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传红江西省赣县茅店中学341100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对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许多学校很少开展化学实验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以“黑板实验”、“叙述实验”代替了真实的化学实验。当前,通过纸笔测验考查学生对化学实验知识的理解,依然是中学化学课程评价的重要方式。
在实践教学中,如何使“笔试型”的实验试题能比较有效地考查、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从而引导中学化学教学重视完成学生实验、关注实验探究过程?本文结合中考化学实验试题,谈谈本人的一些做法,以供大家交流和思考。
一、将命题“重心前移”,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化学实验作为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其基本过程一般包括发现和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设计方案、收集数据、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解释和说明、反思和评价这样一些基本环节。
传统的“笔试型”试题主要考查学生收集、整理数据和得出结论、解释说明等环节,而对发现问题、设计方案等环节,由于学生知识所限,则很少进行考察。而这些环节更能体现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所谓“重心前移”,就是指将实验试题命题“重心”移至实验探究的前几个环节中,从而更全面地实现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
例1: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金属的性质做了如下探究,请你填写空格:
1.用下列实验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每支试管中均放有完全相同的洁净铁钉):
(1)甲同学认为,试管A发生的现象就能够说明铁的锈蚀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共同作用的结果。乙同学不同意他的观点,认为必须全面观察试管______(选填试管编号)发生的现象,并经过科学严谨的推理,才能得出上述结论。
(2)试管D和E实验的目的是进一步探究铁在_____的环境中是否更容易锈蚀。
(3)为防止金属锈蚀,除了采用覆盖保护膜等措施以外,还可以制成合金。这是因为合金与纯金属相比,其组成和内部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引起______的变化。
2.某同学向分别盛有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粒的试管中倒入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有的同学认为这种方案不够合理,理由是______。
本题以“金属的锈蚀”这个典型素材为考点,核心是考查学生全面观察与严谨推理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对问题由浅入深多维度探究的认知发展水平。
二、变换考查视角,引导教学关注实验过程
试题虽然来源于课本,但试题所考查的内容并不是课本实验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对课本上的实验进行改进,通过设计出具有创新特点的试题,来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对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问题等方面进行深度挖掘,以改进(方法、仪器、装置)、变换(仪器、药品、原理、方法)、迁移(原理、方法)等形式命题,以考查学生对化学实验原理、方法、操作的全面理解和融会贯通,引导广大师生切实重视化学实验,努力完成化学实验。
例2:21世纪是海洋开发与利用的世纪,我市规划确立了“蓝色经济”发展战略,海洋化学资源的综合利用将是重点发展领域之一。
以下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海水综合利用中遇到的问题,请你参与解决并填空:
问题一:粗盐纯化过程中如何除去可溶性杂质?
粗盐中含有硫酸钠、氯化钙等杂质。提纯时,先向粗盐水中加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目的是完全除尽______;再加过量的______溶液,除去杂质阳离子;滤去沉淀,向滤液中加入______,将溶液的pH调为7,即得到精盐水。
问题二:海水“制碱”的产物成分是什么?
同学们从某企业取回少量碳酸氢钠受热完全分解后的固体样品,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
甲的猜想:样品中只含有碳酸钠。
乙的猜想:样品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丙的猜想:样品中只含有氢氧化钠。
他们做出上述三种猜想的依据可能是______。
实验、记录与分析。
本题通过对课本上海水晒盐部分实验和教材内容的深入挖掘,综合考察了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和化学观念的运用,引导教师努力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加强试题的综合性,考查学生的求异思维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中缺少对学生独立意识、质疑精神、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应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会以实验事实为依据,独立分析实验现象,独立思考得出结论,引导学生由同一实验原理演绎出不同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试题解答思路的创新。这种命题思路高度重视思维的开放性,强调答题的多样性,提倡考生通过分析判断、演绎推理、联想转化、尝试探索、猜想验证等多种思维方式,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回答问题。
总之,在中考试题中加强化学实验的考查是必需的,也是可行的。教材中的实验内容、实验形式是实验试题最重要的命题素材。命题者要不断改进命题策略,努力通过“笔试型”试题引导广大师生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做好课本上的所有实验,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学习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