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弗氏枸橼酸杆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弗劳地氏枸橼酸杆菌,浓度依赖性,耐药性,抗菌药物
弗氏枸橼酸杆菌论文文献综述
罗琳,李伟,罗文艳[1](2019)在《临床药师参与1例弗劳地氏枸橼酸杆菌感染的抗菌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弗劳地氏枸橼酸杆菌为机会性致病菌,可引起人的原发和继发性感染症,如呼吸道、泌尿系感染及败血症等,近年来由该菌所引发的感染有所增加且感染部位广泛,目前已成为医院感染常见的致病菌之一,在临床分离肠杆菌中占第5位。为院内感染重点监测菌种。该菌耐药性强,药物选择范围狭窄,因此一旦发现该菌,应立即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治疗[1,2]。1病史摘要患者,男,61岁。3个月前因左肾重度积水来院(本文来源于《江西医药》期刊2019年04期)
汪永禄,陶勇,王利,金文杰,叶长芸[2](2017)在《13株杨氏枸橼酸杆菌的黏附、细胞毒性和耐药性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杨氏枸橼酸杆菌(CY)的黏附、细胞毒性和耐药情况。方法对从安徽省马鞍山市腹泻病例分离到的13株CY开展黏附HEp-2细胞的检测,同时对HEp-2细胞(MOI:100)作用8 h后的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情况以及对15种抗生素的药敏实验进行分析。结果 5株CY几乎没有黏附性,黏附指数<1;6株CY具有中等黏附性,黏附指数>1,且<50;2株CY具有强的黏附性,黏附指数>50。与HEp-2细胞作用8 h后,3株菌引起的LDH释放量>20.00%,其余10株菌引起的LDH释放量均<20.00%。13株CY对环丙沙星和妥布霉素均敏感(100%),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唑啉的耐药率最高(92.30%)。CY1对7种抗生素耐药,属于多重耐药菌,并且具有强的细胞毒性。结论本研究共检测出3株强细胞毒性的CY和7株多重耐药的CY,建议临床关注枸橼酸杆菌的毒性和多重耐药情况。(本文来源于《疾病监测》期刊2017年12期)
王艺婷,郝帅,肖迪,叶长芸,熊衍文[3](2016)在《弗氏枸橼酸杆菌CF74的T6SS影响FliC的表达和分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弗氏枸橼酸杆菌CF74的T6SS基因组岛功能。方法构建弗氏枸橼酸杆菌CF74的T6SS基因组岛的精确缺失突变株(CF74ΔT6SS)。对弗氏枸橼酸杆菌CF74和其突变株CF74ΔT6SS的全菌蛋白和上清蛋白进行提取,并进行2-DE分析。结果在CF74ΔT6SS全菌蛋白中,有4个蛋白表达上调,42个蛋白表达下调,并且Fli C的表达下调十分明显;在CF74ΔT6SS的培养上清中,有27个蛋白表达上调,36个蛋白表达下调,并且Fli C、Flg K和Fli D的表达下调十分明显。结论弗氏枸橼酸杆菌CF74的T6SS可以影响Fli C蛋白的表达和分泌。(本文来源于《疾病监测》期刊2016年03期)
刘丽云,郝帅,孙晖[4](2015)在《弗氏枸橼酸杆菌CF74的FliS蛋白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弗氏枸橼酸杆菌CF74的FliS蛋白功能。方法构建弗氏枸橼酸杆菌CF74 fliS的精确缺失突变株(CF74ΔfliS)及其互补菌株(CF74pfliS),并进行细菌游动性实验,检测它们对THP1细胞的粘附性和细胞毒性的作用。并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FliC蛋白在培养上清中的分泌。结果弗氏枸橼酸杆菌CF74ΔfliS突变株没有游动性,而回补株CF74pfliS回补了游动性。而且,CF74ΔfliS突变株降低对THP1细胞的粘附和细胞毒作用,其回补株恢复了粘附性和细胞毒性。此外,CF74ΔfliS突变株降低FliC蛋白在培养上清中的分泌。结论 FliS蛋白影响弗氏枸橼酸杆菌CF74的游动性,并参与其对宿主细胞的粘附和细胞毒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刘丽云,夏胜利,孙晖[5](2015)在《潜在致病性的弗氏枸橼酸杆菌的筛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筛查具有潜在致病性的弗氏枸橼酸杆菌。方法对从河南省睢县分离到的36株弗氏枸橼酸杆菌进行黏附HEp-2细胞的检测,以及与HEp-2细胞(MOI:100)作用10 h后的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情况分析。同时比较弗氏枸橼酸杆菌CF74(Citrobacter freundii 74)、CF72(Citrobacter freundii 72)、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nteroaggregative E.coli,EAEC)、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nteropathogenic E.coli,EPEC)2348/69和HB101的黏附和细胞毒性差异。结果 16株弗氏枸橼酸杆菌几乎没有黏附性,黏附指数<1;18株弗氏枸橼酸杆菌具有中等强度的黏附性,黏附指数<100;2株弗氏枸橼酸杆菌CF74和CF65(Citrobacter freundii 65)具有强的黏附性。与HEp-2细胞作用10 h后,除了CF74(24.4%),其余的35株弗氏枸橼酸杆菌具有低的LDH释放量,LDH释放量与阴性对照HB101(5.02%)相似。说明除了CF74,其余的弗氏枸橼酸杆菌不具有细胞毒性。CF74具有和EAEC042一样的聚集性黏附类型,并且CF74引起的LDH释放率明显高于CF72、2348/69和HB101(P<0.01)而低于EAEC17-2。结论作为潜在的致病菌,CF74具有强的黏附性和细胞毒性。(本文来源于《疾病监测》期刊2015年02期)
汪铮,李秀,许友松,袁慧峰,王道标[6](2013)在《科泽氏枸橼酸杆菌和代尔夫特食酸菌(食酸丛毛单胞菌)肺部感染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泽氏枸橼酸杆菌和代尔夫特食酸菌(食酸丛毛单胞菌)均为临床少见细菌。我院ICU近日诊治1例肺部感染患者,同时检出上述两种细菌,现报告如下。(本文来源于《临床肺科杂志》期刊2013年09期)
金东,王艺婷,白雪梅,叶长芸,刘丽云[7](2013)在《弗氏枸橼酸杆菌TaqMan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针对弗氏枸橼酸杆菌的TaqMan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PCR)检测方法。方法针对弗氏枸橼酸杆菌的特有序列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扩增目的基因建立标准曲线,确定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对20种其他肠道致病菌及院内感染中常见的致病菌进行检测,评价该检测方法的特异性;使用牛奶模拟标本评价方法在实际检测工作中应用性。结果 TaqMan real time-PCR检测方法对弗氏枸橼酸杆菌重组质粒的检测灵敏度为1.0×101拷贝/反应体系;该检测方法在检测30种其他肠道致病菌及院内感染中常见的致病菌时未出现特异性扩增。该检测方法对牛奶模拟样本中弗氏枸橼酸杆菌检测下限为1.0×102cfu/ml的菌量;通过对1.0×107、1.0×105和1.0×103叁个浓度质粒标准品的重复检测,确定本方法的组内变异系数为1.90%~3.91%;组间变异系数为1.52%~1.69%。结论本研究建立的TaqMan real time-PCR检测方法可作为检测弗氏枸橼酸杆菌灵敏、特异、快速的方法。(本文来源于《疾病监测》期刊2013年06期)
周昱,陈琼,孔繁德,吴德峰,赵冉[8](2013)在《PCR快速检测布氏枸橼酸杆菌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布氏枸橼酸杆菌作为人畜共患细菌,不易为人们重视,但近年来该菌引发的病害不得不引起人们注意。为了加快对该菌的检测速度,本研究根据Genebank上布氏枸橼酸杆菌的乳酸盐脱氢酶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一种特异、敏感、快速的检测布氏枸橼酸杆菌的PCR方法,扩增的目的片段大小为586bp。通过优化PCR反应条件,该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和稳定性好等特点,检测灵敏度为78CFU。将建立的反应体系用于日常检测中,结果与传统的细菌分离鉴定结果一致,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文摘》期刊2013年05期)
王景[9](2011)在《弗氏枸橼酸杆菌yeeZ基因插入突变导致细菌分裂抑制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裂是细菌生长、繁殖的基础。菌体的分裂过程需要精准的调控机制来确保其准确性,从而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对分裂过程的任何干扰,都会对细菌生命活动产生重要影响,甚至导致死亡。目前的研究表明,细菌的分裂是一个非常复杂,需要进行严格精确的时空调控的行为,但仍然有许多未知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的阐释。本实验室在前期对细菌群集运动的研究中,用自杀性质粒对弗氏枸橼酸杆菌ATCC8090菌株进行广泛转座诱变,在众多的突变株中分离出编号为204的转座突变株。该突变株生物学性状发生明显变化,相对野生株其形态显着变长,表现为长丝体。经过反向PCR方法确定发生突变基因为yeeZ基因。为进一步确认此现象,我们利用自杀性载体EK-Ⅱ对弗氏枸橼酸杆菌野生株的yeeZ基因进行单交叉突变,获得的突变株形态同样出现明显的变长。迄今为止,尚无关于yeeZ基因功能的研究报道,通过NCBI网站检索分析得知,大肠杆菌的yeeZ基因编码产物被预测为与糖代谢有关的差向异构酶,可能参与了多糖链的合成。有文献报道,在大肠杆菌中,yeeZ、yeeN两个基因的产物是以蛋白复合物的形式存在,提示YeeZ是通过与YeeN相互作用来发挥功能的,虽然YeeN的确切功能未知,但有研究显示,其突变会导致细菌生长异常。在弗氏枸橼酸杆菌的基因组上,yeeZ基因与其下游的yeeY基因在一个操纵子中。yeeY基因功能同样没有研究报道,根据序列相似性被推测为LysR家族转录调控因子。LysR家族的转录调控因子是原核生物中最主要的转录调控因子,其所调控的基因功能繁多,涉及氨基酸、酶的合成代谢、毒力因子合成、群体感应系统以及运动等,因此理论上也存在调控分裂的可能性。据此,我们针对204株丝状体形成原因提出叁种推测:(1)yeeZ基因功能直接涉及分裂,因此其突变后,导致菌体变长;(2)转座子对yeeZ基因的插入突变,并非是表型形成的原因,而是由于极效应导致其下游基因yeeY的失活,而形成丝状体;(3)YeeZ是通过与其它蛋白形成复合体发挥功能,yeeZ基因插入突变后,导致原基因部分片段的表达,干扰了正常功能的发挥,进而导致表型形成。对204株丝状体形成原因的确定,将有助于认识yeeZ基因的功能,并可能发现新的影响细菌分裂的机制。有鉴于yeeZ基因的插入突变导致细菌生长显着缓慢,类似机制有可能应用于减毒疫苗的构建,而对其机制的阐明,将有助于应用研究的开展。据此,我们针对叁种推测进行了以下的实验研究:1.革兰阴性菌基因敲除载体pYG4的构建。为方便进行目的基因的功能分析,我们构建了适用于革兰阴性菌基因敲除的载体pYG4。该载体主要包含以下成分:π蛋白依赖性复制起点ori R6K,使构建的质粒只能在表达π蛋白的菌株中复制,对于其它细菌表现自杀性;接合转移基因mob,使载体可以通过简单的接合方式实现转移;多克隆位点序列:EcoRⅠ-XbaⅠ-ApaⅠ-SfiⅠ-SacⅠ-NotⅠ-SpeⅠ-NdeⅠ-SacⅡ-BglⅡ,可以满足克隆需要;反向选择标志sacB该基因编码的酶可将蔗糖分解为对细菌有毒的产物,从而杀死表达它的细菌;正向选择标志卡那霉素抗性片段。该载体适用于对革兰阴性菌进行目的基因的各种突变操作,在使用上比较方便,也具有较广泛的“失活谱”,目前已经得到很好的应用。2.弗氏枸橼酸杆菌yeeZ基因的敲除及形态观察。利用自杀载体pYG4对yeeZ基因进行框架内敲除,敲除是从转录起始位点下游18bp处开始,到终止子上游36bp处终止,有效避免因为极效应而干扰下游基因的表达,且有效的去除了yeeZ基因功能。观察发现敲除株菌体形态没有明显变化,说明yeeZ基因功能的缺失不是导致204突变株形态变长的原因。由此否定上述第一个推测:即yeeZ基因功能直接涉及细胞分裂,突变后会导致菌体变长。3.弗氏枸橼酸杆菌yeeZ、yeeY双基因的敲除及双基因互补株的构建采用同样方法对yeeZ、yeeY双基因进行敲除,但敲除株形态同样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通过PCR扩增yeeZ+yeeY完整基因片段及其调控区域,并将其连接至载体pBR322,将重组质粒导入204突变株,发现菌体形态没有恢复正常。由此否定了第二个推测,说明yeeY基因功能的缺失不是造成204突变株菌体变长的原因。4.204突变株yeeZ基因突变区域分析及表达4.1首先对204株yeeZ基因突变区域序列进行完整克隆,将其克隆到T载体上,目的是观察该突变体对细菌的影响,在实验中我们没有获得带有目的片段载体的大肠杆菌DH5α菌株,但获得了目的片段整合到基因组的同源位置上的大肠杆菌DH5α菌株,该菌株实际上发生了与弗氏枸橼酸杆菌204株类似的插入突变。对其性状观察发现,其在平板上只能有限生长,形成很小的菌落,涂片显示其形成显着的长丝体。这说明yeeZ基因的插入突变也会对大肠杆菌的分裂产生显着的影响。4.2我们采用RT-PCR对204株基因组上转座片段的前后区域的转录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在转座子插入yeeZ基因后,其插入位点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均能转录。4.3采用PCR扩增方式对204突变株yeeZ基因后半部分突变区域进行克隆并测序验证,将该片段连接至载体pBR322,将重组质粒电转入弗氏枸橼酸杆菌野生株,发现该部分片段对菌体形态没有产生明显影响。4.4采用PCR扩增方式对204突变株yeeZ基因前半部分突变区域进行克隆。首先将该片段连接至T载体,将重组质粒电转入大肠杆菌DH5α发现部分克隆生长异常,表现为迟缓生长或者不生长,对能够正常生长的克隆进行测序发现均有不同的突变。于是我们重新扩增yeeZ基因前部分片段(从yeeZ基因起始密码子后开始扩增),将其连接至载体pBAD24,进行阿拉伯糖诱导表达,结果显示在0.2% ara+ LB平板明显的生长抑制。通过以上实验,我们确定204突变株分裂抑制形成丝状体的原因是由于yeeZ基因前210bp片段的表达所导致,根据文献分析,其机制可能是干扰了与YeeN相互作用关系,确切机制尚有待深入研究。通过本研究,我们确定了204突变株形成丝状体的原因,明确了yeeZ基因功能的重要性,其与分裂过程并非直接的作用关系,而是一个间接的作用。我们同时发现,突变的yeeZ基因对分裂的抑制,不仅仅表现在弗氏枸橼酸杆菌中,在大肠杆菌中也有存在。有鉴于yeeZ基因的插入突变导致细菌生长显着缓慢,大肠杆菌突变株甚至只能有限生长,类似机制可应用于相关细菌减毒疫苗的构建。(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期刊2011-05-01)
郑崛村,丛延广,沈富兵,邓念华[10](2010)在《弗氏枸橼酸杆菌yeeZ基因突变引起细菌分裂抑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确认引起弗氏枸橼酸杆菌分裂抑制的致突变基因yeeZ,了解其与细菌分裂的关系。方法对弗氏枸橼酸杆菌进行广泛的转座突变,筛选菌体变长的突变株,用反向PCR方法对突变株的失活基因进行定位测序;构建自杀载体EK-I质粒并利用单交叉重组机制重新构建yeeZ突变株,观察其生物学特征并与转座突变株比较。结果经基因测序定位确认发生分裂抑制突变的是yeeZ基因,重新构建的yeeZ基因自杀突变株的生物学特征与转座突变株完全一致。结论弗氏枸橼酸杆菌yeeZ基因失活可引起细菌的分裂抑制,即yeeZ基因的功能与细菌分裂有关。(本文来源于《西部医学》期刊2010年04期)
弗氏枸橼酸杆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了解杨氏枸橼酸杆菌(CY)的黏附、细胞毒性和耐药情况。方法对从安徽省马鞍山市腹泻病例分离到的13株CY开展黏附HEp-2细胞的检测,同时对HEp-2细胞(MOI:100)作用8 h后的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情况以及对15种抗生素的药敏实验进行分析。结果 5株CY几乎没有黏附性,黏附指数<1;6株CY具有中等黏附性,黏附指数>1,且<50;2株CY具有强的黏附性,黏附指数>50。与HEp-2细胞作用8 h后,3株菌引起的LDH释放量>20.00%,其余10株菌引起的LDH释放量均<20.00%。13株CY对环丙沙星和妥布霉素均敏感(100%),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唑啉的耐药率最高(92.30%)。CY1对7种抗生素耐药,属于多重耐药菌,并且具有强的细胞毒性。结论本研究共检测出3株强细胞毒性的CY和7株多重耐药的CY,建议临床关注枸橼酸杆菌的毒性和多重耐药情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弗氏枸橼酸杆菌论文参考文献
[1].罗琳,李伟,罗文艳.临床药师参与1例弗劳地氏枸橼酸杆菌感染的抗菌治疗[J].江西医药.2019
[2].汪永禄,陶勇,王利,金文杰,叶长芸.13株杨氏枸橼酸杆菌的黏附、细胞毒性和耐药性检测[J].疾病监测.2017
[3].王艺婷,郝帅,肖迪,叶长芸,熊衍文.弗氏枸橼酸杆菌CF74的T6SS影响FliC的表达和分泌[J].疾病监测.2016
[4].刘丽云,郝帅,孙晖.弗氏枸橼酸杆菌CF74的FliS蛋白功能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5
[5].刘丽云,夏胜利,孙晖.潜在致病性的弗氏枸橼酸杆菌的筛查[J].疾病监测.2015
[6].汪铮,李秀,许友松,袁慧峰,王道标.科泽氏枸橼酸杆菌和代尔夫特食酸菌(食酸丛毛单胞菌)肺部感染1例[J].临床肺科杂志.2013
[7].金东,王艺婷,白雪梅,叶长芸,刘丽云.弗氏枸橼酸杆菌TaqMan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方法的建立[J].疾病监测.2013
[8].周昱,陈琼,孔繁德,吴德峰,赵冉.PCR快速检测布氏枸橼酸杆菌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3
[9].王景.弗氏枸橼酸杆菌yeeZ基因插入突变导致细菌分裂抑制的机制研究[D].第叁军医大学.2011
[10].郑崛村,丛延广,沈富兵,邓念华.弗氏枸橼酸杆菌yeeZ基因突变引起细菌分裂抑制[J].西部医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