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胶质苜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干旱胁迫,胶质苜蓿,内源激素,解剖结构
胶质苜蓿论文文献综述
李源,王赞,刘贵波,孙桂枝,高洪文[1](2010)在《干旱胁迫下胶质苜蓿内源激素及解剖结构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苜蓿的抗旱性,采用室内盆栽法,人工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对俄罗斯引进的3份胶质苜蓿的内源激素和解剖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供试种质叶片ABA、IAA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GA3和ZR的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且不同种质间表现出显着性差异(P<0.05),干旱胁迫下4种内源激素的协调总趋势是向着气孔关闭、促进根系发展的方向进行;同时对3份胶质苜蓿种质叶片解剖结构研究表明,供试种质在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厚度比等方面表现出显着性差异(P<0.05),以ZXY06P-2533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的比值、叶片结构紧密度和叶脉突起度等值均为最大。试验得出3份种质抗旱性强弱顺序为:ZXY06P-2533>ZXY06P-2658>ZXY06P-2636。(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0年06期)
王艳慧,高洪文,王赞,李源,刘贵波[2](2009)在《胶质苜蓿种质资源苗期抗旱性综合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反复干旱法,研究了自国外引进的15份胶质苜蓿种质材料苗期抗旱性差异,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及隶属函数法对不同来源胶质苜蓿种质资源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3个苜蓿抗旱鉴定指标归纳为地下生物量因子、生长发育因子、地上生物量因子、根系因子、胁迫指数因子5个主成分,其中根冠比、地下生物量胁迫指数、根冠比胁迫指数、株高、叶面积、根长/株高、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胁迫指数、侧根数、叶面积胁迫指数等11个指标与胶质苜蓿抗旱性关系密切;根据隶属函数平均值的大小对15份胶质苜蓿种质资源抗旱性进行了排序。通过该方法旨在筛选出抗旱性较强的种质资源。(本文来源于《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王艳慧[3](2009)在《胶质苜蓿抗旱性综合评价及抗旱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以从国外引进的15份胶质苜蓿种质资源为研究材料,通过幼苗期温室盆栽试验,测定了经反复干旱胁迫胶质苜蓿种质幼苗期的株高、叶面积、根长/株高、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根冠比等形念指标,全面分析了这些指标的变化规律,对所引进的15份胶质苜蓿种质材料的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并从中筛选出抗旱性不同的3份材料,重点探讨其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的抗旱作用机理。研究结果如下:1.主成分分析结果将13个苜蓿抗旱鉴定指标归纳为地下生物量因子、生长发育因子、地上生物量因子、根系因子、胁迫指数因子5个主成分,其中根冠比、地下生物量胁迫指数、根冠比胁迫指数等11个指标与胶质苜蓿抗旱性关系密切;并根据隶属函数平均值的大小对15份胶质苜蓿种质材料抗旱性进行了排序。2.水分胁迫条件下随着胁迫强度的加重,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水分饱和亏缺、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有明显增加,其含量的变化与胶质苜蓿抗旱性密切相关。抗旱性强的材料ZXY06P-2533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积累强度大于抗旱性弱的材料ZXY06P-2636,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和水分饱和亏缺含量变化则是抗旱性弱的大于抗旱性强的材料;而相对含水量和叶水势均呈下降的趋势,抗旱性强的材料相对含水量下降幅度小于抗旱性弱的材料,叶水势变化趋势则与之相反。3.水分胁迫条件下3份胶质苜蓿材料光合作用机理的研究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加重,叁份胶质苜蓿种质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值均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其中抗旱性差的ZXY06P-2636下降速度快,幅度大,抗旱性强的ZXY06P-2533下降的速度慢,幅度小。4.水分胁迫条件下3份胶质苜蓿材料内源激素变化的研究结果显示:ABA含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上升幅度因材料而异。水分胁迫下,ZXY06P-2636的IAA含量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在重度胁迫下ZXY06P-2533IAA增加的幅度最大,表明在该水分胁迫下其生长潜能最大。3份胶质苜蓿种质的GA_3和ZR的含量在干旱胁迫下呈下降趋势,表明植株通过减慢生长速率,来缓解因水分不足造成的植株完成正常生理活动的压力。不同材料间其内源激素的调节机制存在区别。5.对叁份胶质苜蓿种质材料叶片组织解剖性状的观察和测定表明:供试材料间叶片解剖性状在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厚度比等方面因材料的抗旱性不同而有差异;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厚度的比值、叶片结构紧密度和叶脉突起度等值大的为抗旱性较强的材料ZXY06P-2533。说明这些结构与胶质苜蓿的抗旱性有一定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09-05-01)
王艳慧,王赞,孙桂枝,李源,高洪文[4](2008)在《干旱胁迫下胶质苜蓿苗期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水分胁迫下抗旱性不同的胶质苜蓿苗期生理生化特征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加重,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MDA)、水分饱和亏缺(WSD)、脯氨酸含量(Pro)、可溶性糖含量(WSS)均有明显增加,其含量的变化与胶质苜蓿抗旱性密切相关,抗旱性强的材料Pro、WSS积累强度大于抗旱性弱的材料,电导率、MDA含量和WSD含量变化则是抗旱性弱的大于抗旱性强的材料;而相对含水量和叶水势均呈下降的趋势,抗旱性强的材料相对含水量下降幅度小于抗旱性弱的材料,叶水势变化趋势则与之相反。(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08年S2期)
胶质苜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反复干旱法,研究了自国外引进的15份胶质苜蓿种质材料苗期抗旱性差异,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及隶属函数法对不同来源胶质苜蓿种质资源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3个苜蓿抗旱鉴定指标归纳为地下生物量因子、生长发育因子、地上生物量因子、根系因子、胁迫指数因子5个主成分,其中根冠比、地下生物量胁迫指数、根冠比胁迫指数、株高、叶面积、根长/株高、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胁迫指数、侧根数、叶面积胁迫指数等11个指标与胶质苜蓿抗旱性关系密切;根据隶属函数平均值的大小对15份胶质苜蓿种质资源抗旱性进行了排序。通过该方法旨在筛选出抗旱性较强的种质资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胶质苜蓿论文参考文献
[1].李源,王赞,刘贵波,孙桂枝,高洪文.干旱胁迫下胶质苜蓿内源激素及解剖结构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2010
[2].王艳慧,高洪文,王赞,李源,刘贵波.胶质苜蓿种质资源苗期抗旱性综合评价[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9
[3].王艳慧.胶质苜蓿抗旱性综合评价及抗旱机理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9
[4].王艳慧,王赞,孙桂枝,李源,高洪文.干旱胁迫下胶质苜蓿苗期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