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建筑板材在小康住宅中的应用价值评价模型设计

新型建筑板材在小康住宅中的应用价值评价模型设计

一、新型建筑板材在小康住宅中应用价值评价模型的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金明明[1](2021)在《基于BIM的装配式宜居型农村住宅设计研究 ——以山东地区为例》文中指出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与城市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农村的生活生产方式发生转变,原有农宅功能空间不再适应现代生活的需求。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农村地区的居民对居住条件的要求也逐渐提高。国家鼓励建设一批功能现代、风貌乡土、结构安全、绿色环保、成本经济的宜居型农宅,鼓励装配式技术在农宅建设中应用,从而提高农宅的建设水平。因此,基于BIM信息化技术探讨装配式农宅技术体系和设计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通过实地走访和调查农宅的建设现状,分析农宅建设的基本情况和建设发展需求,总结提出农宅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其次,根据宜居型农宅的基本内涵,提出装配式农宅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设计策略。(1)基于对典型农宅的调研,提取农宅的基本功能空间模块,依据模数化特点对功能空间进行再设计,生成新的农宅功能空间单元;通过单元模块的多样化组合设计,形成空间尺寸适宜、流线合理的农宅基本平面户型;利用BIM对功能空间模块和户型进行编码入库,从而建立农宅平面模块库。(2)通过对农村地区立面文化符号的提取和再设计生成符合当地文化特征的农宅立面模块,形成立面模块库。(3)探讨遮阳、太阳能技术与农宅立面的一体化设计,建立绿色构件模块库。从而建立一套完整的装配式农宅平面、立面及绿色构件模块库。为装配式农宅的标准化、个性化和多样化设计提供理论支持。最后,结合山东地区的气候特征,基于Design Builder模拟软件建立农宅分析模型,通过分析农宅室内光环境、热环境、通风效果及能耗,提出改善农宅室内舒适性的策略和方法,从而提高装配式农宅的宜居性,推动农村住宅健康有序发展。

李枫[2](2021)在《建筑轻质隔墙隔声性能提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中国建筑行业呈现粗放的发展模式,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中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的首位。轻质隔墙以重量轻、资源消耗量少、性价比高等优势,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为低碳建筑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轻质隔墙隔声性能不足的问题也日益突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困扰。因此如何能够更加高效的提升轻质隔墙的隔声性能已经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以隔绝空气声为主要研究方向,通过对噪声类型、隔声原理及特性的分析,结合隔声测试的实验方法、评价标准研究,为轻质隔墙隔声性能提升提供足够的理论依据。轻质隔墙隔声性能提升要先对其进行调研分析,并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轻质隔墙进行实验测试,从而得到轻质隔墙自身的隔声特性。基于理论和数据发现轻质隔墙隔声性能提升的关键在于附加隔声构造的性能,因此对常用的附加隔声构造进行对比研究,发现隔声性能提升不足的因素,为后文隔声性能提升指明研究方向。随着建筑声学领域的不断发展,用于提升隔声性能的材料不断涌现,需要了解各类声学材料的特性,并从中选择适用于隔声构造的材料。通过对常用附加隔声构造的自身缺陷的分析,从构造厚度,材料安装位置、以及空气层厚度的选择等方面深入研究,综合多方面因素设计出隔声性能提升高效的隔声构造。为保证资源充分利用和施工效率的提升,对其进行预制装配化设计。通过对材料、构造、施工多方位的深入研究,设计出适应人们生活需求的新型隔声构造。对其进行理论计算和实验测试,通过两种数据充分证明综合设计后的新型隔声构造具有良好的隔声性能。当今低碳发展已经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越来越多的建筑将采用更加低碳环保的轻质隔墙,为适应低碳建筑发展的需求,将新型隔声构造附加在低碳环保的轻质隔墙上进行实验测试,通过实验数据证明依然具有良好的隔声性能。最终基于隔声性能提升设计方案和低碳轻质隔墙的应用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轻质隔墙隔声性能提升方法,为今后轻质隔墙和其他类型隔墙隔声性能提升设计提供参考,为相关标准和规范提供参考依据。

杨威[3](2021)在《多功能生态建筑饰面材料的研究》文中认为本文研究了三种多功能的生态饰面材料:水泥基柔性饰面板不仅能用于平整的墙面,并且能用于圆柱型、弧形等异形结构建筑工程;高光洁负氧离子释放饰面板块具有高光洁,能释放负氧离子;丙烯酸基轻质复合墙体保温材料节能、轻质、抗压强度好、施工性能好、表面光洁平整、成本低。本产品生态环保、安全健康、能广泛的应用于建筑内外墙等领域。(1)研究了水性水泥乳液基柔性饰面板块的生产工艺,以水泥、粉煤灰、水性丙烯酸乳液为主要原料制备柔性底材并进行工艺涂装,通过实验探索水泥乳液的比例对柔性饰面板块的柔韧性和拉伸粘结强度的影响以及各种助剂对板材加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泥-乳液比例的降低,柔性饰面板块的柔韧性越好,但是板材的拉伸粘结强度却越来越低,当比例达到2:1的时候,能够满足柔性和拉伸粘结强度的条件;加入减水剂可以减少实验用水量,加快水化速率,提高混合浆液的流动性,加入分散剂使混合料有很好的分散效果,各种材料混合均匀,利于板材优质成型,加入消泡剂可以减少气泡的产生,有利于提高板材的强度,具有很好的消泡效果,三种助剂的掺入量为0.1~0.3%;获得水性仿石漆、磁漆、金属漆三种系列的柔性饰面板块并且在工程中得以应用。(2)本实验在水性UV涂料中加入了纳米二氧化硅,并将其作为导气剂,制备了一水性UV为主要成膜物质的负氧离子涂料,在保持板块良好观感的条件下,得到一种能大量释放负氧离子的内墙饰面板块,经过标准检测,样板的负氧离子的释放量高达24700个/cm3,光泽度能达到30度,平整度为0.95mm,远小于2 mm;以广元地区为例,研究高负离子释放内墙饰面板块的应用效果,广元市区自然空气中的负离子浓度为35个/cm3到1747个/cm3,工程应用结果表明,高负离子释放内墙饰面板块工程应用负氧离子浓度最高能达到29375个/cm3,最低为2371个/cm3,高负离子释放内墙饰面板块负氧离子的释放主要受温度、光强、风速风向、房间结构和沙尘等污染物的影响,温度越高和水蒸气浓度越大,负离子的释放量越大。高负离子释放内墙饰面板块能达到乡村田野到高山瀑布的效果,相当于在居住和生活空间营造一个森林氧吧,效果理想。(3)本文主要研究了丙烯酸乳液作为基体材料制备复合轻质墙体材料的配方,加入丙烯酸乳液使玻化微珠和水泥砂浆相容,不分层;在固定丙烯酸乳液的量不变的情况下,研究了玻化微珠、水泥、粉煤灰等主要原料的量对材料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容重和导热系数的影响,同时添以少量助剂,如减水剂、消泡剂、分散剂等,制备成高分子聚合物水泥浆体。玻化微珠和粉煤灰的含量与抗压、抗折强度呈负相关,与导热系数呈正相关;水泥含量与抗压、抗折强度呈正相关,与导热系数呈正相关。通过对原料配比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实验,制备得到的丙烯酸基复合墙体材料的最佳的原料配比为水泥50%、丙烯酸乳液1%、粉煤灰20%、玻化微珠10%、石英砂19%、减水剂0.2%、消泡剂0.05%、分散剂0.05%,其抗压强度为5 MPa,抗折强度为2.5 MPa,导热系数为0.4514W/(m K),容重为1054 kg/m3。

张文加[4](2020)在《蒸压加气混凝土和保温装饰一体板的抗风性能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国家对装配式建筑的大力发展和新型建筑材料的大力推广,在新时代时期我国建筑业的发展主要趋势是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和新型建筑材料,而对装配式建筑和新型建筑材料的研究是必然的。蒸压加气混凝土(ALC)是一种新型轻质多孔建筑墙板,蒸压加气混凝土是由水泥、石灰、硅砂等原材料制成,然后再根据使用功能要求加入不同数量的钢筋网片。蒸压加气混凝土具有保温、重量轻、强度高、耐火、可加工性好、耐久性好、环保等特点。保温装饰一体板由胶层、保温装饰板、锚固件、密封胶等原料组合而成。保温装饰一体板具有稳定性好、完美替代幕墙、施工简便工期缩短、整体装配效果丰富和不容易出现如掉皮、脱落等传统外墙外保温所没有的特点。本文制作了2个抗风试件,以蒸压加气混凝土为基墙,保温装饰一体板分别采用了粘锚法和干挂法连接在基墙上。对蒸压加气混凝土板进行了参数分析,研究了墙板厚度、墙板长度、墙板配筋率和墙板强度对墙板的受弯承载力、开裂弯矩和刚度的影响,从而将有限元结果提取出来与理论公式进行对比,从而验证理论公式的准确性。本文为了研究带保温装饰一体板的蒸压加气混凝土墙板的抗风性能,对墙板进行了抗风试验研究,主要的研究如下:(1)保温装饰一体板的抗风性能:保温装饰一体板与蒸压加气混凝土采用粘锚、干挂两种连接方式,通过施加负风压,观察保温装饰一体板是否出现开裂、锚固件是否拔出等现象,确定装饰一体板的抗风性能。(2)蒸压加气混凝土的抗风性能:在风压试验箱内施加负风压,实测构件的侧向变形、应变,确定蒸压加气混凝土与保温装饰一体板共同作用下的抗风性能。(3)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抗风性能分析: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分析模型,分析蒸压加气混凝土板的厚度、长度、配筋率和材料强度等参数对ALC墙体抗风性能的影响。

王亚林[5](2020)在《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墙体优化选型研究》文中提出论文以“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墙体优化选型研究”为题,主要针对装配式建筑墙体的优化选型展开。论文在文献综述中分析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分析国内墙体的发展现状,在装配式建筑墙体比选方面的研究,尚无人涉及,本论文填补了此方面研究的空白。论文先分析了墙体的功能需求,包括建筑结构、施工建造和经济性三方面的内容,得出评价指标项,提出了本文的评价体系架构。紧接着,论文汇总了市面上常见的装配式墙板类型,对各类型装配式墙板从墙板技术性能、施工工效和经济性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归纳每一种墙板的特点,得出墙板各项指标的参数。对墙板的基本信息进行归纳总结后,论文再结合与指标相关的标准或规范,对指标的优劣设立评价标准,如对隔声量性能好坏的评价,在参考《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的相关条款下,设立一定的标准,再对墙板的该项指标进行打分,再根据类似规则,依次对墙体的技术性能、施工工效和经济性进行评价打分,得出墙体各指标项的具体分值,再通过加权平均法,汇总墙板各项指标的得分,以进行最后的比选。在对墙板的施工工效和经济性的评价中,为使得评价结果更准确更符合实际,论文应用BIM技术建立案例墙板的BIM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得出关于墙板施工工效和经济性指标评价的修正指数,通过此修正指数进行修正,得出施工工效和经济性指标的最后得分。墙板的技术性能、施工工效和经济性的指标得分得出后,再次用加权平均法对墙板进行综合打分,得出最后的总得分,依据总得分对各墙板进行选型,选出适合论文研究的三类墙体:外墙板、内隔墙板和避难间的墙板类型,完成论文的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对市面上常见的装配式墙板的性能进行归纳总结,数据来源可靠,归纳总结全面,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2)论文给出对于墙体选型的优选方案,此方案具备一定的通用性,可根据不同地域的墙板性能需求,对不同墙板进行综合比选,选择出合适的墙体;3)论文初步探讨了BIM技术在装配式墙体选型中的应用,初步论证了在装配式建筑中应用BIM技术的必要性,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建造是未来发展趋势。论文最后对全文总结归纳,分析不足,对后续研究进行展望,完成此篇论文。

丛曌[6](2020)在《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新型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构造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具有施工周期短、平面布置灵活、抗震性能优越、建筑材料回收率高、建造过程绿色环保等优点,对于实现我国的建筑工业化和住宅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传统的外墙系统大多不能满足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要求,性能优越并能与工业化相适应的外墙系统较少。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和开发节能环保、轻质高强、预装配化程度高的新型外墙系统,本文基于课题组前期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新型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并对其构造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通过对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调研,讨论了适合应用于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结构体系;研究了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外墙系统及实际工程案例,明确了现有常见外墙系统存在的问题,即可适用于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外墙系统匮乏、现有研究对外墙系统的应用技术涉及较少,为之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2)提出新型复合保温板并进行构造优化为Ⅰ型板和Ⅱ型板,基于两种板型提出两种外墙系统,即现场施工时在新型复合保温板的外侧再设置一层保温浆料找平层,使外墙表面更加平整,解决了新型复合保温板生产周期长,拼装后板缝多、板缝构造处理复杂等问题;两种外墙系统分别适用于钢结构建筑和混凝土结构建筑。并对该外墙系统的保温隔热性能、防火性能、防水性能、隔声性能、经济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新型外墙系统各项性能优越,保温隔热性能可满足严寒寒冷地区建筑节能要求。(3)根据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对外墙系统的要求,提出新型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的设计要求,并表明针对钢结构住宅应使用内嵌式外墙做法,进一步对钢结构建筑内嵌式新型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的细部构造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包括热桥部位、与主体结构连接部位、勒脚及散水、窗洞口及阳台板、女儿墙及檐口、雨棚及空调搁板、变形缝、阴阳角、墙板接缝处节点设计。(4)通过对新型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应用于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实践项目的模拟设计,得出外墙系统设计流程,并分析了该项目的经济性能、计算了该项目的装配率,验证了新型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可适用于装配式钢结构住宅。

孙杜鸿[7](2020)在《稻草保温块制备技术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建筑能耗居高不下,建筑节能已刻不容缓。在建筑总耗热量中,围护结构的耗热量占据很大比例,而墙体占到围护结构耗热量的70%,因此提高建筑墙体的保温性能是实现建筑节能的关键举措。自保温混凝土复合砌块是一种新型自保温墙体材料,具有很多优点:造价低廉、取材便捷、热工性能好和容易砌筑等。而自保温混凝土复合砌块(Ⅱ类)的填插材料直接决定着自保温混凝土复合砌块热工性能的好坏,从而影响其实用价值和经济效益,因此非常有必要就填插材料进行专门的试验研究。本文结合重庆地区的施工工艺和建造要求,整合稻草资源和废弃聚苯乙烯泡沫塑料(EPS)的建材化利用,根据课题组前期研究的自保温混凝土复合砌块填插用稻草保温块的制备技术,对稻草秸秆的预处理技术、稻草保温块的成型技术和材料配比进行了优化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通过“质量损失率”定量研究了“NaOH溶液质量分数”与“稻草秸秆浸泡时间”分别对软化效果的影响,并提出了“综合成本指数”的概念,选择出了NaOH溶液预处理稻草秸秆技术优化方案。结果表明,稻草秸秆的质量损失率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变化速率较大),随着NaOH溶液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变化速率较小),但局部均有减小,最后基本趋于平缓;优化方案是“NaOH溶液质量分数为1%及稻草秸秆浸泡时间为6h”,但浸泡时间仍较长,导致稻草保温块成型耗时较多。(2)为研究稻草保温块快速成型技术,引入了机械搅拌,分别结合NaOH溶液、石灰浆进行了快速预处理稻草秸秆试验研究,在此基础上,最后进行了NaOH溶液、石灰浆混合机械搅拌快速预处理稻草秸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NaOH溶液与稻草秸秆质量比为5:1时,能够保证稻草秸秆得到充分浸泡,同时浸泡完成后不会产生多余的废液;机械搅拌使稻草秸秆纤维变得更细、更柔软,试件的成型形状更规则,表面更平整,且可将稻草秸秆浸泡时间由6h进一步缩短为3h;石灰浆预处理稻草秸秆的软化效果较差,不能达到预处理的要求,但可以作为胶凝材料,有助于稻草秸秆粘结成型。(3)总结了稻草保温块现有成型技术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案,提出了稻草保温块的快速成型技术,研究了稻草保温块的养护技术。结果表明,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制备的稻草保温块具有更好的形状规则度、表面平整度及材料粘结状况;稻草保温块的自然养护条件:温度范围为1530℃,相对湿度范围为4075%;养护时间为脱模后28d。(4)研究了EPS颗粒掺量分别对稻草保温块的成型效果、干表观密度和热工性能的影响,确定了相应的EPS颗粒掺量合理范围,从而得到了EPS颗粒掺量优化方案。结果表明,稻草保温块的干表观密度随着EPS颗粒掺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呈较明显的线性负相关关系;未掺EPS颗粒的稻草保温块的导热系数约为0.049W/(m·K),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且EPS颗粒掺量的增加能够减小稻草保温块的导热系数,提升其热工性能;优化方案为“EPS颗粒掺量不宜超过3%”。(5)研究了稻草秸秆与熟石灰粉质量比值(简称秸灰比)分别对稻草保温块的干表观密度、吸湿性、体积吸水率、力学性能和尺寸变化的影响,确定了相应的秸灰比合理范围,从而得到了秸灰比优化方案。结果表明,稻草保温块的干表观密度随着秸灰比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其平衡状态含水率、体积吸水率均与秸灰比呈现“波浪”型变化关系;其立方体抗压强度较小,且跟秸灰比的变化关系不显着;稻草保温块自然养护48h后,其外形尺寸趋于稳定,高度方向的一次变形量、二次变形量均比长度和宽度方向大得多,且两者与秸灰比呈线性正相关关系;优化方案为“秸灰比为7.5”。

王舒[8](2020)在《秸秆-钢复合板墙多层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研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传统建造方式以砌筑和浇筑等粗放型建造方式为主,需要在施工现场进行大量的现浇与材料拌和工作,不仅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而且扬尘和噪声污染十分严重。另外,我国作为秸秆生产大国,秸秆的综合利用率较低,处理方式较为落后,大量秸秆被直接焚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本文提出秸秆-钢复合板墙装配式结构体系的概念,将秸秆板作为建筑材料运用于装配式建筑,为秸秆的综合利用和新型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首先基于BIM对预制秸秆-钢复合墙、板及预制构件之间的连接节点进行设计。接着进行了静载试验,得到秸秆-钢复合墙、板等预制构件的受力特点以及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方式。最后应用ETABS软件对秸秆-钢复合板墙装配式结构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揭示了秸秆-钢复合板墙装配式结构体系的工作原理。本文主要开展的研究工作如下:1.秸秆-钢复合板墙多层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首先提出了秸秆-钢复合板墙装配式结构体系的概念,基于BIM针对多层住宅、办公楼等建筑形式设计了秸秆-钢复合墙、板等预制构件的组成以及构件之间的连接节点。对构件之间的连接过程进行了模拟,提出了施工过程中的关键问题。2.秸秆-钢复合板墙装配式结构缩尺模型静载试验设计并制作了二层秸秆-钢复合板墙装配式结构的缩尺模型。探讨了预制构件的加工与装配过程,并对缩尺模型进行了静载试验。根据秸秆-钢墙、板等预制构件受力部位的应变与钢框的节点位移,得到了各结构构件的受力特点以及钢框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方式。3.秸秆-钢复合板墙装配式结构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应用ETABS软件对秸秆-钢复合板墙装配式结构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通过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有限元分析方法的正确性。建立了5层秸秆-钢复合板墙装配式结构的有限元模型,与无秸秆板结构的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揭示了秸秆-钢复合板墙装配式结构体系的工作原理。

王从越[9](2019)在《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模块化设计策略研究》文中指出装配式建筑采用模块化设计能够增加设计的灵活性,并节约建筑成本。本文基于对模块化设计思想及BIM技术的研究,提出了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模块化设计策略。从模块化设计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与分析,充分发挥装配式建筑模块化设计的优势。论文研究重点在于分析装配式建筑模块化设计的内涵及特征,以及BIM技术的运用。并希望能从中找到结合点,一方面,从装配式建筑模块化设计发展背景入手,对国内外模块化设计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并对其主要的理论进行了梳理,系统分析了其建筑特点及优势,从装配式建筑模块化设计的体系分类、构成要素、建筑优势几个方面展开论述。并通过文献案例与实地调研案例对模块化设计在实际建筑中的运用进行分析研究。经过笔者分析提出了以下主要的问题,工作模式于设计思维的变化、模块标准化设计问题、设计与建造技术的矛盾等。另一方面,从BIM技术入手,研究BIM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并提出BIM在装配式建筑模块化设计中的运用优势,主要包括建筑集成化设计、建立建筑标准信息库、适应建筑复杂变化的趋势等。从而重点提出了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模块化设计中的运用。结合模块化设计理论和BIM技术,文章从模块化设计分析、模块单元及构件设计、模块组合及形态设计设计三个方面对设计策略展开论述:第一个方面是模块化设计的分析,首先通过对设计要素的分析,能够明确模块化设计主要因素,再对其构成要素进行研究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第二个方面是通过引入标准化思想,对模块单元及其模块构件进行标准化设计研究,并引入BIM标准数据库满足模块化设计的通用性以及适应性。第三方面是提出模块单元在空间形态和组合方式上的灵活性,并结合BIM解决了建筑复杂化带来的问题,拓宽了建筑的使用范围。最后基于笔者参与的装配式建筑模块化设计实例,对本文所提的到的设计策略进行实际运用,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对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模块化设计策略研究进行了成果提炼和总结,为BIM技术的运用、模块化设计等方面提供了有益的设计参考。

王冠军[10](2019)在《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墙板连接构造与节能构造建造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大力推广预制装配式建筑,推动建筑行业的转型发展。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墙板是装配式建筑的重要外围护构件,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装配式建筑项目中。但我国目前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墙板的设计与使用存在着诸如艺术性与技术性的矛盾、连接构造的安全性和容错性、节能构造的高效环保等方面的问题,阻碍着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墙板的发展。本文试图从外墙板艺术性与技术性的矛盾角度入手,提出一种新型“独立式组合外墙板”的设计思路,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连接构造和节能构造展开研究。本文的研究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是绪论部分,对研究的背景、对象、范围以及技术路线等进行阐述。第二章梳理了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墙板的发展史,分析其艺术性和技术性的矛盾,总结归纳平衡艺术性和技术性矛盾的设计策略,提出“独立式组合外墙板”的设计思路,结合当前国内推广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墙板的局限性,总结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墙板设计的四个原则。第三章基于独立式组合外墙板的设计思路,分析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墙板的连接构造与构件材料、工艺及连接部位的关系,归纳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墙板常用的连接构造方式,结合实际案例研究连接构造方式的设计与应用,总结连接构造设计的五项原则。第四章列举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墙板中常见的保温构造形式和保温材料,研究新型环保材料木丝水泥板作为内保温材料的构造做法,阐述节能构造设计的五项原则。第五章在第二至四章的理论指导下,以笔者亲身参与的项目设计为例,系统地阐述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墙板及其连接构造、节能构造的建造设计方法,并对保温节能构造的总热阻、总传热系数、热惰性指标、露点温度及内部冷凝等热工指标分别采用一维手算方法和PTemp软件二维稳态传热模拟方法进行计算,比对二者的计算结果,验证该节能构造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分析发现节能构造设计存在的缺陷,并在以后的优化研究中加以改进。第六章是总结与展望。全文共计85000余字,插图161幅。

二、新型建筑板材在小康住宅中应用价值评价模型的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型建筑板材在小康住宅中应用价值评价模型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BIM的装配式宜居型农村住宅设计研究 ——以山东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理论研究
        1.2.2 案例分析
        1.2.3 研究现状总结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BIM技术
        1.3.2 装配式宜居型农村住宅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内容及框架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框架
第2章 山东地区农宅建设现状调研与分析
    2.1 山东农村概况及气候特征
        2.1.1 农村概况
        2.1.2 气候特征
    2.2 山东典型农村样本选取
    2.3 山东农村住宅形式及住户信息统计
        2.3.1 居住者基本信息统计与分析
        2.3.2 农村住宅形式统计与分析
    2.4 山东传统农村住宅建设现状调研
        2.4.1 传统农村住宅现状
        2.4.2 主要存在问题及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装配式宜居型农宅结构选型与设计策略
    3.1 装配式结构体系选型
    3.2 装配式农宅设计的基本原则
    3.3 装配式宜居型农宅平面设计策略
        3.3.1 农宅功能空间模块提取
        3.3.2 单一模块平面设计
        3.3.3 平面模块组合设计
    3.4 装配式宜居型农宅立面设计策略
        3.4.1 立面基本元素提取
        3.4.2 立面模块化设计
        3.4.3 立面模块组合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BIM的装配式农宅平面模块库创建
    4.1 BIM技术在农宅设计中的适用性分析
    4.2 结合BIM的装配式农宅设计流程
        4.2.1 模块的创建及编码
        4.2.2 模块库的建立
        4.2.3 模块库的管理与应用
    4.3 农宅功能空间模块的平面设计
        4.3.1 单一功能空间模块创建
        4.3.2 组合功能空间模块创建
    4.4 农宅功能空间模块的平面组合设计
        4.4.1 功能空间模块的平面组合
        4.4.2 组合空间的可变性
    4.5 农宅平面模块的入库与管理
        4.5.1 平面模块的审核入库
        4.5.2 平面模块库的管理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BIM的装配式农宅立面模块库创建
    5.1 立面材质选择与色彩表达
    5.2 立面功能构件模块设计
        5.2.1 立面墙板模块设计
        5.2.2 立面门窗模块创建
        5.2.3 屋面模块创建
    5.3 立面装饰构件模块设计
    5.4 其他构件模块设计
        5.4.1 太阳能构件
        5.4.2 遮阳构件
        5.4.3 阳光间
    5.5 立面模块的入库与管理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装配式宜居型农宅优化设计与应用——以青岛市凤凰村某装配式农宅为例
    6.1 项目概况
    6.2 农宅方案设计
        6.2.1 平面设计
        6.2.2 立面设计
        6.2.3 绿色技术应用
    6.3 舒适性模拟分析
        6.3.1 采光
        6.3.2 通风
        6.3.3 室内温度
    6.4 宜居型农宅优化设计
    6.5 农宅构造及经济性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2)建筑轻质隔墙隔声性能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现状
        1.2.2 国内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框架
2 隔声理论基础研究
    2.1 噪声基础研究
        2.1.1 噪声来源
        2.1.2 噪声评价量
    2.2 隔声基本原理研究
        2.2.1 隔声量
        2.2.2 质量定律
        2.2.3 吻合效应
    2.3 构造隔声特性研究
        2.3.1 单层构造的隔声频率特性
        2.3.2 双层构造的隔声理论特性
    2.4 隔声构造测试方法
        2.4.1 实验室测试法
        2.4.2 现场测试法
        2.4.3 驻波管测试法
    2.5 隔声评价标准
        2.5.1 平均隔声量标准
        2.5.2 计权隔声量标准
    2.6 本章小结
3 轻质隔墙现状研究及隔声性能测试
    3.1 轻质隔墙现状研究
        3.1.1 块状类轻质隔墙
        3.1.2 条板类轻质隔墙
        3.1.3 轻质隔墙分析
    3.2 轻质隔墙隔声性能测试
        3.2.1 隔声测试实验室及设备
        3.2.2 隔声测试实验过程
        3.2.3 隔声测试实验结果
        3.2.4 测试实验结果分析
        3.2.5 隔声测试问题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轻质隔墙隔声性能提升设计研究
    4.1 隔声性能提升方式及影响因素
        4.1.1 常用隔声构造方式
        4.1.2 两种隔声构造理论值计算
        4.1.3 隔声特性影响因素
    4.2 复合隔声构造材料特性研究
        4.2.1 隔声材料研究
        4.2.2 吸声材料研究
        4.2.3 复合隔声构造材料选择
    4.3 复合隔声构造提升设计
        4.3.1 空气层厚度研究
        4.3.2 吸声材料位置研究
        4.3.3 复合隔声构造优化设计
    4.4 隔声构造施工效率提升设计
        4.4.1 预制装配化设计要点
        4.4.2 预制装配施工步骤
    4.5 新型隔声构造隔声量计算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轻质隔墙隔声性能提升实验测试与分析
    5.1 隔声频率特性及参考标准
    5.2 优化前隔声性能实验研究
        5.2.1 石膏板复合隔声构造施工过程
        5.2.2 实验测试及数据
        5.2.3 实验数据与理论数据对比分析
    5.3 优化后隔声性能实验研究
        5.3.1 新型复合隔声构造方案实施过程
        5.3.2 实验测试及数据
        5.3.3 实验数据与理论数据对比分析
    5.4 优化前后对比分析
    5.5 新型隔声构造适应性研究
        5.5.1 炉渣多孔条板轻质隔墙
        5.5.2 炉渣多孔条板轻质隔墙隔声特性实验
        5.5.3 隔声性能提升计算
        5.5.4 隔声性能提升实验测试
        5.5.5 新型隔声构造适应性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和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论文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多功能生态建筑饰面材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1.3 柔性饰面板块的研究现状
    1.4 负氧离子研究现状
    1.5 国内外建筑节能发展研究现状
    1.6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2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思路及路线
    2.1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2.1.1 课题来源和研究目的
        2.1.2 主要内容
    2.2 创新点
    2.3 技术路线
3 水性水泥乳液基柔性饰面板块的生产研究及应用
    3.1 实验部分
        3.1.1 原材料及仪器设备
        3.1.2 水泥
        3.1.3 水性丙烯酸乳液
        3.1.4 粉煤灰
        3.1.5 助剂
        3.1.6 涂料
    3.2 柔性饰面板块的实验方法
        3.2.1 柔性底材的制备
        3.2.2 涂装工艺方法
        3.2.3 柔性饰面板块基本性能的测定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水泥与乳液比例对柔性饰面板块柔性和强度的影响
        3.3.2 助剂对柔性饰面板块的影响
        3.3.3 生产工艺研究
        3.3.4 柔性饰面板块的性能
    3.4 工程应用及成果
        3.4.1 工程应用
        3.4.2 经济应用分析
        3.4.3 成果与查新
    3.5 结论
4 一种高负离子释放内墙饰面板块的制备及应用
    4.1 实验部分
        4.1.1 原材料与仪器设备
        4.1.2 实验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高负离子释放饰面板块检测结果
        4.2.2 广元市自然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分布状况
        4.2.3 负离子饰面墙板的工程应用的效果
        4.2.4 机理分析
    4.3 经济应用与成果
        4.3.1 经济应用分析
        4.3.2 成果评价与科技查新
    4.4 结论
5 丙烯酸基轻质复合墙体保温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5.1 实验部分
        5.1.1 原材料与仪器设备
        5.1.2 轻质保温墙板试验方法
        5.1.3 性能测定过程及方法
    5.2 实验结果与讨论
        5.2.1 丙烯酸乳液的作用
        5.2.2 玻化微珠、粉煤灰、水泥配比对复合墙体保温材料性能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4)蒸压加气混凝土和保温装饰一体板的抗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相关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试验方案
    2.1 概述
    2.2 试件的设计与制作
    2.3 试验装置
    2.4 试验加载制度
        2.4.1 风荷载理论计算
        2.4.2 粘锚法加载
        2.4.3 干挂法加载
        2.4.4 ALC墙板承载力计算
    2.5 试验测点布置
        2.5.1 粘锚法位移计布置
        2.5.2 粘锚法应变片布置
        2.5.3 干挂法应变片布置
    2.6 本章小结
3 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抗风性能有限元模型
    3.1 概述
    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2.1 加气混凝土模型简介
        3.2.2 材料的本构关系
        3.2.3 单元的选取及边界条件
        3.2.4 网格划分
        3.2.5 模型的分析步和接触类型设置
    3.3 有限元模型验证
    3.4 蒸压加气混凝土抗风模型
    3.5 本章小结
4 蒸压加气混凝土板参数分析
    4.1 概述
    4.2 墙板厚度的参数分析
    4.3 墙板长度的参数分析
    4.4 墙板配筋率的参数分析
    4.5 墙板强度级别的参数分析
    4.6 蒸压加气混凝土板理论计算与对比
        4.6.1 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4.6.2 蒸压加气混凝土板开裂弯矩计算
        4.6.3 蒸压加气混凝土板刚度计算
    4.7 本章小结
5 保温装饰一体板的ALC墙体抗风试验
    5.1 概述
    5.2 粘锚法保温装饰一体板的ALC墙体抗风试验加载制度
    5.3 粘锚法保温装饰一体板的ALC墙体试验结果分析
        5.3.1 粘锚法保温装饰一体板的ALC墙体位移分析
        5.3.2 粘锚法保温装饰一体板的ALC墙体应变分析
    5.4 干挂法保温装饰一体板的ALC墙体抗风试验加载制度
    5.5 干挂法保温装饰一体板的ALC墙体试验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参加专业实践及工程项目研究工作
致谢

(5)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墙体优化选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 重难点问题
    1.5 研究整体技术路线
第二章 装配式墙体基本需求分析
    2.1 装配式墙体的基本需求分析
        2.1.1 典型墙体材料各类指标分析
        2.1.2 施工指标需求分析
        2.1.3 墙体经济指标需求分析
        2.1.4 不同类型墙体功能需求差异分析
    2.2 综合评价体系的架构设计
        2.2.1 指标体系构成
        2.2.2 综合评价体系架构及评价方法选择
第三章 典型装配式墙板主要技术经济特点
    3.1 研究对象的选择
    3.2 蒸压加气混凝土墙板(ALC)
        3.2.1 ALC板技术指标及材料特性
        3.2.2 ALC板施工流程
        3.2.3 ALC板施工工效和经济性分析
    3.3 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GRC)
        3.3.1 GRC板技术指标及材料特性
        3.3.2 GRC板施工流程
        3.3.3 GRC板施工工效和经济性分析
    3.4 钢筋混凝土复合外墙板
        3.4.1 钢筋混凝土复合外墙板技术指标及材料特性
        3.4.2 钢筋混凝土复合外墙板板施工流程
        3.4.3 钢筋混凝土复合外墙板施工工效和经济性分析
    3.5 陶粒混凝土墙板
        3.5.1 陶粒混凝土墙板技术指标及材料特性
        3.5.2 陶粒混凝土墙板施工流程
        3.5.3 陶粒混凝土墙板施工工效及经济性分析
    3.6 混凝土空心条板
        3.6.1 混凝土空心条板技术指标及材料特性
        3.6.2 混凝土空心条板施工流程
        3.6.3 混凝土空心条板施工工效及经济性分析
    3.7 发泡陶瓷轻质墙板
        3.7.1 发泡陶瓷轻质墙板技术指标及材料特性
        3.7.2 发泡陶瓷轻质墙板施工流程
        3.7.3 发泡陶瓷轻质墙板施工工效及经济性分析
    3.8 聚苯颗粒夹芯复合墙板
        3.8.1 聚苯颗粒夹芯复合墙板技术指标及材料特性
        3.8.2 聚苯颗粒夹芯复合墙板施工流程
        3.8.3 聚苯颗粒夹芯复合墙板施工工效及经济性分析
第四章 综合评价体系设立及墙体指标比选
    4.1 综合评价体系设立
    4.2 技术指标分析
        4.2.1 技术指标评分标准设定
        4.2.2 技术指标比选确认
    4.3 施工指标分析
        4.3.1 避难间施工分析
        4.3.2 内墙施工分析
        4.3.3 外墙施工分析
    4.4 经济指标分析
        4.4.1 避难间墙板经济指标分析
        4.4.2 内墙墙板经济指标分析
        4.4.3 外墙墙板经济指标分析
第五章 基于BIM技术的配板设计及墙体综合比选
    5.1 应用项目简介
    5.2 目标项目装配式墙板深化设计
        5.2.1 装配式墙板尺寸设计
        5.2.2 目标墙体配板深化设计
        5.2.3 墙板配板深化设计汇总
    5.3 基于BIM技术的配板设计方法研究
        5.3.1 利用BIM进行配板设计的必要性
        5.3.2 BIM建模标准的确定方法
        5.3.3 BIM墙体配板建模设计主要过程
    5.4 基于BIM的施工指标和经济指标分析
    5.5 确定选材
        5.5.1 避难间选材确定
        5.5.2 内隔墙选材确定
        5.5.3 外墙选材确定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新型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构造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
        1.2.1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1.2.2 外墙系统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存在问题分析
    1.3 研究内容与目的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的
        1.3.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应用现状调研
    2.1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结构体系调研
        2.1.1 钢框架-支撑结构体系
        2.1.2 钢管束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
        2.1.3 扁钢管混凝土框架-支撑结构体系
        2.1.4 钢管混凝土异形柱框架-支撑结构体系
    2.2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外墙系统调研
        2.2.1 轻质条板外墙系统
        2.2.2 骨架复合板外墙系统
        2.2.3 预制混凝土夹芯保温板外墙系统
    2.3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工程案例调研
        2.3.1 济南东城花苑小区装配式钢结构住宅项目
        2.3.2 北京黑庄户定向安置房钢结构住宅项目
        2.3.3 济宁嘉宁小区装配式钢结构住宅项目
        2.3.4 蓬莱市新港街道新社区装配式钢结构住宅项目
    2.4 调研存在问题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新型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及性能分析
    3.1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对外墙系统的要求
    3.2 新型复合保温板组成及构造优化
        3.2.1 新型复合保温板的组成
        3.2.2 新型复合保温板的构造优化
    3.3 新型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的类型
        3.3.1 A型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
        3.3.2 B型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
        3.3.3 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的对比及选择
    3.4 新型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性能分析
        3.4.1 保温隔热性能
        3.4.2 防火性能
        3.4.3 防水性能
        3.4.4 隔声性能
        3.4.5 经济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构造设计
    4.1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墙板体系的特点
        4.1.1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外墙系统的特点
        4.1.2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对外墙系统的要求
    4.2 新型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设计要求
        4.2.1 建筑设计要求
        4.2.2 结构设计要求
        4.2.3 构造设计要求
    4.3 内嵌式新型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热桥处理措施
        4.3.1 钢丝网抹灰外挂专用复合保温板
        4.3.2 防火板外挂专用复合保温板
    4.4 内嵌式新型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构造设计
        4.4.1 内嵌式新型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排板示例及连接构造
        4.4.2 勒脚及散水
        4.4.3 窗洞口及阳台板
        4.4.4 女儿墙及檐口
        4.4.5 雨棚及空调搁板
        4.4.6 变形缝及阴阳角
        4.4.7 墙板接缝处处理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实践项目模拟分析
    5.1 工程概况
    5.2 装配式钢结构住宅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设计
        5.2.1 新型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设计流程
        5.2.2 设计优化
        5.2.3 新型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构造详图
        5.2.4 新型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排板图
    5.3 配式钢结构住宅新型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适用性分析
        5.3.1 装配率
        5.3.2 经济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7)稻草保温块制备技术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秸秆建材概述
        1.2.1 特点及优势
        1.2.2 应用现状
    1.3 秸秆砌块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秸秆砌块的发展瓶颈及趋势
    1.5 废弃EPS建材化利用概述
        1.5.1 利用现状
        1.5.2 发展趋势
第2章 绪论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3 研究内容及方法
        2.3.1 研究内容
        2.3.2 研究方法
        2.3.3 技术路线
    2.4 主要创新点
第3章 稻草秸秆的预处理技术优化研究
    3.1 NaOH溶液预处理稻草秸秆技术优化试验研究
        3.1.1 NaOH溶液预处理稻草秸秆技术优化的可行性
        3.1.2 试验方案
        3.1.3 试验数据
        3.1.4 稻草秸秆浸泡时间对质量损失率的影响
        3.1.5 NaOH溶液质量分数对质量损失率的影响
        3.1.6 NaOH溶液对稻草秸秆表观形态的影响
        3.1.7 NaOH溶液预处理稻草秸秆技术优化方案
    3.2 NaOH溶液机械搅拌快速预处理稻草秸秆试验研究
        3.2.1 方案提出
        3.2.2 试验方案
        3.2.3 试验结果
    3.3 石灰浆机械搅拌快速预处理稻草秸秆试验研究
        3.3.1 方案提出
        3.3.2 成型试验
    3.4 NaOH溶液、石灰浆混合机械搅拌快速预处理稻草秸秆试验研究
        3.4.1 方案提出
        3.4.2 成型试验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稻草保温块的成型技术优化与养护研究
    4.1 稻草保温块成型技术优化
        4.1.1 现有成型技术与存在问题
        4.1.2 现有成型技术的优化方案
    4.2 稻草保温块的快速成型技术
        4.2.1 成型原理
        4.2.2 成型模具
        4.2.3 原材料及用量
        4.2.4 工艺流程
        4.2.5 成型验证
    4.3 稻草保温块的养护技术研究
        4.3.1 目的与方法
        4.3.2 水分挥发机理
        4.3.3 养护条件
        4.3.4 养护时间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快速成型技术制备稻草保温块的EPS颗粒掺量优化研究
    5.1 EPS颗粒掺量对成型效果的影响
        5.1.1 试验方案
        5.1.2 试验结果
    5.2 EPS颗粒掺量对干表观密度的影响
        5.2.1 试验方案
        5.2.2 EPS颗粒掺量对干表观密度影响的强弱
        5.2.3 EPS颗粒掺量与干表观密度的变化关系
    5.3 EPS颗粒掺量对热工性能的影响
        5.3.1 理论基础
        5.3.2 试验设备
        5.3.3 试验方案
        5.3.4 试验结果
    5.4 EPS颗粒掺量优化方案
第6章 基于快速成型技术制备稻草保温块的秸灰比优化研究
    6.1 秸灰比对干表观密度的影响
        6.1.1 试验方案
        6.1.2 试验结果
    6.2 秸灰比对吸湿性的影响
        6.2.1 试验方案
        6.2.2 稻草保温块的吸湿规律
        6.2.3 秸灰比与平衡状态含水率的变化关系
    6.3 秸灰比对体积吸水率的影响
        6.3.1 试验方案
        6.3.2 试验结果
    6.4 秸灰比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6.4.1 试验方案
        6.4.2 试验过程及现象
        6.4.3 试验结果
    6.5 秸灰比对尺寸变化的影响
        6.5.1 变形机理
        6.5.2 试验方案
        6.5.3 试验结果
    6.6 秸灰比优化方案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课题

(8)秸秆-钢复合板墙多层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推进
        1.1.2 新型墙体材料的发展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装配式建筑在国内外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1.2.2 秸秆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基于BIM的秸秆-钢复合板墙多层装配式建筑结构方案设计
    2.1 引言
    2.2 秸秆-钢复合板墙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简介
    2.3 预制秸秆-钢复合墙体设计
        2.3.1 预制秸秆-钢复合墙体的组成
        2.3.2 预制秸秆-钢复合墙体之间的连接节点
    2.4 预制秸秆-钢复合楼屋面板设计
        2.4.1 预制秸秆-钢复合双向板设计
        2.4.2 预制秸秆-钢复合单向板设计
    2.5 秸秆-钢板墙复合装配式结构连接节点设计
        2.5.1 上板下墙式连接节点
        2.5.2 上墙下板式连接节点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秸秆-钢复合板墙装配式结构缩尺模型静载试验
    3.1 引言
    3.2 秸秆-钢复合板墙装配式结构缩尺模型设计
        3.2.1 结构构件原型尺寸的确定
        3.2.2 缩尺模型相似常数的计算
        3.2.3 缩尺模型构件尺寸的确定
    3.3 秸秆-钢复合板墙装配式结构缩尺模型的制作
        3.3.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3.3.2 秸秆-钢复合预制构件的加工
        3.3.3 秸秆-钢复合预制构件的装配
    3.4 试验目的与试验方案
        3.4.1 试验目的
        3.4.2 试验方案
    3.5 试验结果
        3.5.1 测点的应变-荷载曲线
        3.5.2 测点的位移-荷载曲线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秸秆-钢复合板墙多层装配式结构有限元分析
    4.1 引言
    4.2 秸秆-钢复合板墙装配式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3 结构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
        4.3.1 秸秆-钢复合楼面板节点位移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4.3.2 秸秆-钢复合墙体节点位移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4.4 多层秸秆-钢复合板墙装配式结构有限元分析
        4.4.1 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4.2 结构有限元分析结果
    4.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致谢

(9)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模块化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家大力推动建筑业信息化发展
        1.1.2 装配式建筑发展政策
        1.1.3 BIM技术及相关产业发展政策
        1.1.4 建筑业建造与信息传达技术的交替发展
        1.1.5 学习经历及选题缘起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界定
        1.3.1 相关概念界定
        1.3.2 概念的延伸及研究范围
    1.4 装配式建筑模块化研究综述
        1.4.1 国外装配式建筑模块化发展及相关理论
        1.4.2 国内装配式建筑模块化发展及相关理论
        1.4.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总结
        1.4.4 BIM技术与模块化
    1.5 论文框架及研究方法
        1.5.1 论文框架
        1.5.2 研究方法
2 装配式建筑模块化概述及问题探究
    2.1 装配式建筑模块化设计理论
        2.1.1 相关理论研究
        2.1.2 相关设计方法研究
    2.2 模块化的发展与目的
        2.2.1 建筑模块化的应用与演变
        2.2.2 模块化在其他领域的发展
        2.2.3 模块化的运用目的
        2.2.4 信息化时代下的建筑模块化及发展趋势
    2.3 装配式建筑模块化的特征与优势
        2.3.1 装配式建筑模块化形式分类
        2.3.2 建筑模块单元的特征
        2.3.3 装配式建筑模块化的主要优势
    2.4 装配式建筑模块化存在的问题
        2.4.1 设计思维的转换
        2.4.2 建筑标准化问题
        2.4.3 空间与功能适应性问题
    2.5 本章小结
3 装配式建筑模块化设计调研分析
    3.1 模块化思想在建筑设计中的广泛运用
        3.1.1 建筑空间的模块化
        3.1.2 建筑构件的模块化
    3.2 装配式建筑模块化文献调研分析
        3.2.1 设计与建造的协同性
        3.2.2 模块单元的标准化
        3.2.3 模块单元空间与功能适应性
    3.3 装配式建筑模块化实例调研分析
        3.3.1 调研方式及对象的选择
        3.3.2 调研实例现状分析
        3.3.3 装配式建筑模块化实际问题及评价
    3.4 本章小结
4 BIM技术在模块化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4.1 BIM技术的发展概述
        4.1.1 BIM技术概述与发展历程
        4.1.2 BIM的理论体系
        4.1.3 BIM的方法体系
    4.2 BIM全生命周期与模块化设计思维
        4.2.1 BIM全生命周期概述
        4.2.2 全生命周期的运用意义
        4.2.3 模块化设计思维问题及应对
    4.3 BIM数据库与模块单元标准化设计
        4.3.1 BIM数据库概述
        4.3.2 BIM数据库的运用意义
        4.3.3 模块单元标准化设计问题及应对
    4.4 BIM多维度视图与模块组合及形态设计
        4.4.1 BIM多维度视图概述
        4.4.2 BIM多维度视图的运用意义
        4.4.3 模块组合及形态设计问题及应对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模块化设计策略
    5.1 “拆分与连接”——模块化设计分析研究
        5.1.1 装配式建筑模块化主要设计要素
        5.1.2 模块单元的构成与分解
        5.1.3 模块单元及模块构件的连接设计
        5.1.4 BIM技术下的模块单元协同设计
    5.2 “标准化与预制”——模块单元与模块构件设计
        5.2.1 模块单元的标准化设计
        5.2.2 模块构件的标准化设计
        5.2.3 BIM标准化数据库的建立及设计运用
    5.3 模块单元的材料选择与立面设计
        5.3.1 模块单元材料选择及标准化设计
        5.3.2 立面材料质感的变化
        5.3.3 立面材料分割与拼接
        5.3.4 BIM在模块单元材料设计上的运用
    5.4 “空间变化与平面组织”——模块组合及形态设计
        5.4.1 模块单元的空间形态设计
        5.4.2 模块单元形态组合设计
        5.4.3 模块单元平面组合设计
        5.4.4 基于BIM的灵活性设计与精确化表达
    5.5 本章小结
6 以重庆智博会“智慧小镇”项目为例——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模块化设计运用
    6.1 基本概况
    6.2 模块化设计要素分析
        6.2.1 基本需求分析
        6.2.2 模块单元基本构成分析
        6.2.3 模块单元拆分设计
        6.2.4 模块单元连接设计
    6.3 基于BIM的模块单元标准化设计
        6.3.1 BIM数据库及设计信息调用
        6.3.2 模块单元标准化设计
        6.3.3 模块单元节点深化设计
    6.4 基于BIM的模块单元组合设计
        6.4.1 场地整体布局
        6.4.2 建筑单体设计
    6.5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文章小结
    7.2 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装配式建筑模块化设计及BIM技术使用情况调研
    B.装配式建模块化设计及BIM技术使用情况调研结果数据统计
    C.装配式建筑模块化设计案例综合评分
    D.装配式建筑模块化设计案例综合评分结果数据统计
    E.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F.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10)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墙板连接构造与节能构造建造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相关概念辨析
        1.1.2 建筑工业化的起源与特点
        1.1.3 我国的建筑工业化发展历程
        1.1.4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概况
        1.1.5 建筑节能与构件连接
    1.2 研究对象界定
        1.2.1 本文研究对象
        1.2.2 本文研究范围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1.3.1 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墙板的研究
        1.3.2 装配式建筑连接构造的研究
        1.3.3 装配式建筑外墙板节能构造的研究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阅读与典型案例研究
        1.5.2 跨学科研究
        1.5.3 总结归纳
        1.5.4 图解与图示
        1.5.5 建造实践
    1.6 研究框架
第二章 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墙板设计策略
    2.1 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墙板的源起与发展
        2.1.1 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探索期
        2.1.2 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发展期
        2.1.3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碰撞期
        2.1.4 数字化、信息化的变革期
    2.2 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墙板的艺术性与技术性
        2.2.1 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墙板的技术性
        2.2.2 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墙板的艺术性
        2.2.3 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墙板艺术性与技术性的矛盾
    2.3 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墙板艺术性与技术性的矛盾解决策略
        2.3.1 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墙板构件自身性质的设计策略
        2.3.2 外墙板构件组合设计策略
        2.3.3 小结
    2.4 当前国内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墙板的局限性
        2.4.1 技术和人才培养问题
        2.4.2 成本问题
        2.4.3 政策法规问题
        2.4.4 生产及管理问题
    2.5 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墙板的设计原则
        2.5.1 安全健康
        2.5.2 长寿命可维修
        2.5.3 节能环保
        2.5.4 艺术性与技术性的平衡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墙板的连接构造
    3.1 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墙板连接构造研究的相关方面
        3.1.1 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墙板连接构造的部位
        3.1.2 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墙板连接构造与建筑材料
        3.1.3 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墙板连接构造与建造工艺
    3.2 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墙板构件的材料特性
        3.2.1 混凝土
        3.2.2 金属材料——钢材
    3.3 基于外墙板材料特性的连接构造方式
        3.3.1 螺栓连接
        3.3.2 焊接连接
        3.3.3 浇筑连接
        3.3.4 粘结连接
    3.4 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墙板连接构造工程应用研究
        3.4.1 外墙板与主体结构
        3.4.2 外墙板之间
    3.5 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墙板连接构造设计与建造原则
        3.5.1 安全合理,稳定可靠
        3.5.2 因材施用,因地制宜
        3.5.3 连接高效,通用可换
        3.5.4 绿色建造,节能环保
        3.5.5 技术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墙板的节能构造
    4.1 建筑节能概述
        4.1.1 建筑节能的概念
        4.1.2 建筑能耗的影响因素
        4.1.3 节能构造的地域性
    4.2 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墙板保温构造研究
        4.2.1 节能墙体分类及墙体结构
        4.2.2 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墙板保温构造形式分类
        4.2.3 常见的保温隔热材料
    4.3 新型环保节能保温材料——木丝水泥板
        4.3.1 木丝水泥板概述
        4.3.2 木丝水泥预制保温墙板
        4.3.3 木丝水泥板保温系统设计
    4.4 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墙板保温构造设计策略
        4.4.1 外墙板保温构造的形式选择
        4.4.2 外墙板保温构造的材料选择
        4.4.3 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墙板内保温构造实现工业化的影响因素
    4.5 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墙板节能构造设计与建造原则
        4.5.1 安全可靠
        4.5.2 操作高效
        4.5.3 因地制宜
        4.5.4 绿色环保
        4.5.5 保温装饰一体化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程建造设计实践——以南京市江宁区实验房为例
    5.1 项目概况
        5.1.1 设计背景
        5.1.2 项目简介
    5.2 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墙板设计与建造分析
        5.2.1 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墙板
        5.2.2 预制管道板
        5.2.3 外墙板独立接缝填充装饰一体化
        5.2.4 预制金属材料装饰板
    5.3 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墙板连接构造与节能构造建造设计分析
        5.3.1 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墙板与结构构件的连接构造
        5.3.2 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墙板相互之间的连接构造
        5.3.3 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墙板与金属装饰板的连接构造
        5.3.4 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墙板的节能构造
    5.4 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墙板节能构造计算
        5.4.1 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墙板传热系数计算
        5.4.2 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墙板热惰性指标的计算
        5.4.3 平壁内部温度的确定及露点温度计算
        5.4.4 计算结果与问题分析
        5.4.5 PTemp软件模拟
    5.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归纳总结
    优化研究与前景展望
        外墙板构件库的建立与完善
        完善建筑构件的设计、生产与建造体系
        新型节能环保材料的实验测试与实际应用
致谢
参考文献
图片来源
作者简介
附录一 南京市江宁区实验房项目外墙板建造图
附录二 南京市江宁区实验房项目建筑施工图

四、新型建筑板材在小康住宅中应用价值评价模型的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BIM的装配式宜居型农村住宅设计研究 ——以山东地区为例[D]. 金明明. 山东建筑大学, 2021
  • [2]建筑轻质隔墙隔声性能提升研究[D]. 李枫. 沈阳建筑大学, 2021
  • [3]多功能生态建筑饰面材料的研究[D]. 杨威. 西南科技大学, 2021(08)
  • [4]蒸压加气混凝土和保温装饰一体板的抗风性能研究[D]. 张文加. 长春工程学院, 2020(04)
  • [5]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墙体优化选型研究[D]. 王亚林.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6]装配式钢结构住宅新型复合保温板外墙系统构造技术研究[D]. 丛曌. 山东建筑大学, 2020(11)
  • [7]稻草保温块制备技术优化研究[D]. 孙杜鸿. 西南大学, 2020(01)
  • [8]秸秆-钢复合板墙多层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研发[D]. 王舒.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0(02)
  • [9]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模块化设计策略研究[D]. 王从越. 重庆大学, 2019(01)
  • [10]预制钢筋混凝土外墙板连接构造与节能构造建造设计研究[D]. 王冠军. 东南大学, 2019(05)

标签:;  ;  ;  ;  ;  

新型建筑板材在小康住宅中的应用价值评价模型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