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侧交通论文-林源,吴超,姜涵

陆侧交通论文-林源,吴超,姜涵

导读:本文包含了陆侧交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机场改扩建工程,陆侧交通系统,仿真分析

陆侧交通论文文献综述

林源,吴超,姜涵[1](2019)在《北京大兴机场陆侧交通规划设计方案仿真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民航业的迅速发展,陆侧交通作为机场与城市衔接的纽带,面临着愈发严峻的考验。陆侧交通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机场的运行效率,是机场充分发挥其功能的体现。机场作为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交通枢纽,旅客吞吐量大、货物运输量多,因此需要建设完善的交通系统,否则会对机场的运行情况造成一定的影响。文章结合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陆侧交通量数据及机场环境,旨在加快机场陆侧交通的运行效率,通过进行陆侧交通设计方案分析,运用VISSIM软件建立仿真模型,得出合理的机场陆侧交通规划设计方案。(本文来源于《第十四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01)

余美红,杨绪彪[2](2019)在《基于可达性的机场陆侧交通服务能力研究-以虹桥机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航空出行中出发点与到达点的滞留情况成为限制民航运输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以上海虹桥机场陆侧交通为研究区域,将可达性量化成成本的形式客观地展示了虹桥机场陆侧交通中地铁、私家车出行、出租车、公交车等4类出行方式的可达性成本情况,本文利用空间阻隔模型来评价分析虹桥机场陆侧交通的可达性状况。研究表明可达性成本由高至低分别为机场大巴、地铁、出租车、自驾等出行方式。以陆侧交通分担率为权重测算出虹桥机场陆侧交通的可达性成本总额为236.144元,是全国机场陆侧交通可达性较好的机场陆侧交通。并运用GIS软件分析机场陆侧交通的可达性服务范围,结果表明靠近机场的闵行区、长宁区、松江区以及市中心的几个行政区可达性程度较好,可以说明虹桥机场对于这几个行政区的服务能力较为完善。(本文来源于《智能计算机与应用》期刊2019年05期)

周志华,欧阳剑[3](2019)在《广州国际航空枢纽陆侧交通战略规划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航空枢纽从选址、规划到建成运营通常需要10年以上时间。为提升广州国际航空枢纽陆侧交通发展水平,需从战略层面主动谋划。分析与广州相类似特大城市航空枢纽陆侧交通发展经验,提炼关键发展要点,结果表明特大城市航空枢纽存在机场与城市中心区联系时间约30分钟、轨道集疏运方式25%以上以及集疏运交通廊道高技术产业复合利用等关键共性特征。最后,以此分析广州国际航空枢纽陆侧交通系统存在的短板并提出相应的战略对策,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城市观察》期刊2019年03期)

曹智,梁鹏[4](2019)在《京冀将共建大兴机场陆侧综合交通联合保障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曹智 通讯员梁鹏)从省交通运输厅获悉,近日,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河北省交通运输厅签署《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陆侧交通保障合作框架协议》。协议决定成立由北京市交通委员会、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分管负责同志共同牵头,出租汽车、省际客运、交通执法等行业(本文来源于《河北日报》期刊2019-06-19)

孙昊,单铮,朱晶[5](2019)在《基于NL模型的机场旅客陆侧交通方式选择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民航运输需求的增长,中国大陆已经有9个超大型机场的年旅客吞吐量突破了4000万人次。机场枢纽的吞吐量能力以及规模变得越来越大,机场陆侧交通也更加复杂和多样。对旅客陆侧交通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研究,有助于优化机场陆侧交通的组织与规划,提升公共交通的吸引力。本文以首都国际机场为研究对象,并对机场旅客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旅客的个人社会属性信息,出行信息和交通方式选择信息。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本文分析了影响旅客陆侧交通方式选择的因素,并建立了基于NL模型的机场旅客陆侧交通方式选择模型。从模型检验的结果来看,NL模型可以有效的描述场旅客陆侧交通方式选择行为。(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9年17期)

杜佳文[6](2019)在《天河国际机场陆侧轨道交通运输组织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构建便捷、高效的天河国际机场陆侧轨道交通系统,结合天河国际机场陆侧轨道交通发展现状,针对客流增长速度较慢、陆侧轨道交通的换乘便利性有待提高、武汉铁路枢纽存在能力瓶颈等问题,依据天河国际机场陆侧轨道交通运输需求预测数据,将陆侧客流构成分为湖北省内和武汉市内客流2个部分。针对湖北省内城市客流,提出城际铁路直达、城际铁路换乘城际铁路、城际铁路换乘地铁3种方案,综合比选后采用机场方向乘客尽量组织城际列车直达;针对武汉市内客流,推荐主要乘坐地铁,少量乘坐武孝城际铁路的交通运输组织模式。(本文来源于《铁道运输与经济》期刊2019年02期)

周天星,宋元胜,许振东[7](2018)在《大型空港客运枢纽陆侧交通场站空间布局模型研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型空港客运枢纽中,合理的陆侧交通场站布局是保证枢纽集散效率、提升场站能力利用率的关键。综合考虑换乘成本、流线组织成本、场站与场地匹配度、场站布局与道路交通环境的协调度,将SLP和CORELAP方法的核心思想进行结合,构建大型空港客运枢纽陆侧交通场站空间布局模型。以天府国际机场陆侧综合交通中心为例,通过计算各个场站与换乘中心之间的相关性,确定各场站的迭代顺序,并代入大型空港客运枢纽陆侧交通场站空间布局模型,借助Lingo软件进行求解计算,结合规划目标与实际条件,确定最终的场站布局方案。(本文来源于《铁道运输与经济》期刊2018年12期)

罗红双,张杰[8](2018)在《大型空港综合客运枢纽陆侧交通规划布局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型空港综合客运枢纽陆侧交通系统是集多种运输方式于一体的大规模客运集疏运系统,是城市客运系统中的重要节点。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我国的空港枢纽空间布局尚不合理,换乘效率较为低下,枢纽规划和设计理论尚需完善。本文从大型空港客运枢纽陆侧交通换乘中心集疏运模式及规模、场站布局优化模型及换乘衔接评价体系等方面,对现有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进一步分析现有研究的特征,以期为大型空港客运枢纽陆侧交通规划布局研究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宋博文,孙志杰,方豪星[9](2018)在《基于DEA的机场枢纽陆侧交通系统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机场枢纽陆侧交通系统进行模型适用性特征分析,构建基于DEA的机场枢纽陆侧交通评价体系,计算技术效率值,进行不同方案间的比较。通过对各方案在有效前沿面上的投影分析,可对陆侧交通规划设计方案中设施布局、交通组织、换乘效率、乘客体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通过实例验证,应用DEA模型的陆侧交通系统评价体系对指导规划设计,具有较强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创新驱动与智慧发展——2018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10-17)

刘韶滨[10](2018)在《陆侧交通智慧化抵离机场更轻松》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首都机场、首都机场公安分局联合多家企业在首都机场附近14个路口开展智能信号灯实验。实验给传统信号灯增加了一个“智慧大脑”,利用大数据平台与可持续优化的算法模型对信号灯配时方案进行实时优化,旨在提高车辆在机场附近路口的通行效率。智慧化建设已(本文来源于《中国民航报》期刊2018-10-10)

陆侧交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航空出行中出发点与到达点的滞留情况成为限制民航运输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以上海虹桥机场陆侧交通为研究区域,将可达性量化成成本的形式客观地展示了虹桥机场陆侧交通中地铁、私家车出行、出租车、公交车等4类出行方式的可达性成本情况,本文利用空间阻隔模型来评价分析虹桥机场陆侧交通的可达性状况。研究表明可达性成本由高至低分别为机场大巴、地铁、出租车、自驾等出行方式。以陆侧交通分担率为权重测算出虹桥机场陆侧交通的可达性成本总额为236.144元,是全国机场陆侧交通可达性较好的机场陆侧交通。并运用GIS软件分析机场陆侧交通的可达性服务范围,结果表明靠近机场的闵行区、长宁区、松江区以及市中心的几个行政区可达性程度较好,可以说明虹桥机场对于这几个行政区的服务能力较为完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陆侧交通论文参考文献

[1].林源,吴超,姜涵.北京大兴机场陆侧交通规划设计方案仿真评估[C].第十四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2019

[2].余美红,杨绪彪.基于可达性的机场陆侧交通服务能力研究-以虹桥机场为例[J].智能计算机与应用.2019

[3].周志华,欧阳剑.广州国际航空枢纽陆侧交通战略规划思考[J].城市观察.2019

[4].曹智,梁鹏.京冀将共建大兴机场陆侧综合交通联合保障机制[N].河北日报.2019

[5].孙昊,单铮,朱晶.基于NL模型的机场旅客陆侧交通方式选择行为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19

[6].杜佳文.天河国际机场陆侧轨道交通运输组织模式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9

[7].周天星,宋元胜,许振东.大型空港客运枢纽陆侧交通场站空间布局模型研究及应用[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8

[8].罗红双,张杰.大型空港综合客运枢纽陆侧交通规划布局研究综述[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18

[9].宋博文,孙志杰,方豪星.基于DEA的机场枢纽陆侧交通系统评价研究[C].创新驱动与智慧发展——2018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2018

[10].刘韶滨.陆侧交通智慧化抵离机场更轻松[N].中国民航报.2018

标签:;  ;  ;  

陆侧交通论文-林源,吴超,姜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