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是古人留下无比风丰富的遗产。那么,作为我们教师,怎样对新课改文言文进行教学?从我多年的教学中,并结合新课改,我摸索出了一套新的教学方法:一读,二听,三译,四辩,五诵。
一读。即结合注释,课文提示自己读,并要多读,达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朱熹语)的地步,初步感受课文,激发求知欲。
二听。即听配乐朗读,教师范读,或听朗读水平高的学生范读。听时做到:1.听读准字音。如“食”当“食物”讲,读“shí”,当“喂养”讲,读“sì”;2.听清句读,不要读破句。如“请指示王”(《廉颇藺相如列传》),“指示”分别是“指出来”和“给……看”的意思,是两个词,和现代语中作为一个复音词的意思不一样,在两个字之间稍微停一下。应读为:“请指/示王。3.听读文章抑扬顿挫,读出文章的感情和气势。”抑扬“指的是轻重、快慢。“顿挫”是指停顿和转折。如李白的《望卢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前两句可用中速,读得平稳一些,后两句可用较快速度,以表达瀑布奔腾而下的气势。同时,“飞”、“直”、“三千”、“银河”、“九天”等词读得突出一些,再次感受课文。
三译。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并结合课内注释,翻译字、词、句、段,以及整篇文章,来锻炼译古文能力。如曾子曰:“吾曰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呼?与朋友交而不信呼?传不习呼?”(《论语》十则)。省(xǐng):对自己的言行反省与检查。身:自己。忠:诚心诚意。信: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这一句意思是:曾子说:“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已经温习?”
四辩。师生一起辩字、词读音、注释。辩文章段意、内容、写作方法,以及人物形象等。这就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做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更是体现出学生的乐学,如一狼洞其中(《狼》),是解名词“洞”,还是动词“打洞”呢?通过师生一起争辩得出这句意思:一只狼在那里打洞,作动词用。又如: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名”在这是名词还是动词呢?通过师生争辩得出: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张嘴,一张嘴有一百个舌头,也不能说清其中一个地方,作动词用。又如我教《马说》,全文围绕着“不知马”这一主旨,让学生逐层展开论述。开始让学生争辩先有伯乐,还是先有千里马?我指出惟伯乐知马。“而伯乐不常有”。所以,千里马之所以千里称也,是具有必然性的,中间从“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说到千里马的“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提示了问题的实质,然后痛斥食马者的浅薄愚妄,由此归结全文的主旨。“其真不知马也”。暗示封建时代的统治者,既不能识人才,又不重视人才,致使大批人才终生埋没。又如我教《宋定伯捉鬼》时,让同学们就宋定伯和鬼这两个形象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一方认为,宋定伯年少胆大,知勇双全,能把握时机,且有商业头脑;而鬼却外强中干,自作聪明,愚不可及。因此,此文给我们的启示是:面对貌似强大的敌人,只要勇敢斗争,就能获胜,而另一方则认为,宋定伯从小诡计多,狡诈巨猾,不守信用,见利忘义,无一可取,而鬼则天真善良,不谙人世,诚实可怜,因此,本文给我们的启示是:不可轻信他人,要有自我保护意识,要培养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
五诵。即指朗诵与背诵。读能加深理解,做到“百读其篇,其自见”的地步;同时,理解得准、深,也就读得更好,背得更快,记得更牢。如我教《小石潭记》时,指导学生背诵时,叫学生自己想象当时自己游览一样,先听到水声→找到小潭→看到潭中景物(水、石、树、鱼)<如“鱼”想到课文“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水哪里流来(溪身、岸势)→潭中气氛、感受→同游者。这样就比较容易背诵。所以,要加强朗诵、背诵指导与训练。这不仅有助于巩固和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更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学生更有兴趣,更能学好新课改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