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交换论文-陆正福,普艳红,倪盛斌,许辰铭,杨春尧

理性交换论文-陆正福,普艳红,倪盛斌,许辰铭,杨春尧

导读:本文包含了理性交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有限理性,有限自动机,有限理性公平,公平数据交换协议

理性交换论文文献综述

陆正福,普艳红,倪盛斌,许辰铭,杨春尧[1](2018)在《有限理性公平数据交换协议的设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理性交换协议(REP)因使用了理想化的理性假设,在现实中有可能失效。为解决此协议失效的问题,基于与现实更为接近的有限理性假设(BRH),定义了有限理性公平概念,并首次基于BRH设计了有限理性公平数据交换协议(FDEP-BR)。理论分析表明,与REP相比,FDEP-BR虽然牺牲了一定效率(轮复杂度为O(l*v)),但具有容错性和有限理性公平性,能够抵抗非合作攻击。对FDEP-BR构造自动机模型,并改进经验加权吸引(EWA)学习模型的决策方式,设计了EWA学习决策算法;在此基础上,基于Jade-Repast集成平台对FDEP-BR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FDEP-BR的均衡状态与预期具有一致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期刊2018年11期)

普艳红[2](2018)在《基于有限理性假设的建模及公平数据交换协议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理性交换(Rational Exchange,RE)协议通过引入博弈论中―理性参与人‖,解决了传统公平交换协议中公平和效率的矛盾问题,实现了公平性和效率的最优折衷。然而,RE协议还存在一些问题:(1)现有的RE协议均是基于完全理性的主体假设,过于理想化偏离了实际,而现实中大部分决策主体只具备有限理性,在此假设下,RE协议无法有效约束参与者因理性不足而偏离协议的行为;(2)现有的RE协议均是通过博弈分析来说明协议的均衡是否与预期一致,即是否具有―一致性‖,而在有限理性假设下参与者的行为具有不可预测性,博弈分析方法不再适用,转而只能从仿真角度去分析协议,但尚缺乏一套能用于验证公平交换协议是否具有―一致性‖的有限理性建模仿真理论。鉴于此,本文进行以下研究:(1)在博弈论框架下,引入满意决策思想建立了一套有限理性描述、模型与仿真的理论体系。与同类相近文献对比,本文所建立的有限理性理论体系更为系统化,具有理论基础、适用范围广和利于观察学习过程的优点,可用于验证有限理性交换协议是否具有―一致性‖。(2)对理性公平进行适当修正定义了有限理性公平,并首次基于有限理性设计了一个有限理性公平数据交换(Bounded Rational Fair Data Exchange,BRFDE)协议,仿真结果表明协议具有―一致性‖,解决了RE协议中主体假设偏离实际的问题。与同类相近文献对比,BRFDE协议有更广泛的适用场景,并证明了BRFDE协议具有安全性,在非合作攻击下具有公平性。但为了让协议具备容错性,牺牲了一定的效率(RE协议的轮复杂度为,而BRFDE协议的轮复杂度为7),7)为协议执行一次的最大交互轮数,为协议最大执行次数)。(3)基于房产交易场景设计了有限理性房产交易(Bounded Rationality Real Estate Transaction,BRRET)协议,然后应用本文提出的有限理性自动机模型对BRRET协议进行建模分析,并基于设计的仿真算法在Jade-Repast集成平台对BRRET协议中讨价还价进行仿真,实验结果再次表明本文提出的有限理性理论能用于描述交换主体的有限理性特征,能用于验证协议是否具有“一致性”。(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8-06-01)

何丽野[3](2017)在《交换理性批判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工交换以获得自己的生存资料,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人类思维产生了交换理性。它发源于人类的生存需要,通过劳动分工和市场交换,成为人类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当代市场经济中形成的交换理性,其基本特征是排斥身份和地位的因素,个人通过满足他人需要的利他的行为,交换到自己所需的生活资料,达到利己的目的。交换理性是个人自我意识产生的根源,也是认知理性和实践理性的基础。西方市民社会的商品交换经历了从个人生活必需品简单的使用价值交换到通过市场的商品交换的过程,交换理性从带有个人地位和身份的特殊性发展到排除地位和身份因素的普遍性交换,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出抽象的商品和人的意识,并在这个基础上产生了个人自由与平等意识。中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做到公平和正义,形成普遍性的交换理性。(本文来源于《浙江伦理学论坛》期刊2017年00期)

钟苑婷[4](2017)在《布劳社会交换理论与科尔曼理性行动理论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乔纳森·特纳指出,理性选择理论是当代社会交换理论"具有创造性活力的理论变种"。这句话道出了理性选择理论与社会交换理论之间的渊源。社会交换理论和理性选择理论作为当代社会学理论的两大主要流派,有许多共通之处。它们都注重对人的可观察行为以及这些行为产生的过程进行研究,并试图实现从微观个体行为向宏观社会行动的过渡。本文将分别介绍布劳的社会交换理论和科尔曼的理性选择理论,以及两个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对社会交换行为以及社会的构成有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7年35期)

牛翠翠[5](2017)在《理性交换协议的公平机制设计及其形式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全协议是保障电子商务交易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公平性是要研究的关键问题。安全协议的公平性通常通过可信第叁方实现,然而对有些应用场景,引入可信第叁方所增加的代价会减弱协议实用性,因此从博弈的角度研究无可信第叁方理性公平交换协议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应用价值。针对理性协议中参与者的自利性行为,本文基于机制设计、扩展式博弈模型、占优策略均衡等方法,设计了一个满足正确性和公平性的两方理性交换协议;进一步通过完备性和可靠性的证明完善了理性交替时序认知逻辑推理系统,并将其运用于所设计的两方理性交换协议公平性的形式化分析。本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基于占优策略均衡给出了交换协议的理性公平性形式化定义,利用机制设计理论实现了一个满足激励相容的公平交换机制;在有限理性假设下,基于理性公平性定义和交换机制设计了一个能满足公平性的两方交换协议。(2)基于扩展式博弈给出了理性交换协议的形式化描述和博弈树模型;运用逆向归纳法对所设计的理性交换协议进行了形式化分析,分析表明所设计的理性交换协议满足正确性和理性公平性。(3)在完善理性交替时序认知逻辑推理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给出了其完备性和可靠性证明;采用理性并行认知博弈结构对理性公平性进行了形式化描述,在此基础上,基于理性交替时序认知逻辑推理系统形式化分析了所设计的理性交换协议的公平性。该方法扩展和完善了理性协议的形式化分析手段和理论技术体系。(4)在分析传统安全协议实现电子合同签署的基础上,利用所设计的理性交换协议提出了一种理性电子合同签署方案,该方案为去除可信第叁方以实现电子合同签署的公平性提供了一种思路。(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7-04-01)

周燮,金江浩,李延斌,马传贵[6](2016)在《基于理性秘密共享的多方公平交换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理性秘密共享协议,提出一个理性多方公平交换协议。该协议具有有效性、时效性和机密性等性质。相对于其它协议,文章协议需要更少的轮数和消息数且达到了理性公平性。(本文来源于《信息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何丽野[7](2016)在《交换理性批判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交换理性发源于人类的生存需要,通过劳动分工和市场交换,成为人类一种基本的思维方式。其基本特征是排斥身份和地位的因素,个人通过满足他人需要的利他行为交换自己所需的生活资料,达到利己目的。西方市民社会的商品交换经历了从个人生活必需品的使用价值交换到通过市场的商品价值交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出抽象的商品和人的意识,并产生了个人自由与平等意识。这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重要借鉴。(本文来源于《哲学研究》期刊2016年10期)

牛翠翠,彭长根,李新[8](2017)在《一种交换协议的理性模型及其公平机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理性交换协议是解决小额支付的有效方法,但是由于参与者的自利性,理性交换协议的公平性较难满足。对理性交换过程中的集体利益进行形式化定义,并基于占优策略构建理性参与者模型,以及基于占优策略和集体利益建立理性交换协议的公平性模型,基于激励相容理论设计理性交换协议的公平机制,基于理性交换协议的公平机制和扩展式博弈构建理性交换协议的理性博弈模型,并基于理性交换协议的博弈模型设计了一个理性交换协议。基于相关博弈方法证明所设计的协议满足正确性和理性公平性,并用一个案例说明方案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研究》期刊2017年05期)

穆莹[9](2016)在《离婚低龄化背后的理性思考——基于社会交换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我国现阶段低龄化离婚率高的现象,以社会交换理论分析了现代社会婚恋行为——"闪离"现象。分析了"闪离"原因:物质资源不足,情感资源不足,功利性资源交换。提出关于健康婚恋的想法与建议:首先要努力让自己成为更加优秀的人,提高个人的素质;其次,树立积极正确的恋爱观,懂得付出和回报同等重要;最后,珍惜情感,热爱生活。(本文来源于《新西部(理论版)》期刊2016年10期)

丁洪[10](2016)在《公平交换协议的理性模型及其形式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电子商务或网络应用环境中,参与者具有理性特征(称为理性参与者)。通过在传统的交换协议中引入理性参与者,理性交换协议已经引起过内外学者的关注,是密码学和博弈论两大学科交叉形成的研究热点。考虑参与者的自利性,在博弈论基础上建立公平交换协议的理性模型,约束参与者选择预定的行为,设计理性公平交换协议,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形式化分析方法是分析密码协议较为有效的一种方法,对所设计的理性公平交换协议进行形式化分析,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有:(1)应用扩展式博弈混合策略理论对交换协议进行建模,并引入熵函数对交换协议的过程公平性进行描述;在保证过程公平性原则下运用混合策略纳什均衡概念形式化定义理性公平性,在此模型基础上构造一个新的理性交换协议。(2)将参与者的信誉作为其长远利益,并构造恰当的效用函数去描述参与者的收益;基于重复博弈建立信誉机制下的理性交换协议模型,运用重复博弈的纳什均衡理论给出了理性公平性的定义;并基于此模型对Syverson协议进行改进。(3)在并行认知博弈结构(CEGS)的基础上引入混合策略、期望效用和偏好,得到新的并行认知博弈结构mCEGS,提出可以描述混合策略下的理性交换协议的博弈逻辑mATEL;运用mATEL形式化定义混合策略理性交换协议;基于mCEGS的等价扩展式博弈,对混合策略下的理性交换协议进行形式化分析。(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6-05-01)

理性交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理性交换(Rational Exchange,RE)协议通过引入博弈论中―理性参与人‖,解决了传统公平交换协议中公平和效率的矛盾问题,实现了公平性和效率的最优折衷。然而,RE协议还存在一些问题:(1)现有的RE协议均是基于完全理性的主体假设,过于理想化偏离了实际,而现实中大部分决策主体只具备有限理性,在此假设下,RE协议无法有效约束参与者因理性不足而偏离协议的行为;(2)现有的RE协议均是通过博弈分析来说明协议的均衡是否与预期一致,即是否具有―一致性‖,而在有限理性假设下参与者的行为具有不可预测性,博弈分析方法不再适用,转而只能从仿真角度去分析协议,但尚缺乏一套能用于验证公平交换协议是否具有―一致性‖的有限理性建模仿真理论。鉴于此,本文进行以下研究:(1)在博弈论框架下,引入满意决策思想建立了一套有限理性描述、模型与仿真的理论体系。与同类相近文献对比,本文所建立的有限理性理论体系更为系统化,具有理论基础、适用范围广和利于观察学习过程的优点,可用于验证有限理性交换协议是否具有―一致性‖。(2)对理性公平进行适当修正定义了有限理性公平,并首次基于有限理性设计了一个有限理性公平数据交换(Bounded Rational Fair Data Exchange,BRFDE)协议,仿真结果表明协议具有―一致性‖,解决了RE协议中主体假设偏离实际的问题。与同类相近文献对比,BRFDE协议有更广泛的适用场景,并证明了BRFDE协议具有安全性,在非合作攻击下具有公平性。但为了让协议具备容错性,牺牲了一定的效率(RE协议的轮复杂度为,而BRFDE协议的轮复杂度为7),7)为协议执行一次的最大交互轮数,为协议最大执行次数)。(3)基于房产交易场景设计了有限理性房产交易(Bounded Rationality Real Estate Transaction,BRRET)协议,然后应用本文提出的有限理性自动机模型对BRRET协议进行建模分析,并基于设计的仿真算法在Jade-Repast集成平台对BRRET协议中讨价还价进行仿真,实验结果再次表明本文提出的有限理性理论能用于描述交换主体的有限理性特征,能用于验证协议是否具有“一致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理性交换论文参考文献

[1].陆正福,普艳红,倪盛斌,许辰铭,杨春尧.有限理性公平数据交换协议的设计与仿真[J].计算机科学.2018

[2].普艳红.基于有限理性假设的建模及公平数据交换协议设计[D].云南大学.2018

[3].何丽野.交换理性批判及其意义[J].浙江伦理学论坛.2017

[4].钟苑婷.布劳社会交换理论与科尔曼理性行动理论比较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7

[5].牛翠翠.理性交换协议的公平机制设计及其形式化分析[D].贵州大学.2017

[6].周燮,金江浩,李延斌,马传贵.基于理性秘密共享的多方公平交换协议[J].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6

[7].何丽野.交换理性批判及其意义[J].哲学研究.2016

[8].牛翠翠,彭长根,李新.一种交换协议的理性模型及其公平机制设计[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7

[9].穆莹.离婚低龄化背后的理性思考——基于社会交换理论[J].新西部(理论版).2016

[10].丁洪.公平交换协议的理性模型及其形式化分析[D].贵州大学.2016

标签:;  ;  ;  ;  

理性交换论文-陆正福,普艳红,倪盛斌,许辰铭,杨春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