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动态分配缓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二级缓存,边际增益,缓存机制,缓存动态分配
动态分配缓存论文文献综述
姚念民,刁莹,韩永[1](2013)在《基于边际增益的二级缓存动态分配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的ULC机制可有效减少多级缓存的数据冗余,并解决存储服务器端缓存访问的局部性较弱问题,但在存储服务器连接多个应用服务器的情况下,现有ULC在分配缓存容量时不能使存储服务器端缓存资源的边际收益最大化。为此,提出一种多应用共享缓存的二级缓存动态分配策略MG-ULC。该策略以ULC机制为基础,给出以边际增益为考虑因素的缓存分配的理论依据,并根据各应用的访问模式在二级缓存的边际增益动态分配缓存容量。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各应用服务器访问模式的变化,MG-ULC能比ULC更合理地分配二级缓存,从而达到更高的缓存利用率。(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期刊2013年12期)
陈刚[2](2012)在《基于缓存动态调整的跨层资源分配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用户缓存受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缓存动态调整的多用户正交频多分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 access,OFDMA)系统跨层资源分配策略。该策略以最大化系统吞吐量为目标,同时满足多用户多业务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要求。在资源分配时,首先根据用户队列状态对用户缓存空间进行动态调整,然后将MAC层分组调度、物理层的子载波、功率与比特分配进行联合设计。仿真结果表明,本策略在保证用户服务质量的同时,提高了缓存的有效利用率,并且在系统吞吐量和丢包率方面也有较大提升。(本文来源于《数据采集与处理》期刊2012年S1期)
谢同飞,韩国栋,肖庆辉[3](2011)在《基于数据流向的片上网络动态缓存分配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有效利用缓存资源,提出一种动态分配片上网络路由器端口缓存的方法,根据传输方向将输入端口接收到的数据分成不同的组,每个组对应一个输出端口,并将数据以组的形式进行存储,控制部件根据各个组数据规模为其动态分配缓存资源。与基于虚通道的动态缓存分配方式相比,该方法降低了控制和仲裁的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获得同等性能的条件下,该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缓存的需求。(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研究》期刊2011年11期)
周本海,乔建忠,林树宽[4](2011)在《基于多核处理器的动态共享缓存分配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具有共享缓存结构的多核处理器,存在并行应用对共享缓存冲突访问导致性能下降的现象.为合理地分配共享缓存以有效地解决这类问题,提出了一种共享缓存分配方法,通过将并行应用对共享缓存访问未命中的情况进行分类与追踪,并根据建立的性能增益模型在行的粒度上进行动态地分配共享缓存,使系统的整体性能得到改善.实验结果表明,新算法能合理地为并行运行在多核处理器上的应用分配共享缓存,减少冲突访问,使系统达到更优的性能及更高的处理效率.(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1期)
张靖宇,李志蜀,陈良银,丁革建,陈建明[5](2009)在《可靠多播网络的动态缓存分配算法与替换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ACP是一种适用于多组共享环境的路由器缓存管理协议。在突发数据流频繁出现的互联网中,当多播组数量或者组成员发生变化时,ACP分配算法暴露出慢收敛和分配结果不稳定等问题。通过设计并实现动态缓存分配算法、超时算法以及丢包策略,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适用于大规模多播网络的自适应主动可靠多播协议(AARM)。模拟实验结果表明,与ACP相比,AARM将为多播网络在恢复延迟、带宽消耗和网络吞吐等方面带来明显的性能提升。(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期刊2009年07期)
程东年,刘增基[6](2001)在《一种新的缓存空间动态分配机制及其分组丢失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种适于分组交换机或路由器的缓存空间的动态分配机制 :附加缓存块按需分配机制AB BA ,在给出其排队模型“M/M/1/K(2K)”的基础上 ,导出了其矩阵形式的稳态概率分布和分组丢失概率 ,并通过理论和仿真两种途径将分组丢失率性能与典型的缓存空间的静态分配系统进行了分析比较 .最后分析了附加块动态分配决策机制应考虑的几个重要因素并给出了相应的动态分配算法 .(本文来源于《电子学报》期刊2001年05期)
动态分配缓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用户缓存受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缓存动态调整的多用户正交频多分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 access,OFDMA)系统跨层资源分配策略。该策略以最大化系统吞吐量为目标,同时满足多用户多业务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要求。在资源分配时,首先根据用户队列状态对用户缓存空间进行动态调整,然后将MAC层分组调度、物理层的子载波、功率与比特分配进行联合设计。仿真结果表明,本策略在保证用户服务质量的同时,提高了缓存的有效利用率,并且在系统吞吐量和丢包率方面也有较大提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态分配缓存论文参考文献
[1].姚念民,刁莹,韩永.基于边际增益的二级缓存动态分配策略[J].计算机工程.2013
[2].陈刚.基于缓存动态调整的跨层资源分配策略[J].数据采集与处理.2012
[3].谢同飞,韩国栋,肖庆辉.基于数据流向的片上网络动态缓存分配机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1
[4].周本海,乔建忠,林树宽.基于多核处理器的动态共享缓存分配算法[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5].张靖宇,李志蜀,陈良银,丁革建,陈建明.可靠多播网络的动态缓存分配算法与替换策略[J].计算机应用.2009
[6].程东年,刘增基.一种新的缓存空间动态分配机制及其分组丢失率分析[J].电子学报.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