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面部发育畸形论文-赖永圳

颅面部发育畸形论文-赖永圳

导读:本文包含了颅面部发育畸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BMPⅠ型受体,LDN-193189,腭裂,小下颌

颅面部发育畸形论文文献综述

赖永圳[1](2016)在《BMPⅠ型受体抑制剂建立小鼠颅面发育畸形模型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颅面发育畸形,是人类中最常见的先天发育缺陷,最常见的包括唇裂伴发或不伴发腭裂和腭裂,发病率约为1/700。唇腭裂严重影响病人的功能和美观,并且需要漫长的序列治疗。目前对于其病因的理解多集中于基因因素。然而越来越多的动物模型和临床研究显示,环境因素也是唇腭裂形成的重要病因。既往研究发现,胚胎发育时期,BMP信号在颅面发育中起重要作用,改变BMP信号会导致多种颅面发育畸形,包括腭裂。然而BMP信号是否能被外源性的药物抑制从而影响颅面发育形成仍未有研究。目的:探索是否能使用LDN-193189应用于体内干预BMP信号,从而影响颅面发育畸形,产生模拟基因突变产生的表型。包括:1.建立稳定的颅面发育畸形小鼠模型,分析体内抑制BMP信号产生的一系列表型;2.并对抑制BMP信号所形成的颅面发育畸形分不同表型进行深入的机制研究,本实验中先集中讨论腭裂。材料和方法:1.12只C57BL/6J孕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3只,各组孕鼠通过腹腔注射分别给予BMP I型受体小分子抑制剂LDN-193189 0,3,6,9mg/kg,给药时间为从E10.5天起至E15.5天,每天两次。取各组E16.5天的胎鼠于体式镜下观察颅面形态和图像采集,并对颅面上下颌部进行测量分析,根据结果从而确定后续研究的最佳致畸剂量。并且利用HE染色,Masson染色,Micro-CT,详细分析最佳剂量组中的颅面发育畸形的特点。2.为了研究小鼠颅面发育畸形中腭裂形成的机制,重新取24只孕鼠随机分对照组和实验组,于10.5天起利用最佳致畸剂量给药,于E12.5,E13.5,E14,E14.5取胎鼠,体式镜观察后利用HE染色观察腭形成过程继发腭前后向的形态;并利用E13.5腭器官体外培养,观察腭上抬延迟是否受到小下颌及舌畸形影响;采用免疫组化观察腭板BMP-Smad经典通路下游蛋白(p-Smad1/5/8)和BMP-non Smad非经典通路游蛋白(p-p38,p-Erk1/2),并检测细胞增殖磷酸化组蛋白3(p-H3)。结果:1.BMP I型受体抑制剂LDN-193189的最佳致畸剂量为6mg/kg,由于其有较高的致畸率,较小的致死率和胚胎毒性。在6mg/kg组中出现多种颅面畸形:包括完全性腭裂,腭前部裂,下颌骨发育不良,Meckel软骨前端联合处未融合,颏舌肌附着异常,下唇裂,腭骨发育不良等稳定表型。2.胚胎腭发育时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腭板垂直生长期E12.5,E13.5的形态及大小并无明显差异,然而腭板上抬期E14,E14.5,实验组表现为明显的上抬延迟。E14.5下颌表现为明显的小下颌。去除下颌和舌后进行腭器官体外培养发现,实验组相对对照组,腭能正常上抬,然而不能成功接触并融合;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实验组在腭板垂直生长期E12.5,E13.5 BMP/Smad信号(p-Smad1/5/8)的显着性降低,然而BMP/non Smad信号(p-p38,p-Erk1/2)并无显着差异。同时实验组中细胞增殖指标p-H3显着下降。结论:1.在胚胎发育时期,我们首次证明外源性使用BMP I型受体抑制剂LDN-193189可导致胎鼠产生多种特异性的颅面发育畸形表型,该表型与BMP I型受体(ALK2,ALK3)基因突变的表型相似。2.BMPI型受体抑制剂LDN-193189导致的胎鼠完全性腭裂及腭前部分裂,与小下颌及舌异常阻碍导致的腭上抬延迟以及腭板垂直生长过程中腭间充质细胞增殖率下降相关。LDN-193189特异性抑制BMPI型受体可降低BMP/Smad信号而非BMP/non Smad信号,从而抑制腭间充质细胞的增殖影响腭发育过程。本实验建立了新型致畸源性的小鼠腭裂模型。(本文来源于《福建医科大学》期刊2016-05-01)

李俊慧[2](2014)在《头颈姿势与矢状向颅面发育畸形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研究不同矢状骨面型患者自然头位下的头颈姿势,分析矢状向颅面发育与头颈姿势的相关性,为矢状向颅面发育畸形患者的面部生长预测、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从银川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患者所拍摄术前自然头位的头颅定位侧位片中选取处于发育高峰前期和发育高峰后期骨性I类、II类、III类错牙合患者各30例,其中男女比例1:1,测量头颈姿势变量:SN-VEL,SN-OPT,SN-CVT,OPT-CVT,CVT-HOR,颅面形态变量:SNA,SNB,ANB,SN-GoGn,Yaxis,Go-Gn,ANS-PNS进行分析。1、比较同一发育时期不同矢状骨面型错牙合患者头颈姿势的差异;2、分析颅面部的矢状向形态变量与头颈姿势变量的相关关系。结果:1、发育高峰前期:指标SN-VEL、SN-CP、OPT-CVT在I类、II类、III类各组间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指标SN-OPT、SN-CVT、CVT-HOR在I类、II类、III类各组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育高峰后期:指标SN-VEL、SN-CP、SN-OPT、SN-CVT、OPT-CVT、CVT-HOR在I类、II类、III类各组间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发育高峰前期与发育高峰后期患者的头颈姿势变量中SN-VEL、SN-CP、SN-OPT、SN-CVT, CVT-HOR与颅面结构变量中SNA、SNB、Yaxis等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在发育高峰前期和发育高峰后期不同矢状骨面型患者的头颈姿势存在一定差异,颅面形态与头颈姿势在患者发育的过程中是相互影响的。(本文来源于《遵义医学院》期刊2014-05-01)

颅面部发育畸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研究不同矢状骨面型患者自然头位下的头颈姿势,分析矢状向颅面发育与头颈姿势的相关性,为矢状向颅面发育畸形患者的面部生长预测、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从银川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患者所拍摄术前自然头位的头颅定位侧位片中选取处于发育高峰前期和发育高峰后期骨性I类、II类、III类错牙合患者各30例,其中男女比例1:1,测量头颈姿势变量:SN-VEL,SN-OPT,SN-CVT,OPT-CVT,CVT-HOR,颅面形态变量:SNA,SNB,ANB,SN-GoGn,Yaxis,Go-Gn,ANS-PNS进行分析。1、比较同一发育时期不同矢状骨面型错牙合患者头颈姿势的差异;2、分析颅面部的矢状向形态变量与头颈姿势变量的相关关系。结果:1、发育高峰前期:指标SN-VEL、SN-CP、OPT-CVT在I类、II类、III类各组间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指标SN-OPT、SN-CVT、CVT-HOR在I类、II类、III类各组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育高峰后期:指标SN-VEL、SN-CP、SN-OPT、SN-CVT、OPT-CVT、CVT-HOR在I类、II类、III类各组间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发育高峰前期与发育高峰后期患者的头颈姿势变量中SN-VEL、SN-CP、SN-OPT、SN-CVT, CVT-HOR与颅面结构变量中SNA、SNB、Yaxis等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在发育高峰前期和发育高峰后期不同矢状骨面型患者的头颈姿势存在一定差异,颅面形态与头颈姿势在患者发育的过程中是相互影响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颅面部发育畸形论文参考文献

[1].赖永圳.BMPⅠ型受体抑制剂建立小鼠颅面发育畸形模型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6

[2].李俊慧.头颈姿势与矢状向颅面发育畸形的相关性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4

标签:;  ;  ;  ;  

颅面部发育畸形论文-赖永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