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澳关系论文-许少民,陆芃樵

日澳关系论文-许少民,陆芃樵

导读:本文包含了日澳关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特朗普冲击”,日澳关系,同盟化,“印太”

日澳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许少民,陆芃樵[1](2019)在《“特朗普冲击”下日澳关系的新发展及其限度》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日本和澳大利亚在外交、防务、经贸和地区事务上的合作都呈现出稳步推进的态势。"特朗普冲击"无疑是推动日澳加快合作步伐的重要外在因素,但两国关系的发展也具有稳定的内在驱动力,集中体现为促进经济互补的需要、防范地区权力转移的潜在风险、延续对其有利的区域秩序以及实现各自所重视的政治目标。然而,由于两国在深化安全合作关系上面临着诸如国内政治博弈、对"中国威胁"的认知差异,以及稳定对华关系的不同诉求等多方面因素的掣肘,日澳在短期内实现军事同盟化的可能性较低。(本文来源于《当代世界》期刊2019年02期)

刘卿[2](2016)在《日澳关系新发展及限制性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日澳双边关系升温,两国将其定义为"特殊的战略伙伴关系",首脑会晤机制化;两国安全合作从非传统安全领域向传统安全领域拓展;双方经贸合作升级,签订了《经济伙伴关系协议》。日澳加强合作,既出于提振经济的需要,也有战略上相互帮衬的考虑。未来两国双边合作还将继续深入,尤其在加强对区域规则和秩序塑造的能力建设方面。由于日澳两国国家利益不尽相同,政治互信存在落差,加之国内政治生态各异,双边关系深化发展的限制性因素突出,两国发展为攻守同盟的可能性较低。(本文来源于《国际问题研究》期刊2016年05期)

孙一博[3](2016)在《日澳关系研究(1902-1942)》一文中研究指出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的海洋政策随着对周围岛屿的占领逐渐显露出来。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南下政策的实施使得使得日本的海洋政策更加清晰的显现。1902-1942年的日澳关系反映了日本的海洋政策的制定,也是日本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两国关系剧烈变化,日澳经历了日英同盟框架下的合作,二十年代到叁十年代中期的大规模的经贸往来,再到相互制裁与敌视最后走向战争之路。日澳关系的转变不仅反映了近代以来日本外交政策的变化过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从“岛国”向“海洋大国”国家战略的转变过程。由此,研究近代以来日澳外交关系不仅能从从一个侧面把握近代以来各个时期日本的外交战略意图,也能从整体上把握近代日本“拓万里波涛,布皇威于海外”的国家战略制定过程。本文试图通过文献资料的分析,探索近代日澳关系的走向及背后日本国家外交战略和海洋国家战略的形成。为此,本文主要由绪论和叁个部分构成。首先,本文对以往的中外学界的学术研究成果进行了大体上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以往学术研究的主要成就及研究不足。第一部分研究了日英同盟框架下的日澳关系,通过文献和史料探索了日本明治维新后,尤其是日英同盟时期的日本外交政策。追溯了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对英的外交政策、日英同盟的签订以及日英同盟和日本参加一战的关系。以此为基础探讨了日英同盟下的日澳关系问题,包括日澳海军的交流与合作、日澳关于南洋群岛的争夺以及日澳关于移民问题的讨论。第二部分分析了日英同盟解体后的日澳关系,即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中期的日澳关系。主要围绕日本的协调外交、经济外交与日澳关系以及日澳互派使节访问来叙述。第叁部分研究了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的日澳关系。主要分为日本南进战略中的日澳关系,日澳建交和互派公使,珍珠港事变与日澳外交关系的破裂。最后结合日澳关系的变化发展,得出影响日澳关系的因素主要是日本的海洋战略,并结合现实阐述这一时期日澳关系的变化对现代日澳关系的启示和影响。(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6-05-01)

田立加[4](2014)在《浅析日澳关系及其发展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首相安倍晋叁与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在堪培拉签署了经济伙伴协定及防卫装备合作相关协议。双方意在通过安全及经济领域的合作,推动两国战略伙伴关系。日本首相安倍定义日澳两国为"特殊关系",这种关系不仅是日澳双方国家利益的体现,同时也是出于对中国因素和美国因素的考量。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地区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日澳关系中的中国因素将越来越重要。而中国面对日澳携手制衡,应该继续秉承"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同时,充分利用两国重要贸易伙伴的身份以及国际舆论的影响力对两国实施反制。(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12期)

朱海燕[5](2014)在《日澳关系“同盟化”的新发展及其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澳两国新政府组建以来,日澳关系出现了"同盟化"态势。日本极力推动日澳关系向"同盟"方向发展,澳大利亚则积极回应,两国政治关系更加紧密,军事与安全合作进一步拓展,外交协作日益加强,"同盟化"在诸多领域出现新的发展。日澳关系"同盟化"的实质是:日澳双方在地区地缘政治构造变动的背景下出于战略调整需要而相互借重。从日方看,推行对澳结盟政策是其"摆脱战后体制"以及贯彻遏制中国战略的重要一环;从澳方看,首先是为配合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而对安倍政府结盟诉求的积极回应,同时意在通过稳定与日安全关系实现战略方向转移。日澳虽然在结盟的道路上越走越近,但仍受中国、美国及中美关系走向等诸多因素制约,两国很难结成真正的军事同盟关系。(本文来源于《现代国际关系》期刊2014年08期)

万文秀[6](2013)在《二战期间日澳关系及其对战后双方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以1939-1945年的日澳关系及其对战后日澳双边关系影响为研究对象,论述二战期间日澳关系的发展状况,以多样的视角来全方位的了解双边关系最终走向战争的过程。笔者首先论述了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日澳关系,主要从日澳建交以及日本南进政策、澳大利亚备战叁个方面来论述双边关系,着重论述澳大利亚以经济利益为目标并未彻底中断与日关系;其次阐述了太平洋战争期间双方关系彻底中断,澳大利亚对日宣战,日本把澳大利亚纳入其“大东亚新秩序”内,对澳大利亚的沿海城市进行袭击,以及澳大利亚在亚太地区抗日战争中的伟大贡献,其中澳大利亚在日本“大东亚新秩序”中的地位及对日战争中的贡献是论述重点;最后,分析了二战这一在日澳两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战后双边关系的深远影响,其中以战后初期日澳关系中的美国因素为重点。(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3-04-01)

杨东升[7](2010)在《20世纪后半叶日澳关系之变迁——由宿敌到伙伴》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二战前后的日澳关系进行了简单的回顾,论述了两国地区合作的前奏、经济利益和政治认同的互动,分析了冷战后两国建设性伙伴关系的形成,指出在亚太地区这一空间背景下来考察日澳关系的变迁,不但对于这一双边关系本身,而且对于整个亚太地区的一体化走向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来源于《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3期)

志刚[8](2010)在《捕鲸风波考验日澳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外相冈田克也2月21日结束了对澳大利亚为期两天的访问。访问期间,日澳双方发布了合作推进核裁军、核不扩散的《共同宣言》,并就美日澳叁边关系、气候变化等问题交换了意见。但在媒体广泛关注的捕鲸问题上,双方各执己见,分歧依旧。日澳之间围绕捕鲸问题的争执还将继(本文来源于《中国青年报》期刊2010-02-23)

刘新华[9](2007)在《日澳关系的演变及其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战后,日澳双边关系从经济关系逐渐向政治关系、安全合作关系等方面发展。其演变特点是:符合地缘政治经济的基本规律;建立了制度化的合作机制;安全关系受美国制约以及浓厚的军事同盟色彩。日澳关系内容和特点上的变化,既与它们各自的国家利益相关,又与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即美国的作用和中国的崛起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当代亚太》期刊2007年06期)

宋效峰,张立华[10](2006)在《走向地区合作的历程:冷战前的日澳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和澳大利亚都是亚太地区的重要国家,两国在文化及价值观上都不同程度上兼具东西方特点。两国都是亚太地区合作的倡导者和积极推动者,在亚太地区这一空间背景下来考察日澳关系的变迁,不但对于这一双边关系本身,而且对于整个亚太地区的一体化走向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来源于《绥化学院学报》期刊2006年06期)

日澳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日澳双边关系升温,两国将其定义为"特殊的战略伙伴关系",首脑会晤机制化;两国安全合作从非传统安全领域向传统安全领域拓展;双方经贸合作升级,签订了《经济伙伴关系协议》。日澳加强合作,既出于提振经济的需要,也有战略上相互帮衬的考虑。未来两国双边合作还将继续深入,尤其在加强对区域规则和秩序塑造的能力建设方面。由于日澳两国国家利益不尽相同,政治互信存在落差,加之国内政治生态各异,双边关系深化发展的限制性因素突出,两国发展为攻守同盟的可能性较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日澳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1].许少民,陆芃樵.“特朗普冲击”下日澳关系的新发展及其限度[J].当代世界.2019

[2].刘卿.日澳关系新发展及限制性因素[J].国际问题研究.2016

[3].孙一博.日澳关系研究(1902-1942)[D].辽宁大学.2016

[4].田立加.浅析日澳关系及其发展前景[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5].朱海燕.日澳关系“同盟化”的新发展及其前景[J].现代国际关系.2014

[6].万文秀.二战期间日澳关系及其对战后双方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3

[7].杨东升.20世纪后半叶日澳关系之变迁——由宿敌到伙伴[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8].志刚.捕鲸风波考验日澳关系[N].中国青年报.2010

[9].刘新华.日澳关系的演变及其特点[J].当代亚太.2007

[10].宋效峰,张立华.走向地区合作的历程:冷战前的日澳关系[J].绥化学院学报.2006

标签:;  ;  ;  ;  

日澳关系论文-许少民,陆芃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