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王典
摘要:新课标新教材新课改需要教师运用新理念、新方法激活英语课堂,本文运用所学的英语教材教法,结合个人英语学习体会,提出几种使英语课堂充满情趣、生动起来的方法,以期促进教学。
关键词:思维规律稳中求变衔接游戏口诀激活课堂
随着素质教育的广泛开展和“新课标”的贯彻与实行,学生的质在不断地提高,因此他们对英语课堂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中教学为例,译林版教材与老教材相比较,无论在实用性方,还是在时代性方面,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既有模仿操作性的戏剧选段,富于时代感的科学小品文,也有趣味性较强的幽默事,但其中也不乏单调的说明文,枯燥的历史体裁的文章和零乱elcometotheUnit。枯燥的文章如果再加上枯燥的教学方法,就于收效甚微的一节课,但是如果教者能开动脑筋,花足心思,巧设计,就能化难为易,变枯燥为生动,充满情趣。
一、遵循思维规律,由浅入深设问
《教师教学参考用书》给我们的备课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是心的老师会发现,书中所提供的教法单一模式化:A—C1—C2—E—F。但有很多文章,它本身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如果先快速阅,然后细读回答问题,再听课文填表格,几个轮回下来,学生还雾里看花,理不清文章的层次结构,故事的前因后果。这时,不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或学生的思维规律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分模块2第三单元CurseoftheMummy一文中地名,人名较多,乍一上去一团雾水,但细细分析,其实这篇文章层层递进,环环相。文章的第1、2段介绍了卡特的生平,提出他酷爱挖掘古墓,第,提及了图坦卡蒙国王之墓的发现。4、5两段讲叙了卡特探险队员的神秘死亡,而6、7两段,作者分析了死亡的原因。如果单纯参考《教师教学参考用书》,依照C1、C2、D按部就班常规地理解文,就忽视了文章中原有的明显的因果关系,因此我用了以下三问题,带领学生像剥竹笋一样逐步深入,理解文章:
1.WhatwasCarter'smostamazingdiscovery?(thetombofKinankhaman)
2.WhathappenedafterCarter'steamenteredthetomb?(Theybegallillanddiestrangely.)
3.Whydidtheydiestrangely?
再以模块9第4单元BiblicalidiomsinEnglish一文为例。尽管学生识Bible一词,但没有接触过Biblical,看到这一标题,学生的第一问肯定是:WhatareBiblicalidioms.所以教者只要顺势带领学生从题入手,走进文章就能化繁为简了。教师可以依次提出这样4个问
1.Whatareidioms?(第1段)
2.WhatareBiblicalidioms?(第2段)
3.WhatarethecharacteristicsofBiblicalidioms?(第3-5段)
4.Areidiomsimportant?(第6段)
这4个问题的答案,恰好是各段的段落大意。问答活动之后,再学生分段,就能水到渠成。
二、微调教学策略,活跃学生思维
在译林版新教材中,有很多文章旨在介绍几个同一类型或同一质的事物,其介绍的内容和方法基本雷同。但如果教者也以一成变的教法来介绍他们,即使这种方法很新颖独特,但重复三、四后,也就寡然无味了。而且也不能充分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项技能。所以抓住特征,稳中求变不失为这一弊病的一剂妙方。
三、有机利用图片,变无序为有序
新教材的每个单元都有Welcometotheunit部分。文中呈现出了富、优美的图片,但这些图片往往在时间或空间上跨度大,缺乏横联系,显得零乱无序。有人习惯以幻灯片的投影顺序来穿插过:Let'slookatthefirstpicture;Thisispicture2.……Enjoythelastonther.这样的话整个课堂就缺乏一条主线,大大降低授课的整体,连贯性。但如果掩卷静思,会恍然大悟,乱中其实也有序。实无计可施时,设置情景,无中生“序”也能柳暗花明。就拿模块1单元的Welcometotheunit为例吧,这部分共有四张图片:苏格兰的巨石阵,喜玛拉雅山的野人,苏格兰的尼斯湖水怪和埃及的金字塔。对此,我有这样两个设想:
1.把这个四幅图片分为建筑和动物两个层次,先介绍巨石阵和金字塔,然后用下面一句:“Next,let'scometotwoanimals”自然过渡到野人和尼斯湖水怪。
2.教者以导游的身份出现,先带领学生先参观埃及的雄伟金字塔,然后聆听苏格兰巨石阵和尼斯湖水怪的离奇传说,再一起到喜玛拉雅山寻访野人的足迹。
四、善用典故名著,增添课堂趣味
枯燥的文章,如果能适当适量地补充一些相关的典故,传说,故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也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模块9第4单元Project:TheWhiteHorseTemple一文中2-4段讲述了白马寺的故事,故事中明朝官员奉明帝之命到印度取经,他们不仅完成取经之任务,而且还请回两名高僧,这两个高僧后来就住在了现在的白马寺。它跟《西游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在这一部分我让学生在读过这个故事后与《西游记》进行比较。较之白马寺的故事,学生更加熟悉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所以处理这部分时,我们可以播放电视剧《西游记》的主题歌。在熟悉的乐曲声中,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I'msureallofyouarefamiliarwiththestory“Journeytothewest”.
Canyoufindsomesimilaritiesbetweenthestoryandtheonebehindthe
WhiteHorseTemple.
你可以想象,学生之间必有一番激烈的讨论。激烈的讨论和我们适当的提醒之后,学生得出了以下结论:
1.BothofthegroupswenttoIndiatosearchforBuddism.
2.Theybothgotthepermissionfromemperors.
3.Theyalltravelledonawhitehorse.
4.Atlast,bothofthemfinishedthetaskandbroughtsomeBuddistreadingsandimagesofBuddha.一段适当的联系,省却了老师的口舌,提高了课堂效率,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呢?
五、巧编游戏、口诀,激活枯燥知识
游戏是深受学生欢迎的活动。把游戏广泛用于英语教学能为英语学习创造逼真的、富于交际的语言环境;能为学生提供引人入胜的练习形式;还能满足学生旺盛的学习欲望。在讲虚拟语气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玩“接龙游戏”。如:
5.IfIhadmoney,Iwouldgotravelling.
6.IfIwenttravelling,IwouldgotoAustralia.
7.IfIwenttoAustralia,Iwouldseekangarooswithmyowneyes.
8.IfIsawkangarooswithmyowneyes,Iwouldtakephotos.
学生对语法往往感到头痛,觉得学语法太枯燥乏味了。为了让学生能轻松、牢固的记住这些枯燥乏味的语法知识,我们可以适当应用一些速记方法,将其编成口诀,读来朗朗上口,又便于记忆。如在讲名词单数变复数的规则时,有些以f/fe结尾的词要变f/fe为v再加es,有些又不变。这时就叫学生记住要变的这些词:thief,wife,knife,loaf,1eaf,wolf,half,life,shelf。但学生怎么也记不好,于是我们可以叫学生这样记:“小偷的妻子用刀子和一片叶子把狼砍成两半,结束了它的生命,把它放在架子上”。
英语毕竟不同于我们母语的教学,要想教好它,我们仍须坚持不懈地努力,不但要吃透教材,还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创设出有趣味性的课堂,才能使我们的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作为一名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英语教师,必须转变滞后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崭新的语言教学环境,巧妙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激活课堂,促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和运用英语知识的同时有不不乏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