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立克氏病病毒血清型论文-贾雪波,范建华,苗晋锋

马立克氏病病毒血清型论文-贾雪波,范建华,苗晋锋

导读:本文包含了马立克氏病病毒血清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马立克氏病病毒,被膜蛋白,UL11,表达

马立克氏病病毒血清型论文文献综述

贾雪波,范建华,苗晋锋[1](2010)在《血清Ⅰ型马立克氏病病毒被膜蛋白UL11在真核细胞内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利用血清Ⅰ型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 serotype 1,MDV-1)被膜蛋白UL11原核表达产物作为免疫原,免疫小鼠制备多抗血清,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发现:UL11真核表达时,存在于COS-1和Sf9细胞浆中。而检测MDV的RB1B毒株感染CEF时,却发现UL11高度聚集于空斑中心,且可分布于空斑周围的所有细胞核中。这为研究UL11细胞核内扩散的分子机制,以明确UL11是否参与MDV-1致瘤的过程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潘风光,郑梅竹,邹亚学,孙莹,艾永兴[2](2007)在《潜伏期马立克氏病病鸡血清型病毒L-meq、meq基因的比较及遗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潜伏期感染马立克氏病病毒(MDV)鸡淋巴组织中提取基因组DNA,采用梯度PCR的方法获得MDV的L-meq、meq基因,将其插入pMD18-T克隆载体,经测序并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L-meq、meq基因同源性很高,L-meq中只有180bp与meq不同。但是采用同样的方法在发病期病鸡淋巴组织中却只能获得MDV的meq基因。为了进一步研究发病期L-meq基因消失的原因,试验对L-meq、meq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的结构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L-meq基因中含有9个PRR(proline-rich-reapts)区域,meq中含有6个PRR区域,从而推断PRR区域可能与基因的转录激活及调控病毒DNA复制的功能有关,该180bp插入序列也许能解释初期感染MDV不致瘤的原因,同时也意味着L-meq基因对于潜伏期的维持是必要的。(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学报》期刊2007年01期)

吴晓丰,刘秀梵,张如宽,彭大新,吴长新[3](1999)在《马立克氏病病毒血清2型与3型之间的保护协同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马立克氏病病毒( M D V)2 型 Z4 株和 3 型 H V T 联合和单独免疫鸡,结果表明,双价疫苗免疫的鸡,其 H V T 病毒血症与单独 H V T 免疫鸡相比,差异不显着,但是联合免疫能诱导机体产生更强的抗 M D V1型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疫苗保护试验进一步证实,双价疫苗明显优于单价疫苗,能显着减少 M D V 强毒在体内生产性感染和潜伏感染的水平,减少 M D 的肿瘤发生率。(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学报》期刊1999年05期)

吴晓丰,刘秀梵,张如宽,吴长新,彭大新[4](1999)在《不同血清型马立克氏病病毒在体外相互增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细胞培养板间接免疫荧光空斑计数法对MDV1,2和3型在鸡成纤维细胞(Chickenembryofibroblast,CEF)上相互增殖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1)MDV2,3型不影响MDV1型形成的空斑数目,但明显地减少了每一个空斑中的感染细胞数;(2)MDV2型对MDV3型在体外CEF上形成的空斑数目也无明显影响,但能显着增强MDV3型的复制,而且这种增强作用依赖于2型剂量;(3)来自MDV2型感染的CEF培养上清液对HVT的复制无明显抑制作用,而r-干扰素能明显抑制MDV1和3型在细胞单层上空斑形成,说明MDV之间的相互作用与r-干扰素无关。而2型和3型之间的协同作用可能与2型病毒促进了3型病毒的复制有关。(本文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1999年01期)

卢春,姜平,陈溥言,蔡宝祥[5](1996)在《PCR法检测血清Ⅰ型马立克氏病病毒及其敏感性试验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人工合成的针对血清Ⅰ型马立克氏病病毒(MDV1)A抗原基因(gA)部分序列的两端寡聚核苷酸为聚合酶链反应(PCR)的引物,分别对马立克氏病病毒血清Ⅰ型(京-1株,MD11/75C株);2型(SB-1株);3型(火鸡疱疹病毒的FC126株)毒株和G6A株BamHI B片段的PACY184克隆重组质粒DNA进行基因扩增反应及其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引物不仅对MDV1具有较强的特异性,而且由此引物引导下的PCR可检测出1~10个质粒分子和1×10~6个细胞中的一个感染细胞。因此,我们推论,该法能适用于马克氏病(MD)临床病料和样本的检测。(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禽传染病》期刊1996年03期)

钱建飞,陈溥言,蔡宝祥[6](1992)在《不同血清型马立克氏病病毒A抗原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收获马立克氏病病毒(MDV)3个不同血清型的细胞培养上清,用饱和硫酸铵法分别浓缩制备 A 抗原.经琼脂免疫扩散试验和 ELISA 抑制试验初步证明:MDV-GA 株(血清Ⅰ型)产生的 A 抗原 GA-A 与火鸡疱疹病毒 HVT-FCl26株(血清Ⅲ型)的 A 抗原 HVT-A 相似;而 MDV-SB-1株(血清Ⅱ型)的 A 抗原SB-1-A 与 GA-A 和 HVT-A 均不同.GA-A 于感染后第4天就能用琼扩检测到,并维持到第7天以后,而且产量较高;而 HVT-A 仅于感染后第5、6天呈现琼扩阳性,且滴度较低。由 MDV 强毒致弱的毒株 MDV-Mdll/75c 用琼扩未能检测到,可能已丧失了产生 A 抗原的能力。据试验结果可推测,不同毒株及其代次是影响 A 抗原产量的决定因素.(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期刊1992年02期)

周文平[7](1991)在《日本原鸡属禽血清Ⅱ型马立克氏病病毒病原性和保护效力的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接种无特定病原(SPF)实验鸡,对马立克氏病病毒(MDV)血清Ⅱ型ML克隆毒株(ML—6,ML—9和ML—22)的病原性和免疫保护效果进行了评价.在10周龄观察期内,ML毒株接种鸡或接触感染鸡的淋巴器官、坐骨神经丛和其它内脏器官未发生眼观和组织病变,这表明ML毒株是非致病性毒株.此外,2周龄接触感染鸡出现病毒血症,表明该病(本文来源于《北京农业科学》期刊1991年06期)

韦毅,赵晓岩,徐宜为[8](1989)在《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单克隆抗体(McAb)的研究——Ⅰ.抗血清Ⅰ型MDV-McAb的制备及其主要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MDV京-1株强毒高温致弱毒株(B-1/at)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培养物经冻融、超声波裂解和差速离心制成粗提高毒抗原,免疫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取免疫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融合率为66%。用间接免疫荧光(IFA)法和间接ELISA法进行筛选,结果阳性率为25%,特异性阳性率为10.7%。通过有限稀释法克隆出D_(11)~3、D_(12)~3、和H_9~3叁个分泌抗血清Ⅰ型MDV的McAb杂交瘤细胞株,其核内染色体数D_(11)~3为103±6条,D_(12)~3为96±6条,分泌的抗体均为IgG_1,k链。琼脂扩散试验(AGP)表明,无论有无聚乙二醇(PEG6000)存在,这些McAb均不产生特异性沉淀线,其IFA阳性反应能被特异性阳性血清阻断,经IFA、ELISA试验、IFA吸收试验和IFA、ELISA阻断试验等证明,这些McAb只与血清Ⅰ型MDV反应,不能与血清Ⅱ型MDV、血清Ⅲ型HVT和鸡的多种其它病毒发生交叉反应,也不与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双城株发生交叉反应,D_(12)~2株McAb有较明显的中和活性。经体内、外连续传代和冻存、复苏,两株细胞的分泌抗体能力稳定,(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禽传染病》期刊1989年Z1期)

马立克氏病病毒血清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潜伏期感染马立克氏病病毒(MDV)鸡淋巴组织中提取基因组DNA,采用梯度PCR的方法获得MDV的L-meq、meq基因,将其插入pMD18-T克隆载体,经测序并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L-meq、meq基因同源性很高,L-meq中只有180bp与meq不同。但是采用同样的方法在发病期病鸡淋巴组织中却只能获得MDV的meq基因。为了进一步研究发病期L-meq基因消失的原因,试验对L-meq、meq基因的氨基酸序列的结构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L-meq基因中含有9个PRR(proline-rich-reapts)区域,meq中含有6个PRR区域,从而推断PRR区域可能与基因的转录激活及调控病毒DNA复制的功能有关,该180bp插入序列也许能解释初期感染MDV不致瘤的原因,同时也意味着L-meq基因对于潜伏期的维持是必要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马立克氏病病毒血清型论文参考文献

[1].贾雪波,范建华,苗晋锋.血清Ⅰ型马立克氏病病毒被膜蛋白UL11在真核细胞内的表达[J].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10

[2].潘风光,郑梅竹,邹亚学,孙莹,艾永兴.潜伏期马立克氏病病鸡血清型病毒L-meq、meq基因的比较及遗传分析[J].中国兽医学报.2007

[3].吴晓丰,刘秀梵,张如宽,彭大新,吴长新.马立克氏病病毒血清2型与3型之间的保护协同机理[J].中国兽医学报.1999

[4].吴晓丰,刘秀梵,张如宽,吴长新,彭大新.不同血清型马立克氏病病毒在体外相互增殖的影响[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1999

[5].卢春,姜平,陈溥言,蔡宝祥.PCR法检测血清Ⅰ型马立克氏病病毒及其敏感性试验的研究[J].中国畜禽传染病.1996

[6].钱建飞,陈溥言,蔡宝祥.不同血清型马立克氏病病毒A抗原的比较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2

[7].周文平.日本原鸡属禽血清Ⅱ型马立克氏病病毒病原性和保护效力的评价[J].北京农业科学.1991

[8].韦毅,赵晓岩,徐宜为.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单克隆抗体(McAb)的研究——Ⅰ.抗血清Ⅰ型MDV-McAb的制备及其主要特性的研究[J].中国畜禽传染病.1989

标签:;  ;  ;  ;  

马立克氏病病毒血清型论文-贾雪波,范建华,苗晋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