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外迁论文-向茜

移民外迁论文-向茜

导读:本文包含了移民外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移民创业,创业生命周期,社会关系网络,移民聚集地

移民外迁论文文献综述

向茜[1](2019)在《外迁叁峡移民创业阶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是一个拥有移民最多的国家,包括城市新移民(农民工)、水库移民、生态移民、叁峡移民等。据统计,2017年仅城市移民(农民工)就达到2.87亿人,各种由移民产生的社会问题也受到广泛关注。其中,叁峡移民工程历时长、规模大、涉及人数多,性质特殊,受到国内学者的重视。在知网中检索“叁峡移民”,发现相关期刊文献937条,其中核心期刊文献342条。目前,对叁峡移民问题研究最多的主要为叁峡移民社会融入研究、语言研究、生活状况研究等。有学者认为影响叁峡移民社区归属感的主要因素中,移民对未来生活的预期作用最为显着(汪雁等,2001)~([1])。创业发展不仅迎合了移民对未来生活的预期,而且对叁峡移民社会融入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采用观察法、文献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肇庆GX区叁峡移民进行调查,从生命周期理论视角研究叁峡移民创业阶段。同时,收集肇庆GX区叁峡移民创业的相关数据,分析肇庆GX区移民创业特征及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对叁峡移民创业的实证研究,结合移民创业相关理论,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叁峡移民创业发展呈现生命周期性特征。从移民创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通过与国际、国内移民创业发展阶段及其特点进行对比,提出叁峡移民创业生命周期的划分:创业前期(萌芽期)、创业初期(初创期)、创业成长期、创业转型期,并系统分析了每个阶段的特征和创业影响因素。第二,叁峡移民创业生命周期四个阶段中,影响移民创业的主要障碍为:缺乏创业技能和经营能力、社会关系网络和移民的个人素质。影响移民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为:移民聚集地优势、社会环境机遇、外向型社会关系网络、移民个体素质提升、家庭财富增加。第叁,叁峡移民利用自身移民优势实现创业发展。社会环境、社会关系网络、移民聚集地优势,在移民的创业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移民初期,叁峡移民充分利用移民聚集地的资源优势,强化内部关系网络,进行生存型创业,取得较好的成效。在发展过程中,社会环境优势、移民聚集地优势、外部社会关系网构建、移民群体素质的提升,共同促进了叁峡移民创业的发展,并逐步实现了叁峡移民创业的转型。第四,移民二代成为叁峡移民创业转型的重要主体。根据叁峡移民创业转型期的叁峡移民创业基础信息数据,进一步分析了叁峡移民创业转型期创业叁峡移民的人口统计特征与创业经营类型、创业形式之间的关系。数据分析发现,在叁峡移民创业者中,性别、文化程度与创业类型和创业形式之间存在显着相关性。年龄与创业经营类型之间存在显着相关性。而年龄和文化程度差异形成原因与叁峡移民的代际发展有关,因此得出叁峡移民创业具有代际特征。移民二代作为在迁入地成长的一代,文化程度较高、社会关系网络更加外向型。年龄、文化程度、社会资本、个人素质上的优势,让他们在创业经营类型上区别于移民一代,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本文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在于以下几点:首先,参与式观察。笔者作为叁峡移民的一份子,见证了叁峡移民的创业发展过程。同时从事叁峡移民社区的管理工作9年,具有参与式观察叁峡移民创业发展的先天条件。其次,拓宽研究视野,以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和国际移民创业理论为指导。本文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和国际移民创业相关理论入手,提出叁峡移民创业生命周期,并分析总结创业发展特征、影响移民创业的主要障碍和成功影响因素,并对移民创业提出对策建议。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对现有的叁峡移民创业研究做一定的案例补充和帮助叁峡移民创业发展。最后,详实的基础数据,全样本分析叁峡移民创业群体。因工作的便利,有机会收集真实的整体叁峡移民创业基础数据用于数据分析,并得出有价值的分析结论。(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赵旭,肖佳奇,段跃芳[2](2018)在《外迁安置、土地流转及水库移民生计转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就近后靠到外迁安置是中国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开发性移民政策的重大调整,目的是为了拓展安置区的环境容量并延续移民原有生计。但随着外迁成本升高和经济社会变迁,此政策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却日渐存疑。为了客观评价其效应,本文首先对外迁农业安置可能产生的异化效应进行机理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采用2008—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外迁移民的调查数据,利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PSM-DID),研究了外迁政策对移民土地处置行为和生计转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易地远迁中的适应压力和社会发展中的制度变革耦合作用下,相对于后靠移民,外迁移民更容易放弃农业生产并转出土地的;移民生计非农转型推动了外迁安置区的土地流转,但仅依靠土地政策革新却无法有效提升移民出让土地后的地租收益;外迁导致移民人力资本恢复滞后,使其就业比例及收入严重受限,进而影响到该群体生计非农化的可持续性。因此,移民安置前期更应注重补偿用地的质量、迁入地区位等因素,同时推广无土少土的安置模式;后扶时则要激活土地市场、开展技能培训、拓展就业渠道、实施低保兜底,以防范安置政策失灵带来的风险。(本文来源于《资源科学》期刊2018年10期)

骆永菊,王珞[3](2018)在《叁峡工程重庆外迁移民返迁基本情况与政策建议——基于对193户772名返迁移民的实地调研》一文中研究指出课题组于2014年、2016年的7—9月分两组前往湖北、安徽、湖南、江西、浙江、广东、福建、河北、江苏、四川、山东11个省市调研叁峡工程重庆外迁移民返迁情况,收集到193户返迁移民家庭,共计772名返迁移民的原始数据。调查发现,导致移民返迁的因素多种多样,但主要是移民政策落实不到位,有的政策缺乏人性化,移民安置地和住房、生产条件较差等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做好移民政策规划设计、坚持"双优先"和"分类遴选、分类安置"的原则安置移民,以及加强移民职业技能培训等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导刊》期刊2018年28期)

陈绍军,任毅,卢义桦[4](2018)在《空间产权:水库移民外迁社区公共空间资源的“公”与“私”》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库移民外迁社区的公共资源使用存在"公"与"私"的差异。移民与原住民围绕公共空间资源的使用权展开的行动包含"村界意识与公平性原则"、"心理边界与身份认同"及"公共空间与私密边界"叁重内在逻辑,并体现了一种关于"公"与"私"的"空间产权"意识。空间产权为整合社区公共资源及实现社区良性治理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空间产权不是指某个主体与公共资源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于公共资源的存在所引起的多主体间关于资源使用的认可关系,在多主体围绕资源使用所采取的行动中动态生成。(本文来源于《学习与实践》期刊2018年07期)

陈绍军,任毅,卢义桦[5](2018)在《“双主体半熟人社会”:水库移民外迁社区的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不可避免地造成水库移民。通过对浯溪口水库S外迁社区的个案研究,对水库移民外迁社区的社会样态进行了分析。水库移民安置过程往往伴随着移民原有村落的空间"脱嵌"以及外迁社区的空间"嵌入"。原有的移民村落是一个在差序格局主导之下的结构完整、关系网络紧密的熟人社会共同体;而在嵌入的外迁社区空间,生成了由水库移民与迁入地原住民组成的"双主体半熟人社会"。首先,"社会样态类型化"是"理想型"研究工具,"双主体半熟人社会"的概念建构是对水库移民外迁社区样态的理论化;其次,水库移民"双主体半熟人社会"的社会样态在结构维度表现为外迁移民和原住民群体组成的"事实"和"心理"同构的"双主体";在关系维度表现为以"大杂居、小聚居"的居住格局和以"双主体"间内部"熟人化"为基础的"半熟人社会";最后,基于S外迁社区"双主体半熟人社会"空间重构中经济、社会、政治空间的考察,认为外迁社区的空间治理需理解其社会样态,把握社会样态的内在机制和运作逻辑。(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高佳[6](2018)在《叁峡工程外迁移民国内报道框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峡工程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有史以来建设的规模最大的水坝,但自其筹备建设开始,围绕叁峡工程的争议就不曾间断,叁峡工程外迁移民议题作为争议点之一,一直以来颇受国内媒体关注。基于此,本研究以叁峡工程外迁移民国内报道为研究对象,探讨媒介对叁峡工程外迁移民议题的建构方式。研究收集1999年5月19日至2017年12月31日之间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新华社新媒体数据库收录的报道和百度搜索引擎所能搜索到的有关叁峡工程外迁移民的报道共599篇。通过对样本报道进行内容分析,探究叁峡工程外迁移民报道在形式和内容上分别是如何呈现的,并将研究时间划分成叁个时间段,对报道内容层面的各类目随时间变迁而可能呈现出的变化进行观察。在内容方面,对各阶段内发表的报道案例进行话语分析,从新闻图式和新闻话语的风格这两个分析路径入手,总结不同时间段内叁峡工程外迁移民报道文本的不同新闻话语特征,继而归纳出媒体在对此议题进行建构时所使用的不同报道框架:鼓励搬迁框架、移民工作检验框架、后移民时期问题探究框架。国内媒体关注叁峡工程外迁移民议题已将近20年,在此过程中,媒体不断调整叁峡工程外迁移民议题的建构策略,企图寻得新闻事业政治属性和经济属性之间的平衡点,使报道顺应叁峡工程外迁移民工作进程,契合媒介生态变迁,并满足受众在不同阶段的信息需求,以记录者的角色全面捕捉了与该议题相关的事件和现象。本文理清国内媒体在对该议题进行报道时呈现出的形式和内容方面的特征,观察媒体如何跟随内外部环境变化而调整报道策略,为今后以工程移民为议题的报道提供了借鉴意义。建议相关议题报道可以通过选择“将报道主题与各阶段移民工作重心相契合”,“拓宽报道体裁,多组织策划深度报道”,“在前期准备搬迁阶段提升移民的话语权力”等方法,为更快更好地达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移民安置目标提供新闻报道方面的帮助。(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8-05-24)

杜云素,李飞[7](2018)在《外迁水库移民适应的现状、趋势与内在机制——基于湖北荆州和武汉移民安置点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湖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农村外迁水库移民的同期群研究,发现移民适应是一个缓慢且不同步的过程,文化适应相对最快,其次是社会适应,心理适应最慢。移民适应还具有层次性的特征,文化适应处于适应的第一层次,是适应的基础环节,对社会适应、心理适应具有显着影响;社会适应处于第二层次,是适应的关键环节,并直接影响第叁层次心理适应的实现。针对适应的非同步性和层次性特征,移民政策设计应在迁移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策略。(本文来源于《人口与发展》期刊2018年02期)

傅秀堂[8](2018)在《赴新疆考察叁峡移民外迁安置地纪实》一文中研究指出2017年1月25日下午,一阵电话铃声把我从梦中唤醒,原来是我的忘年交、《大江文艺》编辑李卫星向我约稿。我与卫星同为湖北作协会员,他是科班出身,我是"赤脚医生"出身,但每次谈话都交集甚多。前一天,他还在我的办公室聊天,说作家要懂哲学,哲学家应该懂数字,漫无边际地扯了两个多小时。临走时,我送他一本刚刚出版的《叁峡大移民——时空隧道穿越记》,说里面有他(本文来源于《大江文艺(2018第1期 总第172期)》期刊2018-02-28)

刘会聪[9](2018)在《基于场域惯习论的移民人力资本重构研究——以丹江口水库丹阳村外迁移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保证移民生活水平不降低或者提高是水库移民安置的重要目标,生活水平的恢复取决于生计重建,而其关键在于人力资本的重构。选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二期工程移民村之一的丹阳村为例,基于布迪厄场域惯习理论,辅之以人力资本理论,在对迁移前后移民生计模式、人力资本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对丹阳村移民人力资本重构过程进行了描述、解释和分析,解释移民人力资本破坏与重构的机理、路径和实现策略。(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张雯[10](2017)在《化念做好产业接续推开外迁移民致富门》一文中研究指出11月29日,走进溪洛渡水电站(云南库区)的外迁移民安置区——峨山县化念镇凤凰社区平乐小组移民新村,老少移民们聚在榕树下或打牌娱乐,或玩耍,或叁叁两两交谈着……远远就能听到一阵阵爽朗的谈笑声。“大哥,今年教教我咋个养猪嘛!我也养个一两头试试。”(本文来源于《玉溪日报》期刊2017-12-11)

移民外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就近后靠到外迁安置是中国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开发性移民政策的重大调整,目的是为了拓展安置区的环境容量并延续移民原有生计。但随着外迁成本升高和经济社会变迁,此政策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却日渐存疑。为了客观评价其效应,本文首先对外迁农业安置可能产生的异化效应进行机理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采用2008—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外迁移民的调查数据,利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PSM-DID),研究了外迁政策对移民土地处置行为和生计转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易地远迁中的适应压力和社会发展中的制度变革耦合作用下,相对于后靠移民,外迁移民更容易放弃农业生产并转出土地的;移民生计非农转型推动了外迁安置区的土地流转,但仅依靠土地政策革新却无法有效提升移民出让土地后的地租收益;外迁导致移民人力资本恢复滞后,使其就业比例及收入严重受限,进而影响到该群体生计非农化的可持续性。因此,移民安置前期更应注重补偿用地的质量、迁入地区位等因素,同时推广无土少土的安置模式;后扶时则要激活土地市场、开展技能培训、拓展就业渠道、实施低保兜底,以防范安置政策失灵带来的风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移民外迁论文参考文献

[1].向茜.外迁叁峡移民创业阶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

[2].赵旭,肖佳奇,段跃芳.外迁安置、土地流转及水库移民生计转型[J].资源科学.2018

[3].骆永菊,王珞.叁峡工程重庆外迁移民返迁基本情况与政策建议——基于对193户772名返迁移民的实地调研[J].经济研究导刊.2018

[4].陈绍军,任毅,卢义桦.空间产权:水库移民外迁社区公共空间资源的“公”与“私”[J].学习与实践.2018

[5].陈绍军,任毅,卢义桦.“双主体半熟人社会”:水库移民外迁社区的重构[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6].高佳.叁峡工程外迁移民国内报道框架研究[D].暨南大学.2018

[7].杜云素,李飞.外迁水库移民适应的现状、趋势与内在机制——基于湖北荆州和武汉移民安置点的调查[J].人口与发展.2018

[8].傅秀堂.赴新疆考察叁峡移民外迁安置地纪实[C].大江文艺(2018第1期总第172期).2018

[9].刘会聪.基于场域惯习论的移民人力资本重构研究——以丹江口水库丹阳村外迁移民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18

[10].张雯.化念做好产业接续推开外迁移民致富门[N].玉溪日报.2017

标签:;  ;  ;  ;  

移民外迁论文-向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