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京国投推出房地产消费信托(论文文献综述)
高威[1](2012)在《我国金融业现状及其风险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体化的趋势日渐明显,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相关性也在逐步加深。在享受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效率与便捷的同时,一些问题也应运而生。目前,金融业正逐渐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核心,在面临国内体制性、经营性金融风险的同时也面临着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刚刚过去的2011年全球经济表现显着低于市场预期,预计2012年全球经济将继续受累于欧债危机。2011年我国经济实现了较快增长,通胀基本得到控制,经济结构调整进程有所加快。但考虑到国际经济金融环境与国内调控政策的影响,2012年我国经济增速将适度放缓,通货膨胀有望得到有效控制,但欧债危机演化、美国经济走势和国内房地产调控等将会对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带来挑战。因此积极化解风险,完善监管制度,加强金融管理将成为中国金融业面临的最大课题。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我国金融行业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而微观金融风险是指参与经济活动的主体,因客观环境变化、决策失误或其他原因使其资产、信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微观金融风险是指参与经济活动的主体,因客观环境变化、决策失误或其他原因使其资产、信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按照金融机构的类别划分,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本文着重从微观层面通过大量相关行业数据找出制约我国金融业发展的一些风险问题,并提出强化监督建立金融风险预警系统相应的发展方案及对策,力求有所突破和创新。
周欣欣[2](2010)在《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法律问题研究》文中认为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制度在我国金融市场已经开始出现,但是我国对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研究不够深入,也还没有立法对其进行规定。本文首先对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基本理论进行了介绍,主要包括对其概念和分类的介绍,对其在美国发展历史的介绍,并引入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发展的现状,进而分析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在我国的作用和设立的必要性。其次,在借鉴相关国家和地区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立法经验的基础上,探讨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设立、组织形式选择,笔者提出我国设立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条件和采取契约型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建议,并且据此建议我国在证券市场和银行间市场两个不同的交易市场发展不同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随后,笔者分析了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中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在借鉴传统信托法律关系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信托相关法律法规,探讨如何确定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中当事人间的具体权利义务。最后,介绍了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运行,在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运行中涉及银行业、证券业及中介机构,以此分析我国应该如何改变适用相关法律,使其配合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发展。
王旭升[3](2010)在《中国城市建设用地一级开发融资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逐步确立了城市建设用地有偿使用制度。城市建设用地的有偿使用,包括两个层面,即土地的一级开发和土地的二级开发。土地一级开发是土地进入市场的源头,土地一级使用权的流向与流量决定了使用权在二级市场的流转与再配置。但是,关于土地一级开发的定义、范围和具体内容,我国一直没有很明确的界定。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土地制度的特殊性,又使得世界各国的土地一级开发的经验对我国有借鉴作用,但并不完全适用。特别是在土地储备制度推行之后,土地一级开发的主体是谁,土地一级开发采取什么模式,土地一级开发的资金从哪里来,这些问题都需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探索和解决。而在关于土地一级开发的问题中,最紧迫也是最核心的问题,是土地一级开发的融资问题。由于我国现有的土地政策、银行贷款政策、政府管理体制等各个方面原因,目前我国许多地区的土地一级开发因为资金不足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直接的结果是土地供给不足,最终导致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上涨。因此,研究土地一级开发,解决其融资问题,对实现我国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解决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这一关系国际民生的问题也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土地一级开发问题的复杂性,本文在梳理和定义土地一级开发基本模式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土地一级开发的融资体系的问题。为了探讨这一问题,本文对中国土地一级开发的现状及问题做了深入的研究,并且通过对土地一级开发两种模式交易费用的研究,得出土地一级开发适宜采取专业化的开发模式的结论。针对中国当前金融环境和背景,本文提出完善土地一级开发融资体系的总体构想。其一,是提出关于土地一级开发融资体系的理论分析以及完善土地一级开发融资体系的基本思路;其二,是针对我国土地一级开发金融的特点,提出如何建立土地一级开发融资的体系,综合考虑银行、基金、信托、债券等在土地一级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其三,是提出土地一级开发融资体系的重点方向和工具。在对完善土地一级开发融资体系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围绕完善土地一级开发融资体系的重点方向,研究私募股权基金、房地产信托、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三种金融工具提出了用于土地一级开发的实践构想。重点考察这几种金融工具的发展历史、在我国房地产业应用的基本情况、三种金融工具的特点等,探讨三种金融工具用于我国土地一级开发的理论可行性、应用的必要性以及运用方式的具体设想。进一步的,考察多种金融工具的交叉运用,提出实践构想。最后,从宏观层面探讨国家对土地一级开发融资体系的政策管理以及土地一级开发金融创新的营造等。本文的创新之处,首先在于对土地储备制度这一新的土地管理政策全面推行之后土地一级开发的基本模式问题做了较为全面的探讨,提出了土地一级开发在新的政策背景之下的创新模式设计。其次,针对土地一级开发中最核心的融资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土地一级开发融资体系的理论分析和基本设想。这些基本设想的提出,既考虑了我国现有的土地制度和政策、现有的金融法规和政策的制度约束,同时又考虑了针对土地一级开发自身特点和未来的优化路径,因此,是一种创新的制度设计探讨。更进一步的,围绕完善土地一级开发融资体系这一基本构想,探索重点金融工具即私募股权基金、信托、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在土地一级开发融资中的应用以及重点方向的突破,这是在当前我国土地一级开发金融工具使用基础实践的基础上,通过理论研究,对金融工具运用的进一步深化思考。
王旻[4](2010)在《次贷危机背景下中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在中国境内引入REITs产品一直是业界与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本文以美国次贷危机为背景,在总结归纳出次贷危机在产品创新方面的经验教训后,着重研究REITs作为证券化的不动产所兼具的双重特质,为中国推出REITs产品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本文还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总结归纳出房地产市场中的主要问题,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中国投资者对REITs产品的投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中国REITs产品的推出提供现实依据。最后,基于前述的理论与现实依据,本文设计出符合国情的交易所市场REITs产品发展模式。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美国次贷危机的经验教训、REITs产品双重特质研究、REITs在中国的需求研究以及交易所市场REITs产品发展模式研究等。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首先,本文对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的成因及经验教训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在各国储蓄率的严重差异导致国际贸易体系失衡、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导致国际贸易失衡难以及时纠正,以及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对发达国家货币政策缺乏约束等国际背景下,低利率政策推动其房地产市场长期牛市,房地产价格上涨和金融创新推动次级房贷快速膨胀,而庞大的资产证券化市场进一步扩散了次级房贷的风险,从而导致次贷危机爆发;房地产泡沫破裂成为次贷危机爆发的导火线,如果说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多级次贷产品创新成为金融危机的传导链,自由放任的监管理念则是次贷危机爆发的催化剂。从美国次贷危机中可以得到这样的经验教训,即交易所市场是衍生产品市场的基础,是管理和控制金融风险的关键环节,在金融创新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金融体系的监管更应当强化功能监管和事前监管。其次,本文从模型推导与实证检验两方面探讨REITs的双重特质,模型推导的结果表明, REITs价格不仅仅受其内在价值的影响,即受房地产市场的具体运行状况影响,而且,REITs价格还受到证券市场的运行状况影响。因此,REITs在证券市场上自由交易时,REITs价格不但与房地产市场价格成正相关,也受股票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表明REITs的价格行为兼具房地产与股票的双重特质。同时,利用美国、日本与新加坡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REITs与证券市场之间存在显着的双向G ranger因果关系,而且,无论是短期内还是长期内,REITs与房地产市场之间也均存在显着的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因此,综合REITs同证券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REITs兼具了证券资产与不动产的双重特质。再次,本文还以问卷调查方式研究中国境内市场潜在需求者对REITs产品的投资意愿及重点考虑的因素。实证结果发现,对于一般投资者而言,房地产市场、流动性、小额投资、优惠性、安全性、报酬率、规模大小、标的物(租金)市场风险、年龄及经历等因素显着影响其购买受益证券的意愿。具体而言,在总体因素方面,投资者认为房地产市场情况越乐观,则其购买REITs的概率会越大;在证券化产品因素方面,投资者对REITs小额投资重视程度越高、优惠性项目越充分、安全性越高、报酬率越高,则其选择购买REITs的概率也会相对较高;在标的物属性方面,投资者越在意REITs本身的属性,受益证券的标的物(租金)市场风险越小,投资者选择购买REITs的概率也越高;在投资者属性方面,投资者年龄越年轻,选择购买REITs可能性也越高,且投资者在不动产与金融方面的经历越久,购买意愿也越大。总体而言,当前中国境内已经具备推出REITs产品的现实基础。最后,基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启示以及中国境内市场的实际情形,建议在交易所市场推出REITs产品,不但有利于中小投资者分享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优化资本市场产品结构、分散社会风险和金融风险、优化机构投资者的资产配置,而且也有利于提高房地产资产的管理水平。从中国目前的市场条件和风险控制需要出发,REITs产品适宜采取在交易所上市的公募契约型封闭式基金形式,以优质的工商业地产作为标的资产,采用资产分离、专业管理的运营模式,在在其存续期内,投资者只可转让持有的基金份额,而不可以赎回。但为了能使其不失时机地吸纳优质物业,按照国际惯例,REITs成立一段时期之后,还应赋予其根据市场情况可以灵活地选择时机和规模进行增发的功能,即REITs宜采取半封闭式的运作方式。结合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本文可能存在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第一,国内首次研究REITs产品的双重特质问题(研究对象创新)。本文首次从理论与经验证据两方面研究REITs的双重特质,利用境外成熟市场与新兴市场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证明REITs产品同不动产市场及证券市场之间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第二,国内首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研究引入REITs产品的可行性问题(研究方法创新)。本文首次向REITs产品的潜在投资者发放调查问卷,并利用调查问卷获取的数据分析中国引入REITs产品的可行性及相关影响因素。第三,国内首次利用推出REITs产品的理论依据与现实依据研究交易所市场REITs产品的发展模式(研究内容创新)。本文首次基于次贷危机的经验教训、REITs产品的双重特质以及境内引入REITs产品可行性,设计出交易所市场REITs产品的发展模式。
李岚[5](2008)在《中国房地产业产融结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是现代经济社会中一个重要的经济现象,它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大推动作用。房地产业产融结合是当房地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寻求持续发展路径和提升资本运营能力的必然趋势。本论文拟从产融结合相关理论研究入手,结合中国房地产业的实际情况,对中国房地产业产融结合这一主题进行深入而系统的研究。中国房地产业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对整个国民经济具有重大影响的支柱产业。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来自金融业的支持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没有金融业的参与和支持,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就难以取得今日的成就。近年来,伴随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宏观调控背景下,中国房地产业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趋势,产融结合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现象。为了应对当前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的新问题,也为了寻找房地产企业的新发展,中国房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日趋紧密,并出现了很多值得研究的新问题。相比较实践的发展,对这一理论主题的研究显得十分滞后。本文从对房地产业与金融业关系的分析入手,展开对中国房地产业产融结合的必要性、条件、形式和效应的系统研究,在深入分析房地产业产融结合的国际经验和中国实践的基础上,提出若干推进中国房地产业产融结合的对策思路。本论文共分为七章,大体结构如下:第一章,导论。着重阐明论文的研究背景,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提出了论文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以及论文的创新之处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第二章,产融结合涵义探究、理论基础与发展综述。首先,论文在对传统认识进行分析和扬弃的基础之上,阐明了产融结合的现代涵义。其次,论文分别从经典理论和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出发,阐明了产融结合的理论基础。最后,论文对产融结合的国际经验和中国实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第三章,中国房地产业产融结合的必要性研究。论文首先对房地产业和金融业之间的一般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以此为基础,论文沿着两个视角,即行业视角和企业视角,分别深入研究了房地产业产融结合与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关系,以及房地产业产融结合与房地产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第四章,中国房地产业产融结合的形式和效应研究。论文主要结合我国当前房地产业和房地产金融的实际经验,对房地产产融结合的具体形式及其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具体效应进行了阐述。第五章,房地产业产融结合的国际经验研究。论文主要以西方发达国家为样本,论述了产融结合对其房地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该部分内容将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论文从行业视角出发,阐述了西方发达国家近年来的房地产金融创新;另一方面,论文选取了四个最具国际影响,且有典型意义的房地产企业作为样本,分析其发展历程及其产融结合实践。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房地产业产融结合的国际经验对中国房地产业的产融结合实践具有一定程度的借鉴意义。第六章,中国房地产业产融结合的历史沿革和主要经验。在详尽分析了中国房地产融资市场的主要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论文阐述了中国房地产业产融结合的历史沿革,并总结了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经验和教训。第七章,推动中国房地产业产融结合的政策建议。在以上六个部分的研究基础之上,论文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推动中国房地产业产融结合的几项政策建议。本论文的主要学术价值和创新之处体现在论文对中国房地产业产融结合这一全新主题进行了初步的原创性探讨。具体而言,本文力图达到的创新之处在于:其一,从房地产业和房地产企业可持续发展角度,预测了我国房地产业产融结合的发展趋势。房地产业产融结合有助于推进房地产业和房地产金融的协调发展,减少由市场需求和房地产金融资源变化带来的对房地产业发展的冲击,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平稳发展。通过对房地产金融在房地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的分析,论文得出了房地产业产融结合是保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的结论。从国际知名房地产企业的发展轨迹看,房地产业产融结合也是房地产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其二,分析了当前我国房地产业产融结合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我国房地产业产融结合主要以房地产信托形式来发展,房地产信托是当前我国房地产业产融结合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产融结合的演进需要以一定条件为基础,且不同行业需要不同条件,不同行业中的条件要求决定了该行业中产融结合的发展状况,也产生了对相应媒介物和中介组织等制度上的需求。在我国,房地产业产融结合要有利于国家房地产业政策的有效执行,要能够有效调节房地产业的良性发展。因此,我国房地产业产融结合主要以房地产信托形式发展。其三,提出了双向渗透的我国房地产业产融结合的目标模式。实现产融结合需要一定条件,不同的行业发展状况决定了各行业产融结合的不同模式。根据我国房地产业和房地产金融的发展状况,我国房地产业产融结合的目标模式应该是双向渗透模式,即房地产企业可以通过持股,设立全资附属金融机构等方式来将资本运营向金融领域扩展,金融机构也可以借助各种方式向房地产企业进行资本参与或资本渗透,通过金融资本和房地产业资本的这种双向渗透,实现我国房地产业的产融结合。由于掌握的材料以及研究水平所限,本论文也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在以后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进一步深化。论文的不足之处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主要表现在:对这一主题的研究深度不够;结合实证分析不足;相关的概念和理论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更深入的阐述。作者期望今后对这一主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期对中国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尽到绵薄之力。
陆磊[6](2008)在《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发展的环境分析与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房地产业繁荣发展的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开始显露出来,房地产融资就是其中的一个突出问题。由于占银行负债主要部分的短期存款与长期房地产贷款之间存在严重期限错配,因而房地产贷款的金融风险被放大。减少房地产市场对以银行为代表的我国间接金融系统的高度依赖性,建立透明、公开、畅通、持续的市场融资和约束制度,需要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建立与发展。我国房地产业将从房地产开发向房地产投资管理、从物业驱动到资本驱动、从经营项目到经营企业的“向上”转型。要想建立起健康、顺畅的房地产投资循环,同样需要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发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经过约半个世纪的发展,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澳大利亚和香港的交易所都已有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上市。我国也在各方的积极尝试与探索下,使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在我国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至今还没有真正产生,它在发展中还存在法律体制、运作管理环境、有效监督等方面的障碍。因此,要促进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发展,从理论到实践都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以找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策略。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做了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国外REITs进行初步介绍;对我国引进REITs的必要性分析;探讨我国房地产企业如何运用REITs去融资的实务问题,以及探讨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发展可行模式。但是在2006年7月建设部牵头下发了针对外资的限制政策(171号文件)后(在内地暂不允许公开发行REITs的背景下,业界寄望于“海外曲线发行”的路径也已被基本封死),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研究讨论一度降温,特别是鉴于2007年1月银监会主持修订的《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与《信托公司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正式出台以及国内房地产金融业的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在我国如何设立与发展值得重新从理论与实践上进行研究。本文运用比较分析法对世界主要国家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制度安排,运行与监管的法律设置以及市场发展状况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可供我国借鉴的经验并且结合最新国内房地产金融和房地产信托市场发展动态,系统分析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在我国的发展机遇、现状以及面对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发展的环境构建和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在我国的具体发展模式和发展策略。
黄志兰[7](2006)在《房地产信托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加速的资本市场全球化的持续和中国加入WTO,中国房地产业将融入到房地产业全球化的浪潮中。随着我国经济起飞和持续繁荣,房地产业成为我国发展速度快、影响面广的支柱产业。而由于房地产实体具有不可移动、不可分割、价格昂贵等特点,使得房地产投资额庞大,资产流动性差,容易引起房地产投资风险过度集中和形成资金缺口。房地产业作为资金密集型产业,其持续良性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和同金融业的很好融合,因而房地产业的发展与房地产金融业的成长是息息相关的。房地产项目的这种投资金额巨大且投资周期较长的特点决定了各房地产企业对银行信贷的依赖。而今年国家在房地产业方面先后出台了多个政策,特别是房地产信贷和土地政策方面,这些都构成了目前国内房地产企业面临的大环境。诸如121号文件的颁布和银行数次上调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及存贷款基准利率等政策,房地产开发的传统融资途径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在信贷和土地双重政策的影响下,发展新的融资途径成为目前房地产企业特别关注的问题。目前市场上的融资渠道主要有银行信贷、股权融资、发行债券、房地产基金和房地产信托这五种模式。本文分别介绍了这五种融资渠道的融资特征及其目前发展情况,并把本文所研究的房地产信托这种融资方式与银行信贷等其他融资方式进行了比较,指出银行信贷还是目前较普遍的融资方式,但是房地产企业已经渐渐重视发展信托融资形式。房地产信托在国外一些国家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在国外统称REIT。本文第三章着重介绍了比较典型的美国的REIT的特点,并对中美房地产信托的特征作了较为详尽的比较。此外,还对亚太地区发展较为靠前的新加坡房地产信托的成功发展的策略做了介绍。结合国外REIT的发展经验和启示,我们发现,目前我国的房地产信托业的现状存在着很多问题,诸如房地产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房地产融资途径单一、信托产品发行及运行的监管力度不够等。由于我国信托业经过第五次清理整顿后,信托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位业务才刚刚开始,信托投资公司业务的开展也是边走边摸索,造成目前我国房地产信托产品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我们必须对房地产信托模式进行研究,这对我国政府、信托投资公司、社会投资者都有较大的帮助。文章把两类房地产信托运作模式作了详细的介绍,对各具体的运作模式进行了介绍并列举了实际案例。我国目前的信托环境并不是很有利于房地产信托的发展。法律法规方面,随着近几年来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业务的飞速发展,现有信托法律框架内的一些规定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立法,制定一些房地产投资信托的专项法律,特别是关于房地产投资信托资金如何具体运作、房地产信托经营业务的税收制度、房屋信托时是否需要及如何进行产权转移或变更登记等问题,都是房地产信托具体操作中需要探讨和解决的关键问题。另外,信托的监管体制从1992年实行开始到现在不过十多个年头,在具体操作中暴露出不少问题,而我国的特殊国情又决定着我国的信托监管体制不可以完全照搬西方模式,因此必须是在现行体制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我国的监管体制可以在现有单一集中模式基础上融合一元多头模式的优点,形成一种综合模式。具体来讲,这种综合模式就是
王仁涛[8](2006)在《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房地产融资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开始显露出来。长期以来,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单一,对银行依赖过大,负债率居高不下;与此同时,由于大量贷款投放于房地产项目,商业银行面临着较大的可能由房地产业引起的金融风险。在房地产融资渠道亟需进一步多元化的背景下,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以下简称REITs)作为一种切实可行的房地产融资方式已经逐渐被房地产业和金融业所重视。但我国对REITs的研究起步较晚,绝大部分还限于对其起源、概念、国外运作模式、运作规则、现状的介绍,对REITs研究的理论深度不够,同时由于房地产投资信托发展的滞后,案例的缺乏,导致实证研究也显不足。本文在以上的背景下,针对我国发展REITs将面临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从基金特性、国际经验借鉴、业务定位、委托-代理关系、风险控制、经营主体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REITs的发展战略。 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 1.通过对REITs特征、运作方式和发展REITs意义的分析可以看到,发展REITs对房地产业、金融业均有积极作用,能够拓宽房地产融资渠道、促进信托公司业务重组、降低房地产金融风险。 2.房地产市场的发展阶段与REITs的发展密切相关,论文运用模糊识别理论判别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程度,结果表明我国房地产市场处于扩张阶段,适合发展REITs。 3.论文对美国等发达国家发展REITs的经验做了介绍和比较,提出发展我国REITs的建议,即:为我国REITs进入实施运作创造必要的法律环境、改善市场环境、建设REITs的组织机构、加快培养大量的机构投资者、完善人才培养和信息公开化制度。 4.我国发展REITs的各种经营主体中,以信托投资公司为基础发展中国的REITs是比较现实可行的途径。论文对35家信托投资公司进行实证分析。首先分析了信托公司的治理状况,主要包括基本情况、机构设置、人员状况;其次分析了信托公司的经营状况,主要包括资产规模、业务模式、经营风险、利润状况:最后对33家信托公司进行聚类分析,根据聚类结果将33家公司分为4
黄国宏[9](2006)在《中国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s)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房地产业正呈现出日益迅猛的发展趋势,作为资金密集型企业,房地产业蓬勃的发展势态强力推进着我国房地产金融的创新。 现阶段发展REITs对我国的房地产业、投资者以及金融体制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为房地产业提供新的融资渠道;可以减少银行经营风险;可以促进房地产业内竞争,优化资源配置;可以促进房地产公司改善治理结构;可以为社会大众资本开辟新的投资渠道;可以完善我国金融体制。 本文从我国房地产融资现状分析入手,通过对国外房地产投资信托的深入分析,对在我国发展房地产投资信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论证,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构建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的运作模式、具体操作体系,其中重点论述在我国设立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模式,并就这种模式对我国政府应采取的对策提出建议。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阐述了本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第二章是对房地产投资信托相关理论的概述,从房地产投资信托的产生和发展、概念、特征、类型、职能及具体运作系统等进行论述,以此作为本文的理论依据。第三章、第四章是对房地产投资信托的实证分析,通过案例对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的机遇与约束。第五章、第六章是在国外发展经验的借鉴基础上构建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的具体模式。第七章是对我国政府应采取的对策进行建议。
李安民[10](2005)在《信托投资公司从事城市房地产开发的路径和方式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北京国投推出房地产消费信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北京国投推出房地产消费信托(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金融业现状及其风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的背景 |
1.1.1 国际背景 |
1.1.2 国内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2.3 文献综述 |
1.3 研究方法及文章结构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文章结构 |
1.3.3 本文主要工作及创新 |
2. 影响经济走势三大因素 |
2.1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影响可能超出预期 |
2.2 美国经济反弹幅度可能低于预期 |
2.3 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整可能失去控制 |
2.4 小结 |
3. 金融行业现状分析 |
3.1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 |
3.1.1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数量与结构分析 |
3.1.2 分机构类型 |
3.1.3 分资产类别 |
3.1.4 未来的趋势:国内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可能小幅增加 |
3.1.5 国内金融领域的潜在风险点 |
3.1.6 金融开放和创新中的风险上升 |
3.2 证券行业分析 |
3.2.1 市场状况 |
3.2.2 行业概况 |
3.2.3 证券公司各项业务发展情况 |
3.2.4 证券行业风险与发展分析 |
3.2.5 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进一步完善 |
3.3 保险行业分析 |
3.3.1 行业分析 |
3.3.2 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
3.3.3 行业竞争状况分析 |
3.4 信托行业分析 |
3.4.1 信托行业现状 |
3.4.2 信托产品创新 |
3.4.3 行业发展转型 |
3.4.4 代表案例研究分析 |
3.4.5 信托业务“二次转型期” |
4. 金融行业风险分析 |
4.1 金融业总体风险分析 |
4.1.1 金融资产结构不协调和风险向银行集中 |
4.1.2 隐形财政赤字货币化压力增大和通胀风险加剧 |
4.1.3 汇率与利率的市场化机制仍未形成 货币政策面临巨大挑战 |
4.1.4 金融机构治理结构存在一定缺陷风险防范能力较为薄弱 |
4.1.5 金融企业的外部环境较差和存在的道德风险 |
4.1.6 系统性风险仍值得关注 |
4.1.7 金融混业经营能力有待提高 |
4.1.8 企业融资结构的改善没有实质性进展 |
4.1.9 金融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
4.2 银行业面临的各种风险 |
4.2.1 商业银行经营中存在的系统性风险 |
4.2.2 存在于政策性银行中的风险 |
4.3 证券公司风险分析 |
4.4 保险业的风险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继续加强深化金融改革 |
5.2 建立覆盖所有金融业务的安全网 |
5.3 提高企业对市场信息的敏感程度 |
5.4 重新审视严格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格局 |
5.5 逐步扩大汇率的灵活性,推进汇率的市场化 |
5.6 建立科学高效的风险防控体系和金融稳定机制 |
5.7 全面推进金融创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
一、研究问题的背景 |
二、研究问题的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思路、研究框架、创新及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框架 |
三、本文的创新及不足 |
四、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三节 研究现状及文献概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一章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基本理论 |
第一节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概念和特征 |
一、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概念 |
二、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特征 |
第二节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基础 |
一、资产证券化 |
二、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 |
第三节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分类 |
一、上市型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和非上市型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 |
二、权益型、抵押型和混合型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 |
三、封闭式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和开放式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 |
四、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其他种类 |
五、小结 |
第四节 美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发展历史及其启示 |
一、初步发展期 |
二、遭遇艰难期 |
三、继续发展期 |
四、快速发展期 |
五、减缓发展期 |
六、小结 |
第五节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在中国 |
一、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立法现状 |
二、我国现有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与美国案例比较介绍 |
三、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的发展在我国的意义(宏观层面) |
四、我国建立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必要性(微观层面) |
第二章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设立 |
第一节 美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设立 |
一、股权结构条件 |
二、资产条件 |
三、收入条件 |
四、分配条件 |
五、税收条件 |
六、后期美国对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设立条件进行的修改 |
七、小结 |
第二节 相关国家和地区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设立 |
一、新加坡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设立 |
二、我国台湾地区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设立 |
三、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设立 |
第三节 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设立 |
一、中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设立历程 |
二、我国的房地产投资信托产品设立与美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设立的差异 |
三、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产品设立:以“联信—宝利”计划为例 |
四、中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设立存在的问题 |
五、中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设立的设计 |
第三章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组织形式 |
第一节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组织形式概述 |
一、契约型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 |
二、公司型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 |
三、有限合伙型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 |
第二节 美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组织形式的选择与演进 |
一、萌芽阶段:契约型 |
二、发展阶段:契约型 |
三、调整改组阶段:公司型 |
四、现阶段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有限合伙型 |
五、小结 |
第三节 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组织形式的选择与演进方向 |
一、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可供选择的三种组织形式 |
二、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组织形式的选择:契约型 |
第四节 我国契约型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设计 |
一、交易所市场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产品 |
二、银行间市场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产品 |
第四章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当事人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主体 |
一、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当事人 |
二、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主体间的法律关系 |
第三节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中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
一、概述 |
二、关于当事人权利义务的规定 |
第五章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运行 |
第一节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运行中的银行业 |
一、概述 |
二、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对银行业的冲击 |
三、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运行中银行业务的机遇和变革 |
第二节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运行中的证券业 |
一、概述 |
二、证券承销商 |
三、证券经纪商 |
四、证券自营商 |
五、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对证券法的影响 |
第三节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运行中的中介机构 |
一、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业 |
二、专业人员 |
三、信用评级机构 |
四、信用增级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后记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3)中国城市建设用地一级开发融资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 |
第二节 研究文献综述 |
第三节 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
第四节 本研究的思路、框架结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 |
第五节 本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 |
第二章 中国土地一级开发及融资体系的现状研究 |
第一节 中国土地一级开发的现状及问题 |
第二节 中国土地一级开发融资体系的现状及问题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发达国家土地一级开发融资体系研究 |
第一节 发达国家土地一级开发的概况 |
第二节 发达国家土地一级开发融资体系的现状 |
第三节 发达国家土地一级开发融资体系的启示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国土地一级开发融资体系的总体设计 |
第一节 中国土地一级开发融资体系的基础和前提——土地一级开发体系的理论分析 |
第二节 中国土地一级开发融资体系的理论分析 |
第三节 中国土地一级开发融资体系的总体设计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中国土地一级开发融资体系的重点之一——私募股权基金用于土地一级开发的设想 |
第一节 私募股权基金的特征研究 |
第二节 私募股权基金用于中国房地产业的现状 |
第三节 私募股权基金用于土地一级开发的设想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中国土地一级开发融资体系的重点之二——信托用于土地一级开发的设想 |
第一节 信托的特征研究 |
第二节 信托用于中国房地产业的现状 |
第三节 信托用于土地一级开发的设想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中国土地一级开发融资体系的重点之三——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用于土地一级开发的设想 |
第一节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特征研究 |
第二节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用于中国房地产业的现状 |
第三节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用于我国土地一级开发的设想 |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中国土地一级开发中金融工具的组合运用 |
第一节 信托与银行理财结合用于土地一级开发 |
第二节 信托与私募股权基金结合用于土地一级开发 |
第三节 信托与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结合用于土地一级开发 |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中国土地一级开发融资体系的政府管理 |
第一节 完善土地一级开发融资体系制度和法规建设 |
第二节 创建土地证券化金融环境 |
本章小结 |
第十章 总结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次贷危机背景下中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论文研究内容与结构 |
1.3 论文研究方法、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工具 |
1.4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辨析 |
2.1.1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 |
2.1.2 房地产信托 |
2.1.3 房地产投资基金 |
2.1.4 房地产资产信托 |
2.1.5 房地产证券化 |
2.1.6 担保债务凭证 |
2.2 房地产市场、REITs 与股票市场关系理论综述 |
2.2.1 REITs 是房地产还是证券 |
2.2.2 REITs、房地产市场与证券市场的关系 |
2.2.3 关于REITs 发展模式的探讨 |
第三章 美国次贷危机的经验教训 |
3.1 次贷危机的背景与成因 |
3.1.1 次贷危机的国际背景 |
3.1.2 次贷危机的根源 |
3.2 次贷危机的产生与传导机制 |
3.3 次贷危机的经验教训 |
3.3.1 交易所市场是衍生产品市场的基础 |
3.3.2 强化功能监管和事前监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REITs 双重特质研究 |
4.1 REITs 双重特质研究——理论模型 |
4.2 REITs 双重特质研究——美国市场的经验证据 |
4.2.1 美国REITs 的发展历史 |
4.2.2 美国REITs 的税收待遇 |
4.2.3 美国REITs 的市场表现 |
4.2.4 REITs 的双重特质研究:美国市场实证 |
4.3 REITs 特质研究——日本市场的经验证据 |
4.3.1 日本REITs 的发展历史 |
4.3.2 日本REITs 的相关要求 |
4.3.3 REITs 的双重特质研究:日本市场实证 |
4.4 REITs 特质研究——新加坡市场的经验证据 |
4.4.1 新加坡REITs 的发展历史 |
4.4.2 新加坡REITs 的相关要求 |
4.4.3 REITs 的双重特质研究:新加坡市场实证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中国房地产市场现状及问题 |
5.1 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历史及现状 |
5.2 中国房地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REITs 产品在中国的需求研究 |
6.1 理论背景 |
6.2 研究设计 |
6.3 实证结果与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中国REITs 产品模式选择研究 |
7.1 中国资产证券化探索研究 |
7.2 基于交易所市场的REITs 发展模式 |
7.2.1 发展交易所市场REITs 的意义 |
7.2.2 交易所市场REITs 的运作模式 |
7.3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相关建议 |
8.1 论文主要工作与结论 |
8.2 相关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I:REITs 在中国发展之可行性研究调查问卷 |
附录II: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一览 |
致谢 |
(5)中国房地产业产融结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四节 论文框架、创新之处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第二章 产融结合涵义探究、理论基础与发展综述 |
第一节 产融结合涵义探究——分析与扬弃 |
第二节 产融结合理论基础——来自经典理论与现代西方经济理论的支持 |
第三节 产融结合发展综述——国际视角与中国经验 |
第三章 中国房地产业产融结合的必要性研究 |
第一节 房地产业与金融业关系的一般理论分析 |
第二节 从行业视角分析房地产业产融结合与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关系 |
第三节 从企业视角分析房地产业产融结合与房地产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
第四章 中国房地产业产融结合的形式和效应研究 |
第一节 房地产业产融结合的形式分析 |
第二节 房地产业产融结合的效应分析 |
第五章 房地产业产融结合的国际经验研究 |
第一节 房地产业产融结合的国际经验研究——行业的视角 |
第二节 房地产业产融结合的国际经验研究——企业的视角 |
第六章 中国房地产业产融结合实践和主要经验 |
第一节 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现状和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
第二节 中国房地产融资市场的主要特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三节 中国房地产业产融结合的实践经验 |
第四节 中国房地产融资市场和产融结合的发展趋势 |
第七章 推动中国房地产业产融结合的政策建议 |
第一节 金融业的规范完善以及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 |
第二节 建立健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
第三节 研究和开拓产融结合的有效途径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发展的环境分析与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2 研究目的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动态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 |
1.3.1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2 研究框架 2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概述 |
2.1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概念 |
2.2 与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易混淆概念的比较 |
2.2.1 房地产证券化与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差异 |
2.2.2 房地产信托与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差异 |
2.2.3 房地产产业投资基金与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差异 |
2.3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类型 3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国际发展与经验借鉴 |
3.1 市场需求加税收推动典型发展模式—美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 |
3.1.1 美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制度安排 |
3.1.2 美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运行与监管 |
3.1.3 美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市场发展 |
3.2 政府主导推动典型发展模式—香港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 |
3.2.1 香港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制度安排 |
3.2.2 香港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运行与监管 |
3.2.3 香港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市场发展 |
3.3 世界主要国家(地区)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发展模式比较 |
3.4 国际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发展的经验及其启示 |
3.4.1 国际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发展经验总结 |
3.4.2 对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发展的启示 4 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发展环境分析 |
4.1 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发展机遇 |
4.1.1 良好的发展环境—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 |
4.1.2 迫切的发展需要—房地产融资渠道急待拓宽 |
4.1.3 有利的发展条件—政府之外的强大市场驱动力 |
4.2 我国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的环境现状 |
4.2.1 我国房地产信托发展现状 |
4.2.2 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本土化尝试 |
4.2.3 我国目前房地产投资信托产品与标准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差距 |
4.3 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发展面临的挑战 |
4.3.1 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发展的挑战之一—法律法规不完善 |
4.3.2 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发展的挑战之二—市场不够成熟 |
4.3.3 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发展的挑战之三—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 5 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发展的环境构建与策略研究 |
5.1 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发展的环境构建 |
5.1.1 政策法律环境构建 |
5.1.2 宏观经济环境构建 |
5.1.3 微观经济环境构建 |
5.2 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发展策略 |
5.2.1 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发展模式选择 |
5.2.2 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资金募集方式 |
5.2.3 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资金投资来源 |
5.2.4 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投资产品设计 |
5.2.5 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阶段发展策略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与创新点 |
6.1.1 研究结论 |
6.1.2 主要创新点 |
6.2 研究不足以及展望 |
6.2.1 研究不足 |
6.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详细摘要 |
(7)房地产信托的现状及发展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房地产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及相关政策背景 |
1.1 信贷方面 |
1.1.1 121 号文件逼出融资新途径 |
1.1.2 央行上调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及存贷款基准利率 |
1.1.3 国务院提高房地产企业项目资本金 |
1.1.4 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加强房地产宏观调控 |
1.1.5 国务院推出国六条 |
1.1.6 相关部门的关于稳定住房价格通知 |
1.2 土地方面 |
2 几种房地产融资模式比较 |
2.1 银行信贷方式 |
2.2 上市融资方式 |
2.3 发行房地产债券 |
2.4 房地产基金 |
2.5 房地产信托 |
2.6 房地产信托与其他融资方式的比较 |
2.6.1 房地产信托与银行信贷 |
2.6.2 房地产信托与其他融资方式 |
2.7 小结 |
3 国际房地产信托模式 |
3.1 美国房地产信托概况 |
3.1.1 美国的REIT |
3.1.2 美国房地产信托三种形式 |
3.1.3 房地产信托公司与房地产股份公司的区别 |
3.1.4 美国房地产信托的特点 |
3.2 中美房地产信托比较 |
3.2.1 产品的构成条件 |
3.2.2 产品规模和期限 |
3.2.3 产品的种类与组织结构 |
3.2.4 产品的销售 |
3.2.5 产品的流通 |
3.2.6 产品的资金投资向 |
3.2.7 产品的收益率特性 |
3.2.8 产品的波动特性 |
3.2.9 产品的托管制度 |
3.3 新加坡的房地产信托 |
3.4 小结 |
4 中国房地产信托的现状和基本运作模式 |
4.1 中国房地产信托的现状分析 |
4.2 房地产信托的基本介绍 |
4.2.1 信托与房地产信托 |
4.2.2 房地产信托的类型 |
4.2.3 房地产信托的职能 |
4.3 房地产资金信托运作模式 |
4.3.1 权益型信托模式 |
4.3.2 债务型信托模式 |
4.4 房地产财产信托模式 |
5 我国房地产信托的发展 |
5.1 我国发展房地产信托的环境和政策支持 |
5.1.1 法律法规 |
5.1.2 监管体制 |
5.1.3 税制环境 |
5.2 我国发展房地产信托的风险防范 |
5.2.1 房地产信托产品要规避风险 |
5.2.2 房地产信托业需要政府部门的扶持 |
5.2.3 投资者教育是支持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持续发展的重要元素 |
5.3 从“54 号文”看房地产信托的发展 |
5.3.1 “54 号文”是一把双刃剑 |
5.3.2 未来仍将有信托优化政策出台 |
5.3.3 单一信托有望成为房地产信托的主流 |
参考文献 |
(8)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同济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尚待研究的问题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框架与创新点 |
1.3.1 研究思路及框架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框架 |
1.3.3 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概述 |
2.1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定义和特征 |
2.1.1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定义 |
2.1.2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与类似概念的比较 |
2.1.3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特征 |
2.2 REITs的分类 |
2.2.1 公司型基金和契约型基金 |
2.2.2 权益型、抵押型和混合型基金 |
2.2.3 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 |
2.2.4 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 |
2.2.5 资金型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和财产型投资基金 |
2.2.6 上市和非上市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 |
2.3 REITs的运作方式 |
2.3.1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组织体系 |
2.3.2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当事人间的关系 |
2.3.3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运作流程 |
2.4 发展REITs的意义 |
2.4.1 我国发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意义 |
2.4.2 我国发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可行性 |
2.5 本章小节 |
第3章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国际经验比较与借鉴 |
3.1 美国REITs的产生与发展 |
3.1.1 REITs理念的起源 |
3.1.2 美国REITs的设立与类型 |
3.1.3 美国REITs的主要结构 |
3.2 欧洲的REITs |
3.2.1 欧盟房地产投资基金的引进和发展 |
3.2.2 英国的房地产投资基金 |
3.2.3 德国房地产投资信托 |
3.3 亚洲的REITs |
3.3.1 日本不动产投资信托 |
3.3.2 新加坡房地产投资信托 |
3.3.3 韩国房地产投资信托 |
3.4 国际比较与经验借鉴 |
3.4.1 REITs的国际比较 |
3.4.2 国际经验对我国发展REITs的启示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阶段与REITs业务定位研究 |
4.1 房地产景气循环理论 |
4.2 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阶段的实证研究 |
4.2.1 模糊识别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思路 |
4.2.2 房地产市场发展阶段的实证分析 |
4.3 房地产融资渠道现状与存在问题 |
4.3.1 房地产融资渠道现状 |
4.3.2 房地产投融资渠道存在的问题 |
4.4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业务定位 |
4.4.1 开展房地产抵押贷款业务 |
4.4.2 从事收益类房地产项目的权益投资 |
4.4.3 从事证券投资 |
4.4.4 从事信托业务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经营主体分析 |
5.1 信托公司治理情况 |
5.1.1 基本情况 |
5.1.2 机构设置 |
5.1.3 人员状况 |
5.2 信托公司经营状况 |
5.2.1 资产规模 |
5.2.2 业务模式 |
5.2.3 利润状况 |
5.2.4 经营风险 |
5.3 信托公司聚类分析 |
5.3.1 聚类分析相关概念 |
5.3.2 分层聚类分析法 |
5.3.3 样本的选取 |
5.3.4 聚类与聚类分析过程 |
5.3.5 结果说明 |
5.3.6 聚类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节 |
第6章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 |
6.1 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涵义 |
6.1.1 委托—代理理论概念 |
6.1.2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运作中的委托—代理关系 |
6.2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委托—代理模型 |
6.2.1 核心问题 |
6.2.2 基本假设 |
6.2.3 代理人的行动能被准确观测到时 |
6.2.4 代理人的行动不能被准确观测到时(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模型) |
6.2.5 结果分析 |
6.3 案例分析 |
6.3.1 房地产信托计划的运作模式 |
6.3.2 信托计划的特点 |
6.3.3 房地产信托计划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分析 |
6.4 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对策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风险及其控制 |
7.1 风险概述 |
7.2 REITs风险分析 |
7.2.1 投融资风险 |
7.2.2 金融风险 |
7.2.3 经营管理风险 |
7.2.4 市场风险 |
7.2.5 社会环境风险 |
7.2.6 道德风险 |
7.3 REITs的风险控制体系 |
7.3.1 REITs风险控制的宏观措施 |
7.3.2 REITs风险控制的微观措施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发展环境与策略研究 |
8.1 中国REITs的发展现状 |
8.1.1 房地产信托快速发展 |
8.1.2 香港开放REITs对内地的影响 |
8.1.3 内地首只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越秀REITs |
8.1.4 国际房地产基金在中国迅速扩张 |
8.1.5 亟待解决的问题 |
8.1.6 发展REITs的对策分析 |
8.2 REITs的发展环境研究 |
8.2.1 法律环境不完善 |
8.2.2 缺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
8.2.3 运作环境不完善 |
8.3 REITs发展环境的构造 |
8.3.1 宏观经济环境构造 |
8.3.2 微观市场环境构造 |
8.3.3 政策法律环境构造 |
8.4 中国REITs的发展策略研究 |
8.4.1 房地产投资基金发展模式分析 |
8.4.2 信托形式是发展中国房地产投资基金的最优选择 |
8.4.3 我国房地产投资基金的募集方式分析 |
8.4.4 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资金来源分析 |
8.4.5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产品开发 |
8.5 本章小结 |
第9章 总结与展望 |
9.1 研究结论与创新点 |
9.1.1 研究结论 |
9.1.2 主要创新点 |
9.2 论文不足及展望 |
9.2.1 存在的主要不足 |
9.2.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国家宏观调控房地产市场主要文件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9)中国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s)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问题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3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s)的相关理论 |
2.1 房地产投资信托的产生和发展 |
2.2 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s)的概念、特征及类型 |
2.3 房地产投资信托的职能 |
2.4 房地产投资信托的运作系统 |
第三章 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的实证分析 |
3.1 我国发展房地产投资信托的必要性分析 |
3.2 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的发展状况分析 |
3.3 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现实运作模式实例分析 |
第四章 发展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面临的机遇与约束 |
4.1 发展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具备的条件及面临的机遇 |
4.2 发展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面临的障碍 |
第五章 国外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s)的运作模式及借鉴 |
5.1 国外房地产投资信托的运作模式 |
5.2 国外房地产投资信托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
5.3 国外房地产投资信托在我国的借鉴及启示 |
第六章 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的运作模式构建 |
6.1 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模式构造原则 |
6.2 建议在我国大力发展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 |
6.3 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管理与组织形式 |
6.4 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的运作模式 |
第七章 配套设施与对策建议 |
7.1 尽快推行房地产证券化 |
7.2 为REITs实施运作创造必要的法律环境 |
7.3 加强外部监督机制 |
7.4 加强REITs组织机构的建设 |
7.5 完善人才培养和信息公开化制度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北京国投推出房地产消费信托(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金融业现状及其风险分析[D]. 高威. 山西财经大学, 2012(12)
- [2]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法律问题研究[D]. 周欣欣. 吉林大学, 2010(08)
- [3]中国城市建设用地一级开发融资体系研究[D]. 王旭升.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0(07)
- [4]次贷危机背景下中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研究[D]. 王旻. 上海交通大学, 2010(10)
- [5]中国房地产业产融结合研究[D]. 李岚. 华东师范大学, 2008(12)
- [6]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发展的环境分析与策略研究[D]. 陆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8(08)
- [7]房地产信托的现状及发展前景[D]. 黄志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6(02)
- [8]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理论与实践研究[D]. 王仁涛. 同济大学, 2006(02)
- [9]中国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s)研究[D]. 黄国宏. 暨南大学, 2006(06)
- [10]信托投资公司从事城市房地产开发的路径和方式分析[J]. 李安民. 中国城市经济, 2005(06)
标签:土地一级开发论文; 房地产金融论文; 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论文; 房地产融资论文; 房地产信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