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环氧基聚醚论文-方雨婷,吴明华,王锐之

端环氧基聚醚论文-方雨婷,吴明华,王锐之

导读:本文包含了端环氧基聚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抗皱整理剂,环氧基封端型聚醚聚硅氧烷,硅氢加成,界面吸附

端环氧基聚醚论文文献综述

方雨婷,吴明华,王锐之[1](2015)在《环氧基封端型聚醚聚硅氧烷对蚕丝织物的抗皱整理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降低整理剂用量且不影响整理织物的亲水性,采用端氢硅油和烯丙基聚醚缩水甘油醚为原料,合成环氧基封端型聚醚聚硅氧烷,并应用于蚕丝织物抗皱整理。研究聚硅氧烷链段摩尔质量对整理剂表面活性及整理织物抗皱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整理剂环氧基封端型聚醚聚硅氧烷具有表面活性功能,随着聚硅氧烷链段摩尔质量的增加,整理剂的表面饱和吸附量逐渐下降,当聚硅氧烷链段摩尔质量为726 g/mol时,整理织物的干、湿折皱回复角最大。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抗皱整理工艺条件对整理效果的影响,得出较为适宜的工艺条件为:整理剂用量5 g/L,催化剂Na2S2O3用量1 g/L,焙烘温度140℃,焙烘时间5 min。在该工艺条件下,整理的蚕丝织物具有良好的抗皱性能。与疏水性的环氧基封端型聚硅氧烷整理剂相比,新合成的整理剂用量少,整理织物具有与之相当的抗皱性能且亲水性好。(本文来源于《蚕业科学》期刊2015年02期)

王春焱,安秋凤,高同洛[2](2014)在《长链烷基酯/环氧基(聚)醚改性硅油的合成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叁甲基环戊二烯基铂为催化剂,将甲基丙烯酸十八酯(SMA)、烯丙基环氧(聚)醚和低含氢硅油(PHMS)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合成了长链烷基酯/环氧基(聚)醚共改性硅油(PEESO)。根据催化剂用量、原料配比、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对Si—H转化率的影响关系,设计了均匀正交实验。在正交实验结果基础上借助反应条件的单因素分析,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质量的0.004%,物料比n(PHMS)∶n(CC)=1∶1.05,反应温度为72℃,反应时间为3 h。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长链烷基酯和环氧基(聚)醚成功接枝到聚硅氧烷主链中。(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14年01期)

黄雪红,丁富传,陈震,凌启淡[3](2012)在《聚醚醚酮双极膜的合成及其在成对电合成环氧丁二酸和乙氧基乙酸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聚醚醚酮(PEEK)为基膜材料,采用自由基接枝聚合反应,在PEEK主链上引入聚苯乙烯磺酸侧链用作阳离子交换膜、引入N,N-二甲胺基丙烯酸乙酯侧链作阴离子交换膜。PEEK阳膜的离子交换容量为2.27mmol·g-1、吸水率为107.2%。PEEK阴膜的离子交换容量为2.10mmol·g-1、吸水率为94.5%。将阴、阳(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7分会场摘要集》期刊2012-04-13)

李俊燕,陈平,马泽民,马克明,王柏臣[4](2009)在《酚酞基聚醚酮/环氧树脂/氰酸酯半互穿聚合物的制备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热熔法制备环氧树脂(EP)/氰酸酯树脂(CE)/酚酞基聚醚酮(PEK-C)半互穿网络聚合物。利用叁点弯曲法测定了固化物的力学性能,通过动态力学分析(DMA)研究了固化物玻璃化转变温度(Tg)及储存模量变化规律;用扫描电镜(SEM)对断面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Tg和弯曲性能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PEK-C能有效地改善固化物的韧性。当PEK-C的加入量为15%(质量分数,下同)时,断裂韧性KIC和GIC值可分别提高20%和50%,归功于此时固化物形成双连续相结构。但是随着PEK-C含量的增加,固化物初始分解温度略微下降,这可能与交联密度的少量降低有关。(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09年07期)

李新丽[5](2006)在《~1H-NMR法测定环氧基封端聚醚的环氧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核磁共振(NMR)波谱仪对环氧基封端聚醚的环氧值进行了测定,并与用化学法测定的环氧值进行对比,证明该测定方法数据稳定、准确,相对误差小于4%。该方法适用于环氧基封端的聚环氧丙烷环氧乙烷聚醚多元醇和脂肪醇环氧基封端聚醚。(本文来源于《聚氨酯工业》期刊2006年03期)

张保龙,唐广粮,由英才,石可瑜,杜宗杰[6](1998)在《含刚性链节和脲端基聚醚增韧剂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反应活性及力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一系列既含环氧丙烷聚醚(PPG)柔性间隔基、又含刚性介晶结构单元的端脲基活性改性剂(LCEUPPG),并对其改性环氧树脂E51/双氰双胺(E51/dicy)体系的固化反应活性、改性剂含量对增韧体系动态力学性能及冲击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CEUPPG的加入对固化体系具有明显的增韧作用,冲击强度提高了3~7倍;其对E51/dicy固化反应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使固化反应表观活化能(Ea)降低50~70KJ/mol、固化温度降低30~40℃;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略有下降,但模量基本不降低或略有升高;β转变向低温方向移动.(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1998年05期)

丁伦汉,华道本,黄家贤,韩敏[7](1997)在《丙烯酸酯封端环氧丙烷聚醚聚氨酯与双酚A型环氧树脂共混固化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丙烯酸酯封端环氧丙烷聚醚聚氨酯与双酚A型环氧树脂共混固化体系丁伦汉华道本黄家贤*韩敏(南开大学化学系天津300071)(天津市聚氨酯泡沫材料厂天津)关键词环氧树脂,聚环氧丙烷,共混物,制备1996-11-22收稿,1997-05-13修回国家自然科学...(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学》期刊1997年05期)

吴璧耀,陈全明[8](1990)在《端环氧基聚醚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探讨了端环氧基聚醚树脂合成反应中催化剂类型、用量、反应物配比和反应温度对开环反应以及环氧化反应的影响,并寻求了合适的工艺条件.(本文来源于《武汉化工学院学报》期刊1990年01期)

吴璧耀,陈全明[9](1989)在《端环氧基聚醚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了瑞环氧基聚醚树脂的合成反应。研究表明:在Lewis酸的作用下骤醚中的羟基可与环氧氯丙烷发生开环反应形成α—氯醇,该中间体在N_aOH水溶液和相转移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闭环反应并形成端环氧基聚醚。本研究探讨了催化剂类型、用量、反应物配比和反应物温度对开环反应的影响,并寻求了合适的工艺条件。(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1989年05期)

端环氧基聚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叁甲基环戊二烯基铂为催化剂,将甲基丙烯酸十八酯(SMA)、烯丙基环氧(聚)醚和低含氢硅油(PHMS)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合成了长链烷基酯/环氧基(聚)醚共改性硅油(PEESO)。根据催化剂用量、原料配比、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对Si—H转化率的影响关系,设计了均匀正交实验。在正交实验结果基础上借助反应条件的单因素分析,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质量的0.004%,物料比n(PHMS)∶n(CC)=1∶1.05,反应温度为72℃,反应时间为3 h。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长链烷基酯和环氧基(聚)醚成功接枝到聚硅氧烷主链中。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端环氧基聚醚论文参考文献

[1].方雨婷,吴明华,王锐之.环氧基封端型聚醚聚硅氧烷对蚕丝织物的抗皱整理效果[J].蚕业科学.2015

[2].王春焱,安秋凤,高同洛.长链烷基酯/环氧基(聚)醚改性硅油的合成及表征[J].精细化工.2014

[3].黄雪红,丁富传,陈震,凌启淡.聚醚醚酮双极膜的合成及其在成对电合成环氧丁二酸和乙氧基乙酸中的应用[C].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7分会场摘要集.2012

[4].李俊燕,陈平,马泽民,马克明,王柏臣.酚酞基聚醚酮/环氧树脂/氰酸酯半互穿聚合物的制备及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

[5].李新丽.~1H-NMR法测定环氧基封端聚醚的环氧值[J].聚氨酯工业.2006

[6].张保龙,唐广粮,由英才,石可瑜,杜宗杰.含刚性链节和脲端基聚醚增韧剂改性环氧树脂的研究———反应活性及力学性能[J].高分子学报.1998

[7].丁伦汉,华道本,黄家贤,韩敏.丙烯酸酯封端环氧丙烷聚醚聚氨酯与双酚A型环氧树脂共混固化体系[J].应用化学.1997

[8].吴璧耀,陈全明.端环氧基聚醚的合成[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1990

[9].吴璧耀,陈全明.端环氧基聚醚的合成[J].精细化工.1989

标签:;  ;  ;  ;  

端环氧基聚醚论文-方雨婷,吴明华,王锐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