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挤压破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发射药粒,挤压破碎机理,初始缺陷,离散元法
挤压破碎论文文献综述
洪俊,沈月,李建兴,王潇[1](2019)在《发射药粒挤压破碎机理离散元分析(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发射药粒的破坏机理,研究发射药粒的力学性能,采用离散元法对有无初始缺陷的发射药粒挤压破碎过程进行了数值研究.选择合适的本构关系,建立了发射药粒的离散元模型.对比发射药粒单轴压缩物理试验和数值试验,标定了发射药粒颗粒离散模型的细观参数.对无初始缺陷、表面初始缺陷以及内部初始缺陷的发射药粒进行了单轴压缩数值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发射药粒离散元模型能有效地模拟发射药粒挤压破碎过程.无初始缺陷的发射药粒破碎过程分为弹性变形阶段、裂纹萌生阶段、裂纹稳定扩展阶段和裂纹失稳扩展阶段,其破碎机理为沿着最大切应力方向的整体剪切破坏.初始缺陷对发射药粒的破碎机理和峰值强度均有显着影响,具有表面初始缺陷的发射药粒的破碎机理以局部剪切破坏为主,而内部初始缺陷以整体拉伸破坏为主,两类初始缺陷的存在均削弱了发射药粒的峰值强度.发射药粒运输和装填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初始缺陷.(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期刊2019年03期)
邓伯科[2](2019)在《挤压性破碎围岩变形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依托雁门关铁路隧道开挖项目为背景,针对雁门关隧道施工过程中会发生围岩挤压大变形的情况,研究了预留核心土、超前支护、优化设置系统锚杆、双层支护等各项变形控制技术的控制效果,利用数值计算方法评价采用各种变形控制技术下隧道结构的安全性,形成了雁门关隧道挤压性破碎围岩综合变形控制技术。该高地应力破碎围岩变形综合控制技术适用于在高地应力或深埋条件下大断面软弱破碎围压隧道及地下工程的修建进行推广。(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期刊2019年02期)
张帅,王瑞骏,程金标,彭兆轩,贾飞[3](2018)在《法向荷载作用下挤压边墙压裂破碎机理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凝土挤压边墙技术与传统方法相比,能更好地保证面板堆石坝中垫层料的压实质量、提高坡面防护能力、施工简便、有利于安全度汛等。但现阶段关于挤压边墙的破碎问题的研究较少。针对引起挤压边墙破碎的法向压力荷载作用,运用试验方法,揭示不同配合比、不同搭接长度及受到不同围压的挤压边墙在法向压力荷载作用下的压裂破碎机理。结果表明,水灰比越大、围压越小、搭接长度越小时,裂缝出现的越早,挤压边墙的裂缝最早出现在搭接部位,且逐步向厚度较大的中间部位发展,所有裂缝大致平行,方向近似垂直面板;挤压边墙的最终破坏与水灰比和围压有关,与搭接长度无关,随着水灰比减小或围压增大,挤压边墙的抗压强度增大。研究成果为挤压边墙的力学特性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8年07期)
蔡改贫,肖洪力,郭进山,祁步春,夏刘洋[4](2018)在《基于多尺度内聚颗粒模型的挤压分级破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分析岩石在挤压破碎下的微观受力与裂纹萌生、扩展情况,通过定义单元体不同尺度特性和单元体之间黏结键不同强度特性构建了多尺度内聚颗粒模型,并基于EDEM软件进行颗粒模型挤压破碎数值模拟;以颗粒模型内部黏结键的断裂与受力情况,模拟、分析多裂纹的萌生与扩展,从而揭示岩石破碎的微观作用机制。最后分析咬入速度对模型破碎的影响,结果表明:咬入速度对颗粒模型的破碎影响仅体现在作用时间上,而对模型的断裂状态和断裂形式未有影响;所构建的多尺度内聚力颗粒模型能够较好地体现分级破碎的特点。(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S1期)
李磊,谭忠盛[5](2018)在《挤压性破碎软岩隧道大变形特征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地应力软岩地层中开挖隧道,易引发挤压性大变形,是隧道建设中的主要难题之一。依托成(成都)兰(兰州)铁路茂县隧道,通过岩石试验和现场测试,分析茂县隧道的变形特征及破坏模式,研究挤压性软岩大变形隧道的变形和支护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高地应力软岩隧道施工期间围岩变形量大、速率快,围岩的挤压流动现象明显,变形持续时间长;围岩松动圈层数多、范围广,拱部锚杆受压,与围岩形成"压缩带",共同承载;支护结构承受较大的围岩形变压力,初支钢架多为"屈服承载"或破坏,破坏形式多样,但位置集中;围岩以剪切破坏为主,裂隙扩容现象明显,注浆对加固围岩及保持锚杆作用效果显着;多层支护可有控制的释放围岩变形,改善结构受力,降低围岩流变特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S1期)
马秋成,郭耿君,马婕,雷林韬,刘昆[6](2018)在《莲仁力学特性参数测定及挤压破碎特性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莲仁在挤压载荷作用下的破碎机理,该文用压缩试验方法对莲仁相关力学参数进行了试验研究。首先,用万能试验机对莲仁试样进行了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测试,测得5种不同含水率莲仁在纵向、横向2个方向上的弹性模量、抗压强度及应力-应变曲线;测试结果表明,莲仁弹性模量、抗压强度的纵向值均大于横向值,且弹性模量、抗压强度均随莲仁含水率增大而显着减小;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莲仁弹性模量、抗压强度与含水率关系的回归方程,得到了合格莲仁(含水率小于11%)的最小弹性模量为37.12 MPa,最低抗压强度为5.12 MPa。其次,研究了莲仁整体挤压时裂纹的产生规律,测得了5种不同含水率莲仁在平压与侧压2种受载方式下的挤压极限载荷;测试结果表明,莲仁的挤压极限载荷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对于相同含水率莲仁,侧压比平压更容易引起莲仁破碎;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挤压极限载荷与含水率的回归方程,得到了合格莲仁(含水率小于11%)的最大挤压载荷应小于53.6 N。最后,用有限元法建立了莲仁的压缩力学模型,分析了莲仁整体受压时的应力分布,仿真结果与莲仁压缩试验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所测莲仁力学参数的正确性。研究结果可为莲仁加工和输送设备的设计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彭兆轩,王瑞骏,程金标,张帅,李阳[7](2018)在《顺坡向压力荷载作用下挤压边墙的破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大型叁轴试验,模拟研究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挤压边墙在顺坡向压力荷载作用下不同搭接长度、围压、配合比时的破碎机理以及裂缝发展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挤压边墙在顺坡向压力荷载作用下,裂缝首先出现于搭接部位,且随着压力不断的增大,裂缝由挤压边墙两侧向中间部位发展直至将整个试件贯穿,所有裂缝大致平行;挤压边墙在顺坡向压力荷载作用下会被逐渐压裂破坏,但是不会被彻底压碎成为垫层的一部分;搭接长度和围压对混凝土最终破坏没有影响,但是对初始裂缝的发展位置有影响。(本文来源于《水力发电》期刊2018年03期)
赵伟,柳启超[8](2017)在《深埋隧洞挤压破碎带TBM脱困及施工技术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全断面岩石掘进机(TBM)以快速、高效、安全、对围岩扰动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长大、深埋隧洞建设施工中,但在不良地质地段,TBM受自身庞大的机械设备体积限制,施工优点难以凸显,不及常规钻爆法施工灵活,需采取非常规技术措施,针对性的辅以施工,确保TBM掘进稳步推进。(本文来源于《低碳世界》期刊2017年35期)
程金标[9](2017)在《高面板堆石坝挤压边墙的破碎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面板堆石坝的不断发展,挤压边墙施工技术在未来高面板堆石坝工程中被广泛应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作为混凝土面板的基础结构,挤压边墙的应力变形性态无疑将成为影响面板应力状态的一个关键因素。然而,目前工程界对于挤压边墙破碎问题及其应力变形性态的认识还停留在定性推测阶段,导致在对大坝进行应力变形数值模拟计算时一般都将挤压边墙及其应力变形性态按极端情况来进行近似模拟。因此,为提高高面板堆石坝应力变形数值模拟分析的精细度,深入开展挤压边墙的破碎机制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针对引起挤压边墙破碎的法向和顺坡向压力荷载作用这两种主要荷载因素,运用试验方法,进行了挤压边墙的破碎机制研究。首先,结合工程实际,进行了挤压边墙混凝土试件材料及结构模拟方法分析,包括配合比设计、试件模具设计、试件制作方法选择,提出了能够准确模拟挤压边墙的结构特征和受力状态的面板—挤压边墙—垫层料模型试件制作方法;其次,运用大型粗粒土动静叁轴仪,针对不同配合比、不同搭接长度的面板—挤压边墙—垫层料模型试件,在不同围压条件下,分别进行了法向荷载及顺坡向压力荷载作用下的挤压边墙压裂破碎机理试验,获得了在法向荷载及顺坡向压力荷载作用下挤压边墙压裂破碎的演变规律及其裂缝的分布和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水灰比越大、围压越小、搭接长度越小时,裂缝出现的越早,挤压边墙的裂缝最早出现在搭接部位,并且逐步向厚度较大的中间部位发展,所有裂缝大致平行,方向近似垂直面板;在法向压力荷载作用下,挤压边墙的抗压强度与水灰比和围压有关,与搭接长度无关,随着水灰比减小或者围压增大,挤压边墙的抗压强度增大;在顺坡向压力荷载作用下,挤压边墙的最终破坏与挤压边墙的水灰比、搭接长度以及围压均无关。本文运用试验手段研究高面板堆石坝挤压边墙的破碎机制,所得试验结果对面板堆石坝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7-06-30)
刘恋嘉[10](2017)在《叶巴滩水电站坝址区“砂糖状”挤压破碎带蚀变矿物岩石学特征及成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受区域构造作用影响,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间叁江构造带内,广泛发育的挤压破碎带,已成为制约我国大型水电站建设和运营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深入研究金沙江叶巴滩水电站坝址区“砂糖状”挤压破碎带的基本特征、类型及形成原因,为进一步评价“砂糖状”挤压破碎带岩体质量及可利用性奠定基础。基于野外调查、扫描电镜(SEM)、X射线粉晶衍射(XRD)和地球化学测试等方法,揭示“砂糖状”挤压破碎带的宏观地质特征与蚀变矿物岩石学特征,划分蚀变类型,探讨“砂糖状”挤压破碎带的控制因素与演化过程。研究表明:(1)“砂糖状”挤压破碎带集中位于2790~2850m范围,随高程变化规律不明显;左岸“砂糖状”挤压破碎带分布范围广、数量多,右岸“砂糖状”挤压破碎带集中发育在常规风化卸荷带,微新岩体中较少揭露此类特殊的地质现象,水平和垂向分布范围均小于左岸;“砂糖状”挤压破碎带发育深度具有随切割深度、坡形转折程度增大而加深的规律。(2)“砂糖状”挤压破碎带大多继承早期构造节理形成,力学特性呈剪性;“砂糖状”挤压破碎带总体呈弱透水性,在局部构造或裂隙密集带透水性会增强;中高程的透水率往往比低高程透水率大,具有随埋深的增大,透水率逐渐减少的规律。(3)观察石英形貌特征可得坝址区“砂糖状”挤压破碎带中,石英形貌结构有贝壳状、次贝壳状、桔皮状、苔藓状和虫蛀状5种类型;左岸石英颗粒经历的溶蚀时间、溶蚀结构的复杂程度大致与高程呈正相关;强弱卸荷带以里的“砂糖状”挤压破碎带中石英颗粒表面具有粘滑的应力痕迹;“砂糖状”挤压破碎带错动主要发生在中更新世~晚更新世。(4)坝址区蚀变是多期次的,蚀变产物形成的阶段不同,温度变化幅度大,与围岩接触的动力流体为富镁铁的氧化流体;“砂糖状”挤压破碎带内岩石富铝贫碱,这与斜长石的大量分解,浅色云母等新生矿物的形成有关;同一平硐中主量元素的变化表明,断裂构造对主量元素的重新分配具有明显控制作用。(5)结合蚀变作用的迭加,根据蚀变温度、破碎带宽度、破碎带内物质的颜色、风化状态以及地下水作用,将“砂糖状”挤压破碎带划分为轻微蚀变型、中等蚀变型、强烈蚀变型;不同蚀变类型是高温型~低温型动力构造蚀变与次生风化蚀变的不同组合迭加构成。(6)坝址区特有的岩性、地质构造与岩体结构条件为“砂糖状”挤压破碎带的形成提供物质和结构基础;河谷的快速下切造成岸坡岩体内部高应变能强烈释放,边坡岩体向临空方向发生卸荷回弹,形成“砂糖状”挤压破碎带,并产生构造动力蚀变,与围岩接触的动力热流温度由高到低,形成轻微蚀变型和中等蚀变型;经后期地下水的改造作用,局部风化加剧,带内迭加形成次生风化蚀变。(本文来源于《成都理工大学》期刊2017-04-01)
挤压破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依托雁门关铁路隧道开挖项目为背景,针对雁门关隧道施工过程中会发生围岩挤压大变形的情况,研究了预留核心土、超前支护、优化设置系统锚杆、双层支护等各项变形控制技术的控制效果,利用数值计算方法评价采用各种变形控制技术下隧道结构的安全性,形成了雁门关隧道挤压性破碎围岩综合变形控制技术。该高地应力破碎围岩变形综合控制技术适用于在高地应力或深埋条件下大断面软弱破碎围压隧道及地下工程的修建进行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挤压破碎论文参考文献
[1].洪俊,沈月,李建兴,王潇.发射药粒挤压破碎机理离散元分析(英文)[J].JournalofSoutheastUniversity(EnglishEdition).2019
[2].邓伯科.挤压性破碎围岩变形控制技术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9
[3].张帅,王瑞骏,程金标,彭兆轩,贾飞.法向荷载作用下挤压边墙压裂破碎机理试验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8
[4].蔡改贫,肖洪力,郭进山,祁步春,夏刘洋.基于多尺度内聚颗粒模型的挤压分级破碎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8
[5].李磊,谭忠盛.挤压性破碎软岩隧道大变形特征及机制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8
[6].马秋成,郭耿君,马婕,雷林韬,刘昆.莲仁力学特性参数测定及挤压破碎特性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18
[7].彭兆轩,王瑞骏,程金标,张帅,李阳.顺坡向压力荷载作用下挤压边墙的破碎研究[J].水力发电.2018
[8].赵伟,柳启超.深埋隧洞挤压破碎带TBM脱困及施工技术探讨[J].低碳世界.2017
[9].程金标.高面板堆石坝挤压边墙的破碎机制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7
[10].刘恋嘉.叶巴滩水电站坝址区“砂糖状”挤压破碎带蚀变矿物岩石学特征及成因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