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测量电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电弧加工,电极检测,机器视觉,图像识别
测量电极论文文献综述
徐力宇,何国健,顾琳[1](2019)在《高速电弧放电加工电极损耗视觉测量系统关键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速电弧放电加工过程中,电极会在蚀除工件材料的同时发生径向和轴向损耗,从而导致加工尺寸精度差、加工余量不均匀等问题,且在加工中存在大量非放电空走刀时间,影响加工效率。为避免出现上述情况以及提升电弧加工工艺的成熟度,需对包括损耗长度及损耗圆角半径在内的损耗量进行测量并针对所加工的几何特征采取相应的电极损耗补偿策略。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对电极损耗量进行测量,着重研究了损耗圆角(非标准圆形)特征的准确识别提取难题,提出一种基于轮廓的非标准圆的自适应识别算法。结果表明:该算法对比其他同类算法具有更加快速准确、鲁棒性更强的特点,满足电弧加工电极损耗测量的要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电加工与模具》期刊2019年05期)
陈微[2](2019)在《复杂电极过程动力学的定量测量方法学》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催化反应在能源转换、环境生态保护以及物质分析等方面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以氧还原反应、有机小分子氧化反应为代表的电催化能源转换反应,既是燃料电池等实用装置的主要电极反应,又是研究电催化反应基本原理、电极过程动力学一般规律等科学问题的重要模型反应。针对电催化反应体系的复杂性,人们发展了多种原位谱学技术以实现对复杂反应体系的反应物/中间物/产物实时追踪的问题。然而,将这些技术用于定量研究具体电催化反应的方法学仍然不够成熟,导致很多相关研究都止步于定性或者半定量上,对各种电化学现象的解释也停留在唯像的阶段。在本论文中,我们针对现有电化学研究手段,尤其是电化学原位谱学手段在定量研究复杂电化学体系的方法学有所缺失这个关键科学问题,以氧还原反应、有机小分子氧化反应等为模型反应,以微分电化学质谱与旋转圆盘电极体系为主要技术手段,发展出利用这些手段研究电催化反应机理与动力学的定量方法学。同时,根据研究的结果从严格定量的角度去解读这些电催化反应的机理与动力学规律。具体分为以下叁个部分:A.利用DEMS对反应准确定量的方法学研究:系统研究了传质与电解质溶液对质谱信号,质谱信号背景扣除以及质谱信号校正常数等关键参数的影响。发现质谱信号以及校正常数对传质条件非常敏感,校正常数随流速增大而呈指数式减小,建议校正实验需要在同性能测试实验尽量相同的条件下进行。质谱信号以及其背景值也受到溶液组成的影响,在切换溶液时需要注意背景值的变化。具有高挥发性的组分可能通过竞争离子化而降低其他物种的质谱信号。B.多物种传质混合控制下的电极过程动力学分析:提出了一种能够在电催化反应同时受到多个物种传质影响下的求解动力学电流以及比较反应活性的方法。以无缓冲溶液支持的Pt(111)上氧还原反应的pH效应研究为例,利用该方法得到了与文献报道的缓冲溶液体系一致的动力学电流结果。发现在1<pH<3范围内反应速率常数随pH每增大一个单位而增大一个数量级。根据pH效应动力学观点推测氧还原反应的决速步骤很可能是质子电子去耦合转移。C.多反应并存的竞争体系电极过程动力学分析:结合微分电化学质谱与旋转圆盘电极技术,定量获得了 了在中等酸性条件下Pt电极上同时发生的氢析出与氧还原竞争反应体系中不同反应的电流随电势、质子浓度等的影响规律。发现在负于氢平衡电势的区间,氧还原始终优先于氢析出反应,而只有经过氧还原消耗所剩余的质子能够用于氢析出。过氧化氢电流在氢析出电位以负随电位负移而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氢覆盖度较高会导致O-O键断裂困难,并使氧还原生成过氧化氢。(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10-04)
黄东,杨阳[3](2019)在《石墨电极锥螺纹的加工测量与旋合》一文中研究指出石墨电极锥螺纹的精细加工、正确测量和良好旋合,是提高石墨电极使用质量的3大要素。在这3个方面,许多机械加工厂近年来已做了大量的研发和技术改造,使石墨电极的锥螺纹加工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本文对石墨电极加工测量与旋合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炭素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曹晓斌,郭璊,姚石伟,马力,姜树兵[4](2019)在《接地测量中电极间距选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土壤电阻率测量中,地表电位是土壤内部结构的一种外在体现。为了得到接地测量结果对各层土壤特性的反映情况,文中以均匀土壤和水平双层土壤的地表电位分布为例探索土壤内部结构与地表电位的关系。对均匀土壤和水平双层土壤的地表电位计算公式进行理论分析与推导,发现地表电位经过处理后可以排除测量电流与电极间距的影响,提出了地表视在电阻率分布系数的概念,并利用仿真数据对均匀土壤和水平双层土壤的分布系数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利用分布系数可以有效地计算出土壤分界面反射系数、厚度等参数,为接地测量中电极间距的选取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高压电器》期刊2019年08期)
江文韬[5](2019)在《关于原电池电极选择对测量误差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探究简易实验环境下原电池电极选择对测量误差的影响。实验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制作电池,探究分析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原理以及影响理论电压与实验电压差异的主要因素。实验过程采用理论分析、分场景实验、控制变量法等研究方法,区别水果及蔬菜种类、电极金属活动性强弱、电极接触电解液表面积大小、电极间距离等因素研究原电池实验测量电压与理论电压差异。(本文来源于《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期刊2019年03期)
柳傲雪[6](2019)在《化学修饰金纳米孔电极可控测量纳米粒子》一文中研究指出纳米孔分析技术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学科,将为科学研究开辟新的领域和思路。石英纳米孔是一种制作简单,操作方便的纳米孔,能被用于作为单细胞分析的多功能纳米探针,可实现材料快速转移,具有界面电容小和背景噪声低的优点。固态纳米孔传感器的操作原理很简单,在典型的实验中,生物分子通过外部施加的电压穿过纳米孔进行电泳或电渗透驱动,导致离子电流发生改变,从这些机制中可以提取有关分子特性的信息,如长度,成分和与其他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小蛋白质分子通过纳米孔检测器时,这些小分子转位速度快并且通过纳米孔的概率低,导致仅能检测到小部分蛋白质,这对研究者来说是一个挑战。因此,本文着重研究更简便高效的纳米孔检测工具,为生物学,医学,生物物理方面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本论文选择单个石英毛细管纳米孔作为传感平台,研究其在电化学检测和生物检测中的潜在应用。具体工作如下:第一章,简单介绍纳米电极和纳米孔的基础知识。主要从种类,制备,应用以及检测原理几个方面来阐述。详细了解纳米传感器的研究背景,研究进展和潜在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来本论文的设计思想和研究内容。第二章,主要介绍了两种金电极的制备方法以及两种不同的绝缘方法。化学沉积方法使金沉积在石英纳米管的外壁,金层不够致密。第二种方法,Apiezon蜡绝缘法是非常简便高效的,通常,裸的石英纳米孔需要特定的修饰以赋予某些化学和电化学性质,进一步提高选择性和灵敏度。第叁章,为了增强纳米探针对检测物质的识别能力,对金纳米电极进行表面化学修饰。分别用4-氨基苯硫酚(4-ATP),4-巯基苯甲酸(4-MBA)和4-MBA与Cu~(2+)对金纳米孔表面进行修饰。通过产生的离子电流峰来判断纳米粒子的易位情况,进而推断纳米孔的性质。对比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1)电压是影响纳米粒子运动的主要因素,电压越高,纳米粒子的运动速率越快;(2)纳米孔的表面电荷能调节纳米颗粒的易位状态。改变纳米孔表面的电荷,纳米粒子运动产生离子电流峰的宽度和形状均发生变化,所以通过调节表面电荷就可以有规律性地控制纳米颗粒的运动状态。在实验过程中,金纳米电极的金属化层可以外加交流电压,纳米粒子在非均匀电场中由于极化效应引起介电泳现象,使更多的纳米粒子更快速地迁移到纳米孔处,进一步提高了检测效率。(本文来源于《长春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魏光华,赵学亮,李康,孟庆佳,韩双宝[7](2019)在《基于双极性电压激励信号的四电极电导率测量仪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设计了一种基于双极性电压激励信号的开放式四电极电导率测量仪,可有效避免电导率测量时的溶液极化效应。设计中将待测信号转变为直流稳态信号,简化了电路设计。通过量程切换设置不同的采样电阻,提高测量范围和精度,利用差分电压采集模式提高数据采集的精度和抗干扰能力。系统采用集成温度传感器进行电导率补偿。测试实验验证设计准确稳定、抗干扰能力强。(本文来源于《仪表技术与传感器》期刊2019年05期)
万东瑜[8](2019)在《多电极电磁血液测量系统仿真及速度重构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流体的体积流量是生产生活中需要实时进行检测和控制的常见参数之一,而电磁流量计是一种可以用于测量导电流体的体积流量感应式仪表。流体体积流量中的人体血液流量是诊断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指标,全球致死性的疾病里心血管疾病占很大一部分,所以本文的重点是研究一种可靠、易于使用、低成本、无创的血流速测量方法。多电极电磁流量计测量技术对粘度、温度、电导率、压力损失和流体速度剖面的对称性都不敏感,并能够实现无创性测量,因此可以实现哺乳动物肢体血管内血液流速的测量。本文基于多电极电磁流量计对多相流的测量方法,实现了人体上肢动静脉血液流速分布的在线测量。多电极电磁血液测量系统通过分布在皮肤上的多个电极测量血液流动的感应电动势,利用速度重构算法计算肢体内动静脉的血流速度分布情况。本文建立COMSOL仿真模型模拟人体肢体结构,利用权函数验证了多电极电磁测量系统理论的可行性。对人体肢体动静脉血液测量的特殊情况,如动静脉位置的特异性、血栓的形成,进行了仿真试验。同时对励磁系统进行优化,以赫姆霍兹线圈、C型线圈为基础,对比不同设计方案对仿真重构的精度影响,提出励磁线圈的优化设计方案;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COMSOL建模仿真,求取区域权函数,利用MATLAB进行血液速度重构研究。对比6种励磁系统方案的优缺点,结合实际测量需要,实现了励磁系统的优化。最后针对高分辨率的区域划分方式,对速度重构算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比数据处理中的5种矩阵求逆算法,最终确定先进行数据的互相关算法除噪后再进行分块矩阵求逆运算的方法是最适合多电极电磁血液测量系统的。(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胡世勋,徐志钮[9](2019)在《叁电极法测量体积电阻率的误差分析与修正》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对叁电极法测量体积电阻率的相对误差进行分析与修正,首先在有限元分析软件COMSOL中建立了叁电极测量系统模型并进行体积电阻率的仿真计算,对比理论值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然后在仿真基础上重点探究叁电极模型中尺寸和材料等内部参数对体积电阻率测量相对误差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叁电极法测量模型中,试品本身和支撑材料的电阻率水平与高低压电极厚度对低电阻率试品的测量误差影响不明显,对高电阻率试品则较为显着,误差随试品电阻率的升高而下降;试品半径大于叁电极测量装置屏蔽电极外径时,对误差几乎无影响;随着试品厚度增加,误差由指数下降逐渐变为线性下降。最后,通过数据拟合提出了针对上述影响因素的体积电阻率测量相对误差修正公式,该修正公式能够将误差从百分级降至千分级。(本文来源于《绝缘材料》期刊2019年04期)
申纪伟,毛海涛,王正成,闫磊,唐鑫[10](2019)在《电极接触与间距对土壤电阻率测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电阻率法在土壤测试的精确性方面存在较多不足,而电极是影响精度的重要原因,尤其是二极法。若能确定电极与土壤的接触程度及两电极间距离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将最大程度避免电极的干扰。基于米勒盒(Millersoil-box)测试模型,采用锌污染砂作为模拟土壤,以测试其交流电阻为例,进行系统的试验研究,建立了新的串联导电模型,分析了电极接触与间距对电阻的影响,又通过COMSOL软件仿真进行核准和补充,量化了测试误差。结果表明:试验研究和数值仿真能够相互验证和补充,说明建立的导电测试模型是正确的。导电模型划分了导电正常段与受电极影响的过渡段串联,过渡段长度随接触程度的增大而减小;过渡段中电流流网的变化产生了收缩电阻,随接触程度的增大而减弱,但二者不受电极间距的影响。过渡段长度与电流偏离程度又可借助仿真得出的径向电流密度精确表达,进而从数值上得出过渡段与正常段电阻率的偏差情况。误差分析中,测试所得的综合电阻率随着接触程度的增大和电极间距的增加而逐渐接近正常电阻率。上述研究可有效分析出因电极接触与间距而引起的测试偏差,得出正常电阻率,为测试中完善电极布置与提高测试精度提供合理建议。(本文来源于《土壤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测量电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电催化反应在能源转换、环境生态保护以及物质分析等方面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以氧还原反应、有机小分子氧化反应为代表的电催化能源转换反应,既是燃料电池等实用装置的主要电极反应,又是研究电催化反应基本原理、电极过程动力学一般规律等科学问题的重要模型反应。针对电催化反应体系的复杂性,人们发展了多种原位谱学技术以实现对复杂反应体系的反应物/中间物/产物实时追踪的问题。然而,将这些技术用于定量研究具体电催化反应的方法学仍然不够成熟,导致很多相关研究都止步于定性或者半定量上,对各种电化学现象的解释也停留在唯像的阶段。在本论文中,我们针对现有电化学研究手段,尤其是电化学原位谱学手段在定量研究复杂电化学体系的方法学有所缺失这个关键科学问题,以氧还原反应、有机小分子氧化反应等为模型反应,以微分电化学质谱与旋转圆盘电极体系为主要技术手段,发展出利用这些手段研究电催化反应机理与动力学的定量方法学。同时,根据研究的结果从严格定量的角度去解读这些电催化反应的机理与动力学规律。具体分为以下叁个部分:A.利用DEMS对反应准确定量的方法学研究:系统研究了传质与电解质溶液对质谱信号,质谱信号背景扣除以及质谱信号校正常数等关键参数的影响。发现质谱信号以及校正常数对传质条件非常敏感,校正常数随流速增大而呈指数式减小,建议校正实验需要在同性能测试实验尽量相同的条件下进行。质谱信号以及其背景值也受到溶液组成的影响,在切换溶液时需要注意背景值的变化。具有高挥发性的组分可能通过竞争离子化而降低其他物种的质谱信号。B.多物种传质混合控制下的电极过程动力学分析:提出了一种能够在电催化反应同时受到多个物种传质影响下的求解动力学电流以及比较反应活性的方法。以无缓冲溶液支持的Pt(111)上氧还原反应的pH效应研究为例,利用该方法得到了与文献报道的缓冲溶液体系一致的动力学电流结果。发现在1<pH<3范围内反应速率常数随pH每增大一个单位而增大一个数量级。根据pH效应动力学观点推测氧还原反应的决速步骤很可能是质子电子去耦合转移。C.多反应并存的竞争体系电极过程动力学分析:结合微分电化学质谱与旋转圆盘电极技术,定量获得了 了在中等酸性条件下Pt电极上同时发生的氢析出与氧还原竞争反应体系中不同反应的电流随电势、质子浓度等的影响规律。发现在负于氢平衡电势的区间,氧还原始终优先于氢析出反应,而只有经过氧还原消耗所剩余的质子能够用于氢析出。过氧化氢电流在氢析出电位以负随电位负移而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氢覆盖度较高会导致O-O键断裂困难,并使氧还原生成过氧化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测量电极论文参考文献
[1].徐力宇,何国健,顾琳.高速电弧放电加工电极损耗视觉测量系统关键算法研究[J].电加工与模具.2019
[2].陈微.复杂电极过程动力学的定量测量方法学[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3].黄东,杨阳.石墨电极锥螺纹的加工测量与旋合[J].炭素技术.2019
[4].曹晓斌,郭璊,姚石伟,马力,姜树兵.接地测量中电极间距选取的研究[J].高压电器.2019
[5].江文韬.关于原电池电极选择对测量误差影响的研究[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
[6].柳傲雪.化学修饰金纳米孔电极可控测量纳米粒子[D].长春工业大学.2019
[7].魏光华,赵学亮,李康,孟庆佳,韩双宝.基于双极性电压激励信号的四电极电导率测量仪的设计[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19
[8].万东瑜.多电极电磁血液测量系统仿真及速度重构算法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9
[9].胡世勋,徐志钮.叁电极法测量体积电阻率的误差分析与修正[J].绝缘材料.2019
[10].申纪伟,毛海涛,王正成,闫磊,唐鑫.电极接触与间距对土壤电阻率测量的影响[J].土壤学报.2019