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支化聚氨酯论文-宋忠奥,杨建军,吴庆云,吴明元,张建安

高支化聚氨酯论文-宋忠奥,杨建军,吴庆云,吴明元,张建安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支化聚氨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支化型聚合物,增稠性能,流变行为

高支化聚氨酯论文文献综述

宋忠奥,杨建军,吴庆云,吴明元,张建安[1](2018)在《支化型水性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的合成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聚乙二醇(PEG)反应制备预聚体,将自制的支化型核(B)引入到预聚体中,制得一系列支化型水性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BHEUR)。利用FTIR和GPC对BHEUR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黏度计和旋转流变仪对BHEUR增稠性能及流变性进行了分析,考察了不同结构BHEUR对其增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EG相对分子质量为4 000时,合成的BHEUR-4具有较好的自增稠能力和对PU乳液的增稠效果;向PU乳液中加入BHEUR-4质量分数为1.6%时,增稠后的乳液黏度达到50 112 m Pa·s;流变性测试表明,4种样品均随剪切力增大出现不同程度变稀行为,BHEUR-4相比其他样品在较低的剪切力下出现剪切变稀行为,证明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缔合网络结构;粒径测试表明,BHEUR在PU乳液中形成的网络结构具有良好的触变性。(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18年04期)

黄绍永,陈学思[2](2017)在《聚乳酸共混支化蓖麻油基聚氨酯-聚左旋乳酸体系的结晶与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聚乳酸(PLA)是一种源于生物资源、可完全降解的高分子材料。但PLA结晶速度慢、韧性不足、熔体强度差成为拓展聚乳酸应用的瓶颈。基于蓖麻油和低分子量高光学纯度聚L-乳酸制备具有长支链聚L-乳酸的支化聚氨酯-聚乳酸共聚物(PCO-b-PLLA)。通过投料比、PLLA分子量调控共聚物的组成、分子量和分子结构。深入研究了PLA/PCO-b-PLLA体系的结晶、结构和流变行为。研究发现,高光学纯度的长支链PLLA和支化PCO链段的引入使其成为PLA高效成核剂,显着增加了成核密度、加快了晶体生长、提高了结晶度、影响了晶体结构。PLA/PCO-b-PLLA界面间作用强,原因是长支链PLLA增加了与PLA分子链间的缠结作用,而且PCO链段可与PLA生成氢键。本项工作为PLA改性和开发高性能完全降解聚乳酸材料提供了一种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P:生物基高分子》期刊2017-10-10)

胡虔,吕兰,吴雄,廖晶,潘吉林[3](2015)在《环氧树脂改性高度支化水性聚氨酯的合成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聚碳酸酯二醇(PCDL)、二羟甲基丙酸(DMPA)等为原料,制备了线性水性聚氨酯(LWPU,A2),并通过"A2+B3"的方式,将其滴加到聚醚胺(T403)的四氢呋喃–异丙醇(THF–IPA)溶液(B3)中,合成出端氨基高度支化水性聚氨酯(HBWPU)。用核磁共振仪表征了HBWPU的结构,证实合成成功。考察了TDI、DMPA和T403的用量对HBWPU的乳液粒径、外观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得到最优配方为:n(NCO)∶n(OH)=1.3,w(DMPA)=6.0%,n(B3)∶n(A2)=0.8。以双酚A型环氧树脂(EP)改性最优配方所得的HBWPU,用红外光谱研究了产物HBWPU/EP的结构,通过热重分析(TGA)和应力-应变曲线探讨了EP用量对其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EP明显提升了HBWPU的热稳定性及力学性能。当m(EP)∶m(HBWPU)=0.2,HBWPU/EP的拉伸强度达38.30 MPa,断裂伸长率为252%。但当EP用量过多,拉伸强度反而下降。(本文来源于《电镀与涂饰》期刊2015年18期)

黄涛,朱泉,郭璐瑶,陈玉洪,沈华[4](2015)在《支化型水性聚氨酯人造革涂饰剂的制备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性聚氨酯有着广泛的应用,扩链剂是合成聚氨酯的一种关键原料。采用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以及聚酯多元醇作为预聚物反应的单体,将季戊四醇作为小分子扩链剂,通过合成得到了一种支化型的大分子质量的水性聚氨酯乳液。通过对乳液的测试,对比了软段分子质量以及扩链剂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并将水性聚氨酯乳液应用于人造革涂层,对涂层性能进行了测试,根据性能测定选择了最佳合成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聚酯多元醇(分子质量4 000)、季戊四醇作为小分子扩链剂,制备得到的无溶剂水性聚氨酯作为人造革涂层时,综合性能最佳。(本文来源于《中国皮革》期刊2015年13期)

张常虎[5](2012)在《高支化f-CTBN/PEG聚氨酯的合成与降解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逐步聚合的方法,以功能化丁腈橡胶(f-CTBN)与不同相对分子质量(Mn)聚乙二醇(PEG)共聚合得到一系列高支化嵌段聚氨酯(f-CTBN/PEG)高分子材料。通过对材料溶胀性,模拟生物环境降解,以FT-IR对基团变化分析和ESEM形貌观察,以及力学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材料的降解速率随时间延长呈减慢趋势,且随PEG含量的增大材料降解越快;拉伸强度(超过18MPa)和杨氏模量(超过40MPa)相对较高。有望根据需求来调节f-CTBN/PEG的比例大小,从而用于医用防护材料的生产。(本文来源于《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期刊2012年05期)

张常虎[6](2012)在《高支化聚氨酯的合成及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端羧基丁腈橡胶(CTBN)经改性后得到f-CTBN(含端双羟基);然后以f-CTBN和PEG(聚乙二醇)为主要原料,采用逐步聚合法合成了高支化嵌段PU(聚氨酯);最后分别以H12MDI(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或HDI(l,6-己二异氰酸酯)为固化剂,制备相应的浇铸体。研究结果表明:f-CTBN/PEG-1000/HDI基PU材料表面存在许多呼吸型微孔,其强度和模量较高、韧性良好,在生物医学领域,尤其是医用薄膜产品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胶粘剂》期刊2012年08期)

朱威,杨超群,胡蝶[7](2011)在《溶胶SiO_2改性高度支化水性聚氨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聚碳酸酯二醇(PCDL)、二羟甲基丙酸(DMPA)和聚醚胺(ATA)为原料,采用A2+B3法合成了具有高度支化结构的水性聚氨酯(HBAPU),然后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下同)为0.5%,1.5%,2%,3%的SiO2溶胶制成溶胶SiO2改性高度支化水性聚氨酯.用红外光谱(FT-IR)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采用旋转粘度计、差式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TGA)、电子拉力机、DMA仪对产物的流变行为和各种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溶胶SiO2改性高度支化水性聚氨酯的粘度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其聚氨酯膜的耐热性能和力学性能随着SiO2含量的增大而逐渐升高,热分解温度由175℃升高至200℃,拉伸强度由5 MPa提高到11 MPa,提高了120%.(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1期)

刘丹,曾少敏,胡虔,徐祖顺[8](2010)在《高度支化聚氨酯/环氧树脂的合成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先以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聚碳酸酯二醇(PCDL)和聚醚胺(ATA)为原料,采用A2+B3法合成了含端氨基且具有高度支化结构的聚氨酯(AHBPU),然后与环氧树脂(EP)固化交联反应,合成了高度支化聚氨酯/环氧树脂(AHBPU/EP).通过红外光谱(FT-IR)、差式扫描量热分析(DSC)、热重分析(TGA)、电子拉力测试等手段对产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探讨了EP对AHBPU/EP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热分解温度的影响,同时研究了[B3]/[A2]比值和EP加入量对AHBPU/EP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AHBPU而言,AHBPU/EP的Tg和热分解温度都有明显的提高;当nNCO-/nOH-=1.3,[B3]/[A2]=1∶1,mEP/mAHBPU=0.5时,AHBPU/EP的力学性能最好.(本文来源于《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3期)

陈文求,马宁,陈川,严薇,易昌凤[9](2010)在《新型高度支化聚氨酯-酰亚胺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季戊四醇(PAT)、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以及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通过两步法制得了两种新型具有高度支化结构的聚氨酯-酰亚胺(PUITPP和PUIIPP)。研究发现:PUITPP在40℃时预聚反应的时间为40min,酰亚胺化反应在120℃反应2h后完成。高度支化PUITPP和PUIIPP均为晶相分明的半结晶态,分子链间距(d)分别为0.3896nm和0.4089nm。这两种嵌段共聚物分别在228.5℃和215.8℃附近出现两个玻璃化转变,它们在N2中呈现出两个失重台阶,对应的热分解温度(Td)分别在230℃和630℃,玻璃化温度则分别为220℃和325℃。另外它们能溶于少数几种强极性非质子有机溶剂,且对无机稀酸具有一定的抗腐蚀性。(本文来源于《化工新型材料》期刊2010年05期)

刘丹,曾少敏,胡虔,徐祖顺[10](2010)在《高度支化聚氨酯-酰亚胺的合成与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碳酸酯二醇(PCDL)、3,3′,4,4′-二苯甲酮二酐(BTDA)和聚醚胺(ATA)为原料,采用A2+B3法合成了具有高度支化结构的聚氨酯-酰亚胺(HBPUI)。通过红外光谱(FT-IR)对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旋转黏度计、差式扫描量热分析(DSC)、热重分析(TGA)、电子拉力机对产物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与线性聚氨酯-酰亚胺(LPUI)相比,HBPUI具有较低的黏度和较高的Tg;HBPUI的热分解温度达到300℃以上,与高度支化聚氨酯相比,热稳定性得到明显提高;力学测试表明,HBPUI的拉伸强度随硬段含量和[A2]/[B3]的增大而增大,而断裂伸长率呈下降趋势。(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0年04期)

高支化聚氨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聚乳酸(PLA)是一种源于生物资源、可完全降解的高分子材料。但PLA结晶速度慢、韧性不足、熔体强度差成为拓展聚乳酸应用的瓶颈。基于蓖麻油和低分子量高光学纯度聚L-乳酸制备具有长支链聚L-乳酸的支化聚氨酯-聚乳酸共聚物(PCO-b-PLLA)。通过投料比、PLLA分子量调控共聚物的组成、分子量和分子结构。深入研究了PLA/PCO-b-PLLA体系的结晶、结构和流变行为。研究发现,高光学纯度的长支链PLLA和支化PCO链段的引入使其成为PLA高效成核剂,显着增加了成核密度、加快了晶体生长、提高了结晶度、影响了晶体结构。PLA/PCO-b-PLLA界面间作用强,原因是长支链PLLA增加了与PLA分子链间的缠结作用,而且PCO链段可与PLA生成氢键。本项工作为PLA改性和开发高性能完全降解聚乳酸材料提供了一种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支化聚氨酯论文参考文献

[1].宋忠奥,杨建军,吴庆云,吴明元,张建安.支化型水性聚氨酯缔合型增稠剂的合成与性能[J].精细化工.2018

[2].黄绍永,陈学思.聚乳酸共混支化蓖麻油基聚氨酯-聚左旋乳酸体系的结晶与结构[C].中国化学会2017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摘要集——主题P:生物基高分子.2017

[3].胡虔,吕兰,吴雄,廖晶,潘吉林.环氧树脂改性高度支化水性聚氨酯的合成与性能研究[J].电镀与涂饰.2015

[4].黄涛,朱泉,郭璐瑶,陈玉洪,沈华.支化型水性聚氨酯人造革涂饰剂的制备与应用[J].中国皮革.2015

[5].张常虎.高支化f-CTBN/PEG聚氨酯的合成与降解性能研究[J].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2012

[6].张常虎.高支化聚氨酯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中国胶粘剂.2012

[7].朱威,杨超群,胡蝶.溶胶SiO_2改性高度支化水性聚氨酯的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8].刘丹,曾少敏,胡虔,徐祖顺.高度支化聚氨酯/环氧树脂的合成与性能[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9].陈文求,马宁,陈川,严薇,易昌凤.新型高度支化聚氨酯-酰亚胺的合成与表征[J].化工新型材料.2010

[10].刘丹,曾少敏,胡虔,徐祖顺.高度支化聚氨酯-酰亚胺的合成与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0

标签:;  ;  ;  ;  

高支化聚氨酯论文-宋忠奥,杨建军,吴庆云,吴明元,张建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