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肛肠动力学变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肛瘘,中医挂线疗法,肛肠动力学指标,影响效果
肛肠动力学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吴梦颖,李远[1](2018)在《中医挂线疗法治疗肛瘘疾病患者94例及对肛肠动力学指标变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中医挂线疗法对肛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其机体肛肠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情况。方法研究组实施中医挂线疗法,对照组接受常规外科手术治疗,记录两组肛瘘患者治疗前后肛肠动力学指标(ALCT、RRP、ARP、AMCP)变化情况。结果两组肛瘘患者治疗前肛肠动力学指标检测对比并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肛瘘患者RRP、ARP等肛肠动力学指标检测值较之前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AMCP、ALCT则较之前对比P>0.05。结论利用中医挂线疗法治疗肛瘘有利于维持良好的肛肠动力学指标检测值,对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来源于《当代临床医刊》期刊2018年03期)
高磊,吕良,穆晓燕,王桂春[2](2018)在《中医挂线疗法治疗肛瘘疾病对肛肠动力学指标变化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中医挂线疗法对肛瘘患者肛肠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肛瘘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300例,观察组给予中医挂线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挂线方法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MCP、ALCT、ARP等肛肠动力学指标变化幅度比较,无差显着异(P>0.05),观察组的RRP变化幅度显着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着(P<0.05)。结论对肛瘘疾病患者实施中医挂线治疗的效果较好,且对肛肠动力学指标影响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22期)
鲁昌辉[3](2016)在《中医挂线疗法治疗肛瘘疾病对肛肠动力学指标变化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中医挂线疗法在肛瘘疾病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对肛肠动力学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26例肛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6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挂线方法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挂线手法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平均伤口愈合时间及创面面积,记录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肛肠动力学指标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肛管最长收缩时间(ALCT)、肛管静息压(ARP)、直肠静息压(RRP)及直肠肛门反射(RAR)的变化。结果 (1)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60/6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8%(49/6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平均伤口愈合时间(21.39±5.47)d及创面面积(13.94±2.51)cm2与对照组(30.02±5.89)d、(17.24±2.81)cm2比较均明显缩短、缩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RAR敏感率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两组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MCP、AL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RRP、ARP均降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降低程度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挂线应用于肛瘘疾病的治疗中,提高了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缩短了创面愈合时间,减少了创面面积,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术后肛肠功能的恢复,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6年10期)
鲁昌辉[4](2014)在《中医祛腐生肌法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及肛肠动力学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中医祛腐生肌法对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肛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中医祛腐生肌法:外敷15%生肌红粉纱布,腐肉脱落后再换用生肌玉红纱布换药;对照组外敷生肌玉红纱布。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效果、术后疼痛程度及肛肠动力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纱布染黄时间、腐肉脱落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两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术后5天、7天观察组疼痛积分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RRP、ARP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祛腐生肌法能够加速肛瘘患者术后创面愈合、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术后肛肠功能恢复,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本文来源于《四川中医》期刊2014年11期)
马存林,鲍聚喜,冯作鹏,张孝通[5](2013)在《肛裂切除并内括约肌切断术前术后肛肠动力学变化的临床意义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肛肠动力学检测方法探讨肛裂切除并同位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肛裂对患者肛门功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我科自2009年8月至2012年8月采用该手术方法治疗肛裂70例,术前术后均进行肛管直肠测压,测量肛管收缩反射(ACR)、肛管舒张反射(ADR)、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肛管最长收缩时间(ALCT)、直肠静息压(RRP)、肛管静息压(ARP),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7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患者ARP显着减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R、ADR均为阳性,AMCP、ALCT、RRP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裂患者行肛裂切除并同位内括约肌切断术后可引起肛管内括约肌压力降低,解除括约肌痉挛,改善肛门血流灌注,但肛门自制功能正常。(本文来源于《内蒙古中医药》期刊2013年31期)
赵炳会,刘国涛,王焕伶[6](2013)在《中医挂线疗法治疗肛瘘肛肠动力学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中医挂线疗法治疗肛瘘肛肠动力学的变化,为中医挂线疗法的推广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收的肛瘘患者共372例,将168例高位肛瘘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将204例低位肛瘘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2例,分别记录及分析每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大收缩压(AMCP)、肛管最长收缩时间(ALCT)、肛管静息压(ARP)、直肠静息压(RRP)等指标。结果:低位肛瘘患者手术前后肛门动力学变化、AMCP及ALCT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前后RRP及ARP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位肛瘘患者手术前后肛门动力学变化、AMCP及ALCT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前后比较RRP及ARP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挂线疗法治疗肛瘘有实际临床意义,值得进行推广。(本文来源于《海南医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9期)
朱向琥,王峰,龚旭晨,陈敏[7](2011)在《直肠前突STARR术后肛肠动力学变化研究(附35例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STARR手术治疗直肠前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5例直肠前突患者采用STARR手术,观察治疗前后排便情况,进行肛管测压并作对比分析。结果临床症状完全缓解17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7.1%。经治疗后盆底肌的矛盾运动消失,肛管静息压较术前下降(P<0.05),肛管舒张压较术前增高(P<0.05);直肠感觉阈值量、直肠最大耐受量、直肠最大顺应性比术前有所下降(P<0.05)。结论根据肛肠动力学变化显示STARR手术治疗直肠前突疗效显着。(本文来源于《结直肠肛门外科》期刊2011年04期)
唐迎春,郭先娥,严群[8](2008)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前后肛肠动力学变化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直肠肛门痔手术前后肛肠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对20例重度痔患者用直肠肛管测压法检测手术前后的肛管静息压、高压区长度、肛管蠕动波频率及直肠肛管抑制反射阈值等4项指标。对痔病患者手术前后肛肠动力学进行比较,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手术后直肠肛管抑制反射阈值完全恢复,敏感率提高(P<0.05),肛管静息压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高压区长度及肛管蠕动波频率手术前后差异无显着性意义(均P>0.05);以上4项指标术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意义(均P>0.05)。结论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可使重度痔患者的肛门静息压及直肠肛管抑制反射阈值恢复正常。(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08年04期)
黄熠[9](2007)在《肛瘘手术前后肛肠动力学变化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肛门动力学检测探讨肛瘘手术对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临床观察2005-2006年我院肛肠科肛瘘手术48例,术前术后各行1次直肠肛管测压,测量直肠肛门反射(RAR),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肛管最长收缩时间(ALCT),直肠静息压(RRP),肛管静息压(ARP),对比术前术后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肛瘘手术对肛门功能的影响.结果:采用肛瘘切开引流和或挂线术治疗肛瘘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治愈率100%,无明显并发症。肛瘘手术后可引起一定的肛肠动力学变化,术后RAR低位肛瘘无明显变化,高位肛瘘减弱(P<0.01);AMCP与术前无差异(P>0.05);ALCT与术前无差异(P>0.05);RRP术后降低(P<0.01);ARP术后降低(P<0.01)。结论:肛瘘切开引流和或挂线术是治疗肛瘘的良好的方法,肛瘘手术后可引起一定的肛肠动力学变化,但肛门自制功能基本维持正常。(本文来源于《大连医科大学》期刊2007-05-01)
杨琴燕,杨关根,孙鸿斌,沈忠,金永军[10](2007)在《痔病PPH术后肛肠动力学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我院自2003年4月~2004年10月通过对60例痔病肛肠动力学的前瞻性研究,为临床选择术式及PPH术的进一步改进提供依据。1临床资料60例Ⅲ~Ⅳ度痔病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8~69岁,平均47岁。均无肛门失禁、狭窄、肛裂,无肛管手术及注射治疗史。均符合《(本文来源于《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07年01期)
肛肠动力学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中医挂线疗法对肛瘘患者肛肠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肛瘘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300例,观察组给予中医挂线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挂线方法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MCP、ALCT、ARP等肛肠动力学指标变化幅度比较,无差显着异(P>0.05),观察组的RRP变化幅度显着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着(P<0.05)。结论对肛瘘疾病患者实施中医挂线治疗的效果较好,且对肛肠动力学指标影响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肛肠动力学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1].吴梦颖,李远.中医挂线疗法治疗肛瘘疾病患者94例及对肛肠动力学指标变化的影响[J].当代临床医刊.2018
[2].高磊,吕良,穆晓燕,王桂春.中医挂线疗法治疗肛瘘疾病对肛肠动力学指标变化的影响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
[3].鲁昌辉.中医挂线疗法治疗肛瘘疾病对肛肠动力学指标变化的影响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
[4].鲁昌辉.中医祛腐生肌法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及肛肠动力学变化研究[J].四川中医.2014
[5].马存林,鲍聚喜,冯作鹏,张孝通.肛裂切除并内括约肌切断术前术后肛肠动力学变化的临床意义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
[6].赵炳会,刘国涛,王焕伶.中医挂线疗法治疗肛瘘肛肠动力学变化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
[7].朱向琥,王峰,龚旭晨,陈敏.直肠前突STARR术后肛肠动力学变化研究(附35例报告)[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1
[8].唐迎春,郭先娥,严群.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前后肛肠动力学变化的临床观察[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
[9].黄熠.肛瘘手术前后肛肠动力学变化的临床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7
[10].杨琴燕,杨关根,孙鸿斌,沈忠,金永军.痔病PPH术后肛肠动力学变化[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