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清代弹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绣像金瓶梅传》,改编,拟弹词,时代趣尚
清代弹词论文文献综述
纪德君[1](2019)在《“拟弹词”:清代弹词编创的一种重要类型——南词《绣像金瓶梅传》新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绣像金瓶梅传》是翻刻于道光二年的一部弹词作品,其编者不知何人。表面上看,它是一种代言体的弹词,但并非书场弹词的记录、整理本,也不太适合充当艺人说唱的脚本,而是受书场弹词的影响,采用"代言的"说唱形式所作的"拟弹词"读本。就改编情况来看,它对小说暴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的故事内容做了大量删减,而专注于说唱市井男女的风月故事。其所以如此,应是受清中后期江浙一带社会审美趣尚与弹词创作风气的影响所致。作为书坊主与下层文人联手炮制的拟弹词,《绣像金瓶梅传》等代表了弹词编创的一种重要类型,有力地助推了清代弹词艺术的发展与繁荣;另外,它对今人研究弹词开篇、重新思考《金瓶梅》的成书与传播等问题,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文学遗产》期刊2019年06期)
盛志梅[2](2019)在《论清代坊本弹词的雅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弹词是一种融娱乐性、文学性、商业性于一体的文学,根据生产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书场弹词、书坊(坊本)弹词、书斋(案头)弹词。清代弹词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雅化的趋势。其中,坊本弹词的雅化主要有叁个特征:以抢占市场为目的的题材雅化,以扩大市场为目的的形式雅化和以迎合政府文禁为目的的主题雅化。坊本弹词的雅化是清代文人弹词创作的一个主要诱因,是弹词创作由书场走向书斋的一个必要中介。(本文来源于《苏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盛志梅,陈文静[3](2019)在《清代刊本弹词的概貌及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弹词作为一种备受民众喜爱的说唱艺术,宋元以来流布很广;但由于历史原因,能够保存下来的唱本却不多见。现存弹词大多是清代刊印的,早期以手抄、雕版为主;道光以后,则以石印为主。刊本弹词除文人创作本外,多数都是书商亲自整理或者请其他文人修订出版,很少将原来的底本直接刊出的。在利益驱动之下,若出现一个成熟的版本,翻刻、盗版则纷纷随之而来,常有"千部共一版"的情况,从而造成清代弹词版本存在较为严重的雷同化现象。(本文来源于《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蔡晓臻[4](2018)在《清代传本苏州弹词的方言语气助词与叹词的使用特点——以“吓”、“哙(哙)”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清代传本苏州弹词文献,文章对苏州方言特色浓厚的语气助词与叹词的兼类词"吓"、"哙(哙)"的语法功能和意义进行了具体探讨,归纳了弹词文献中方言语气助词和叹词的呼应关系,同时,对弹词文献中方言语气助词和叹词的一些关联特点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语言研究》期刊2018年02期)
陈方源[5](2018)在《论女性主义批判视阈下的清代弹词小说》一文中研究指出二十世纪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思潮的余响给我们研究清代弹词作品提供了新思路。《再生缘》是明末清初众多女性弹词作品中最为优秀的作品,作者陈端生以自身为原型创作出一个自尊、自立、自由的女性形象孟丽君。孟丽君打破父权制下性别角色的被动安排,追求政治理想放弃契约婚姻,实现了对父权制的解构,但其身上也存在着社会性别与生物性别无法调和的矛盾,同时代叁位女性作家对《再生缘》再创作的女德立场和批判态度体现出封建父权社会女性意识解放的艰难性。(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上)》期刊2018年03期)
戴婵[6](2015)在《清代女性弹词《天雨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的女性弹词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女性作家把她们与生俱来的浪漫气质与女史才华结合到叙事的娓娓而谈中来。女性作家以其细腻柔美的情愫和体察入微的心思来构造故事情节,描绘众生百态乃至人间琐事,细细揣摩人物复杂心理,渲染悲欢离合,把她们对外部世界的特殊见解和内心深处的悲喜哀怨表达得淋漓尽致。本文以陶贞怀的《天雨花》为研究对象,全文分四章:第一章主要研究《天雨花》的作者、创作意图,作品中体现的民主思想以及社会影响,了解“女史笔”下构建的“家国情”。作者把自己高洁的操守与人生理想寄托于书中,体现了女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浩然正气。第二章重点分析了作品中的男、女主人公形象,了解主角身上的闪光点及其缺陷,探寻他们的人生际遇与人生选择,进而深入了解作者的思想倾向与价值取向。第叁章对《天雨花》的女性意识与女性观做了分析,探讨了古代(尤其是明清时期)女性地位问题。《天雨花》试图改变女性隐忍负重、软弱驯良、任人宰割的弱者心态,使被误导、被奴化、被蹂躏的广大女性开始重新审视自身的命运。第四章对《天雨花》的写作艺术做了研究,包括叙事艺术研究与诗词研究,女性诗词与男性诗词对比研究,文中的诗词歌赋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本文来源于《陕西理工学院》期刊2015-06-01)
蔡晓臻[7](2014)在《清代传本苏州弹词方言助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的对象是清代传本苏州弹词的方言助词。苏州弹词发源于苏州,盛行于江浙沪一带,是一种散文和韵文结合,以叙事为主、代言为辅的苏州方言说唱艺术,与苏州评话合称为苏州评弹。苏州弹词的传统曲目大多是清代流传下来的文献,他们较为全面地保留了当时的苏州方言,是我们考察清代苏州方言的宝贵材料。经过分析与比较,本文选取了《绣像描金凤》(简称《描金凤》)、《绘图孝义真迹珠塔缘》(简称《珍珠塔》)、《玉蜻蜓》叁部弹词文献为本文的研究语料。这叁部弹词脍炙人口、广为传唱,在苏州地区几乎家喻户晓,语言俚俗,各有特色,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是苏州弹词的代表作品。本文全面分析、切分、统计了叁部弹词文献所用助词的基本情况,在此坚实的语料基础上,运用比较、系联、归纳等方法,分析了清代苏州弹词文献中苏州方言助词的使用情况,从时态、情貌、功能、结构等方面探讨了苏州方言助词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本文注意结合现代弹词表演说唱时的口语表达,将清代弹词方言助词与当代苏州方言进行比较,讨论了苏州方言某些助词的语法功能的历史演变问题。学术界关于现代苏州方言的研究用力甚多,成果丰富,但是对清代苏州方言的研究却注意不够,关于清代苏州方言助词的相关研究成果更是少见。本文的研究是个尝试,希望能够对清代苏州方言的研究有所促进。本文共分六个部分。引言介绍了苏州弹词的基本概况以及苏州方言的研究现状,阐明了本文的研究对象、意义和方法,概述了本文的内容及相关体例。第一章介绍了清代传本苏州弹词文献的基本情况,从版本、年代、语言、故事内容等方面概述了清代传本苏州弹词文献的面貌,对本文所用的叁部清代弹词文献作了重点介绍。本章着力描写了清代传本弹词文献的语言面貌,剖析了这些文献中的不同性质的语言成分,将清代传本弹词文献的助词系统切分为叁种不同来源的助词:苏州方言助词、通语助词和文言助词。本章还对通语助词和文言助词的情况作了简单的分析和介绍。第二章对清代苏州弹词文献中的苏州方言助词进行了描写和分析。本章首先讨论了学界关于助词的学术讨论,依据曹广顺《近代汉语助词》的分类,将叁部弹词文献中的方言助词划分为语气助词(含连用的语气助词)、结构助词、动态助词和事态助词,揭示了各类助词的语法功能及句法特点,探讨了它们与当代苏州方言助词的对应形式。第叁章对清代苏州弹词文献中助词作了专题探讨。着重讨论了以下问题:分析了方言助词“子、哉、洛”与通语助词“了”的对应关系;比较了方言助词“个”与通语助词“的”的语法功能和意义;探讨了动词“得”、“过”、“脱”虚化成助词的过程;讨论了语气助词和叹词的区分,分析了既作语气助词又作叹词的“吓”、“哙”等的语法特点;最后讨论了弹词文献助词在当代苏州方言中的变化,从音变和形变的角度,讨论了弹词助词的消长情况。结语在上述讨论的基础上,对苏州方言助词系统的特点以及苏州方言助词的历时演变进行了归纳。助词是一个既稳定而又不断变化的语法类别,在各个时代、各个方言中所表现出的特点各不相同。清代弹词文献中的苏州方言助词除了具有时代的鲜明特点外,同时也显现了当代苏州方言助词的基本轮廓。(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4-05-01)
李婷婷[8](2014)在《清代女作家弹词中的才女竞雄意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清代女作家弹词在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面对女性性别压抑的现实境遇,弹词笔下的才女们勇敢地挣脱现实性别枷锁,在人生路程中以双重性别角色的出众扮演表现出了不让须眉的才女竞雄意识。清代女作家弹词中才女竞雄意识的展露,使清代广受市民欢迎的弹词具有了女性觉醒意识的新质。本文以清代女作家弹词中的才女竞雄意识为研究对象,从才女竞雄意识的历史文化渊源、作品才女竞雄意识的思想蕴含、作家创作动机及读者接受心理叁个主要部分进行分析。各章节在综合运用文本细读法、作家创作动机论及读者接受理论的基础上,拟对清代女作家弹词中的才女竞雄意识产生的文化渊源、文本才女竞雄意识的表现与困境、弹词才女竞雄意识的成因进行深入研究。第一章分析才女竞雄意识的历史文化渊源。一方面对历史上具有文韬武略与抗争意识的女性进行梳理,表现才女竞雄意识的历史原型;一方面分析由历史原型人物演变而来的文学作品中的竞雄才女形象,表现女作家弹词笔下才女竞雄意识所借鉴的源头。第二章以弹词名作《再生缘》为代表,展示弹词才女竞雄意识的表现与困境。弹词才女竞雄意识展露了女性对个体自主性、政治参与性与经济独立性的渴望与追求,才女们的反抗又最终摆脱不了悲剧性色彩,展现了强大的男权压迫下女性书写的无奈困境。第叁章主要阐述清代女作家弹词才女竞雄意识的成因。清代社会文化氛围对女性才学的肯定、女作家书写自传欲望的创作动机以及女性读者的阅读期待激发了弹词才女竞雄意识的形成与持续发展。总之,女性弹词小说是最早的中国女性创作的小说,分析清代女作家弹词才女形象,探讨弹词才女竞雄意识的觉醒与深化,有助于我们认识弹词小说的文学价值与社会价值,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及当代女性生活都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期刊2014-04-01)
徐晓芳[9](2013)在《试比较清代女性弹词小说和网络穿越小说》一文中研究指出比较清代女性弹词小说和当代网络穿越小说,会惊奇地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首先,大多数穿越小说的作者均为女性,且以年轻的女大学生和白领居多,这和大多数清代女性弹词小说的创作者均为闺阁女性不谋而合,而创作动机也均以自娱自乐为主。其次,接受主体也多以女性为主,传播媒介方面虽然两者有纸质和网络的区分,但是读者和作者互动的交流模式一直不变。最后,就创作内容来看,清代女性弹词小说和网络穿越小说都塑造了女性在事业上成功的形象,而透过小说反映的则是从古至今的女性对于事业和爱情的追求。(本文来源于《北京社会科学》期刊2013年06期)
王赟[10](2013)在《清代着名女性弹词中女英雄形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清时期,女性开始表现出群体性的、较为强烈的创作欲望。由于诗、文、词等传统文学类型的话语权一直为男性控制,女性要想发出自己的声音,就必须另辟蹊径。于是,弹词走入她们的眼帘。这种七言韵文,可读可唱的文学样式一直为正统所忽视,有着足够的空间以供挖掘。一批批女作家欣喜若狂,纷纷投入创作,一部部十几万言甚至几百万言的弹词作品如同雨后春笋,在文坛上破土而出。有清一代,女性弹词产量更盛。弹词女作家们秉承着“为女性张目”的宗旨,在作品中塑造出一批英姿飒爽、功勋卓着的女英雄形象,来寄托自己无法实现的理想。这些女英雄或是骁勇善战的将军女帅;或是立身朝堂的才女能臣。她们虽然出身闺阁,但是在智力、勇力、胆识等各个方面都高于男子,她们在各个不同的领域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社稷的栋梁之材。本文就着眼于这个特殊的女性形象群体,分析女英雄扮演的不同身份、角色,研究多个女英雄之间的异同,以及探究女英雄形象的嬗变流程。并对她们背后女作家的创作动机、创作艺术和创作缺失进行分析,探究女英雄形象的悲剧意味和存在价值。(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3-04-20)
清代弹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清代弹词是一种融娱乐性、文学性、商业性于一体的文学,根据生产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书场弹词、书坊(坊本)弹词、书斋(案头)弹词。清代弹词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雅化的趋势。其中,坊本弹词的雅化主要有叁个特征:以抢占市场为目的的题材雅化,以扩大市场为目的的形式雅化和以迎合政府文禁为目的的主题雅化。坊本弹词的雅化是清代文人弹词创作的一个主要诱因,是弹词创作由书场走向书斋的一个必要中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清代弹词论文参考文献
[1].纪德君.“拟弹词”:清代弹词编创的一种重要类型——南词《绣像金瓶梅传》新探[J].文学遗产.2019
[2].盛志梅.论清代坊本弹词的雅化[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
[3].盛志梅,陈文静.清代刊本弹词的概貌及特点[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9
[4].蔡晓臻.清代传本苏州弹词的方言语气助词与叹词的使用特点——以“吓”、“哙(哙)”为例[J].语言研究.2018
[5].陈方源.论女性主义批判视阈下的清代弹词小说[J].文学教育(上).2018
[6].戴婵.清代女性弹词《天雨花》研究[D].陕西理工学院.2015
[7].蔡晓臻.清代传本苏州弹词方言助词研究[D].苏州大学.2014
[8].李婷婷.清代女作家弹词中的才女竞雄意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
[9].徐晓芳.试比较清代女性弹词小说和网络穿越小说[J].北京社会科学.2013
[10].王赟.清代着名女性弹词中女英雄形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