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感知训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康复机器人,主动康复,运动意图,人机交互
感知训练论文文献综述
梁文渊,毕胜[1](2019)在《主动康复训练机器人的感知交互与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中国面临巨大的康复压力和需求,康复训练是目前实现患者功能恢复的主要方式。主动型康复机器人能够引导和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到康复训练过程中,达到更优的长期训练效果。从主动康复训练辅助技术、主动康复训练感知与神经交互技术、主动康复训练交互控制策略、主动康复训练技术发展等方面分析了主动型康复训练的问题,表明以人为核心的结构设计可以促进系统的舒适性、个性化建模和运动意图获取,可以提高人机交互准确性、诱发患者主动参与提高训练过程中神经交互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科技导报》期刊2019年22期)
汪冰青,杨阿丽,丁其玉[2](2019)在《运动员感知的变革型领导行为对团队凝聚力的影响:运动员角色投入与训练比赛满意感的多重中介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领导行为和群体凝聚力一直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点,而教练员的领导行为关乎运动团队的表现,是影响团队绩效的重要因素。团队凝聚力作为群体的一个特性,代表着群体的团结、一致、和谐,是反应体育团队战斗力的重要标志之一。Carron(1982)的运动队凝聚力理论模型指出,领导因素和个人因素是影响团队凝聚力的重要变量,那么教练员的领导因素是如何通过运动员个体因素影响运动队凝聚力的?以往的研究表明,领导行为会影响运动个体的角色投入进而影响团队凝聚力,而相较于传统领导方式,领导因素中的变革型领导行为是一个重要变量,该领导行为注重教练员与运动员的交互作用,强调领导者发挥理念、特质或领导策略的影响力,通过改变成员的价值与信念,开发其潜能,给予关怀与鼓舞的方式,来提高成员对组织目标的承诺。因此,变革型领导行为也许更有利于促进个体对角色的投入、增强训练比赛满意感和提升团队凝聚力。基于该假设以及以往相关研究较少的现状,本研究着重探讨运动员感知的变革型领导行为对团队凝聚力的影响,揭示运动员角色投入和训练比赛满意感在变革型领导行为与团队凝聚力之间的内在作用机制,以期为提升我国教练员的执教理念,促进团队凝聚力提供实证依据。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问卷法,选用李强(2010年)修订的《运动员感知的变革型领导行为问卷》、张影(2006年)修订的《运动员角色投入问卷》、马红宇(2004年)修订的《群体环境问卷》、张力为等(2002年)修订的《训练比赛满意感量表》进行调查,所有量表在本研究中的信度和结构效度良好。对东北地区叁所体育学院的具有国家二级及以上的篮球、足球和排球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277份。研究结果:(1)大学生运动员感知的变革型领导行为较好(M=4.21),各维度认同的依次顺序为德行垂范、领导魅力、愿景激励、个性化关怀,其中,低于平均分数的是愿景激励和个性化关怀两个维度;排球运动员感知的教练员个性化关怀得分显着高于足球运动员,排球运动员在群体任务一致性维度上得分也显着高于足球运动员。(2)运动员感知的变革型领导行为与团队凝聚力、运动员角色投入、训练比赛满意感均呈显着相关,且变革型领导行为可以有效的预测运动员角色投入(B=0.501)、团队凝聚力(B=0.457)以及训练比赛满意感(B=0.328),其中领导魅力、愿景激励的预测作用最大。(3)运动员角色投入对团队凝聚力产生显着影响,训练比赛满意感对团队凝聚力产生显着影响,运动员角色投入可以通过训练比赛满意感的部分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团队凝聚力,变革型领导行为可以直接影响团队凝聚力,也可以通过运动员角色投入、训练比赛满意感的部分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团队凝聚力,还可以通过运动员角色投入和训练比赛满意感的链式多重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团队凝聚力。在结构方程模型中,模型的拟合指数为:CMIN/DF=2.612,RMSEA=0.07,CFI=0.91,TLI=0.90,IFI=0.91,GFI=0.90,模型拟合良好。研究结论:(1)教练员需在愿景激励和个性化关怀方面多下功夫,促进变革型领导行为发挥作用。足球教练员要提升个性化关怀的领导能力。足球运动队要关注和提升群体任务一致性。(2)运动员感知的变革型领导行为与团队凝聚力、运动员角色投入、训练比赛满意感关系密切,是团队凝聚力、运动员角色投入、训练比赛满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对运动员角色投入的影响最大,且领导魅力、愿景激励是重要的预测变量。(3)运动员感知的变革型领导行为可以直接影响团队凝聚力,同时还可以通过运动员角色投入、训练比赛满意感的多重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团队凝聚力,进一步验证了Carron提出的运动队凝聚力理论模型,揭示了运动员感知的变革型领导行为对运动员个人及团队凝聚力发展的重要地位和价值。提醒教练员进一步改变传统执教理念,实施变革型领导行为,它将有利的促进运动员的角色投入以及训练比赛满意感,并通过运动员的角色投入以及训练比赛满意感进而影响团队凝聚力和工作绩效。(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姜英梅,金涛[3](2019)在《感知训练用于弱视治疗中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感知训练对弱视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弱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感知训练。8周后观察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视功能、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满意度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135,P=0.013);两组患者治疗前视功能无差别,治疗后,观察组BCVA、AULCSF、Smax和CutSF水平低于对照组(t=21.453、6.243、4.858、11.140,P <0.001);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差异不明显,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着提高,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满意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感知训练对弱视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视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67期)
郭冰菁,毛永飞,韩建海,李向攀,马金琦[4](2019)在《步态康复训练机器人人机交互信息感知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步态康复训练机器人与患者实时交互的需求,研发了获取人机接触力信息的感知系统。利用拉格朗日法建立包含人体主动力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动力学模型,并分析患者下肢运动动作意图,为步态康复训练交互控制提供判断依据。在步态康复训练机器人样机系统上进行了静态、动态测量实验及被动/主动康复训练测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感知系统能够满足人机接触力的检测精度要求,能在康复训练中获取人体运动意图,这为步态康复训练机器人的智能交互控制策略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工程设计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李军石[5](2019)在《口部肌肉训练和感知训练治疗孤独症儿童语言交流障碍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口部肌肉训练和感知训练治疗孤独症儿童语言交流障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8例孤独症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采取感知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口部肌肉训练,比较两组患儿语言交流能力与口部运动能力。结果两组患儿过渡群及Ⅱ群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Ⅰ群患儿多于对照组(74.58%vs 38.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下颌口部、唇口部及舌口部运动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孤独症患儿采取口部肌肉训练和感知训练,能够有效提升患儿的语言交流能力,并提升其口部运动能力,临床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医学信息》期刊2019年12期)
胡建浩[6](2019)在《智能假肢手的多模态感知反馈及生机交互训练》一文中研究指出残肢患者手臂的失去,使其同时失去了手部的运动功能和感觉反馈功能。当前国内外假手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残肢患者恢复手部的运动功能,但仍无法有效恢复其感觉反馈功能,包括躯体感觉和触觉。本文研制了一款多通道集成化的电刺激器,为患者提供电触觉反馈。进行了基于电触觉反馈的假手预期抓取力训练研究。最后进行了多模态感觉反馈生机实验。本文首先阐述了课题背景,调查了国内外感觉反馈的研究现状,阐述了各种感觉反馈方式的基本情况,确定了以电刺激反馈为主的技术方案。为了给假手用户提供电触觉反馈,本文首先进行了分时复用预实验,阐述了分时复用的基本原理,并测量了最小刺激脉宽和最小脉宽间隔。并基于分时复用原理研制了一款多通道集成化的电刺激器,电刺激器具备电流检测能力,可实时调节流经人体皮肤表面的电流,保证电刺激感觉的稳定性。为了提高假手用户前馈控制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本文搭建了虚拟假手训练平台,并基于电触觉反馈在虚拟平台上训练受试的预期抓取力。基于电极阵列提出了有效的电触觉反馈策略。经过训练受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预期抓取力。为了给用户同时提供躯体感觉和触觉的反馈,本文使用振动模块为用户提供假手关节空间位置反馈,使用电刺激器为用户提供抓握力反馈,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具备振动反馈和电刺激反馈功能的假手,用户能有效进行假手位置控制和力控制,具备实用意义。(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苏景丽[7](2019)在《感知、记忆力、语言综合训练在发育迟缓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感知、记忆力、语言综合训练在发育迟缓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便利抽签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某院收治的发育迟缓患儿100例,按照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针灸、水疗、小脑电刺激疗法等常规干预手段,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给予感知、记忆力、语言综合训练。观察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干预前各能区发育水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干预后各能区发育水平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儿全身运动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全身运动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知、记忆力、语言综合训练在发育迟缓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显着,可促进各能区水平的发育,提高康复训练的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疗养医学》期刊2019年05期)
许倩云[8](2019)在《创设情境 感知实践 进行练习 加强训练》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语语音在小学英语学习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学好英语的基础,小学英语教师应该着力语音教学,积极创设良好的英语语音学习环境,进行多样的英语语音感知实践,丰富的语音输出练习,以及重音和语音语调训练,从而帮助学生学好英语,夯实英语语言能力。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英语课程的重要性也在与日俱增。语音作为英语课程的重要基础,更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学好英语语音,才能更好地听懂英语、理解英语,并运用英语与他人进行良好地交流。因此,如何有效教学英语语音成了每位小学英语教师(本文来源于《小学科学(教师版)》期刊2019年05期)
杨侦侦[9](2019)在《语音训练对提高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元音感知和产出能力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音习得是二语习得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二语学习者来说,语音学习通常是二语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也是关键所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语音训练在第二语言语音习得的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也成为了研究者们用来提高学习者对二语语音感知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于中国英语学习者而言,英语元音往往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学习困难。如何提高中国学生的英语元音习得能力,是我们亟待探究的问题。本研究主要探讨了语音训练对提高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元音感知及产出能力的影响。具体来看,主要回答以下四个问题:1.语音训练是否改变了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元音同化模式?2.中国英语学习者的知觉同化模式和区辨表现之间有无相关性?3.语音训练能否提高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元音识别和区辨能力?如果能,识别能力的提高是否与区辨能力的提高具有相关性?4.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元音产出表现是否因感知训练得到改善?本研究采用了前测-训练-后测的范式:前后测实验内容相同,共四个实验,包括一类产出实验和叁类感知实验(同化实验,识别实验和区辨实验)。被试需先完成产出实验,再依次进行感知实验。语音训练以识别测试的方式进行,共16小节。共24名被试参加该研究,分别组成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录音文件采集于江苏科技大学语音实验室。产出语料通过Cool Edit Pro进行录音,再运用Praat5352进行标注并提取所需数据,最后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如下:1.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元音同化模式在训练后没有很大程度上的改变。相比于英语单元音,实验组对英语双元音表现出更为集中的同化模式,然而,双元音/??/被同化为四个不同的汉语元音。2.中国英语学习者的知觉同化模式与区辨表现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同化模式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区辨的正确率。区辨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同化的重迭率越高,学习者的区辨率就越低。3.语音训练提高了学习者对英语元音的识别率,但对区辨率没有很大影响;识别率的提高与区辩率的表现没有明显的相关性。4.语音训练不能改善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元音产出表现。在训练后,除元音/ɑ/,/?/,/e?/外,被试所产出的其他元音的时长在后测并未得到改变,且松紧元音的空间分布仍有较大的重迭。本文研究结果发现,语音训练对提高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元音感知和产出能力的效果是不同的。第一,对于不同的感知任务,训练会带来不同的效果。范畴识别形式的带错误反馈的语音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学习者英语元音的范畴识别能力,但对提高学习者英语元音范畴区辨能力的效果有限,且后测中,识别率的提高与区辨率的表现没有明确的关联性。第二,中国英语学习者难以习得英语松紧元音。在训练后,松紧元音的区辨率仍较低,这可能是由于学习者并没有真正掌握英语松紧元音的区别特征,因而训练后松紧元音的提升幅度不如其它音。第叁,语音训练对提高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语元音产出能力作用不明显。除紧元音时长有部分提升外,学习者产出的元音其他元音时长及频谱分布前后测并未改变,且与英语母语者相比差距较大。本研究通过感知实验和产出实验,反映出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元音感知的情况以及产出的声学特征,丰富了二语语音模型在二语语音研究中的应用。另外,语音训练为提高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元音习得,尤其是松紧音习得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这将不仅对提高学习者的口语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也将对促进课堂英语教学,提高英语口语教学水平具有启发意义。(本文来源于《江苏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5)
刘豪杰[10](2019)在《基于运动感知的手指康复训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康复医学与控制工程、机器人学等学科高度交叉的手指康复训练系统能够有效缩短脑卒中患者手指功能康复周期、降低康复医师的劳动强度和提高训练效率,是有效解决手指康复问题的前沿技术途径,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在整个手指运动中,拇指功能占50%以上,拇指和食指的对指功能占80%以上。脑卒中患者病后会出现对指等精细运动功能的丧失,也会失去一部分触觉感知和本体感受功能,失去对运动的感知,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受到严重影响。本文针对现有手指康复训练系统运动感知参数单一和缺少对指训练功能的问题,创新性的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基于运动感知的手指康复训练系统,重点解决了该系统实现过程中的一系列工程技术问题,其中包括机械结构设计、指力检测、手指关节主动活动度(Active Range of Motion,AROM)测量、电路设计、主动和被动训练模式设计、触摸式和语音识别人机交互以及3D虚拟手模型实时随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根据对手指生理结构及运动特性的分析结果,创新性的设计了能够实现对指训练和拇指训练的机械结构。与其它手指训练装置相比,具有结构简单、安全性高的优点。系统测试结果表明:机械结构达到了安全性、可靠性和舒适性的设计要求。(2)针对患者手指运动反馈感知丧失的问题,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多传感器的手指运动感知系统,实现了手指角度、速度、位置以及指力的感知,为手指康复评价和康复训练提供了客观数据。针对指力信号的滤波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的限幅消抖平均滤波法。该方法融合了限幅滤波法、消抖滤波法和平均滤波法的优点,能够有效的抑制指力信号的抖动和受到的干扰,提高指力感知系统对电压信号获取的精度,为主动训练模式的实现打下了基础。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限幅递推平均滤波法,所提出的改进型限幅消抖滤波法具有更强的消抖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其中样本信号的最大误差e_(max)可进一步降低31.8%,方差S~2可进一步降低37.4%。另外,针对手指AROM测量中存在的问题,本系统提出了一种双九轴姿态传感器测量手指AROM的方法,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可穿戴式测量装置,实现了手指AROM的测量,为手功能康复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途径。(3)基于手指运动感知系统,设计并实现了手指康复训练控制系统,包括硬件电路、下位机控制系统软件、人机交互系统和上位机监控系统。传统人机交互严重依赖PC机,导致康复训练系统因便携性差、价格贵难以实现家用化。本文设计了基于7寸智能触摸屏和语音模块的人机交互系统,实现了手指康复训练和康复评价的家用化。另外,为了能够实时呈现手指关节变化的细节,基于虚拟现实技术设计了3D虚拟手随动系统,其能够更好的反馈手指康复效果的信息。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软硬件均达到了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设计要求。语音指令对系统控制的准确率在实验室、医院和住宅小区环境高达95%、90%和84%以上。(4)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了手指康复训练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训练装置能够带动拇指指腹和食指相碰完成对指被动训练;当指力达到阈值时,电机转动辅助手指完成对指主动训练;拇指训练时,其关节活动角均大于处于功能位的关节活动角。进一步验证了手指康复训练系统在不同训练模式下具有安全性、稳定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感知训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目的:领导行为和群体凝聚力一直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点,而教练员的领导行为关乎运动团队的表现,是影响团队绩效的重要因素。团队凝聚力作为群体的一个特性,代表着群体的团结、一致、和谐,是反应体育团队战斗力的重要标志之一。Carron(1982)的运动队凝聚力理论模型指出,领导因素和个人因素是影响团队凝聚力的重要变量,那么教练员的领导因素是如何通过运动员个体因素影响运动队凝聚力的?以往的研究表明,领导行为会影响运动个体的角色投入进而影响团队凝聚力,而相较于传统领导方式,领导因素中的变革型领导行为是一个重要变量,该领导行为注重教练员与运动员的交互作用,强调领导者发挥理念、特质或领导策略的影响力,通过改变成员的价值与信念,开发其潜能,给予关怀与鼓舞的方式,来提高成员对组织目标的承诺。因此,变革型领导行为也许更有利于促进个体对角色的投入、增强训练比赛满意感和提升团队凝聚力。基于该假设以及以往相关研究较少的现状,本研究着重探讨运动员感知的变革型领导行为对团队凝聚力的影响,揭示运动员角色投入和训练比赛满意感在变革型领导行为与团队凝聚力之间的内在作用机制,以期为提升我国教练员的执教理念,促进团队凝聚力提供实证依据。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问卷法,选用李强(2010年)修订的《运动员感知的变革型领导行为问卷》、张影(2006年)修订的《运动员角色投入问卷》、马红宇(2004年)修订的《群体环境问卷》、张力为等(2002年)修订的《训练比赛满意感量表》进行调查,所有量表在本研究中的信度和结构效度良好。对东北地区叁所体育学院的具有国家二级及以上的篮球、足球和排球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277份。研究结果:(1)大学生运动员感知的变革型领导行为较好(M=4.21),各维度认同的依次顺序为德行垂范、领导魅力、愿景激励、个性化关怀,其中,低于平均分数的是愿景激励和个性化关怀两个维度;排球运动员感知的教练员个性化关怀得分显着高于足球运动员,排球运动员在群体任务一致性维度上得分也显着高于足球运动员。(2)运动员感知的变革型领导行为与团队凝聚力、运动员角色投入、训练比赛满意感均呈显着相关,且变革型领导行为可以有效的预测运动员角色投入(B=0.501)、团队凝聚力(B=0.457)以及训练比赛满意感(B=0.328),其中领导魅力、愿景激励的预测作用最大。(3)运动员角色投入对团队凝聚力产生显着影响,训练比赛满意感对团队凝聚力产生显着影响,运动员角色投入可以通过训练比赛满意感的部分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团队凝聚力,变革型领导行为可以直接影响团队凝聚力,也可以通过运动员角色投入、训练比赛满意感的部分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团队凝聚力,还可以通过运动员角色投入和训练比赛满意感的链式多重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团队凝聚力。在结构方程模型中,模型的拟合指数为:CMIN/DF=2.612,RMSEA=0.07,CFI=0.91,TLI=0.90,IFI=0.91,GFI=0.90,模型拟合良好。研究结论:(1)教练员需在愿景激励和个性化关怀方面多下功夫,促进变革型领导行为发挥作用。足球教练员要提升个性化关怀的领导能力。足球运动队要关注和提升群体任务一致性。(2)运动员感知的变革型领导行为与团队凝聚力、运动员角色投入、训练比赛满意感关系密切,是团队凝聚力、运动员角色投入、训练比赛满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对运动员角色投入的影响最大,且领导魅力、愿景激励是重要的预测变量。(3)运动员感知的变革型领导行为可以直接影响团队凝聚力,同时还可以通过运动员角色投入、训练比赛满意感的多重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团队凝聚力,进一步验证了Carron提出的运动队凝聚力理论模型,揭示了运动员感知的变革型领导行为对运动员个人及团队凝聚力发展的重要地位和价值。提醒教练员进一步改变传统执教理念,实施变革型领导行为,它将有利的促进运动员的角色投入以及训练比赛满意感,并通过运动员的角色投入以及训练比赛满意感进而影响团队凝聚力和工作绩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感知训练论文参考文献
[1].梁文渊,毕胜.主动康复训练机器人的感知交互与控制策略[J].科技导报.2019
[2].汪冰青,杨阿丽,丁其玉.运动员感知的变革型领导行为对团队凝聚力的影响:运动员角色投入与训练比赛满意感的多重中介效应[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3].姜英梅,金涛.感知训练用于弱视治疗中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4].郭冰菁,毛永飞,韩建海,李向攀,马金琦.步态康复训练机器人人机交互信息感知系统[J].工程设计学报.2019
[5].李军石.口部肌肉训练和感知训练治疗孤独症儿童语言交流障碍的疗效[J].医学信息.2019
[6].胡建浩.智能假肢手的多模态感知反馈及生机交互训练[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7].苏景丽.感知、记忆力、语言综合训练在发育迟缓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9
[8].许倩云.创设情境感知实践进行练习加强训练[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
[9].杨侦侦.语音训练对提高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元音感知和产出能力的实验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9
[10].刘豪杰.基于运动感知的手指康复训练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郑州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