天数;T-该阶段平均温度;a和b为系数)对28个中国北方春大豆品种的出苗期进行了模拟和预测。同时,利用了线性的"光温叁平面"模型(1/y=a+b*T(P<Pc);1/y=a'+b'*T+c'*P(Pc<P<Pce);1/y=d(P>Pce),y-出苗到开花天数;T-该阶段平均温度;P-该阶段平均光周期;Pc-临界光周期;Pce-最长临界光周期;a,b,a',b',c'和d均为系数)和非线性的10gistic模型(D=Dmax*(1-exp[B(P-Pc)]/{1+exp[-A(T-Th)]),D-出苗到开花的生长速度;Dmax-该阶段的最大生长速度;Pc-临界光周期;P-该阶段平均光周期;Th-该阶段的生长温度中值;T-该阶段平均温度;A和B为系数),对这些大豆品种的开花期进行了模拟和预测。结果表明:(1)对于播种到出苗阶段,线性回归的模型可以较准确地预测出苗期,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不显着,吻合度达到65%以上。由模型得出,该地区大豆出苗期的最低生长温度的范围为5.93℃(北呼豆)-8.98℃(丹豆1号)。(2)对于出苗到开花阶段,与非线性模型相比较,线性模型能够更加准确地预测开花期。由线性模型得到的该地区大豆出苗到开花阶段的最低生长温度的范围为-0.05℃(呼5193)-9.22℃(昌吉黄豆),临界光周期值的范围为12.65h(红丰2号)-15.61h(锦6606-24)。由非线性模型得出该阶段的最大生长速度范围为0.026 day~(-1)(东农4号)-0.068day~(-1)(北呼豆),生长温度中值的范围为16.84℃(呼6094)-20.49℃(北呼豆)。由模型得到的各品种光敏感度系数和温度敏感度系数对于大豆光温反应的研究和生育期研究提供了基础。此项研究可为不同环境下大豆品种出苗期和开花期的预测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第24届全国大豆科研生产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4-08-20)
宿军,杨春晴,车玲玲,赵玲,李敏[5](2013)在《温反应IgM抗-Le~a致交叉配血困难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病例简介患者,男,66岁,无输血史,2011年11月因发热、乏力入院,临床诊断为骨髓纤维化,贫血严重(Hb:35 g/L)。为纠正贫血申请输血,输血科在交叉配血时发现主侧凝集,抗体筛选阳性,遂送检标本请求本站为其配血。经检验患者ABO血型为A型,Rh表现型为DCcEe型,Lewis血型为Le(a-b(本文来源于《中国输血杂志》期刊2013年04期)
郭超,吉莉,张东[6](2012)在《原料粒度及中温反应时间对石墨氧化程度影响规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改进的液相氧化法制备氧化石墨,研究了原料粒度和中温反应时间对所得产物氧化程度的影响,并提出了一种基于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分析来定量评价产物氧化程度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原料粒度和中温反应时间对天然石墨的氧化过程作用明显,原料粒度越小、中温反应时间越长,所得产物的氧化程度越高,但其亦有最优取值,当粒度为141.2μm的石墨经中温氧化3 h后其氧化程度达到最大;主要含氧基团在氧化过程中的形成顺序是羟基、环氧基和羰基.(本文来源于《材料研究与应用》期刊2012年03期)
李金玉[7](2012)在《不同生态类型大豆品种光、温反应特性的解析及SSR关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Glycine max)是喜温的短日作物,短日和高温对大豆发育有促进作用。为明确不同生态类型大豆品种对光周期、温度以及光温综合作用的反应,通过分期播种和人工控制光照长度形成短日+低温、短日+高温、长日+低温、长日+高温4种光温组合,对全国大豆品种生态试验中的91份不同生态类型品种进行了光、温反应特性的研究。利用SSR标记所获得的基因型数据,进行群体结构和连锁不平衡分析,并应用TASSEL软件对光温控制试验的性状表型值与多态性标记进行关联分析,获得大豆开花期的优异等位变异位点及其载体材料。在此基础上,采用全国大豆品种生态试验部分试验点的表型数据与SSR标记结果进行关联分析,挖掘生育期性状优异等位变异及其载体材料。试验主要结果如下:1.大豆品种出苗至开花阶段,高温、短日促进生长发育,低温、长日延迟生长发育。在我国大豆各播期类型中,光周期敏感性最强的是南方夏大豆,其余依次为南方秋大豆、南方春大豆、黄淮海夏大豆、黄淮海春大豆、北方春大豆。温度敏感度最强的为南方秋大豆,其余依次为南方春大豆、南方夏大豆、黄淮海春大豆、黄淮海夏大豆、北方春大豆。供试美国品种的光温反应略强于我国北方春大豆。2.光周期和温度对大豆的生长发育存在明显的互作。高温加强短日照的促进作用,短日增进高温的促进作用。不同生态类型大豆品种在不同光周期条件下的温度敏感度(TS)差值(ΔTS)和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光周期敏感度(PS)差值(ΔPS)存在明显差别。东北大豆品种的ΔTS和ΔPS值均较大,说明其光温互作效应强。3.供试材料中光温综合敏感度(PTCS)最强的是南方夏大豆,其余依次为南方秋大豆、南方春大豆、黄淮海夏大豆、黄淮海春大豆、北方春大豆。供试美国大豆品种的光温综合敏感度略强于我国北方春大豆。在光温综合效应中光周期起主要作用。4.连锁不平衡分析结果显示,在大豆连锁图谱中,不论共线性还是非共线性的SSR位点组合都存在一定的连锁不平衡,这表明在自然群体曾发生过基因组间的重组。对群体进行结构分析发现,全国大豆生态试验品种可分为2个亚群。关联分析结果显示累计28个位点共61位次与不同光温反应处理条件下的开花期性状关联,其中C2、K和L连锁群上关联的位点较多。发掘出开花期性状优异等位变异及其载体品种。5.利用全国大豆品种生态试验部分试验点的表型数据进行关联分析,鉴别出与各试验点开花期和成熟期相关的优异等位变异及携带优异等位变异的载体材料。试验中发现同一标记位点可与多个性状相关联,其等位变异在不同性状间表型效应的大小和方向各不相同。(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2-06-01)
程国辉[8](2012)在《光温反应对黄瓜性别分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黄瓜(Cucumis sativus L.)属于葫芦科(Cucurbitaceae)作物,是在世界各地广泛栽培的一种果菜类蔬菜,占有极为重要的生产和经济地位(Hemphill D D et al.,1972;Cho J et al.,2005)。由于其性别表现多样化、生理学和遗传学研究十分广泛,黄瓜已经成为了研究性别分化的模式植物。性别与其他性状一样,受遗传物质控制,但有时环境因子可以影响甚至转变性别,可见环境与植物性别分化具有密切的关系。性别分化过程在分子水平上的表现是与性别分化程序相关的基因在诱导信号的作用下发生去阻遏作用,并依照时间和空间顺序表达出特定的产物。环境因子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基因表达产物。本研究采用黄瓜“C09-123”,进行光照培养箱培养,利用体式解剖镜观察花芽分化,探讨温度和光周期对黄瓜“C09-123”性别分化的影响。根据所的结果,对高夜温和低夜温条件下黄瓜“C09-123”茎尖RNA进行Solexa测序。主要结果如下:1)低夜温是影响黄瓜“C09-123”雌性形成的主导因素,光周期影响不明显。2)12℃的低温条件有利于“C09-123”雌花形成;在24℃的高温条件下,“C09-123”在10节内只形成雄花,不形成雌花。3)通过Solexa法对黄瓜全基因组测序,采用比较基因组学方法对黄瓜“C09-123”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低夜温和高夜温处理条件下黄瓜“C09-123”的差异表达基因多达15781个,其中符合FDR≤0.001且倍数差异在1倍以上的基因共1654个,上调的有1147个,下调的有507个。GO分析表明,在分子功能中,我们发现63%差异表达基因与结合有关,主要为蛋白结合、核苷酸结合、和离子结合等,其它比例较高的包括水解酶活性、转移酶活性、激酶活性等。在生物过程中,细胞氮复合代谢过程、基因表达、组织细胞组成、细胞生物合成过程、有机物质反应相关度较高。在细胞组分方面,叶绿体基质、蛋白质络合物、细胞质囊等相关度较高。pathway分析表明,与低夜温影响黄瓜“C09-123”性别分化相关的基因信号通路有108条。其中有9条信号通路密切相关,分别是柠檬酸循环有6个基因上调、半乳糖代谢有12个基因上调2个基因下调、脂肪酸合成通路有17个基因上调、泛醌及其他萜醌生物合成有近20个基因下调,光合作用天线蛋白质有8个基因下调,卟啉和叶绿素代谢有8个基因下调、二萜类化合物的合成有8个基因上调、RNA运输有12个基因上调、磷脂酰肌醇信号系统有6个基因下调一个上调。(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2-05-01)
李福山[9](2011)在《野生大豆光温反应规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野生大豆是栽培大豆的近缘祖先种。中国野生大豆分布的广泛性,为了解和认识大豆在自然界中光温反应的规律提供了条件。利用29个纬度区自然生长的野生大豆主要生育阶段光温反应特点,明确了不同纬度区野生大豆在自然环境中出苗温度为13.1~14.7℃,开花期温度为20.5~26.5℃,成熟期温度为10~19℃;初花期临界光照时数为13.25~16.67h。出苗越早的低纬度区野生大豆开花和成熟期越晚,而出苗越晚的高纬度区野生大豆开花和成熟期越早。(本文来源于《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鲍关滨,刘宪明[10](2011)在《浅析水稻的光温反应型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正常栽培条件下,水稻生殖生长时间的长短变化幅度不大,营养生长期的长短则因品种的熟期迟早而变化很大。水稻的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性统称为"水稻叁性",叁者决定着水稻品种的生育期长短。主要对水稻的光温反应型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信息》期刊2011年08期)
温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水富县同一纬度不同海拔的2个试验点,对4个不育系和2个恢复系以及组配所得到的8个杂交水稻新组合,杂交水稻对照品种"II优838",通过人工控光进行光温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感光性弱、感光性弱、短日高温生育期长的品种有11份,感光性中等、感温性弱、短日高温生育期长的品种有2份,感光性弱、感温性中等、短日高温生育期长的品种有1份,感温性中等、感光性中等、短日高温生育期长的品种有1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温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1].杨华,刘敏,金凤云,孙策.动态调温反应釜控温效果的理论分析与改造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8
[2].张锦文,邓华凤,李小林,邓伟,徐雨然.杂交水稻亲本及其组合光温反应特性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5
[3].康军科,王可珍,景炜明.不同大豆品种对光温反应特性的鉴定试验[J].陕西农业科学.2014
[4].武婷婷,吴存祥,毛婷婷,孙石,蒋炳军.北方春大豆品种光温反应模型的建立与分析[C].第24届全国大豆科研生产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4
[5].宿军,杨春晴,车玲玲,赵玲,李敏.温反应IgM抗-Le~a致交叉配血困难1例[J].中国输血杂志.2013
[6].郭超,吉莉,张东.原料粒度及中温反应时间对石墨氧化程度影响规律的研究[J].材料研究与应用.2012
[7].李金玉.不同生态类型大豆品种光、温反应特性的解析及SSR关联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
[8].程国辉.光温反应对黄瓜性别分化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2
[9].李福山.野生大豆光温反应规律的研究[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1
[10].鲍关滨,刘宪明.浅析水稻的光温反应型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