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运行调整系统论文-赵宏涛,许伟,陈峰,王涛

列车运行调整系统论文-赵宏涛,许伟,陈峰,王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列车运行调整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速铁路,列车运行计划,调整场景及策略,优化目标

列车运行调整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赵宏涛,许伟,陈峰,王涛[1](2019)在《高速铁路列车运行计划自动调整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提升行车控制自动化水平,针对高速铁路调度指挥系统可扩展性较差、应急处置能力不足、人工调整运行线间冲突低质低效等问题,在智能铁路框架下,设计包含应用层、业务层和数据层3层架构的列车运行计划自动调整系统,分析自动调整子系统整理调整场景及策略映射关系,在标准化数据驱动下,以启发式算法自动实时输出目标最优的无冲突计划。仿真实验及京沈客运专线现场联调联试试验表明,合理设计的系统结构计算效能突出,在减轻调度员劳动强度的基础上,可以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和调度智能化水平,同时兼顾运输服务质量和铁路企业收益。(本文来源于《铁道运输与经济》期刊2019年02期)

铁信[2](2018)在《瑞士联邦铁路自适应列车运行调整系统ADL》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瑞士联邦铁路(SBB)干线每天运行103次列车,是世界上最为繁忙的准轨铁路网之一。瑞士联邦铁路运营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客货混运条件下如何最大程度地保障铁路运营的稳定性和路网的运输能力。为此,瑞士联邦铁路从2014年开始在全路推广自适应列车运行调整系统(ADL系统)。自适(本文来源于《现代城市轨道交通》期刊2018年02期)

魏倩[3](2013)在《基于模糊专家系统和遗传算法的城轨列车运行调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快速、便捷、运载能力强等优势,因此对其发展建设是我国长期城市规划的着眼点。列车受到突发事件、设备故障以及客流量变化等影响时,运行状态会变得随机而复杂。在此过程中,需要根据实时状态的改变采取有效的调整措施,尽量使列车按计划运行。城市轨道交通中列车的实际运行环境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然而目前对列车运行调整问题的研究大多是基于确定环境下的优化问题。基于以上分析,求解该问题时在建立的模型和算法中考虑引入不确定性因素,成为亟待深入探索的课题。首先,对列车运行调整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介绍,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的列车运行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列车运行调整的产生原因、晚点情况、调整措施等基本理论知识。在借鉴既有的列车运行调整模型的基础上,探讨了受到各种随机干扰而具有不确定性的模型参数,通过分析构建了列车运行调整的模糊模型。在此过程中,确立了以列车区间运行时间、停站时间和运行间隔时间作为约束的模糊性及分布。其次,运用列车运行调整的基本概念及模糊理论相关知识,组成并建立了模糊专家系统。结合列车的实际运营情况,确定了模糊专家系统的输入、输出变量和模糊规则。其中,利用遗传算法求解确定约束下的列车运行调整模型得到输出变量的论域范围。最后,选取广州地铁5号线的列车运行调整问题作为仿真实例,运用Matlab中的模糊逻辑工具箱对模糊专家系统进行仿真决策,并使用VC++6.0开发交互界面,实现地铁列车在晚点情况下进行运行调整的仿真试验。经仿真的结果对比证明了本文构建的模糊专家系统的有效性,该系统可以根据实时数据得出较优的运行调整策略。本文是对模糊环境下列车运行调整问题理论的补充以及实践的探索,由于影响列车运行的因素非常复杂,因此本文的研究还需做进一步的完善,才能为列车运行调整功能的研究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和参考。(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期刊2013-06-13)

李新琴[4](2013)在《企业铁路列车运行调整系统的研究与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我国企业铁路所具有的技术、规模、资金、市场等优势,以及人员观念上的不解放、素质低,服务尚且不完善等不利因素,铁路管理模式应该改革,实现管理规范化、效益最大化,其中建立现代物流信息系统是企业向现代物流方向发展的主要策略之一。作为我国企业铁路信息化建设的主要部分,运行调整系统在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的基础上,结合企业铁路的运输生产特点,实现列车作业的远程控制和智能化控制。采用企业铁路运行调整系统,能够提高企业铁路管辖的列车作业效率和生产调度与监督管理的自动化水平。本文以山西铝厂企业铁路为背景,着重研究和设计了运行调整系统应用中的列车作业的协调优化问题。目前,计算机与网络已经在铁路应用系统中有了大规模的应用,用计算机来辅助列车调度人员进行调度已经逐渐取代了落后的人工调度方式。列车运行调整系统就是应用计算机来辅助行车调度员对列车运行图的计划进行下达、修改等的行车调度系统。本课题在研究运行调整系统的特点和总体结构的基础上,结合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对列车智能化控制功能,提出了企业铁路运输组织的新模式。重点研究了系统的运行计划自动生成与调整,用Drools规则引擎灵活设计运行图,运用Rete算法搜索规则,解决了列车运行图的自动铺画与调整,运用java灵活的绘图机制与组件及点与线之间的关系实现了运行图的拖拽调整。再次,对列车运行调整系统进行了系统分析,确定系统的主要功能以及辅助功能实现的技术。在本次的项目开发中,引入了模式-视图-管理器(Model,View,Controler简称MVC)模型用于实现系统对于功能扩展和维护的要求。论文按照软件开发流程依次介绍了系统需求分析,系统的总体设计,运行图的自动生成与调整的原理与设计,拖拽调整运行图的原理与设计。最终实现了一个宽松的框架、有良好扩展功能和可维护性的列车运行调整系统。系统经过测试,验证了运行图相关功能的正确性,确定各个模块运行良好,同时验证了MVC架构在系统功能扩展和维护方面的作用。系统为智能调度系统中的一部分,在论文中也介绍了调度系统的系统架构,整个系统的作业流程、角色安排及智能调度中的各个子系统,该系统研发后改变了企业作业管理模式,提高了企业站的作业效率,减轻了人员劳动强度,提高了企业站的管理水平,进而提高了铁路车辆周转率、机车周转率,以达到提高货物运输效率、保证运输安全的目的。本系统将使企业站在作业高度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等诸多方面将全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全部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为我国企业铁路行车调度技术开拓国际市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期刊2013-04-08)

贾智龙[5](2013)在《CTCS-3级列控系统随机车流条件下列车运行调整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既有线铁路的运输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释放,很大的提升了铁路的运输能力。但总体来讲,我国铁路的运输能力还是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特别是高速铁路快速发展,铁路路网全面提速以后,多种类型列车共线运行,不同列车速度差异较大,往往需要客运列车和货物列车共线运行,严重限制了铁路运输能力的提高。同时不同速度列车共线运行使铁路调度指挥工作和列车运行图的编制变的更为复杂。我国CTCS-3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研制成功,很大程度上优化了我国铁路运输的行车组织,CTCS-3级列控系统可以实现列车运行的实时控制,使行车组织更为精确和安全。本论文通过分析CTCS-3级列控系统的主要技术原则,结合我国铁路运输多种速度列车共线运行的实际,使用元胞自动机模型模拟和仿真随机车流条件下铁路行车组织过程,设计算法调整高中速列车的越行方案,分析不同限制条件对列车运行过程和列车通过能力的影响,从而为优化随机车流列车运行图编制、提高铁路列车运行效率、提升铁路运输能力提供科学依据。首先,本文研究了各种速度列车不同比例条件下的列车运行过程,结果表明,随着高速列车在随机车流中所在比例的增加,列车在中间站相互越行的次数逐渐增加,但当高速列车所占比例超过50%之后,高速列车的越行次数又会逐渐减小。列车的越行情况决定于前后列车之间的速度关系,随机车流条件下,发车时不同速度的列车相互交叉越多,对列车运行通过能力的影响也就越大。当高速列车所占比例较小时,高速列车的在线延误时间较大,中速列车的在站停留和在线延误时间较小。当高速列车所占比例较高时,高速列车在线延误时间较小,中速列车的在站停留时间较大。其次,研究了有固定旅客列车停靠时的列车运行情况。发现高速列车在有固定列车停靠的情况下,其区间运行时间和在站停留时间均大于没有固定列车停靠的情况;而中速列车的区间运行时间和在站停留时间均小于或等于没有固定列车停靠的情况。虽然高速列车在车站的固定停靠会增加高速列车在区间运行时分,但同时减少了中速列车的在站停留时间,且对平均在站停留时间的影响不大。最后,论文研究了到发线限制条件下的列车运行过程。研究发现在到发线限制条件下,列车平均在站停留时间和在线延误时间反而会减少,中速列车的在站停留时间减小更是明显。但由于到发线的限制会使高速列车的区间运行时间增加,为了保证高速列车在线路的高速运行,往往需要牺牲中速列车的运行时间来保证高速列车的运行效率。(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期刊2013-04-01)

冯晓芳[6](2012)在《基于蚁群算法的CBTC系统列车运行调整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轨道交通为缓解城市交通运输的压力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具有速度快、安全系数高、干扰少、旅客满意度高、客运周转量大等其它城市交通工具无法企及的优点。正常运行情况下,列车严格按照列车计划运行图运行,许多随机因素的干扰使得列车难免偏离计划运行图,造成行车紊乱。因此需要对列车的运行进行调整使其恢复按计划有序运行。尤其是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BTC系统)实现了移动闭塞技术,打破了传统的固定闭塞对于追踪间隔的限制,使得列车的追踪间隔明显减小,大大增加了行车密度,同时也增加了列车运行调整的难度。因此,对CBTC系统中列车运行调整的研究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本文在参考国内外已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运行调整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新一代城轨交通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研制”的列车运行调整方案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调整效果。论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首先,在深入分析列车运行调整问题本身的特点、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的特点及CBTC系统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单目标多约束条件的列车运行调整模型。2、其次,针对新提出的列车运行调整模型,利用蚁群算法对列车运行调整问题进行了分析求解,在建立构建图等适当的处理过程的基础上给出了详细的求解过程。3、最后,论文对课题中存在的列车单车晚点和晚点传播的运行调整实例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前面提出的基于蚁群算法的列车运行调整方案可以减少实际运行时刻表与计划时刻表的偏离,该调整方案是可行的和有效的。(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2-06-01)

白洋[7](2009)在《调度集中列车运行调整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计算机与网络在铁路系统中的大规模应用,计算机辅助列车调度逐渐替代落后的人工调度的工作方式。列车运行调整系统就是应用计算机辅助调度员对列车运行图进行设计、修改的系统。国内目前已有多家高校与企业对列车运行调整系统进行了设计和实现并且有多个成熟的产品应用于实际的铁路运输工作中。本课题针对早期列车运行调整系统进行了研究,发现了该类系统存在的普遍缺陷,并针对这些缺陷设计了一套解决方案。然后课题对列车运行调整系统进行分析,确定了系统的主体功能以及功能实现所需要的技术。在项目的开发过程中,引入了COM组件模型用于实现系统对于功能扩展和维护的要求。论文按照软件开发流程依次介绍了了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编码和系统测试。最终实现了一个宽松架构的,有良好扩展功能和可维护性的列车运行调整系统。系统经过测试,验证了运行图相关功能的正确性,确定各个模块运行良好,同时验证了COM组件在系统功能扩展和维护方面的作用。系统目前已经被实际项目采纳并运行。(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09-07-01)

邢科家,刘皓玮[8](2009)在《基于BPM的列车运行计划自动调整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业务流程管理(BPM)技术,采用标准的业务流程执行语言(BPEL)和业务流程建模标注(BPMN)模型,开发列车运行计划自动调整系统。分析列车运行计划调整的流程,按照一定的原则开发列车运行计划调整过程的业务服务和数据服务。采用BPEL构建列车运行计划调整的主业务流程模型,开发包括业务流程引擎和业务流程监控系统的系统平台。业务流程引擎设计基于开放的J2EE平台,业务流程监控系统设计基于松耦合的架构。开发列车运行计划调整服务等系统的关键服务。系统模拟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使列车运行计划调整的效率和准确性获得极大的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国铁道科学》期刊2009年01期)

刘炯[9](2006)在《基于专家系统的城轨CBTC列车运行调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轨道交通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它有客运周转量大、速度快、安全、受干扰少等其它交通工具望尘莫及的优点。正常运行情况下,列车严格按照列车计划运行图运行,但由于存在许多随机因素的干扰,列车运行又难免不偏离计划运行图,尤其在以列车间隔时间短为显着特点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上,一辆列车的晚点往往会影响其它列车正常运行,有时甚至会影响整个城市轨道交通的有序运营。对列车运行的实时调整能保证系统的运营效率,采用智能的自动调整方法可克服传统人工调整随意性大、对调度员要求高的缺点,能及时、全面的制定优化的调整方案。因此,对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调整的研究很有必要。专家系统是一种基于知识的系统,它主要面临的是各种非结构化问题,尤其能处理定性的、启发式或不确定的知识信息,经过各种推理过程达到系统的任务目标。本文分析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根据对于北京、广州、深圳、武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情况的实地考察,提出了基于专家系统的CBTC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调整方法,利用专家系统的设计思想对CBTC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调整问题的求解模式进行了规划和设计,设计了对于列车运行时间和运行状态等方面的调整策略,并对系统的仿真设计进行了分析和初步实现。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通过列车运行调整系统的运行,对于列车运行偏离计划运行图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并且多种调整策略的有效结合能够适应于城轨运输中的众多运行偏离情况。(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06-12-01)

李致宏[10](2006)在《列车运行智能调整系统相关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列车运行调度指挥自动化系统正在我国蓬勃兴起,它对我国铁路运输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必将对我国铁路的调度指挥方式的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目前我国在调度指挥系统的应用方面还存在着不少缺陷,突出表现在对调度员的工作缺乏有力的决策支持。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对行调工作进行实地调研,分析了国内外的铁路综合调度指挥管理系统的发展状况以及行调工作的内容,方式和流程,总结了行调工作的基本规律。对列车运行调整地原则、影响因素与方法进行了研究。 2.在对列车调度员工作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软件工程的理论和思想,进行了系统分析。 3.以列车始发晚点率和列车运行晚点时分的加权之和最小作为列车运行调整的目标函数,构建了列车运行计划调整的数学模型。针对列车运行调整的优化问题属于NP-Hard问题,并且问题的实际运输背景决定了解决此类问题的算法必须具有很高的实时性,本文采用遗传算法对问题进行了求解。 4.列车进路集中控制作为调度集中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列车进路自动排定方法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建立了列车进路的二叉树数据结构,并对列车进路自动排定搜索算法进行了研究探讨。(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06-06-01)

列车运行调整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瑞士联邦铁路(SBB)干线每天运行103次列车,是世界上最为繁忙的准轨铁路网之一。瑞士联邦铁路运营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客货混运条件下如何最大程度地保障铁路运营的稳定性和路网的运输能力。为此,瑞士联邦铁路从2014年开始在全路推广自适应列车运行调整系统(ADL系统)。自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列车运行调整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赵宏涛,许伟,陈峰,王涛.高速铁路列车运行计划自动调整系统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9

[2].铁信.瑞士联邦铁路自适应列车运行调整系统ADL[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8

[3].魏倩.基于模糊专家系统和遗传算法的城轨列车运行调整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3

[4].李新琴.企业铁路列车运行调整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兰州交通大学.2013

[5].贾智龙.CTCS-3级列控系统随机车流条件下列车运行调整仿真[D].兰州交通大学.2013

[6].冯晓芳.基于蚁群算法的CBTC系统列车运行调整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

[7].白洋.调度集中列车运行调整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09

[8].邢科家,刘皓玮.基于BPM的列车运行计划自动调整系统[J].中国铁道科学.2009

[9].刘炯.基于专家系统的城轨CBTC列车运行调整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

[10].李致宏.列车运行智能调整系统相关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

标签:;  ;  ;  ;  

列车运行调整系统论文-赵宏涛,许伟,陈峰,王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