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发区论文-张晓明,李吉志,张骁

待发区论文-张晓明,李吉志,张骁

导读:本文包含了待发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车库,室内客运站,通风量,数值模拟

待发区论文文献综述

张晓明,李吉志,张骁[1](2012)在《室内客运站待发区通风量计算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确定合理的室内客运站待发区的通风量,使其在该风量下的CO质量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方法选取4种常用的稀释质量浓度法公式,各公式中相同的变量采用统一数值,其他数值视室内客运站实际情况而定,得到4种不同的污染源强度,然后在此4种工况下对室内客运站待发区CO质量浓度场进行数值模拟,并对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分别得到28 000 m3/h、30 000 m3/h、42 000 m3/h、45 000 m3/h 4种不同的通风量,在其4种通风量下的室内客运站待发区的CO质量浓度分布不同.结论室内客运站待发区的通风量由污染源强度确定,通风量过小影响室内客运站内CO的排出,通风量过大则浪费能源,推导的理论公式及确定的污染源强度是合理可行的.(本文来源于《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1期)

李吉志[2](2011)在《室内客运站待发区机械通风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室内客运站具有人员密集、人流量大、汽车出入频繁等特点,汽车在发车区内启动和怠速时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对人体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而且由于室内客运站的半封闭性,往往造成污染物聚集,不易扩散。为保证人员的身体健康,以及从节约能源的角度出发,需要确定合理的通风量和气流组织形式。对室内客运站待发区通风量和气流组织的研究,可以为室内客运站通风设计设计规范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不同规范与标准的汽车库通风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各国对通风量的要求不尽相同,而且采用的计算方法也不同。进而研究发现国内外对汽车库内的CO浓度限值也不同,根据室内客运站的特点,本文确定30mg/m3为室内客运站待发区的浓度限值,在此基础上对基于稀释浓度法下的不同污染源强度进行模拟分析。本文以某2000m2规模的室内客运站为模型,通过理论计算,得到4种不同的室内客运站发车区的CO释放量,利用FLUENT流体力学模拟软件,对室内客运站的CO浓度场和通风量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公式3计算得到的CO释放量以及由此确定的通风量,可以使室内客运站发车区的CO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针对室内客运站发车区的气流组织评价,建立六种通风模型方案,分别为机械排风加自然补风(全部上排)、机械排风加自然补风(上排叁分之一,下排叁分之二)、机械排风加自然补风(上排二分之一,下排二分之一)、机械排风加自然补风(全部下排)、机械排风加机械送风(上送上排)、机械排风加无风管诱导式通风。在此六种方案下,对其速度场、温度场及浓度场进行模拟分析,并结合通风效率、换气效率、不均匀系数对六种方案进行对比,分析能够达到最优气流组织评价方案。结果表明,机械排风加自然补风(上排叁分之一,下排叁分之二)的气流组织最优。对室内客运站能耗进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在室内客运站能耗中,排风系统能耗所占比例最大,而该能耗主要取决于通风量的大小。结果表明,合理的选择通风量是室内客运站节能的关键。(本文来源于《沈阳建筑大学》期刊2011-11-01)

张莹莹[3](2008)在《典型制造企业待发区布局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布局问题在许多行业是一个重要的生产环节,如果应用快速有效的布局问题的解决方法,则可以大大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本文首先给出了一系列布局问题的理论基础,对布局问题的启发式算法的定义及其算法规则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对贪心算法和拟人算法这两种布局的启发式算法从问题的提出,基本概念的简介,布局策略的研究,到最终算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最后对已有的启发式算法进行了相应改进,并依据改进算法对某典型制造企业的缓存区的待发功能区为例进行合理布局,将改进后的布局与原有布局进行比较,可见,布局状况有显着改善,改进布局可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8-04-23)

待发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室内客运站具有人员密集、人流量大、汽车出入频繁等特点,汽车在发车区内启动和怠速时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对人体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而且由于室内客运站的半封闭性,往往造成污染物聚集,不易扩散。为保证人员的身体健康,以及从节约能源的角度出发,需要确定合理的通风量和气流组织形式。对室内客运站待发区通风量和气流组织的研究,可以为室内客运站通风设计设计规范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不同规范与标准的汽车库通风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各国对通风量的要求不尽相同,而且采用的计算方法也不同。进而研究发现国内外对汽车库内的CO浓度限值也不同,根据室内客运站的特点,本文确定30mg/m3为室内客运站待发区的浓度限值,在此基础上对基于稀释浓度法下的不同污染源强度进行模拟分析。本文以某2000m2规模的室内客运站为模型,通过理论计算,得到4种不同的室内客运站发车区的CO释放量,利用FLUENT流体力学模拟软件,对室内客运站的CO浓度场和通风量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公式3计算得到的CO释放量以及由此确定的通风量,可以使室内客运站发车区的CO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针对室内客运站发车区的气流组织评价,建立六种通风模型方案,分别为机械排风加自然补风(全部上排)、机械排风加自然补风(上排叁分之一,下排叁分之二)、机械排风加自然补风(上排二分之一,下排二分之一)、机械排风加自然补风(全部下排)、机械排风加机械送风(上送上排)、机械排风加无风管诱导式通风。在此六种方案下,对其速度场、温度场及浓度场进行模拟分析,并结合通风效率、换气效率、不均匀系数对六种方案进行对比,分析能够达到最优气流组织评价方案。结果表明,机械排风加自然补风(上排叁分之一,下排叁分之二)的气流组织最优。对室内客运站能耗进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在室内客运站能耗中,排风系统能耗所占比例最大,而该能耗主要取决于通风量的大小。结果表明,合理的选择通风量是室内客运站节能的关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待发区论文参考文献

[1].张晓明,李吉志,张骁.室内客运站待发区通风量计算与分析[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2].李吉志.室内客运站待发区机械通风系统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1

[3].张莹莹.典型制造企业待发区布局算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8

标签:;  ;  ;  ;  

待发区论文-张晓明,李吉志,张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