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社会价值观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传媒,网络媒体,新闻,价值观念
社会价值观念论文文献综述
高畅[1](2018)在《网络媒体对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及监管举措》一文中研究指出互联网时代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民众的精神文化世界,但同时,部分错误的价值观念也通过网络平台大肆传播,对社会整体价值观念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网络媒体本身是一把双刃剑,我们需要加强监管举措,减少网络媒体误导民众的现象,促进国家网络环境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科技传播》期刊2018年23期)
聂甘霖,陈纪昌[2](2018)在《社会转型期的社会价值变迁:周代“义”观念的下移》一文中研究指出"义"是先秦时期非常重要的思想观念。在殷商时代,它隶属于"天",周代的"义"从周天子的专利中释放出来,不再专属于王权,之后获得了普遍性发展,先获得诸侯卿大夫的青睐,后又被平民士人阶层奉为圭臬,但其在下移的过程中,其根本意义"宜"——也就是合适、恰当,始终未变,变化的仅仅是判断的依据与主体。(本文来源于《山西档案》期刊2018年04期)
刘芳[3](2015)在《关于从人的发展维度构建社会价值观念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社会价值观念多样化并存已成为普遍现象的情况下,我们思考价值观念的构建问题,重要的是在批判和反思的基础上,确立一种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价值观念。长期以来,人们总是在整体主义、个体主义问题上争论不休,并且在争论中往往又预设了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的对立。这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一直是我们构建社会价值观念的障碍,我们认为,在构建社会价值观念的过程中,没有必要在逻辑起点和深层标准上,预先设定一个"整(本文来源于《理论经纬》期刊2015年00期)
梁齐伟[4](2017)在《新时期我国社会价值观念变化及应对路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社会价值观念新变化具有自己的特点、内涵及规律。这种变化既具有客观必然性,又是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挑战。在价值观念的新变化中,我们的应对对策和方法选择有得有失,应对价值观念的新变化务必创新路径和措施。(本文来源于《伦理与文明》期刊2017年00期)
束燕铭[5](2017)在《论社会价值观念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价值观念在价值意识的基础之上形成,而价值意识又形成于评价活动当中,体现着社会主体的需要,价值的"为我关系"本质上决定了价值意识是实践意识。社会价值观念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总体性评价及其建立在此评价基础上的社会交往规范。一、价值的四种规定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国内哲学家对于价值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讨。关于价值的定义,哲学界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四种,即"主观(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7年07期)
王利明[6](2017)在《家国同构是一种治理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家国情怀”一词看上去有些抽象,但却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古往今来,深明大义的读书人,通过一言一行生动和形象地告诉我们何为家国情怀。既为家国情怀,当然要把“家”和“国”这两个维度密切结合起来。用儒学的话来说,就是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本文来源于《北京日报》期刊2017-03-06)
阮凯[7](2016)在《观念变革时代的社会价值导向》一文中研究指出冯契先生1991年在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改革开放与社会价值导向"学术讨论会上的主旨演讲的记录稿(《坚持价值导向的"大众方向"》)在本刊2015年第11期发表之后,引起了舆论界的广泛关注。显示出"价值导向"问题不仅在当时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而且在此后25年的变迁中越发显示出它的前瞻性。历史证明这(本文来源于《探索与争鸣》期刊2016年09期)
何莲[8](2016)在《中国社会价值观念的变迁及重大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古代中国,所谓的社会价值观念主要集中在以维护皇权和封建纲常伦理为基础的框架内。普通民众对于皇权的畏惧,致使他们不能拥有更为自由的价值取向。从晚清开始,西方国家依靠武力叩开国门后,他们所主导的主流价值观点也在中国境内流播开来。民国以后,中国本土价值观进一步与西方体系相接轨并融合,呈现出混合为一的态势。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在大众心中得以普及。改革开放后,兼容并蓄、以我为主的价值导向,成为当前甚至是今后相当历史时期内的主要走向。(本文来源于《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张兆伟,郭凯[9](2016)在《社会价值观念对当代文学创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引言通过对当下文学市场的调查分析,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在当前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条件下,当代文学创作也表现出发展迅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点,这同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不与关系。我们大家都知道,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经济社会步入快车道,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人们的思想活动、社会价值观念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前面已经提到,文学创作与社会价值观念之间存在着一种必然的关系,可见,社会价值观在(本文来源于《短篇小说(原创版)》期刊2016年11期)
陈新汉[10](2016)在《社会价值观念与国民结合研究的重要维度——“熵”对于理解认同和共识机制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定意义上,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熵"可以作为表征新世界观的哲学范畴。在个体意识和社会意识中存在着以"熵"为标志值的有序和无序状态,"熵"定律决定了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熵"总是自发地趋向于大,因此个体意识和社会意识必须自为地通过认同和共识打破封闭性,从外界"摄取自由能量",使其中的"熵"由高向低转化。这种自为性以"生命的第一本能"形式体现出来,更以"人的类特性"形式体现出来。人文精神作为关于生命过程的社会意识积淀,在本质上就是对于自由的不断追求。体现人文精神时代特征的社会价值观念,只有通过认同和共识,以提高主体行为有序性和有效性的方式,才能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即便如此,社会价值观念融入个体意识和社会意识时,其"熵"值也应控制在一定的"度"之内。这就要求用人文精神时代特征作为"原则",对认同和共识进行批判,以调整个体意识和社会意识有序与无序之间的态势,把握个体意识和社会意识"熵"值中的"度"。(本文来源于《哲学动态》期刊2016年03期)
社会价值观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义"是先秦时期非常重要的思想观念。在殷商时代,它隶属于"天",周代的"义"从周天子的专利中释放出来,不再专属于王权,之后获得了普遍性发展,先获得诸侯卿大夫的青睐,后又被平民士人阶层奉为圭臬,但其在下移的过程中,其根本意义"宜"——也就是合适、恰当,始终未变,变化的仅仅是判断的依据与主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社会价值观念论文参考文献
[1].高畅.网络媒体对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及监管举措[J].科技传播.2018
[2].聂甘霖,陈纪昌.社会转型期的社会价值变迁:周代“义”观念的下移[J].山西档案.2018
[3].刘芳.关于从人的发展维度构建社会价值观念的思考[J].理论经纬.2015
[4].梁齐伟.新时期我国社会价值观念变化及应对路径研究[J].伦理与文明.2017
[5].束燕铭.论社会价值观念的作用[J].明日风尚.2017
[6].王利明.家国同构是一种治理模式[N].北京日报.2017
[7].阮凯.观念变革时代的社会价值导向[J].探索与争鸣.2016
[8].何莲.中国社会价值观念的变迁及重大意义[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9].张兆伟,郭凯.社会价值观念对当代文学创作的影响[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6
[10].陈新汉.社会价值观念与国民结合研究的重要维度——“熵”对于理解认同和共识机制的启示[J].哲学动态.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