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时间延迟维修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维修周期,多属性效用理论,延迟时间,可靠度
时间延迟维修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杨建华,韩梦莹[1](2019)在《基于延迟时间理论的备件维修多目标优化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系统的健康管理中可靠度、可用度或维修费用的极值通常被用作确定维修周期的准则,但随着装备系统的复杂化和决策者需求的多样化,单目标决策问题已不能满足现状,由此,针对定期检测策略,建立了基于延迟时间理论且考虑不完美维修的多目标决策模型,并运用多属性效用理论对模型求解。首先建立该策略下的可靠度、可用度和维修费用模型;然后将叁者视为属性,构造每个属性的效用函数;之后采用基于逼近理想解排序法思想的赋权法对属性权重赋值,通过加权获得不同维修周期的综合效用值,根据效用值确定维修周期;最后引入算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期刊2019年08期)
马晓洋[2](2018)在《基于延迟时间理论的设备预防性维修联合决策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生产性企业中,为避免一些关键设备和部件发生故障,保证生产的连续进行,需要对设备进行预防性维修。迄今为止,关于设备预防性维修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这些研究在理论和应用中尚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在更新理论基础上,从以下四个方面更加深入地对设备预防性维修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建立了基于役龄更换策略和故障更换的联合决策模型。该模型将系统状态分为两个阶段:正常阶段和缺陷状态。并假设系统受两种故障模式的影响,一种是随机故障,一种是延迟时间故障。该模型将设备的更新分为叁种情况:缺陷更新,预防性更新和故障更新。通过计算各种可能更新情况下的期望成本和期望更新长度,得到了最佳的(T,n)策略,并进行了案例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并且,在固定诊断周期的基础上,考虑了可调节的诊断策略,并与原始模型进行了比较,计算表明,可调节策略要优于固定诊断周期策略(2)针对含有两种相关故障模式的单部件系统,建立了基于延迟时间理论和Copula函数的预防性维修联合决策模型。假设所研究的系统为包含两种故障模式的单部件系统:一种是传统的0-1故障,另一种是延迟时间故障模式。但是这两种故障模式是相关的,即当延迟时间故障模式下系统进入缺陷状态时,会对0-1故障模式下的故障率产生影响。这两种故障模式间的联合故障率用Copula联合分布函数来表示。通过计算各种可能更新情况下的期望成本和期望更新长度,得到了最佳的预防性维修策略。(3)针对包含不同故障模式的两部件系统,建立了基于延迟时间理论和提前更新策略的预防性维修联合决策模型。考虑一个两部件系统,假定部件1为关键部件,当部件1故障时整个系统都要进行更新。同时,为了预防部件1的故障,需要采取预防性维修活动。相对于部件1来说,部件2作为非关键部件,价格更低,也更容易更换。当部件2失效时只更换这一个部件而不影响系统的更新。然而,如果它的故障发生在不超过给定的系统预防性更新周期阈值内,为避免部件2的过度更换,则系统进行提前更新。因此建立起来预防性维修周期和提前更新阈值的联合决策框架。(4)针对单部件可维修系统,将预防性维修策略与随机退化模型相结合,建立了基于非齐次泊松过程的预防性维修模型。考虑一个单部件可维修系统,假设部件的状态变量可监测,当部件的状态超过某一阈值时,对部件进行不完美维修,即介于修复如新和修复如旧之间的。由于维修的不完美性,部件的退化会逐渐加快,为了防止过度维修,假设当维修次数达到一定数量之后,则进行更换。这一过程可用非齐次泊松过程来描述。此外,根据厂家提供的寿命信息,为了防止系统故障,会对系统进行基于役龄的更换。最后本模型以某钢厂风机系统实际退化过程为例。根据实际的维修记录和更换周期,对模型参数进行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最后通过优化验证了提出模型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北京科技大学》期刊2018-05-25)
刘金良[3](2017)在《运用延迟时间理论的汽车维修优化模型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开始研究和探索科学的设备故障检修模式,构建维修优化模型,尤其是在汽车维修领域。本文将通过分析延迟时间理论的相关概念和建模方法,构建汽车维修优化模型。(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7年04期)
王慧颖[4](2015)在《基于延迟时间理论的预防维修决策模型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产设备维修管理是制造企业生产中一项重要的要素,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对企业可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生产设备的可靠性越来越重要。传统的设备维修管理理论和方法存在诸多问题。基于状态维修策略是以状态为依据的维修。该策略能够很好的解决传统维修方式的不足。本文基于延迟时间理论,结合企业维修管理中采用的实际预防维修策略,分析和解决企业在制定预防维修策略时存在的实际问题,以降低设备故障发生率和维修成本/总停工时间为目的,展开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在单一部件系统的预防维修策略研究中,考虑加入两阶段检测策略和基于年龄预防更换策略,目的是为了降低单位时间内期望成本。系统经历叁个阶段分别为正常阶段、初始缺陷阶段和严重缺陷阶段。一旦系统在检测点被识别出处于初始缺陷阶段时,如果该检测点距离基于年龄预防更换时刻的时间间隔小于事先设定的某一阈值时则考虑对系统实施延迟预防维修策略,否则,系统立即被更新。使用蜜蜂群优化算法求解模型获得最优预防维修策略。数值算例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的降低单位时间内期望成本,仿真算法被提出充分证明了模型构建的正确性。(2)上述研究内容中使用蜜蜂群优化算法求解多维决策变量预防维修模型。然而蜜蜂群优化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解和精度低,因此本论文研究蜜蜂群优化算法仿生机理,解的构造过程及相关参数设置,从而进一步改进算法优化性能。将具有全局收敛性的模拟退火算法与具有局部收敛性的蜜蜂群算法结合,提出改进的蜜蜂群优化算法。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改进的蜜蜂群优化算法能够有效的求解多维决策变量预防维修模型。(3)在企业预防维修行为中在线状态监测和人工检测被实施是为了识别系统的状态。考虑对单一部件系统联合实施在线状态监测和人工检测预防维修行为。事先设置两个控制线:检测阈值和预防更换阈值。当在线状态监测测量值处于检测阈值和预防更换阈值之间时,实施人工检测。一旦确认系统处于延迟时间阶段则更新系统,否则不采取任何维修措施。当在线状态监测测量值大于预防更换阈值时,更新系统。系统经历两个阶段分别为正常阶段和延迟时间阶段。假设人工检测是完美的。状态监测间隔和检测阈值是决策变量,目的是为了最小化单位时间内期望成本。数值算例表明所提出的预防维修模型是有效的。仿真算法充分证明了模型构建的正确性。(4)考虑复杂系统的预防维修决策研究。以某钢厂企业中的氧枪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搜集和分析原始维修记录,使用两阶段延迟时间理论构建统计模型。采用最大似然方法对模型参数进行参数估计,然后考虑预防维修周期对总停工时间的影响建立预防维修模型,通过优化该模型得到氧枪系统的最优预防维修周期。建模时将所有可能出现的缺陷按照危险程度和维修时间长短分为两类:大缺陷和小缺陷。通过赤池信息准则选择合适的分布形式,然后在通过卡方拟合优度检验方法对其进行验证。模型优化结果表明:该钢厂企业制定的实际预防维修策略不符合最优预防维修策略的制定。(本文来源于《北京科技大学》期刊2015-12-14)
刘学娟[5](2015)在《基于延迟时间理论的设备维修与生产计划整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设备维修和生产计划安排是现代生产企业中两项重要的活动,维修部门通过一系列的维修措施保障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生产部门通过制定生产计划来满足生产需求。但这两项活动都是针对和运用同一生产设备来完成,若安排不当,势必造成冲突,从而产生设备寿命降低及订单延误等一系列不良后果。迄今为止,针对这两项活动的研究多数为分离的,即只针对设备维修或者只针对生产计划进行研究,也有少数的研究是将两者相结合进行研究,但也存在很多不足。基于此,本文在延迟时间的理论基础之上,从四个方面更深入的将设备维修和生产计划相结合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针对多产品经济生产批量与设备维修相结合问题进行研究:以往的研究成果仅仅是针对单一产品经济生产批量与设备维修的整合研究,本文将单一产品扩展到多产品层面,建立单位时间利润模型,将经济生产批量与设备预防性维修周期同时进行优化,并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设备调整时间作为预防性维修的窗口,利用模型选择出最优的设备预防性维修序列,并进一步求解得到每个产品的最优经济生产批量。2)对多产品经济生产批量与设备维修的整合问题进行更深入分析,考虑由于设备维修及设备调整所造成的停工时间的影响,并利用延迟时间模型求解设备的实际运行时间,更为精确的求解设备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期望故障及缺陷数量等。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随着设备运转时间的增加,设备会处于逐渐衰退的状态,所生产的产品会逐渐产生不合格产品,将不合格产品的影响因素以及上述停工时间因素同时考虑进单位时间利润模型中去,并优化模型求解得到最优预防性维修序列以及最优生产批量。3)针对中期生产计划与设备维修相结合的问题进行研究:不同于侧重库存式生产的经济生产批量问题,还有侧重订单式生产的生产计划问题,在中期生产计划层面,考虑有限长度的生产计划期,计划期内包含若干个等长度的生产时段,每个时段各个产品的需求量已知,每个时段末期为设备预防性维修的可选窗口期,建立各个时段的生产能力模型,进一步建立整个生产计划期内的生产计划和设备维修总费用的整合模型,并继续考虑不合格产品的影响,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对预防性维修周期、各时段产品生产量、库存量、延期交货量等决策变量进行优化求解。4)在上述中期生产计划与设备维修整合研究的基础之上,将序列相关的设备调整问题加入其中,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设备调整共有两大类型,一类为序列不相关问题,在生产过程中针对每个种类产品的生产只考虑其自身的设备调整时间及费用,不考虑产品的生产顺序;还有一类即序列相关的设备调整问题,考虑设备从生产一个产品到生产另一个产品的设备调整时间及费用,不同产品之间的设备调整有不同的调整时间及费用,即需要考虑产品的生产顺序。在考虑序列相关的设备调整的基础上,建立生产计划和设备维修的总费用整合模型,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对预防性维修周期、各时段产品生产量、库存量、设备调整序列等决策变量进行优化求解。(本文来源于《北京科技大学》期刊2015-12-14)
赵斐[6](2014)在《基于延迟时间理论的设备系统预防性维修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设备系统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和生产企业中,一旦系统发生故障将严重危害人身安全并影响生产的顺利进行,因此为了避免故障的发生,需要对系统采取预防性维修策略。迄今为止,对设备系统预防性维修策略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是这些研究在理论方法和实际应用方面尚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在延迟时间理论的基础上,以企业中预防性维修策略实施的实际情况为背景,深入分析预防性维修策略的制定,从四个方面展开研究,其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针对退化过程服从叁阶段故障过程的单部件系统,提出了定期检测和工龄更换策略:每隔固定周期对系统进行检测且检测能完美识别系统状态;一旦系统寿命到达规定工龄,立即更换。如果检测识别系统处于初始缺陷状态,则存在两种不同的决策:立即更新或不采取任何维修活动;然而当检测识别系统处于严重缺陷状态或系统发生故障时,则立即更新。采用更新报酬理论对系统存在的更新情况进行建模,通过最小化单位时间内的期望成本确定最优的检测周期和工龄更换周期,并通过算例分析进行验证。(2)考虑到实际企业中常采用不同水平的检测,对单部件系统进一步提出了包含小检和大检的多重点检策略:小检不能完美地识别初始缺陷状态,但能够完美地识别严重缺陷;然而大检能够完美地识别任一状态。当点检(小检或大检)识别系统处于缺陷状态时或一旦系统发生故障,则立即更新。为了证明多重点检策略的有效性,并提出了仅含有大检的单一点检策略,并将这两种策略模型进行比较,推导出多重点检策略有效时小检成本的阈值水平,最后在算例分析中进行时论。(3)考虑到单部件系统中通常存在预防性维修窗口用来处理以前识别而未消除的缺陷,提出了多重点检策略的预防性维修模型。该模型考虑了两种延迟更新的情况:点检识别系统处于初始缺陷状态时,缩短小检周期以频繁地检查系统状态;点检识别系统处于严重缺陷状态时,如果距离下次预防性维修窗口的时间间隔小于阈值水平,则延迟更新到预防性维修窗口,否则立即更新。在算例分析中,将多重点检策略的预防性维修模型与单一点检策略的预防性维修模型、多重点检策略模型分别比较,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多重点检策略的预防性维修模型能够有效降低单位时间内的期望成本。(4)以上研究都是针对单部件系统,但多部件复杂系统在企业中更为普遍。以钢厂中的复杂系统——转炉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案例分析,系统采用定期的预防性维修策略且每隔1年进行更新,由于原材料不足引起的生产等待也为系统提供机会维修。考虑到该复杂系统中存在不同类型的缺陷,提出了小缺陷和大缺陷的概念;生产等待仅能识别且消除小缺陷,预防性维修能够识别且消除小缺陷和大缺陷。通过对系统实际维修和停工数据进行分析,采用两阶段延迟时间理论建立最大似然函数,估计模型参数并通过仿真检验和拟合优度检验进行验证;最后构建了最小化更新周期内总停工时间的预防性维修模型,以确定最优的预防性维修周期。结果表明:当前的预防性维修策略(2或3个月)不是最优的,而且一旦生产等待过程发生变化时,需要重新考虑最优的预防性维修策略。(本文来源于《北京科技大学》期刊2014-12-18)
沙北胜[7](2013)在《运用延迟时间理论建立汽车维修优化模型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随着我们国家汽车使用量的增加,传统的汽车维修工艺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了,因此,我们开始运用延迟时间的相关理论建立汽车维修优化模型。本文首先在了解汽车维修现状的基础上给出了延迟时间理论的基本概念,然后运用了延迟时间理论建立汽车维修优化模型,有利于提高我们国家汽车维修的水平。(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3年21期)
房华卫,端木京顺,张皓光[8](2011)在《基于时间延迟理论的航空发动机维修优化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航空发动机维修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包括缺陷和故障两个因素的时间延迟模型的概念及其原理,并在系统分析航空发动机故障特点和维护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航空发动机维修优化模型。通过对航空发动机维修周期模型进行实例研究,验证表明,时间延迟模型能够明显优化发动机的维修周期,提高航空发动机维修效能。(本文来源于《航空维修与工程》期刊2011年02期)
郑睿,吕文元[9](2010)在《基于时间延迟理论的预防维修模型及案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解决设备维修决策过程中预防维修检查数据缺乏情况下如何确定出合理的维修间隔期问题。首先,通过预防维修技术经济分析,提出了有关维修间隔期和总的停机时间之间关系的预防维修模型。其次,根据时间延迟维修理论,利用故障记录数据和预防维修检查数据的估计值,建立了统计模型并用来计算维修间隔期内故障次数的期望值。计算机仿真检验证明统计模型正确后,采用最大拟然法估计有关参数,这些参数包括缺陷发生率、时间延迟分布、检查出缺陷的概率等。最后是案例分析,应用估计参数和预防维修模型,计算出最佳的维修间隔期。(本文来源于《中国管理科学》期刊2010年02期)
朱清香,于立华,方淑芬,吕文元,王文彬[10](2008)在《基于延迟时间理论的汽车维修优化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在对车队维修现状及维修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包括缺陷、故障两个因素的时间延迟模型的概念以及延迟时间建模的原理,提出了检查的时间和次数影响汽车故障的关系,进而建立了汽车维修优化模型。在满足一些假定的检查原则下,这一模型能够确定设备的维修周期等重要维修保养要素。文中最后运用这一优化模型对汽车维修进行了实例研究,得出了优化的汽车维修周期。(本文来源于《统计与决策》期刊2008年10期)
时间延迟维修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生产性企业中,为避免一些关键设备和部件发生故障,保证生产的连续进行,需要对设备进行预防性维修。迄今为止,关于设备预防性维修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这些研究在理论和应用中尚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在更新理论基础上,从以下四个方面更加深入地对设备预防性维修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建立了基于役龄更换策略和故障更换的联合决策模型。该模型将系统状态分为两个阶段:正常阶段和缺陷状态。并假设系统受两种故障模式的影响,一种是随机故障,一种是延迟时间故障。该模型将设备的更新分为叁种情况:缺陷更新,预防性更新和故障更新。通过计算各种可能更新情况下的期望成本和期望更新长度,得到了最佳的(T,n)策略,并进行了案例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并且,在固定诊断周期的基础上,考虑了可调节的诊断策略,并与原始模型进行了比较,计算表明,可调节策略要优于固定诊断周期策略(2)针对含有两种相关故障模式的单部件系统,建立了基于延迟时间理论和Copula函数的预防性维修联合决策模型。假设所研究的系统为包含两种故障模式的单部件系统:一种是传统的0-1故障,另一种是延迟时间故障模式。但是这两种故障模式是相关的,即当延迟时间故障模式下系统进入缺陷状态时,会对0-1故障模式下的故障率产生影响。这两种故障模式间的联合故障率用Copula联合分布函数来表示。通过计算各种可能更新情况下的期望成本和期望更新长度,得到了最佳的预防性维修策略。(3)针对包含不同故障模式的两部件系统,建立了基于延迟时间理论和提前更新策略的预防性维修联合决策模型。考虑一个两部件系统,假定部件1为关键部件,当部件1故障时整个系统都要进行更新。同时,为了预防部件1的故障,需要采取预防性维修活动。相对于部件1来说,部件2作为非关键部件,价格更低,也更容易更换。当部件2失效时只更换这一个部件而不影响系统的更新。然而,如果它的故障发生在不超过给定的系统预防性更新周期阈值内,为避免部件2的过度更换,则系统进行提前更新。因此建立起来预防性维修周期和提前更新阈值的联合决策框架。(4)针对单部件可维修系统,将预防性维修策略与随机退化模型相结合,建立了基于非齐次泊松过程的预防性维修模型。考虑一个单部件可维修系统,假设部件的状态变量可监测,当部件的状态超过某一阈值时,对部件进行不完美维修,即介于修复如新和修复如旧之间的。由于维修的不完美性,部件的退化会逐渐加快,为了防止过度维修,假设当维修次数达到一定数量之后,则进行更换。这一过程可用非齐次泊松过程来描述。此外,根据厂家提供的寿命信息,为了防止系统故障,会对系统进行基于役龄的更换。最后本模型以某钢厂风机系统实际退化过程为例。根据实际的维修记录和更换周期,对模型参数进行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最后通过优化验证了提出模型的有效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时间延迟维修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杨建华,韩梦莹.基于延迟时间理论的备件维修多目标优化模型[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9
[2].马晓洋.基于延迟时间理论的设备预防性维修联合决策模型[D].北京科技大学.2018
[3].刘金良.运用延迟时间理论的汽车维修优化模型构建[J].内燃机与配件.2017
[4].王慧颖.基于延迟时间理论的预防维修决策模型及应用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5
[5].刘学娟.基于延迟时间理论的设备维修与生产计划整合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5
[6].赵斐.基于延迟时间理论的设备系统预防性维修策略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4
[7].沙北胜.运用延迟时间理论建立汽车维修优化模型初探[J].才智.2013
[8].房华卫,端木京顺,张皓光.基于时间延迟理论的航空发动机维修优化模型[J].航空维修与工程.2011
[9].郑睿,吕文元.基于时间延迟理论的预防维修模型及案例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0
[10].朱清香,于立华,方淑芬,吕文元,王文彬.基于延迟时间理论的汽车维修优化模型[J].统计与决策.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