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消灭式品牌并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品牌,并购,消灭式品牌并购
消灭式品牌并购论文文献综述
黄蓓蓓[1](2009)在《消灭式外企品牌并购现状与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我国市场消费潜力巨大,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外资便不断涌入,抢滩我国市场及周边地区以求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资并购越演越烈。外资的进入给我国带来了发展所需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增加了国内就业机会和当地税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但从世界各国的经验以及最近几年我国的实际案例来看,外资并购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对东道国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的同时,也会对东道国的民族产业和品牌等带来不利的影响,有时甚至对东道国的经济安全构成威胁。在合资并购领域中,外资企业“弱化”本土品牌市场影响力的品牌竞争即消灭式品牌并购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已导致我国大量的知名品牌消失或危机四伏。这些前车之鉴为我国企业今后的跨国并购提供了大量宝贵的经验教训。文章运用微观经济学及品牌学理论等理论知识,采用了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为了更好的认识和理解消灭式品牌并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文章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并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后文进一步的分析提供了现实和理论前提。然后对品牌的定义及特征作了诠释,以便解释外资在消灭式并购过程中选择品牌的原因。文章重点介绍了消灭式品牌并购的含义、现状、运用手法及发展特征和趋势的分析,从外企、我国政府政策及我国企业叁个方面全面探讨了消灭式外企品牌并购产生的原因,并进一步阐述了这一现象的对我国经济产生的负面效应。在此基础上,结合理论和实践,对我国目前如何应对消灭式外企品牌并购从政府政策和我国企业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文章最后结合达能&娃哈哈这一具体案例,更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消灭式品牌并购的本质,并从中总结出几点启发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湖北工业大学》期刊2009-05-01)
本报,余祖江[2](2008)在《从可口可乐并购汇源事件看资本运作真谛》一文中研究指出民族品牌再度告急!天府可乐日前高调向百事可乐追讨合资商标,令外资并购中国民族品牌案再起争议。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天府可乐创始人李培全在第二届中国品牌节上演讲时称,“天府”已经被“百事”变相吃掉。此前,可口可乐宣布收购汇源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本文来源于《通信信息报》期刊2008-10-15)
辜璟[3](2007)在《消灭或雪藏:民族品牌陷并购圈套?》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资本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资并购在中国越来越活跃,而必将面对民族品牌何去何从的问题。更深层次的思考是,外资并购的最终目的到底是什么?是纯粹的投资收益,还是全球化的战略布局?如果是后者,那么民族品牌将不是并购过程中外资最为看重的,背后的渠道、市场占有率等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华工商时报》期刊2007-01-05)
陈俊侠,朱立毅,刘浦泉[4](2006)在《10年来,一直想进军中国市场》一文中研究指出欧洲最大的小家电企业——法国SEB集团宣布收购中国最大的压力锅生产商苏泊尔一事,不仅在中国遭到同行的强烈反对,即使在法国本土也受到“将生产和销售重心‘外迁’”的指责。 日前,法国SEB总裁蒂耶里·德拉图尔达尔泰斯就此事接受本报独家专访。(本文来源于《经济参考报》期刊2006-11-27)
欧阳有旺,郭炳南[5](2005)在《探讨外资的消灭式品牌并购以及中国企业的应对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品牌是一个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重要法宝之一,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无形资产。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外资的进入和对企业大规模并购的出现,在中国出现了一种新的并购方式——消灭式品牌并购。该文从外资对中国品牌的消灭式并购的现状入手,剖析了消灭式品牌并购的目的,并对中国企业的应对策略作了相应的探讨。(本文来源于《商场现代化》期刊2005年08期)
张亦梅[6](2003)在《外资对中国品牌消灭式并购的应对之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今,并购的浪潮正席卷全球,中国因其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广博的市场吸引了众多外企的目光,跨国并购在我国已初见端倪,并对中国企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如有利于打破国内企业发展的资金、技术瓶颈,优化我国产业结构,提高国内企业的管理水平等。国内企业往往也想凭借外资并购来谋求更大的发展。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在我们为外资规模扩大而欣喜的同时,也不难发现,许多为大家所熟悉的国内名牌在被外资并购之后逐渐从市场上销声匿迹,难觅其踪,有的即使还在市场上抛头露面,也是名存实亡,其状岌岌可危。(本文来源于《浙江经济》期刊2003年18期)
张亦梅[7](2003)在《外资对中国品牌的消灭式并购及中方企业的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并购已经成为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主要方式。在国内企业想凭借外资并购来谋求更大发展的同时,要防止其对中国品牌进行消灭式的并购。(本文来源于《经济管理》期刊2003年15期)
温冬开[8](2001)在《中国品牌要警惕“消灭式合资”——外商并购本土品牌的策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企业与外商合作过程中 ,往往只看到自己引进资金、先进的管理和技术的需要 ,而忽视了外商这样做的真正目的在于消灭本土品牌 ,最终占领市场。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例 ,分析总结外商并购本土品牌的目的、现状及运作手法。认为中国企业只有充分认识到品牌资产的价值 ,才能在竞争与合作中维护、壮大品牌实力(本文来源于《北京商学院学报》期刊2001年02期)
消灭式品牌并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民族品牌再度告急!天府可乐日前高调向百事可乐追讨合资商标,令外资并购中国民族品牌案再起争议。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天府可乐创始人李培全在第二届中国品牌节上演讲时称,“天府”已经被“百事”变相吃掉。此前,可口可乐宣布收购汇源在国内引起轩然大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消灭式品牌并购论文参考文献
[1].黄蓓蓓.消灭式外企品牌并购现状与对策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09
[2].本报,余祖江.从可口可乐并购汇源事件看资本运作真谛[N].通信信息报.2008
[3].辜璟.消灭或雪藏:民族品牌陷并购圈套?[N].中华工商时报.2007
[4].陈俊侠,朱立毅,刘浦泉.10年来,一直想进军中国市场[N].经济参考报.2006
[5].欧阳有旺,郭炳南.探讨外资的消灭式品牌并购以及中国企业的应对策略[J].商场现代化.2005
[6].张亦梅.外资对中国品牌消灭式并购的应对之策[J].浙江经济.2003
[7].张亦梅.外资对中国品牌的消灭式并购及中方企业的对策[J].经济管理.2003
[8].温冬开.中国品牌要警惕“消灭式合资”——外商并购本土品牌的策略分析[J].北京商学院学报.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