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住区绿化植物配置

城市居住区绿化植物配置

一、城市居住区绿化的植物配置(论文文献综述)

谭若楠[1](2021)在《西安市雁塔区城市居住街坊集中绿地布局绩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我国居住街坊集中绿地普遍存在指标配置不足,服务效率不高,无法满足居民生活需求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修规详细设计不合理、实际建设出现问题所导致集中绿地布局配置不合理;另一方面是由于控规层面城市居住用地开发强度和集中绿地配建之间产生了矛盾所导致集中绿地规模配置不合理。因此本研究针对城市居住街坊集中绿地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以西安市雁塔区155个居住街坊为研究对象,通过自上而下的数学模型和自下而上的实地调研进行居住街坊集中绿地的绩效分析,提出城市居住街坊集中绿地布局的优化策略。首先,通过对雁塔区155个居住街坊样本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发现大部分居住街坊的集中绿地存在现状指标不满足规范要求、功能设施不满足居民的使用需求、服务效率低等诸多问题。其次,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构建“集中绿地---容积率”单因子集中绿地规模区间模型,对155个居住街坊集中绿地进行绩效分析,发现大部分居住街坊集中绿地的当前绩效偏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控规中对开发强度的控制不足所导致。再次,选取基于数学模型下的集中绿地当前绩效为100%的居住街坊进行实地调研,对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自下而上地对居住街坊集中绿地进行绩效分析,发现居住街坊集中绿地整体服务绩效偏低,大部分居住街坊的集中绿地无法很好的保障居民平等地享有公共利益的权利,无法满足居民对集中绿地的使用需求。究其原因,主要是修规设计存在问题导致集中绿地功能布局不合理、设施配置不完善、景观风貌不协调。最后,基于以上研究分析,提出西安市雁塔区城市居住街坊集中绿地布局的优化策略。在控规层面,集中绿地应与容积率、住宅建筑日照、建筑密度、住宅平均层数等相匹配,注重容积率与居住街坊集中绿地最小规模的配置关系,制作了对应控制的“居住街坊集中绿地规模——容积率”一览表。在修规层面,注重集中绿地功能布局、设施配置、景观风貌等方面的提升策略。在功能布局方面,丰富空间功能层次,提供迎合多元居民类型的活动空间;在设施配置方面,增补活动设施,提升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水平,增加文体设施,力求满足多个年龄段人群的需求;在景观风貌方面,调整植物种植搭配,美化视觉效果,提高集中绿地吸引力。本研究对于保障居民的公共利益具有理论意义,对于城市居住街坊集中绿地的规划布局优化具有实践意义。

章世豪[2](2021)在《黄山市屯溪区老旧小区绿地景观改造设计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居住区生态环境意识有了显着提升。我国经济提升迅速带动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而这些老旧小区景观生态环境和宜居度已严重不满足人们日益发展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城市老旧小区景观改造项目能够提升居住区整体居住环境改善城市风貌,提高城市景观质量和形象,同时也能促进房地产行业可持续性发展等重要意义.本文以黄山市老旧小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现场调研分析和老旧小区建设单位对接具体情况等方法,得出老旧小区景观改造措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黄山市屯溪区3个老旧小区和1个新建小区居民发放一定量的问卷调查,调查包括老旧小区居民年龄分布、老旧小区需要改进部分等问题在数据上进行收集统计和分析。分析结果为如下:中老年占老旧小区人口大多数且为改造意愿最大群体,居民普遍对小区道路拥挤、小区物业管理落后、停车位紧张、基础设施损坏、景观绿化效果差等方面问题提出改造意愿。2)确定改造目标后,了解老旧小区绿地景观改造的基本概念、功能的了解及研究基础上,总结国内外老小区绿地景观改造的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分析老旧居住区绿地景观改造的构成元素。老旧小区绿地景观改造的基础内涵,主要从自然、社会经济、人文及其他景观元素的角度分析老旧居住区绿地景观改造构成元素。将人文历史与生态设计融入老旧小区改造中,在此基础上反思总结老旧小区绿地景观改造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论。3)针对总结案例的结果得出以下结论:老旧小区景观绿地景观改造的设计思路应建立在居住群众需求上。并通过对应的应用手法和设计方法的研究,将思路运用在案例分析实践上。积极融入本地特色文化,通过本次案例实践将徽州文化应用于此次改造中,并在总体设计和专项设计中体现。提升老旧小区宜居、功能和生态性是老旧小区改造较为关键的环节。希望为黄山市其他老旧小区绿地景观改造提供参考和借鉴意义。

杨永佺[3](2021)在《基于热环境模拟的居住区绿地优化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持续的城市扩张刺激了人类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需求,随之产生的城市生态问题备受关注。城市微气候是人类生存环境、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构成部分,适宜的规划与设计是改善微气候环境的基础。居住区绿地作为与城市居民休闲活动密不可分的空间载体,其生态效益与综合功能对改善居住区夏季微气候与提高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城市热环境为切入点,结合西安市居住区绿地的基本特征,运用微气候模拟软件ENVI-met对设置的不同居住区绿地情景进行模拟分析,探讨不同居住区绿地组合模式和绿地植物配置类型下的居住区绿地热环境状况以及夏季微气候环境特征。利用室外热环境舒适度评价指标UTCI对各种情景下的居住区绿地热环境进行评价。最后对所做的情景模拟进行相应的案例实证研究并结合一个实际案例,利用软件模拟的方法对现有居住区的绿地环境进行改造设计,通过对案例改造前后的模拟结果分析提出基于热环境改善的居住区绿地和植物搭配的优化设计策略。通过对微气候模拟方法和热环境评价方法的梳理研究,确定利用ENVI-met软件作为热环境模拟的研究工具,并选定通用热气候指数(UTCI)作为室外热环境舒适度的评价指标;然后结合对西安市主要建成区范围内居住区绿地情况的分类研究,总结归纳出居住区绿地的三种基本组合模式;依据这三种模式,结合居住区绿地植物的不同配置情况,共设置九种模拟情景进行模拟研究。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初始模拟条件下,“中心绿地+宅间绿地”的组合模式的夏季微气候环境状况较好,“组团绿地+宅间绿地”模式次之,“宅间绿地”模式效果最差;在植物配置方面,植物种类的复杂程度对绿地微气候的改善效果依次为“草坪、灌木和乔木”、“草坪和灌木”和“只有草坪”,且灌木对居住区绿地热环境舒适度的改善效果不显着。针对所选案例的实证研究表明,高开发强度的居住区绿地增温幅度更大,低绿地率的居住区空气温度较高且相对湿度低,而居住区绿地的空间位置则对绿地热环境影响较小。居住区绿地改造案例的模拟对比结果表明,居住区绿地的植物垂直空间配置对居住区绿地热环境有显着影响,且大乔木产生的作用明显。以此提出在进行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和植物种植搭配时,应该优先选用“中心+宅间”的绿地组合模式,并要充分考虑到植物对绿地热环境的改善作用,合理搭配,此外,还应该充分利用主导风向和其他气候因素,为居住区绿地营造舒适的通风环境。

田苑文[4](2021)在《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阳光嘉园居住区优化改造设计》文中认为随着时代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于艺术的追求也逐渐升高。不仅是关注室内空间的美化,而且还有对外部环境空间的营造。人居环境作为整个城市绿化空间的一部分,不仅具有环境美化的作用,还具有的对城市小环境的改善,对城市热岛效应的缓解等等。社会在发展新的事物,同时也应该兼具对老旧事物的更新改造。这让我们对老旧居住区的改造也越发迫在眉睫,而如何在原有的环境基础上创造一个更加悦人的人居环境,更加符合时代要求且具有自己特色的景观环境,成为对老旧小区景观改造设计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关键所在。本文研究的居住区景观以“巢”为主题,在原有的景观的基础上对巴彦淖尔市阳光嘉园整个居住区进行相应的当前流行理念的填充以及与实践的结合,提升整个居住区的绿化面积,让整个居住区的景观多样化,具有更多的功能性。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查询整理,并且结合实际项目案例,对巴彦淖尔市阳光嘉园小区景观优化改造设计进行研究。优化设计后的居住区景观功能分区主要分为入口景观区、休闲娱乐区、儿童娱乐区、安静休息区、交流活动区以及健身运动区六大分区,阳光嘉园居住区景观优化改造设计主张“低能耗、多功能、景观美”,使改造优化设计后的居住区景观兼具满足各个年龄阶层居民的休闲娱乐、健身运动、生活交流的功能和改善居住区绿化景观小环境的功能,同时设计包含当地地域特色,营造一个具有地域独特魅力的居住区景观。本文通过巴彦淖尔市阳光嘉园居住区景观的优化改造设计研究,使得人们更加关注对老旧小区景观的改造,同时能够做到能源的低消耗,景观美的最大化,提高环境绿化面积,发挥景观营造的环境最大效用,也希望此研究能够为今后的老旧居住区的改造提供一定的帮助与参考。

吴荣彬[5](2020)在《沈阳市居住区绿视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绿视率是指人眼所见环境中绿色植物所占比例,它强调立体的视觉效果,代表城市绿化的更高水准,然而传统绿地评价局限于二维平面,尚未将绿视率列为评价指标。居住区绿地是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居民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沈阳市为研究对象,选取二环内9个居住区,在实地调研基础上,对居住区绿化现状与绿视率、绿视率与居民满意度和绿化覆盖率的关系、绿视率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试图从绿视率的角度,为沈阳市居住区绿化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研究表明:绿化景观较好的居住区,居民满意度总体较高,多数居民期望加强绿化维护,而绿化景观较差的居住区,居民满意度相对较低,多数居民期望增加绿量和植物种类;绿视率与居民满意度的相关性(γ=0.572)高于绿化覆盖率与居民满意度的相关性(γ=0.437),相较于绿化覆盖率,能够更直接感受到的绿视率与居民满意度的关系更密切;绿视率(y)的影响因素较多,通过对植物配置1、平均树高2、平均冠幅3、乔木数量4进行量化分析得到具有较高拟合度的线性回归方程:y=1.773+7.3811-1.722+3.3583+2.5324;此外绿视率还受观赏者因素、园林景观因素、自然因素等的影响。建议在居住区绿化中增加立体垂直绿化与微地形的设计;增加乔灌草的植物配置,并种植冠幅较大的植物;避免障碍物对植物的遮挡;及时发现植物虫害问题,进行养护;适当种植常绿植物,使居住区一年四季都有绿色景观,以此增加居住区绿视率。

周和宁[6](2020)在《基于共生城市理论的鸟类与城市住区空间资源共享研究 ——以成都市为例》文中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阶段,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无序扩张,使得城市结构失衡,城市空间品质不断降低,伴随着居住和交通压力不断增大。城市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对于维护城市生态系统平衡具有特殊意义与价值。探究城市野生动物与人类共存的相关规律,针对矛盾与冲突寻求多物种空间资源共享的策略是丰富城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途径。基于此背景,本文立足共生城市及相关理论,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研寻找城市环境中以鸟类为代表的野生动物空间资源利用相关规律,梳理当前多物种空间资源共享的原则与要点,补充完善空间共享的建设重点和技术途径。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研究调研:首先,基于相关文献及专着细致的整理和分析,对当前城市野生动物栖居现状、生物多样性规划实践现状以及人与城市野生动物矛盾进行总结。针对当前国内外研究中的不足和问题,本文确定实地调研中以鸟类作为指征物种的研究对象,并将研究地点确定在居住区。同时根据相关领域的研究基础确定研究方法和研究路线。接着,实际调研和分析研究片区自然格局状况、研究片区景观格局及植物群落、研究场地鸟类群落及空间分布、问卷基础数据。计算植物及鸟类的物种数量及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指数等;绿地格局、鸟类生态位分布;城市居民主观态度数据。分别对自然环境因子和生物多样性因子以及生物多样性因子和人类主观态度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总结在鸟类作为关键物种状态下共生城市的多物种空间资源共享的关键点和策略。最后,提出管理设计策略:主要从管理策略、空间策略两个方面:管理策略包含规划管理、评价因子指标;空间策略从区域层级到城市密集建成区再到微观绿地环境营造及植物配置。并通过实例进行具体设计进一步完善具体建设策略。

麻玉珠[7](2020)在《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对环境提升的解析》文中研究表明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在城市居住区享受自然美的同时对于其生活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景观设计要求。在居住小区中进行植物的配置时,也同样应该十分注重其景观多层次的搭配。因此,城市居住区在景观设计以及植物配置中应突出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在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陈力行[8](2020)在《基于室外热舒适的拉萨市居住区景观要素配置优化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西藏自和平解放以来,经济发展受到国家、自治区、对口援藏省市等的大力支持,城镇化建设得到快速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全民健身运动的大力提倡,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增大居住区户外活动场地,提升室外环境品质已成为实现绿色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求。居住区室外热环境与地理气候条件、建筑布局、景观环境及建筑、生活能耗等密切相关。本文从居民室外热舒适的需求出发,重点关注居住区内景观要素(绿化、下垫面、水体)配置的优化设计,探讨利于居民户外交往且舒适性较高的空间环境设计方法,以期为拉萨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提供策略依据。本文借鉴了室外热环境的相关理论和国内外比较成熟的研究方法,即问卷调查、现场实测、数值模拟、正交实验等,在国内学者关于拉萨市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研究基础上,对拉萨市居住区内景观要素配置的优化设计进行研究。整个研究主要是建立在2018年冬季和2019年夏季对拉萨市典型居住区的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现场实测基础上,全文分为四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分析了拉萨市城市居住区建筑布局、景观要素配置特征,了解了当地居民的行为习惯及空间需求;第二个部分对典型居住区进行现场实测,验证了景观要素对拉萨城市居住区室外热环境的影响。第三部分对不同水平景观要素配置的室外空间热环境进行量变模拟,进一步明确不同景观要素对居住区室外热舒适的调节作用。最后,在前文的研究基础上,第四部分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初步确定居住区景观要素协同作用下的试验优选方案,并进一步总结提出拉萨市城市住区景观要素配置的优化设计策略。本研究重点关注景观要素配置与行为舒适度的关系,并基于居民的室外热舒适需求,因地制宜提出符合拉萨地区特殊气候与环境特点的景观要素配置设计策略,同时也可为今后拉萨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提供相关的设计依据,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李子木[9](2020)在《既有住区绿化空间层级化改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9年的最新《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中,特别着重标明了旧居住区改建每人的公共绿地面积,并增设老人和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绿化空间场地。而现阶段,我国80-90年代的住区仍然在城市中的占比较大,这类住区普遍有两个特点:一是它们本身就是开放状态下的住区,能够很好的实现与城市资源共享;二是这类住区无论其自身功能还是承载能力都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使用需求。此外,各个住区现状有很大的差异,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以及待修复状态。因此,如何通过对既有住区的绿化空间现状进行研究,进而针对不同情况的住区,对其层级化的修复更新处理,实现以人为本,最终达到改善小区的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以80-90年代的既有住区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绿化空间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绿化空间存在的现状问题汇总分析,总结梳理出以层级化策略对其改造更新,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既有住区进行改造设计,验证层级化策略的实施可行性。具体内容如下:首先对住区绿化设计方面的基础知识做了大量研究,包括国内外相关理论学说以及已经建成的实际案例,并对这些理论和案例按照不同理论倾向归纳总结,使得这些研究成果能够对既有住区的绿化空间营造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其次,以大连市既有住区为例,对大连各个区域的20个小区进行了深入详细调研,包括各个住区的绿植数量、场地情况以及休息活动设施,从而对既有住区绿化空间层面问题进行总结;根据问题的汇总,得知住区绿化空间由于间断的更新与居民自行维护设计,呈现的现状情况各不相同,所以进行层级化改造的设计策略,包括功能健全、品质提升和成熟优化三个阶段,并在成熟优化阶段以“社区生活圈”作为切入点研究,渐进式的完成各个住区的绿化空间改造设计;最后,以大连的连平街小区为例,根据提出的相应策略进行层级化改造设计实践。在整体的改造过程中,试图建立一种以居民实际需求为导向的“自下而上”的阶段性、层级化改造模式,提升住区绿化空间整体质量的同时,提高居民住区改造建设的参与度,增强住区对居民归属感心理的营造,为既有住区绿化空间的改造建设提供一定的指导方向。

宗姗[10](2020)在《西安城市住区室外公共空间夏季小气候景观优化策略研究 ——以华清学府城为例》文中指出城市住区室外公共空间承载着居民日常娱乐、健身、休憩等行为活动,西安夏季天气高温高热,由于居住区室外公共空间设计过程中造成气候适宜性欠佳,直接影响了人们户外出行与活动的环境质量。因此提高住区室外公共空间的舒适度,满足居民对室外公共空间的需求,创造美好、舒适的住区室外公共空间,加强西安住区室外公共空间夏季小气候景观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以西安市典型城市住区为调研对象,首先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分析总结出西安市住区室外公共空间存在气候适宜性不佳的问题。其次,以西安市华清学府城作为城市住区实测与模拟的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实测、问卷调查,对住区室外公共空间的典型下垫面与具有差异性的室外公共空间进行实地测试,运用湿球黑球温度指数与人体舒适度的评价方法评估环境舒适性。最后采用微气候模拟软件ENVI-met对场地实测值进行校准,从而对更多下垫面类型、活动场地植物布局类型、建筑阴影空间模拟分析,提出综合景观优化策略。本文通过实测数据与软件模拟两种研究方法,得出以下结论:(1)在影响住区室外公共空间夏季小气候的景观构成要素中,下垫面对于测试场地有明显的加热作用,实测下垫面类型在全日照环境条件下降温增湿效应由大到小排序为:草坪>沥青>广场砖>防腐木>红色透水砖。在有植物阴影遮阴的环境条件下,降温增湿效应由大到小排序为:草坪>沥青>防腐木>红色透水砖>广场砖。运用软件对其他下垫面类型进行补充与部分验证,软件模拟八种下垫面材质降温增湿效应由大到小排序为:草坪>土壤>木板条>黄砖>碎砖>混凝土>红砖>沥青。(2)植物对测试场地有降温增湿的作用,不同植物布局形式会形成不同的空间,点式植物布局形成的林下空间比围合式植物布局形成的开敞空间最高温度低2.1℃,比无植物围合形成的露天空间最高温度低3.8℃。由于场地现状的对比形式有一定的局限性,运用软件模拟不同植物布局类型对室外活动场地夏季小气候降温增湿的效应,对比排序为优选自由式植物布局,其次分别是围合型植物布局、带式植物布局、点式植物布局。(3)建筑阴影对测试场地有短时降温的效果,建筑一般阴影区所覆盖的场地范围可作为住区室外公共空间活动场地的优先选址参考。(4)基于以上相关研究结果提出改善城市住区室外公共空间夏季小气候的景观优化设计策略并对华清学府城居住区现状小气候问题较为突出的室外公共空间提出景观优化设计方案。

二、城市居住区绿化的植物配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城市居住区绿化的植物配置(论文提纲范文)

(1)西安市雁塔区城市居住街坊集中绿地布局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集中绿地供与需矛盾初现
        1.1.2 集中绿地政策出台与落实
        1.1.3 集中绿地规划缺乏精细化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居住街坊
        1.2.2 集中绿地
        1.2.3 集中绿地布局绩效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框架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框架
        1.4.3 研究方法
2 国内外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
    2.1 国内外居住区集中绿地规划研究综述
        2.1.1 国外居住区集中绿地规划研究综述
        2.1.2 国内居住区集中绿地规划研究综述
    2.2 国内外居住区活动空间适老性更新研究综述
        2.2.1 国外居住区活动空间适老性更新研究综述
        2.2.2 国内居住区活动空间适老性更新研究综述
    2.3 国内外居住区儿童活动场地研究综述
        2.3.1 国外居住区儿童活动场地研究综述
        2.3.2 国内居住区儿童活动场地研究综述
    2.4 本章小结
3 西安市雁塔区基本状况与居住街坊集中绿地配置现状
    3.1 雁塔区基本状况
    3.2 雁塔区相关规划与政策
        3.2.1 相关规划
        3.2.2 相关政策
    3.3 案例居住街坊集中绿地现状分析
        3.3.1 居住街坊概况与研究案例选取
        3.3.2 研究案例集中绿地现状
        3.3.3 案例居住街坊与公共配置状况
    3.4 案例居住街坊集中绿地现存问题
        3.4.1 集中绿地现状不满足规划要求
        3.4.2 集中绿地现状不满足实用需求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数学模型的案例居住街坊集中绿地布局绩效分析
    4.1 集中绿地的配建要求
    4.2 居住街坊集中绿地绩效模型构建
        4.2.1 “集中绿地——容积率”单因子模型构建
        4.2.2 模型简化
    4.3 基于数学模型的集中绿地布局绩效分析
        4.3.1 绩效的衡量与表达方式
        4.3.2 集中绿地布局绩效分析
    4.4 集中绿地绩效与实际指标差异分析
        4.4.1 差异分析
        4.4.2 原因初探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实地调研的案例居住街坊集中绿地布局绩效分析
    5.1 问卷调查与数据处理
        5.1.1 问卷设计与问卷调研
        5.1.2 现场访谈与整体概况
    5.2 集中绿地使用者行为分析
        5.2.1 使用者基本情况
        5.2.2 使用者活动时间规律
        5.2.3 使用者功能偏好分析
    5.3 集中绿地使用者满意度分析
        5.3.1 集中绿地功能布局
        5.3.2 集中绿地设施配置
        5.3.3 集中绿地景观风貌
    5.4 基于实地调研的集中绿地布局绩效分析
        5.4.1 绩效的衡量与表达方式
        5.4.2 集中绿地布局绩效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西安市雁塔区城市居住街坊集中绿地布局优化策略
    6.1 集中绿地与规划要求的匹配
        6.1.1 集中绿地与容积率之间的匹配
        6.1.2 集中绿地与其他开发强度控制指标的匹配
    6.2 集中绿地与实用需求的匹配
        6.2.1 集中绿地功能布局引导
        6.2.2 集中绿地详细设计引导
    6.3 居住街坊集中绿地规划保障策略
        6.3.1 基于控规层面的保障策略
        6.3.2 基于修规层面的保障策略
    6.4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后续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案例居住街坊区位图
附录2 案例居住街坊现状总平面
附录3 案例居住街坊数据统计
附录4 案例居住街坊人均集中绿地数据统计
附录5 实地调研案例居住街坊日照分析结果
附录6 实地调研调查问卷
附录7 居住街坊集中绿地满意度调查问卷统计结果

(2)黄山市屯溪区老旧小区绿地景观改造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相关概念与理论研究
        1.1.1 居住区
        1.1.2 老旧居住区
        1.1.3 居住区景观
        1.1.4 居住区绿地景观
        1.1.5 绿地景观改造
    1.2 相关理论分析
        1.2.1 徽州文化
        1.2.2 生态设计学
        1.2.3 文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动态
        1.3.2 国内研究动态
第二章 引言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目的和意义
        2.2.1 研究目的
        2.2.2 研究意义
    2.3 研究内容和方法
        2.3.1 研究内容
        2.3.2 研究方法
    2.4 技术路线
第三章 老旧小区绿地景观改造基础分析
    3.1 徽州文化构成元素
        3.1.1 自然风光
        3.1.2 人文历史
        3.1.3 社会经济
    3.2 居住区绿地元素构成
        3.2.1 居住区道路绿地
        3.2.2 公共设施绿地
        3.2.3 居住区公共绿地
        3.2.4 居住区组团绿地
    3.3 老旧居住区景观设计构成元素
        3.3.1 地形景观元素
        3.3.2 构筑物景观元素
        3.3.3 水体景观元素
        3.3.4 植物景观元素
    3.4 老旧小区改造面临的难题
        3.4.1 总体规划不合理
        3.4.2 单一绿化形式
        3.4.3 基础设施不齐全
        3.4.4 项目实施难以推进
    3.5 老旧居住区问题成因元素分析
        3.5.1 社会历史发展局限性
        3.5.2 开发商逐利性
        3.5.3 规范的设计系统理论缺乏
        3.5.4 新时代居民需求转变
        3.5.5 后期运营管理缺失
第四章 老旧居住区景观设计策略
    4.1 设计原则
        4.1.1 生态保护优先原则
        4.1.2 延续地方文脉原则
        4.1.3 以人为本原则
        4.1.4 可操作性原则
    4.2 设计思路
        4.2.1 延续文脉,立足当下特色
        4.2.2 整合环境,合理布局
        4.2.3 统筹兼顾,主次结合
    4.3 应用手法
        4.3.1 隐喻
        4.3.2 重现与概括
    4.4 设计方法
第五章 案例分析--黄山市屯溪区老旧居住区绿地景观改造实践
    5.1 分析环境对接改造现状
        5.1.1 地理位置
        5.1.2 社会背景
        5.1.3 气候
        5.1.4 地形地貌
        5.1.5 水文条件
        5.1.6 植被资源
        5.1.7 上位规划分析
    5.2 凝存文化构成
        5.2.1 古典园林文化
        5.2.2 徽商精神
    5.3 构建整体布局
        5.3.1 问卷调查分析
        5.3.2 项目区位概况
        5.3.3 现状分析
        5.3.4 总体设计
        5.3.5 专项设计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附录A 问卷调查表

(3)基于热环境模拟的居住区绿地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快速城市化引发的严重环境危机
        1.1.2 日益增强的舒适人居环境需求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绿地热环境相关研究
        1.3.2 微气候模拟相关研究
        1.3.3 居住区绿地相关研究
    1.4 研究内容和方案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框架
2 微气候模拟和热环境评价
    2.1 微气候模拟方法
        2.1.1 微气候模拟方法应用
        2.1.2 微气候模拟软件介绍
        2.1.3 软件基本参数设置
        2.1.4 软件选用依据
    2.2 ENVI-met模拟软件的计算模型
        2.2.1 大气模型
        2.2.2 土壤模型
        2.2.3 植被模型
        2.2.4 地面和建筑物表面模型
        2.2.5 数值计算模型
    2.3 热环境评价方法
        2.3.1 热环境和人体热舒适
        2.3.2 湿球黑球温度(WBGT)
        2.3.3 室外标准有效温度(OUT_SET*)
        2.3.4 生理等效温度(PET)
        2.3.5 通用热气候指数(UTCI)
    2.4 室外热环境评价指标选取
        2.4.1 室外热环境评价指标比较
        2.4.2 室外热环境评价指标确定
    2.5 本章小结
3 居住区绿地分类研究
    3.1 居住区绿地概述
        3.1.1 居住区绿地的概念
        3.1.2 居住区绿地的分类
        3.1.3 居住区绿地的功能
    3.2 居住区绿地微气候
        3.2.1 微气候
        3.2.2 微气候构成要素
        3.2.3 居住区绿地影响因素
        3.2.4 居住区微气候设计
    3.3 居住区绿地分类研究
        3.3.1 研究区基本概况
        3.3.2 居住区绿地调研分析
        3.3.3 居住区绿地组合模式的基本特征
    3.4 本章小结
4 居住区绿地微气候模拟
    4.1 模拟方案制定
        4.1.1 设置模拟条件
        4.1.2 设置模拟情景
    4.2 “中心+宅间”绿地模式
        4.2.1 空气温度
        4.2.2 相对湿度
        4.2.3 风速
        4.2.4 热舒适度计算与分析
    4.3 “组团+宅间”绿地模式
        4.3.1 空气温度
        4.3.2 相对湿度
        4.3.3 风速
        4.3.4 热舒适度计算与分析
    4.4 “宅间绿地”模式
        4.4.1 空气温度
        4.4.2 相对湿度
        4.4.3 风速
        4.4.4 热舒适度计算与分析
    4.5 居住区绿地夏季微气候环境特征
    4.6 本章小结
5 居住区绿地热环境实证与优化策略
    5.1 居住区绿地热环境实证研究
        5.1.1 实证案例选择依据与标准
        5.1.2 高强度开发型居住区
        5.1.3 低绿地率型居住区
        5.1.4 中心绿地偏一隅型居住区
    5.2 居住区绿地热环境优化改造设计
        5.2.1 案例概况与问题
        5.2.2 案例改造设计与模拟模型
        5.2.3 模拟参数结果分析
        5.2.4 改造结果综合评价
    5.3 居住区绿地热环境改善优化策略
        5.3.1 择优选用居住区绿地的组合模式
        5.3.2 合理配置绿地植物的空间构成
        5.3.3 营造舒适的居住区绿地通风环境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讨论
    6.1 研究结论
    6.2 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1 图录
附录2 表录
附录3 西安市居住区绿地现状调研汇总
附录4 模拟结果原始数据
致谢

(4)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阳光嘉园居住区优化改造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居住区景观设计发展现状
        1.1.2 居住区景观设计发展趋势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
2 基础理论研究与案例分析
    2.1 相关概念概述
        2.1.1 城市居住区
        2.1.2 居住区公共绿地
        2.1.3 绿化覆盖率
        2.1.4 城市生态居住区
    2.2 实际案例分析
        2.2.1 北京长辛店乡愁设计——低成本回迁社区生态景观营造
        2.2.2 万科·佛山金域滨江景观设计
        2.2.3 广东鼎湖美的花园居住区景观设计
    2.3 本章小结
3 居住区景观问题及解决路径
    3.1 居住区设计的现状问题
    3.2 居住区景观设计策略
4 巴彦淖尔市阳光嘉园小区景观空间现状分析
    4.1 巴彦淖尔市基础概况
        4.1.1 巴彦淖尔市地理位置
        4.1.2 巴彦淖尔市地域文化
        4.1.3 阳光嘉园小区所处地段区域概况
    4.2 巴彦淖尔市城市生态建设
    4.3 巴彦淖尔市阳光嘉园景观现存问题分析
5 实证研究——巴彦淖尔市阳光嘉园居住区优化改造策略研究
    5.1 阳光嘉园优化改造设计
        5.1.1 设计发展目标
        5.1.2 设计思路
    5.2 巴彦淖尔市阳光嘉园小区景观优化设计分析
        5.2.1 设计内容
        5.2.2 设计依据
        5.2.3 功能分区
    5.3 阳光嘉园小区优化改造设计
        5.3.1 入口景观区设计
        5.3.2 休闲娱乐区景观设计-山重
        5.3.3 儿童娱乐区景观设计-花繁
        5.3.4 安静休息区景观设计-林立
        5.3.5 健身运动区景观设计-水复
        5.3.6 交流活动区景观设计-月归
    5.4 阳光嘉园低能耗景观设计
        5.4.1 道路系统
        5.4.2 植物配置
        5.4.3 照明设计
6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5)沈阳市居住区绿视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
        1.3.1 居住区绿地
        1.3.2 绿化覆盖率
        1.3.3 绿视率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绿视率相关研究
        1.4.2 国内绿视率相关研究
    1.5 研究内容
第2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及样本概况
        2.1.1 研究区域
        2.1.2 样本概况
    2.2 绿视率调查与分析方法
        2.2.1 调研时间
        2.2.2 采样点选择
        2.2.3 照片获取与处理
    2.3 居民满意度问卷调查法
    2.4 技术路线
第3章 沈阳市居住区绿化现状与绿视率分析
    3.1 绿化覆盖率现状分析
    3.2 不同绿地类型绿化现状分析
        3.2.1 道路绿地
        3.2.2 住宅环境绿地
        3.2.3 公共绿地
        3.2.4 组团绿地
        3.2.5 滨水绿地
    3.3 绿视率分析
        3.3.1 道路空间绿视率分析
        3.3.2 开放空间绿视率分析
        3.3.3 绿地系统绿视率分析
第4章 绿视率与居民满意度、绿化覆盖率分析
    4.1 住区绿化的居民满意度分析
        4.1.1 受访人群分析
        4.1.2 居民对住区绿化满意度分析
        4.1.3 居民对住区绿地期望分析
    4.2 绿视率与居民满意度分析
        4.2.1 绿视率大于35%的四个住区
        4.2.2 绿视率近似25%的三个住区
        4.2.3 绿视率在5-15%的两个住区
    4.3 绿视率与绿化覆盖率分析
    4.4 绿视率、绿化覆盖率与居民满意度的相关性
        4.4.1 绿视率与居民满意度相关性分析
        4.4.2 绿化覆盖率与居民满意度相关性分析
        4.4.3 绿视率、绿化覆盖率与居民满意度的相关性对比
第5章 沈阳市居住区绿视率影响因素分析
    5.1 植物因素分析
        5.1.1 植物配置方式与绿视率相关性分析
        5.1.2 植物相关因素与绿视率相关性分析
        5.1.3 绿视率的植物影响因素线性回归分析
    5.2 观赏者因素分析
        5.2.1 观赏者位置及角度
        5.2.2 观赏者身高与视力
    5.3 园林景观因素分析
        5.3.1 道路系统
        5.3.2 微地形
        5.3.3 园林小品
    5.4 自然因素分析
        5.4.1 季节原因
        5.4.2 植物生长状态
    5.5 其他因素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主要建议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部分居住区照片展示
致谢

(6)基于共生城市理论的鸟类与城市住区空间资源共享研究 ——以成都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缘起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关键点
        1.3.1 研究主要内容
        1.3.2 研究关键点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1.5 相关概念界定
        1.5.1 共生城市
        1.5.2 城市野生动物
        1.5.3 生物多样性
        1.5.4 生态位
    1.6 相关研究进展综述
        1.6.1 共生城市及其相关理论研究
        1.6.2 城市野生动物栖居研究
        1.6.3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实践及设计
    1.7 小结
第2章 鸟类与城市住区共生现状研究方案
    2.1 研究物种——鸟类选择
    2.2 研究区域与场地
        2.2.1 研究区域
        2.2.2 研究场地
    2.3 调查方法
        2.3.1 鸟类调查
        2.3.2 植被建筑调查
        2.3.3 城市自然格局环境数据
        2.3.4 研究片区居民主观态度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4.1 鸟类与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数据计算
        2.4.2 城市自然格局环境数据计算
        2.4.3 问卷评价体系与计算
    2.5 小结
第3章 研究片区环境鸟类与城市居民共生状况研究
    3.1 研究片区环境状况
        3.1.1 自然绿地格局状况
        3.1.2 居住区植物群落物种构成及植被组成分布状况
    3.2 鸟类群落特征分析
        3.2.1 鸟类群落特点及季相变化
        3.2.2 鸟类生态类型和取食类型
        3.2.3 各调研居住区鸟类群落分布特征分析
        3.2.4 行为状况及生态位分布
        3.2.5 鸟类空间集聚分布状况
    3.3 居住区居民态度调查结果分析
        3.3.1 居住区居民态度问卷受访居民人群结构分析
        3.3.2 居住区居民对鸟类态度问卷结果分析
        3.3.3 研究片区居住区居民观察到鸟类行为及地点情况
        3.3.4 研究片区居住区居民鸟类干扰容忍情况
        3.3.5 研究片区居住区居民空间资源分享意愿
    3.4 小结
        3.4.1 研究片区环境状况特征
        3.4.2 研究片区鸟类群落特征
        3.4.3 研究片区居住区居民态度特征
        3.4.4 小结
第4章 城市环境及居民态度对鸟类群落的影响研究
    4.1 城市环境与鸟类群落特征的关系
        4.1.1 景观格局对鸟类群落的影响
        4.1.2 城市居住区建设指标对鸟类群落的影响
        4.1.3 城市居住区植物群落构成对鸟类群落的影响
        4.1.4 城市居住区植被组成对鸟类群落的影响
    4.2 城市居住区居民态度与鸟类群落特征的关系
    4.3 小结
第5章 共生城市多物种空间资源共享基本策略
    5.1 共生城市规划管理策略
        5.1.1 政策管理
        5.1.2 公众教育
    5.2 共生城市生态建设评价因子制定
        5.2.1 关键物种多样性因子
        5.2.2 建设环境评价因子
        5.2.3 人类主观态度评价因子
    5.3 共生城市生态空间策略
        5.3.1 区域生态空间格局构建
        5.3.2 城市密集建成区生态优化
    5.4 生态绿地及绿色建筑设施构建策略
        5.4.1 生态绿地构建策略
        5.4.2 分层立体绿化及构筑物设计
    5.5 植物生境设计及种类配置
        5.5.1 植物生境设计
        5.5.2 植物种类配置
    5.6 小结
第6章 城市居住区多物种空间资源共享的景观设计实践
    6.1 项目概况
        6.1.1 区位概况
        6.1.2 建设环境特征
        6.1.3 鸟类群落分布
        6.1.4 居住区居民态度调查分析
    6.2 设计理念及空间策略
        6.2.1 设计理念
        6.2.2 空间策略
        6.2.3 立体绿化及构筑物设计
        6.2.4 植物设计
    6.3 管理及评价策略
        6.3.1 管理策略
        6.3.2 动态评价监测
    6.4 小结
第7章 总结与讨论
    7.1 研究主要成果及结论
    7.2 研究创新及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研究片区植物统计表
    附录二 :研究片区鸟类统计表
    附录三 :城市居民态度调查问卷
    附录四 :指标体系专家权重问卷
    附录五 :研究片区实地调研及问卷结果统计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7)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对环境提升的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对环境提升的重要意义
    (一)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小区的生存价值
    (二)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植物配置可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三)景观设计有利于人们居住环境的提升
二、现代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存在的基本问题
    (一)忽视了城市居住区的整体环境
    (二)居住区的景观设计缺乏艺术感
    (三)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设计不平衡
三、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与植物配备对环境提升的策略分析
    (一)城市居住区的植物设计要与环境相契合
    (二)利用植物季节的变化促进景观设计的合理性
    (三)要因地制宜地选择居民区绿化树种
四、结语

(8)基于室外热舒适的拉萨市居住区景观要素配置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快速城镇化使居住区热环境问题成为研究城市热岛的重要任务
        1.1.2 拉萨市居住区缺乏因地制宜的规划设计,导致空间利用率不高
        1.1.3 高原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决定人对于室外热环境有更大的需求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室外热舒适影响因素的研究
        1.3.2 室外空间利用率与热环境水平和热舒适状况相关性的研究
        1.3.3 不同气候区景观要素对居住区室外热环境的影响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框架
第2章 拉萨市城市居住区现状以及居民需求研究
    2.1 研究区概况
        2.1.1 调研对象
        2.1.2 拉萨地区地理气候特征
    2.2 拉萨市城市居住区现状调研分析
        2.2.1 建筑布局形式
        2.2.2 居住区景观要素配置现状及设计特征
    2.3 拉萨市居住区居民基本特征及主观热舒适反映
        2.3.1 样本人群基本特征
        2.3.2 居民冬夏两季主观热舒适反映
    2.4 居住区室外空间使用者行为习惯及空间需求调研
        2.4.1 居民室外活动类型
        2.4.2 居民室外活动偏好时间
        2.4.3 居住区室外公共空间需求调研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拉萨市典型住区室外热环境实测研究
    3.1 现场实测介绍
        3.1.1 实测对象的确定
        3.1.2 实测方法及仪器的选择
        3.1.3 拟测测点分布及各测点基本情况
    3.2 居住区不同景观要素下室外活动空间热环境实测分析
        3.2.1 不同的绿化方式
        3.2.2 不同的下垫面性质
        3.2.3 不同的水体布置
    3.3 居住区不同景观要素下室外活动空间热舒适评价
        3.3.1 室外热环境评价指标
        3.3.2 冬季居住区室外活动空间热舒适评价
        3.3.3 夏季居住区室外活动空间热舒适评价
        3.3.4 热环境参数与热舒适的相关性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景观要素对居住区室外热环境影响模拟研究
    4.1 ENVI-met数值模拟
        4.1.1 ENVI-met软件介绍
        4.1.2 模拟对象及范围
        4.1.3 初始边界条件
        4.1.4 实测与模拟结果校验
    4.2 居住区模型的建立
        4.2.1 居住区标准模型
        4.2.2 模拟工况的确定
        4.2.3 ENVI-met典型气象日及初始边界条件的确定
    4.3 居住区景观要素配置量变模拟结果分析
        4.3.1 绿化配置对居住区室外热环境的影响
        4.3.2 下垫面反射率对居住区室外热环境的影响
        4.3.3 水体面积对居住区室外热环境的影响
        4.3.4 不同树木叶面积指数对居住区室外热环境的影响
        4.3.5 影响因素配置效果的综合评价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居住区景观要素配置的优化设计方法及策略
    5.1 正交试验设计法
        5.1.1 基本概念
        5.1.2 基本原理
        5.1.3 分析方法
    5.2 正交试验方案设计
        5.2.1 选择因素水平
        5.2.2 编制试验方案
    5.3 试验影响因素分析
        5.3.1 夏季景观要素配置对居住区室外热环境的影响
        5.3.2 冬季景观要素配置对居住区室外热环境的影响
    5.4 试验方案初步寻优
        5.4.1 寻优方法
        5.4.2 初步寻优结果
    5.5 居住区景观要素配置优化设计策略
        5.5.1 优化设计目标
        5.5.2 优化设计方法
        5.5.3 居住区不同类型活动空间景观要素配置优化设计策略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本文研究结论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9)既有住区绿化空间层级化改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范围和相关概念界定
        1.2.1 研究范围
        1.2.2 相关概念界定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归纳
        1.4.2 分析与比较
        1.4.3 实地调研
    1.5 研究框架
2 国内外住区绿化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案例研究
    2.1 国内外相关研究发展历程
        2.1.1 生态学角度
        2.1.2 环境心理学角度
    2.2 相关理论研究
        2.2.1 生态性相关理论
        2.2.2 人性化相关理论
        2.2.3 适老性相关理论
    2.3 相关实践案例
        2.3.1 生态性角度——汉诺威康斯伯格住宅小区
        2.3.2 人性化角度——纽约布朗克斯区“绿途”社区
        2.3.3 适老性角度——北京泰康之家养老社区
    2.4 小结
3 大连市既有住区绿化空间现状调研及问题分析
    3.1 既有住区绿化空间现状调研
        3.1.1 住区选取
        3.1.2 调研结果
        3.1.3 典型住区深入调研
    3.2 现状问题分析总结
        3.2.1 住区周边环境
        3.2.2 住区内部绿化空间环境
        3.2.3 住区之间差异
    3.3 居民需求分析
        3.3.1 调研方式
        3.3.2 调研结果
        3.3.3 调研结果分析
    3.4 小结
4 既有住区绿化空间改造原则及目标
    4.1 住区绿化空间改造原则
        4.1.1 整体性原则
        4.1.2 经济性原则
        4.1.3 多元性原则
        4.1.4 地域性原则
        4.1.5 参与性原则
    4.2 住区绿化空间改造目标
        4.2.1 完善绿化空间功能
        4.2.2 建立合理的绿地系统
        4.2.3 建立人性化绿化空间
        4.2.4 建立生态型绿化空间
    4.3 层级化改造方式介入
        4.3.1 层级化改造模式
        4.3.2 层级化改造意义
    4.4 小结
5 既有住区绿化空间层级化改造策略
    5.1 功能健全阶段
        5.1.1 现状清理与修复
        5.1.2 现状补全
    5.2 品质提升阶段
        5.2.1 生态性雨水绿化空间景观构建
        5.2.2 人性化邻里住区绿化空间构建
        5.2.3 特殊人群绿化空间构建
    5.3 成熟优化阶段
        5.3.1 社区生活圈的概念
        5.3.2 绿化空间系统构建
        5.3.3 绿化廊道系统构建
        5.3.4 智慧社区生活圈构建
    5.4 小结
6 以大连市连平街小区为例对绿化空间进行层级化改造
    6.1 现场调研分析
        6.1.1 小区背景分析
        6.1.2 小区建筑相关方面研究分析
        6.1.3 小区绿化空间方面研究分析
    6.2 功能健全阶段改造设计
        6.2.1 现存绿化空间的整理修复
        6.2.2 绿化空间的增加补全
    6.3 品质提升阶段改造设计
        6.3.1 生态性雨水绿化空间改造设计
        6.3.2 人性化邻里住区绿化空间改造设计
        6.3.3 特殊人群绿化空间改造设计
    6.4 成熟优化阶段改造设计
        6.4.1 道路绿化空间整合
        6.4.2 公共绿地附加
        6.4.3 宅旁绿化空间精准配置
    6.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住区调研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10)西安城市住区室外公共空间夏季小气候景观优化策略研究 ——以华清学府城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框架
    1.6 本章小结
2 城市住区室外公共空间小气候的相关基础研究
    2.1 小气候
        2.1.1 气候尺度划分
        2.1.2 小气候概念及组成
        2.1.3 园林小气候设计
    2.2 城市住区室外公共空间
        2.2.1 城市住区
        2.2.2 城市住区室外环境
        2.2.3 城市住区室外公共空间
        2.2.4 城市住区室外公共空间构成要素
    2.3 城市户外热环境评价方法
        2.3.1 湿球黑球温度指数WBGT评价研究
        2.3.2 人体舒适度评价研究
    2.4 本章小结
3 西安住区室外公共空间调研与夏季小气候实测分析研究
    3.1 西安市概况
        3.1.1 城市区位
        3.1.2 行政区划
        3.1.3 气候特征
    3.2 西安市城市住区调研分析
        3.2.1 城市住区调研
        3.2.2 调研结果分析
    3.3 现场实地实测及结果分析
        3.3.1 实测方案
        3.3.2 实测测试仪器与方法
        3.3.3 场地气象数据测试结果分析
        3.3.4 典型下垫面测试结果分析
        3.3.5 室外公共空间测试结果分析
    3.4 人体热舒适度评价与WBGT分析
        3.4.1 WBGT评价分析
        3.4.2 人体热舒适度评价分析
        3.4.3 综合分析
    3.5 调研问卷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ENVI-met软件模拟分析住区室外公共空间夏季小气候
    4.1 模拟软件简介及选用
    4.2 ENVI-met软件模拟计算与分析
        4.2.1 初始数据选取
        4.2.2 参数设置
        4.2.3 模型建立
        4.2.4 模拟计算结果分析
        4.2.5 模型校正与确立
    4.3 下垫面与夏季小气候的关系
        4.3.1 下垫面对夏季空气温度的影响
        4.3.2 下垫面对夏季相对湿度的影响
        4.3.3 下垫面对夏季风速的影响
    4.4 植物布局与夏季小气候的关系
        4.4.1 植物布局对夏季空气温度的影响
        4.4.2 植物布局对夏季相对湿度的影响
        4.4.3 植物布局对夏季风速的影响
    4.5 建筑阴影区与夏季小气候的关系
        4.5.1 建筑阴影区对空气温度的影响
        4.5.2 建筑阴影区对风速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5 西安住区室外公共空间夏季小气候景观优化策略与应用
    5.1 住区室外公共空间夏季小气候景观优化策略
        5.1.1 活动场地选址
        5.1.2 下垫面选用
        5.1.3 植物设计
        5.1.4 景观小品遮阳
    5.2 西安市华清学府城室外公共空间夏季小气候景观优化设计方案
        5.2.1 设计原则
        5.2.2 前期分析
        5.2.3 儿童游乐空间优化设计方案
        5.2.4 健身活动空间优化设计方案
        5.2.5 休闲活动空间优化设计方案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的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局限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图纸表格索引
附录2 调研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四、城市居住区绿化的植物配置(论文参考文献)

  • [1]西安市雁塔区城市居住街坊集中绿地布局绩效研究[D]. 谭若楠.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
  • [2]黄山市屯溪区老旧小区绿地景观改造设计研究[D]. 章世豪. 安徽农业大学, 2021(02)
  • [3]基于热环境模拟的居住区绿地优化设计研究[D]. 杨永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4]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阳光嘉园居住区优化改造设计[D]. 田苑文.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2)
  • [5]沈阳市居住区绿视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吴荣彬.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5)
  • [6]基于共生城市理论的鸟类与城市住区空间资源共享研究 ——以成都市为例[D]. 周和宁.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7]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对环境提升的解析[J]. 麻玉珠. 大观, 2020(06)
  • [8]基于室外热舒适的拉萨市居住区景观要素配置优化设计研究[D]. 陈力行.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9]既有住区绿化空间层级化改造研究[D]. 李子木.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10]西安城市住区室外公共空间夏季小气候景观优化策略研究 ——以华清学府城为例[D]. 宗姗.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城市居住区绿化植物配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