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传统民居环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传统村落,民居建筑,改造设计,环境整治
传统民居环境论文文献综述
尹旭红[1](2019)在《广西民族特色传统村落环境整治及民居建筑改造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作品简介大多数传统村落由于基础设施陈旧、无法满足人们的当代需求而逐渐衰败。研究传统村落活化、民居建筑更新改造具有现实意义。本作品是桂北传统村落民居建筑改造的系列方案成果之一。设计师主要通过地埋方式,将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等管道接入市政管网;通过空间整合、改造等方式,对村落环境、民居建筑内部空间、建筑外立面进行改造,试图修复和展现富有(本文来源于《艺术教育》期刊2019年11期)
刘洋,袁健华,吴金平,欧阳腾[2](2019)在《赣南传统民居夏季热环境实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赣南传统民居为实测对象,研究民居夏季被动冷却能力并评价人体热舒适性。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厢房,厅堂,天井及阁楼,对温湿度、空气流速等参数进行了测量。测试结果显示,二层阁楼的最高气温比一层厢房的最高气温高0.4℃,降温速率也低于厢房的降温速率。在接近室外最高气温时天井不同位置最大温差为1.4℃,在室外最低气温时刻温差最小。利用PMVe修正模型对各测点进行热舒适性计算,测试结果与人们的主观感受一致。测量结果标明:民居内部气流的基本流动方向为巷道-房间-天井-室外。利用墙体和地面的蓄热能力降低巷道内空气温度,在炎热的夏季白天关闭门窗抑制热量通过通风传递,是保持传统民居热舒适的有效手段。(本文来源于《建筑热能通风空调》期刊2019年10期)
李庆红,齐琦[3](2019)在《典型东北汉族传统合院式民居风环境营造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典型东北汉族传统民居模型的建立,利用软件数值模拟方法对其进行冬夏两季节的风环境模拟,分析其风环境特点,总结其适宜东北风环境的优点与须加以改进之处,并提出适宜的风环境营造策略。(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17期)
李峥嵘,陆世康,赵群,徐尤锦,谢一建[4](2019)在《拉萨传统民居阳光起居室夏季室内热环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拉萨地区阳光起居室内的夏季热环境及应用现状,通过对拉萨市村镇中民居的空间布局、居民的生活习俗、阳光起居室改造后的生活空间迁移进行调研,并选取一典型户进行了实测。得到以下结论:拉萨村镇传统民居的改造主要围绕太阳能热利用展开,目的是提高室内温度,改善室内热环境;阳光起居室的日照条件和围护结构低蓄热性,恰好可以保证该空间适当的舒适温度,并保证夜间凉爽,有利于睡眠。同时可以提高与阳光起居室相邻房间温度,用于改善其室内热环境;增减衣物和开窗通风是当地居民夏季适应温度变化的主要调节措施;建筑围护结构蓄热性是提高空间夜间热舒适的关键因素。(本文来源于《建筑节能》期刊2019年09期)
解俊展[5](2019)在《浅谈传统乡村民居环境设计的保护与转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农村城市化与现代化的迅猛发展,乡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乡村生活的载体和容器的乡村民居,在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新文化的传播、新建造技术的推广、传统家庭结构解体等内外因夹击下,也不可避免地步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转型时空。新乡土民居逐渐成型,其形态结构兼容合理与不合理,既代表进步也充满危机。传统与现代、功能与形式、经济与美观等矛盾问题始终困扰着新民居,成为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本文在此背景下,浅析传统乡村民居环境设计的保护与转型。(本文来源于《鸭绿江(下半月)》期刊2019年09期)
王振,马小燕[6](2019)在《浅谈乡村传统民居环境设计改造及其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城市经济发展迅猛,再加之诸多农村青年劳动力均参与到城市建设之中,推动了城市建设。但是,随着越来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工作,使得乡村建设力量缺乏。对此,本文就乡村人居环境实际情况与重点问题进行分析,从设计主导,价值等多个不同方面分析展开探讨,在此基础上就乡村传统民居环境设计改造与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居业》期刊2019年08期)
田毅[7](2019)在《山西传统民居的环境选择与文化分区》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简介田毅,山西孝义人,历史学博士。主要学术领域为历史人文地理以及传统民居。近年来,重点致力于山西传统民居的研究,对山西传统民居的分布特征、形成机制等方面做了有益探索。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即《明清山西民居的环境选择与文化分异研究(本文来源于《山西日报》期刊2019-08-19)
段振,吕红医,杨晓林,杨昱洲[8](2019)在《传统合院式民居风环境绿色改良技术研究——以郑州市方顶村方兆图宅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合院式民居是中国建筑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在通风、防潮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在不改变其传统民居建筑风貌的前提下,提出一种传统合院式民居地源式温度自调节通风系统及其通风降温方法。并以郑州市方顶村方兆图宅为例进行实地技术应用和测试。结果表明,合理安装地源式温度自调节通风系统可在夏季有效提高传统民居室内的通风降温效果,对传统合院式民居的风环境绿色改良技术推广应用提供了借鉴参考。(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田毅[9](2019)在《汾河流域传统民居的环境选择与适应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汾河是山西的母亲河,发源于宁武县,自北向南,于万荣县汇入黄河。汾河流域现存大量的明清民居,其建筑形制、院落布局、装饰风格等均呈现出地域特色。通过对汾河流域传统民居类型的分析,发现呈现出沿河线型分布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汾河流域传统民居对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的选择和适应,发现不同类型的传统民居选择并适应着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传统民居的形态也不断适应着当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本文来源于《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期刊2019年09期)
尤梅[10](2019)在《江南传统民居建筑空间环境的设计伦理思想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建筑空间结构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艺术要将伦理学目标作为重要要素之一,有效创设更加优美宜人的环境,确保生活行为健康诉求和文明诉求都能得到实现,尤其是在选址方式、组织布局方式、色彩搭配等方面。江南传统民居建筑是江苏、浙江以及上海等地传统居住体系的统称,在空间环境设计层面凸显了江南地域的特色。(本文来源于《居舍》期刊2019年20期)
传统民居环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赣南传统民居为实测对象,研究民居夏季被动冷却能力并评价人体热舒适性。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厢房,厅堂,天井及阁楼,对温湿度、空气流速等参数进行了测量。测试结果显示,二层阁楼的最高气温比一层厢房的最高气温高0.4℃,降温速率也低于厢房的降温速率。在接近室外最高气温时天井不同位置最大温差为1.4℃,在室外最低气温时刻温差最小。利用PMVe修正模型对各测点进行热舒适性计算,测试结果与人们的主观感受一致。测量结果标明:民居内部气流的基本流动方向为巷道-房间-天井-室外。利用墙体和地面的蓄热能力降低巷道内空气温度,在炎热的夏季白天关闭门窗抑制热量通过通风传递,是保持传统民居热舒适的有效手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传统民居环境论文参考文献
[1].尹旭红.广西民族特色传统村落环境整治及民居建筑改造设计[J].艺术教育.2019
[2].刘洋,袁健华,吴金平,欧阳腾.赣南传统民居夏季热环境实测分析[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9
[3].李庆红,齐琦.典型东北汉族传统合院式民居风环境营造策略[J].山西建筑.2019
[4].李峥嵘,陆世康,赵群,徐尤锦,谢一建.拉萨传统民居阳光起居室夏季室内热环境研究[J].建筑节能.2019
[5].解俊展.浅谈传统乡村民居环境设计的保护与转型[J].鸭绿江(下半月).2019
[6].王振,马小燕.浅谈乡村传统民居环境设计改造及其保护[J].居业.2019
[7].田毅.山西传统民居的环境选择与文化分区[N].山西日报.2019
[8].段振,吕红医,杨晓林,杨昱洲.传统合院式民居风环境绿色改良技术研究——以郑州市方顶村方兆图宅为例[J].建筑科学.2019
[9].田毅.汾河流域传统民居的环境选择与适应性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9
[10].尤梅.江南传统民居建筑空间环境的设计伦理思想探析[J].居舍.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