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次冰消期与全新世论文-丁晓东

末次冰消期与全新世论文-丁晓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末次冰消期与全新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末次冰消期,东亚夏季季风,台湾东源湖,木质素

末次冰消期与全新世论文文献综述

丁晓东[1](2017)在《末次冰消期及早全新世台湾南部古环境及东亚夏季季风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末次冰消期一直以来是古气候研究的热点,这一时期地球气候系统发生了一系列剧烈的快速气候变化事件(H1冰阶-H1,B(?)lling-Aller(?)d暖期-BA和新仙女木事件-YD),研究这些气候事件有助于我们认识全球气候系统的演变及其驱动机制。东亚季风是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一环,在全球和区域水汽循环中都扮演着重要作用。东亚季风的盛衰影响着东亚地区降水分布与生态环境演化,进而影响着季风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演替。因此研究东亚季风的演化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台湾位于东亚季风的前缘区,属于典型的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约2000毫米,其中90%的降水主要集中5-9月份。此外,该地区常常遭遇台风袭击,夏季近一半的降水来自台风。但是该区域目前仍然缺乏末次冰消期定年准确的高分辨率气候记录。本文以台湾南部恒春半岛上的东源湖一根沉积岩芯为研究对象,进行高精度14C年代学分析(全部基于植物残体),高分辨率取样(共460个样品),利用地球化学指标(有机质及其堆积速率、碳同位素化学蚀变指数和磁化率等)重建分辨率达5-40年末次冰消期及早全新世(17-9 ka BP)台湾南部气候环境变化以及东亚夏季季风降水的变化历史,并将东源湖沉积记录与其他北半球区域地质记录进行比较,探讨台湾南部东亚夏季季风降水变率的驱动机制。结果发现:末次冰消期东亚夏季季风降水在千年尺度上(H1、BA、YD)和百年尺度(OD、IACP)的振荡与北高纬气候变化有紧密的联系,表明北高纬冰川融水注入大西洋引起AMOC的减弱通过ITCZ对东亚夏季季风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但是在千年尺度事件内部,东亚夏季季风记录与格陵兰冰芯温度记录的变化有着明显的差异。如在整个H1事件当中,格陵兰冰芯温度记录显示北高纬气候寒冷但相对稳定,但是东亚季风记录则在H1事件当中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东亚季风降水在H1晚期(16-14.7ka)较早期(17-16ka)显着减弱,表明ITCZ在16ka进一步向南移动。而在BA时期,格陵兰冰芯温度记录显示为逐渐变冷,而东亚季风记录则表现为逐渐变强,表明有其他因素如穿赤道气流或太阳辐射驱动东亚季风在BA时期逐渐变强。东源湖沉积记录的东亚夏季季风降水在YD期间十分干旱,但是发生比格陵兰冰芯晚500-800年左右。通过东源湖沉积记录与赤道西太平洋温度记录的对比发现东源湖沉积记录中一系列百年尺度的异常事件(强降雨事件)与赤道西太平洋的温度异常事件有很好对应关系,当赤道西太平洋表层海温升高时,上空大气对流活动加强,往北输送水汽通量增加,表明赤道西太平洋的热力学状态对东亚夏季季风在百年尺度上有着重要调控作用。通过对比东源湖沉积记录与台湾古山体滑坡记录结果发现,在早全新世东源湖的一些高沉积速率事件(10.5和9.4 ka)伴随着高有机质含量及木屑等植物残体,这些事件与台湾冲积阶地上的最大的古山体滑坡记录发生时间十分吻合,表明这些时期,台湾南部遭受到更多台风的侵袭,可能是由于早全新世西太平洋温度较高引起台风频次增加。木质素主要来自陆生维管束植物组织,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和抗降解能力,可以作为一种良好的地球化学示踪剂,其含量、单体组成及比值在古环境研究中可以反映植被变化,有机质降解程度等,继而可以反映气候环境信息。我们分析了东源湖沉积岩心中的木质素含量与组成,结果发现在12.2 ka以前东源湖流域植被主要由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混合组成,而12.2ka之后则转变为被子植物主导。木质素降解参数显示沉积物中木质素已经历了中等程度的氧化降解,去甲基/去甲氧基是最主要的木质素降解过程。结合其他地球化学参数发现东源湖流域在YD期间是整个冰消期最干旱时期。有机质保存显着降低,碳同位素变重,木质素降解参数显着升高,一方面由于气候干旱,有机质在陆地上停留时间较长,降解程度较高,另一方面,极端干旱的气候导致地下水水流路径变深,使得深层土壤中降解程度更高,年龄较老的有机碳进入到湖泊沉积物中被埋藏下来。东源湖沉积物的环境参数在YD期间较格陵兰冰芯和中国石笋记录的变化时间大概晚500到800年左右。通过与其他区域地质记录对比发现,低纬地区的水文环境变化在YD开始和结束的发生时间相同,但是相对于北高纬地区要缓慢的多,平均慢300至500年左右。东源湖沉积物中环境参数发生变化的时间正好在Cariaco盆地沉积物反射率和石笋氧同位素发生变化的最低点,恢复的时间则在Cariaco盆地沉积物反射率和石笋氧同位素值恢复到YD发生前的水平,这可能由于区域气候变化达到一定临界值,从而引起当地环境发生突变。此外碳同位素、木质素及其降解参数等都与植被演替和土壤微生物活动息息相关,而这些过程对快速气候变化的响应可能有一定的延迟现象。在本论文中我们分析了东源湖沉积物岩芯末次冰消期及早全新世期间硫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发现东源湖沉积物在10.5 ka时硫含量异常高(4.8%)并伴随有硫铁矿形成,这在淡水湖泊中非常少见。东源湖沉积物中硫同位素变化范围为+9.5‰到+17.1‰,在10.5 ka和9.4 ka有两次显着的正偏事件。我们讨论了引起硫同位素变化的来源及其相关过程包括硫酸盐还原作用、火山释放、流域内矿物化学风化以及海岩输入的影响。碳-铁-硫化学计量关系表明硫酸盐还原作用发生在沉积物中,但该湖泊为封闭系统,不会影响同位素的变化。此外,火山释放、流域内矿物化学风化都不能解释东源湖沉积物硫同位素的变化。只有海洋源硫酸盐的输入是最为合理的解释。东源湖两次硫同位素正偏事件与台湾冲积阶地股山体滑坡记录最大的山体滑坡事件发生时间十分吻合,结合东源湖沉积记录在10.5 ka和9.4 ka有大量的有机质及木屑等植物残体的存在,以及较高的沉积速率,表明在10.5ka和9.4ka很有可能有频繁的高强度的台风侵袭台湾,引起山体滑坡,而强台风也携带大量的海洋源硫酸盐(同位素值为+20.3‰)到陆地上,因此导致沉积物中硫同位素正偏。(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7-04-01)

姜修洋,杨邦,王晓艳,何尧启,段福才[2](2015)在《黔北洞穴石笋记录的末次冰消期至早全新世百年~十年际气候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黔北叁星洞2支石笋(编号:SX3-a和SX14)的25个高精度230Th年龄(测年误差≤76 a)和740个氧同位素数据,重建了末次冰消期至早全新世(16.82±0.04~8.29±0.03 ka B.P.)平均分辨率达10 a的亚洲夏季风演变历史。无论在千年尺度还是百年尺度,甚至是十年际气候事件上,叁星石笋δ18O记录的季风气候与北高纬气候都存在耦合关系。然而,在波令-阿勒罗德(B?lling-Aller?d)时期,与格陵兰冰芯所记录的温度逐渐回冷的趋势相反,亚洲夏季风表现出逐渐增强的过程。太阳辐射能量的增加和越赤道气流的增强有可能是引起此时期夏季风增强的主要原因。在前北方期(11.7~9 ka B.P.)时,南极温度、大气CO2浓度和CH4浓度等在新仙女木(Younger Dryas,YD)结束后均达到最大值,而石笋δ18O记录表明在YD冷事件结束后,直到9 ka B.P.左右亚洲夏季风才达到最盛期。冰消期结束后,虽然太阳辐射能量已经达到高值,但直到9 ka B.P.之前,北美大陆仍然残留较大的冰盖,有可能对夏季风的增强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另外,早全新世南极变冷同样有可能通过加强越赤道气流来影响夏季风气候。(本文来源于《地理科学》期刊2015年06期)

胡飞,杨玉璋,张居中,郑洪波[3](2015)在《巢湖地区末次冰消期—早全新世沉积环境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AMS14 C对巢湖西岸杭埠河叁角洲地区湖相沉积岩心年代的精确测定与校正,以及粒度、磁化率、地球化学元素、总有机碳、总氮以及有机质稳定碳同位素等气候环境代用指标的分析与研究,提取了巢湖地区末次冰消期—早全新世的环境演变信息,重建了研究区13 393~7 486cal.aBP期间的环境演变序列:(1)13 393~12 420cal.aBP期间,气候由冷干向温凉发展,降雨量增加,湖泊水位迅速上升,巢湖进入快速发育阶段,但在13 040~12 773cal.aBP期间出现冷干事件;(2)12 420~11 760cal.aBP期间,本阶段响应全球性降温事件—YD事件,气候干冷且不稳定,降雨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湖盆收缩且水位变迁频繁,湖内浮游植物有所生长;(3)11 760~9 160cal.aBP阶段气候温和湿润且稳定,雨水充沛,湖泊水位稳定或有所扩张,湖内大型水草类植物繁衍,但在约11 006cal.aBP出现冷干事件;(4)9 160~7 486cal.aBP阶段整体气候温凉偏干且波动明显,降水相对减少,湖泊面积收缩,湖内有机质来源以湖内自生的水生植物为主,并在约8 633及8 493cal.aBP分别遭遇冷干与强降水事件。(本文来源于《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期刊2015年01期)

王千锁[4](2013)在《沂河中游末次冰消期至中全新世环境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末次冰消期是末次冰期向冰后期转化的一个过渡时期,与末次冰期气候的缓慢变化不同,末次冰消期气候表现为快速变化,温度回升不稳定,呈波动式变化。虽然气候回升转暖,但仍有Oldest Dryas、Bolling、Older Dryas、Allerod、Younger Dryas等气候颤动事件,对末次冰消期的全球气候产生了重要影响。全新世的气候环境变化与人类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已成为研究过去全球变化的重点。末次冰消期至中全新世这段时间虽然盛冰期结束气候回暖,但是气候剧烈震颤,冷暖事件交替发生,这对研究预测气候与环境变化有很大的参考价值,而早全新世与中晚全新世相比,人类活动较少,具有研究气候环境自然变率的优势。全新世中期虽然处于大暖期之中但发生的降温事件依然影响很大。沂河流域全新世以来孕育了灿烂的龙山文化,但频发的自然灾害以及气候环境演变对流域内的社会经济和古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古文化受到环境灾变等事件的影响而一度衰落。对沂河中游古环境的研究可以建立该区域古环境演变序列,同时还可以为预测该区域未来环境变化提供借鉴。本文通过沂河中游临沂小商品城剖面河流相沉积物进行14C测年、元素地球化学、烧失量以及粒度等代用指标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探讨了沂河中游末次冰消期至中全新世的环境变化过程以及重要的环境突变事件,并邻近地区古气候记录进行了对比。结论如下:(1)沂河中游末次冰消期至中全新世的环境变化的过程大致分为:①16866~13630cal a B.P.各指标都显示了此阶段气温较低降水较少,气候环境寒冷干燥;②13630~10440cal a B.P.气候比前一阶段稍有回升,但此阶段后期气候迅速变干变冷;③10440~8672cal a B.P.气候环境由末次冰消期寒冷干燥向全新世早期冷湿转变,但气候并不稳定仍有波动;④8672~6755cal a B.P.气候总体转向暖湿,但冷暖波动、干湿交替;⑤6755~5850cal a B.P.降水减少,环境趋向干旱化;⑥5850~4698cal a B.P.气温较高,降水增多,环境暖湿。(2)沂河中游在12577~10440cal a B.P.期间Al2O3的含量突降至最低,SiO2的含量则为明显的的高值,SiO2/Al2O3的比值也呈现高值,Sr的含量、Sr/Cu的比值减小极为突出;中值粒径迅速减小,粉砂和砂的百分含量骤然下降,粘土颗粒的比重增长很快,分选值减小,偏态变正;烧失量也迅速减少表明此时水动力减弱,降水减少,气候变干变冷,响应了气候突变的新仙女木事件。(3)临沂小商品城剖面沉积物记录不仅和苏北盆地YZ钻孔记录有较好的对比性,同时与中国西南董歌洞石笋氧同位素记录也有很好的一致性,这些指标的对比很好地识别出了新仙女木事件,也为沂河中游末次冰消期至中全新世环境演变过程的建立提供了很好的佐证。(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3-04-15)

末次冰消期与全新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黔北叁星洞2支石笋(编号:SX3-a和SX14)的25个高精度230Th年龄(测年误差≤76 a)和740个氧同位素数据,重建了末次冰消期至早全新世(16.82±0.04~8.29±0.03 ka B.P.)平均分辨率达10 a的亚洲夏季风演变历史。无论在千年尺度还是百年尺度,甚至是十年际气候事件上,叁星石笋δ18O记录的季风气候与北高纬气候都存在耦合关系。然而,在波令-阿勒罗德(B?lling-Aller?d)时期,与格陵兰冰芯所记录的温度逐渐回冷的趋势相反,亚洲夏季风表现出逐渐增强的过程。太阳辐射能量的增加和越赤道气流的增强有可能是引起此时期夏季风增强的主要原因。在前北方期(11.7~9 ka B.P.)时,南极温度、大气CO2浓度和CH4浓度等在新仙女木(Younger Dryas,YD)结束后均达到最大值,而石笋δ18O记录表明在YD冷事件结束后,直到9 ka B.P.左右亚洲夏季风才达到最盛期。冰消期结束后,虽然太阳辐射能量已经达到高值,但直到9 ka B.P.之前,北美大陆仍然残留较大的冰盖,有可能对夏季风的增强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另外,早全新世南极变冷同样有可能通过加强越赤道气流来影响夏季风气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末次冰消期与全新世论文参考文献

[1].丁晓东.末次冰消期及早全新世台湾南部古环境及东亚夏季季风演化[D].厦门大学.2017

[2].姜修洋,杨邦,王晓艳,何尧启,段福才.黔北洞穴石笋记录的末次冰消期至早全新世百年~十年际气候变化[J].地理科学.2015

[3].胡飞,杨玉璋,张居中,郑洪波.巢湖地区末次冰消期—早全新世沉积环境演化[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5

[4].王千锁.沂河中游末次冰消期至中全新世环境变化[D].山东师范大学.2013

标签:;  ;  ;  ;  

末次冰消期与全新世论文-丁晓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